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涉及到安南、作唐县地理方位的是南北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澧水)又东过作唐县北……澧水又东,澹水出焉。澧水南迳故郡城东,东转迳作唐县南。澧水又东迳安南县南……澹水注之。水上承澧水于作唐县,东迳其北……澧水又东,与赤沙湖水会,湖水北通江而南注澧……澧水又东南注于沅水……又东至长沙下隽县西北,东入于江。 《水经注·卷三十七·澧水》
注文中澧水所串接的地名自西北至东南依次是:作唐县北、故郡城东、作唐县南、安南县南、澹口、赤沙湖、沅水、长沙下隽县西北。其中,作唐县城指南北朝时期所置城邑,遗址在今安乡县安障乡划城岗一带,正当今安乡县中心区域;故郡城当指南平郡治,也就是作唐县治;其余赤沙湖、沅水汇澧水口、长沙下隽县几个地名,现今都可以找到确切位置,只有一个安南县是未知数。这样,我们就可以顺利地推断出它的位置不在今华容境而在今安乡境。我们对照其他史籍,如明弘治《岳州府志》、清康熙《岳州府志》,都没有澧水入华容的记载;清光绪《湖南省志·舆图》刊载了较为精细的华容、安乡县图,可见澧水经安乡入赤沙湖的图示,不见其经今华容县境的形迹。这也足以证明今华容不是由古安南改名而来。而按照《水经注》的描述,安南县当在赤沙湖西及南、今安乡县东南。
十分令人兴奋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今南县北河口乡一带发现了一个古代城址,城址面积约五平方公里。城址所在地古称南平村,其范围,据《南县志备忘录》载:
安乡东南之南平村,即今南县之集成垸、东西垸、吴家偏垸、泰安垸、保和垸、双和垸、同兴垸、长乐垸、三星垸、和安垸、双福垸、清界垸。 《南县民政志·第三篇》引
对照今南县政区建置,其地包括今北河口乡全部、麻河口乡北部、荷花嘴乡西部。这一带地域,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置南洲直隶厅时由安乡划入南县。又据应国斌先生2007年校点清乾隆《安乡县志》时注解说:“南平村又称南平里,明、清时期还辖有今安乡县安宏乡大部、安犹乡南部及安康乡水域。”无独有偶,在南平城址南面南湖地域,还发现了大溪文化晚期文化遗址。说明这一带确曾繁衍过连绵不断的古代文化。
南平村城址属于何代、何城?据清乾隆《安乡县志》记载:“南平村,在县东南十五里。旧志云:晋平吴,置南平郡于此,因名”。又明弘治《岳州府志》、清康熙《岳州府志》皆载有南平水驿或南平驿地名、机构。笔者认为,确定南平城址为两晋、南北朝时的南平郡治,证据沿嫌不足。沈约《宋书》载,晋南平郡先治作唐,后治江安。东汉作唐县治在今安乡县安全乡北端槐树村,东晋南北朝时期作唐县治在今安障乡划城岗。南平郡治只能在这两处地方中的一处;在今南平村城址置南平郡治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但是,这里曾经是安南县治和梁末所置南安湘郡治却是有可能的。安南县与作唐县同属南平郡,因此其县治所在地南平村自然也在南平郡范围。南平水驿乃南平郡最南端的交通孔道,称其为南平水驿或南平驿也是合理的。有了南平驿这个名称,村以驿名,出现南平村、南平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如果南平村城址是安南县城,则与《水经注》中澧水经作唐县南后再经安南县南刚好吻合。假如这里是作唐县治(即南平郡治),而如《溯源》著者所说,安南县城乃是今华容县檀子湾,那么澧水流经南平村后再到华容檀子湾,简直就是“南水北调”了。而且,如果南平村城址是作唐县治,则安障乡的作唐旧治又无法解释。又《隋书·地理志》有“梁置南安湘郡”于安南县的记载,其郡治当即此南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