太仓位于苏州最东端,濒临长江口苏洲洋,元明期间曾一度为江南地区的最重要的港口,担负着海上漕运和皇家船队下西洋的重任,朝鲜、日本等亚洲六国客商群集,浏河口时称“六国马头”。随着浏河口的淤塞、娄江、吴淞江的摆动,太仓的港口优势逐渐丧失,但是对长江口的防务、政务功能却逐步提升,清中期太仓跳过苏州府台,提升为直隶于苏州藩台的直隶州。
1912年民国盲目仿明治废府设县,原属太仓直隶州的宝山、嘉定、崇明等县以及嵊泗列岛与太仓脱钩,渐入上海辐射范围,并入松江地区。1958年,宝山、嘉定、崇明入沪。太仓成为与上海(宝山、嘉定、崇明)接壤(或共江而治)的苏省前哨,人均GDP在本世纪初冠绝全省。
本世纪开始,全球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加速,太仓因偏于一隅且体量较小,逐渐与苏南四小虎等称号失之交臂。省、市沿江大开发催生出了太仓港的雄心计划,在省、市的支持下,太仓港完成了艰巨起步,目前已成为我市的集装箱主营运港、江苏最大外贸港、长三角(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组合港,并且跨出长三角,开通了对日客轮、对美远洋货轮,与比利时安特卫普结为合作港,与高雄港结为海峡合作港。
从太仓这几年的发展来看,应该可以总结得出,就是牢牢把握了太仓港开发和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的历史机遇,紧紧依靠苏州全市之力,开建配套基础设施、重新进行货源分工调整、对接国际班轮公司,全力发展港口产业,现在已成为为全苏州服务的集装箱港区和能源基地。
然而,也必须看到,太仓幅员较小、本土工业基础薄弱、陆路交通设施通达性不高等先天不足使太仓在全国、全省县域经济竞争中难以立于出类拔萃,多项排名在苏南各县市中靠后,从某种角度来看也拉了全市县域发展的后腿,虽然苏州人知道太仓的人均水平仍处前列,但总量优势已经开始影响到太仓城市化的推进和产业的聚集。
此外,太仓市治目前位于城厢镇,作为离江滩较远的镇,城厢镇在不开放时代是比较安全的,但在今天看来,城厢镇已经无法与太仓发展合拍了。一是城厢镇牵制太仓全市沿江发展的脚步,人员产业疲于两头跑;二是城厢镇与昆山连绵已成必然,无法挑起太仓县域发展领头羊的重担。
从苏州全市发展来看,太仓越来越趋于单一化功能港区,作为苏州版图上的箭镞,太仓承载着苏州迈向长江口、苏洲洋的繁雄旧梦。
设立太仓区,区治迁至沿江,顺应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1.链接了江苏省从沿江发展到沿海发展的战略步骤;
2.着力推进太仓的沿江开发、区港联动、一体发展;
3.放手城厢镇与昆山连绵一体化发展,与嘉定同城化共振;
4.在沪苏通铁路和苏州市域轨道交通的催生下,太仓将有可能爆发出更大的临沪效应,复制“不在上海、赛过上海”的“昆山之路”;
5.设区后,太仓的体量适中无县域考评压力,全力发展航运业,同时也将进一步增强与苏州中心城区的联系、理顺区港管理体制,更多进入全市视角,享受城市化管理的优势和全市的产业支撑。
太仓迁治设区模式,也有先例,1997年,上海市跨过与中心城区毗连的松江县设立金山区,金山县与上海石化联合建政,原金山县的行政区域为金山区的行政区域,区治从原县治洙泾镇迁往临海的金山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