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随着长株潭一体化的推进,现有
行政区划的分隔,给三市之间的交流带来很多不便,行政区划调整势在必行。建议长株潭三市的行政区划这样调整:
1、三市合并成立副省级的长沙市(或称长株潭市),同时在新长沙市内设立国家级的长株潭新区。长株潭新区的范围,大致沿长株潭三市的湘江分布,主要包括从长沙河西到株潭两市中点位置、沿西北-东南方向分布的带状地区,面积总共约600平方公里,可分为北、南、中三个部分:北部为原长沙河西地区,南部为株潭结合部分的沿湘江地区;中部为长株潭结合部分的沿湘江地区。
2、株洲东南侧的攸县、茶陵、炎陵几个县划出,成立副地级的攸州市。
3、长株潭新区分两期开发:第一期重点开发北部的长沙河西地区、南部株潭结合部分,第二期重点开发中部的长株潭结合部分。
一、长株潭现有的行政区划不合理 长株潭三市现有的行政区划,不利于长株潭
城市一体化、给三市的产业分工、湘江污染治理带来很大的不便。
长株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三市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30公里。随着长株潭一体化的加速,三市之间的
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但由于行政区划的阻隔,三市之间并未形成清晰的产业分工,甚至可以说是竞争大于合作。湘江穿越三市,但由于分属三个城市管辖,污染很难同治;上游的污染没治理好,会给下游带来很大的生态影响。行政区划的阻隔,犹如一堵看不见的墙,对长株潭区域经济的横向联系产生着刚性制约,给三市的湘江污染同治带来很大的不便。
现在中国各地的区域竞争,实际上是产业集群的竞争。城市群是产业的聚集地,特别是其中的特大型的核心城市,在区域竞争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湖南却缺乏这样级别的核心城市。
特大型城市,对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聚集性更强,具有更大的市场影响力,在总部经济、高端产业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引擎。中国
人口超过或接近千万的特大型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有上海、杭州,环渤海城市群有北京、天津,珠三角城市群有广州、深圳,中西部地区有重庆、成都、武汉。湖南的环长株潭城市群,缺乏这样大型的核心城市。如长株潭三市合并成为一个整体,可成为一个特大型的双核城市,对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聚集性,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留住湖南省内的人才,成为湖南经济增长的引擎。
二、近年来中国多个地方调整行政区划, 特别是“国家级新区”的方式影响深远 近几年来,中国多个地方调整了行政区划,大多以直接合并的方式调整。
沈阳:2010年2月,沈阳将东陵区、浑南新区、航高基地合并,形成建设大浑南的新格局。
北京:2010年7月,北京撤销原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东城区;撤销原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西城区。
上海:2011年6月,上海宣布卢湾区与黄浦区合并,两区共同构成大黄浦区。
安徽:2011年8月,安徽省宣布撤销原地级巢湖市,一分为三:原地级巢湖市的居巢区、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无为县划归芜湖市管辖,含山县、和县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行政区划调整,还有一种通过新建“国家级新区”的方式合并。这种调整方式,除了行政功能的合并外,还具有一些新的经济功能。
“国家级新区”战略将会成为第二轮“新型
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
新一轮城市化:建立“国家级新区”,通过“旧都会区-战略新区”双核结构,建构起一个又一个超大城市(或叫巨型都市),并成为吸引城市化人口的主要载体。与之前的城市化进程相比,各地的“新区战略”可能会成为这一轮所谓“新型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也就是说,各个省份可能不会像过去那样,任凭各地市县自己推动全面开花的城市扩展,沿着“城市-近郊-远郊”的圈层一圈圈往外摊大饼,同时夹杂着永远没有尽头的郊区旧城改造过程;而是集中在战略重点地区,远离大都市的主城区的位置,同时结合城市化和工业化、信息化进程,大
规模推动新区的开发,从而用“旧都会区-战略新区”这种双核结构,建构起一个又一个超大城市(或叫巨型都市),并成为吸引城市化人口的主要载体。
近年来,中国成立了三个国家级新区,不但调整了行政功能,还通过双核结构,引导了新一轮的“新型城市化”:
上海浦东新区:
历史沿革:1990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1992年10月11日,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市浦东新区,撤销川沙县,浦东新区的行政区域包括原川沙县,上海县的三林乡,以及中心城区杨浦、黄浦、南市的浦东部分。1993年,黄浦区的浦东部分,南市区的浦东部分杨浦区的浦东部分正式并入新成立的浦东新区。2009年4月,上海原南汇区撤销,并划入浦东新区,全区面积由之前的50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1200平方公里。
管理模式:管理体制四次“变脸”。自1990年中央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以来,当地行政管理体制先后发生了四次改变:开发开放办公室、党工委、管委会、正式建政等。
经济发展:自成立以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3100 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5%。目前,新区生产总值约占全市的1/4,外贸进出口总额约占全市的1/2,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约占全市的1/3,浦东新区在上海市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作用进一步凸显。常住人口,由成立之初的不足150万,上升到2010年底的500多万。
天津滨海新区:
历史沿革:1993年,天津市成立了滨海新区筹备办公室,为滨海新区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2000年,天津市设立了滨海新区工委和管委会,并赋予组织编制规划、确定产业布局等职责。2008年3月,国务院批复的《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
方案》要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既集中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3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滨海新区的管辖面积拓展为2270平方公里。
管理模式:从“一龙治九水”变更为统一的一级政府。滨海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刚成立时,包括塘沽、汉沽、大港等3个行政区和开发区、保税区等9个经济功能区,“区”中有“区”,政府部门繁杂,行政权力交错;一度出现七个公安分局、五个工商局、六个国税局和五个地税局、六个法院机构、五个检察院齐聚一区的罕见景象。2009年底,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撤销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合并成立滨海新区。
经济发展:2010年,滨海新区新区完成生产总值5030.11亿元,为2000年的9倍,占全市的比例超过50%;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432.81亿元,约占全市的的2/3。
重庆两江新区:
历史沿革:2009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重庆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国家战略层面正式研究设立“两江新区”,以北部新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核心,包括嘉陵江以东、长江以北的江北、渝北、北碚三个区的一部分,总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2010年5月7日,两江新区获国务院通过,2010年6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
管理模式:“公司化”的整合路径。两江新区在成立之初,选择了管委会架构,与所辖行政区之间,创新性设计了不调整行政体制,以资本为纽带,两江新区管委会与三个行政区共同成立开发公司,责任共担,利益均沾的管理模式。
经济发展:新区成立一年以来,开局良好,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相当于重庆直辖之初的经济规模,同比增长23%,比全市增速高5.9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2.7个百分点。
三、对长株潭三市行政区划调整的建议:1、长株潭三市合并,成立副省级的长沙市(或称长株潭市),同时在新长沙市内,设立国家级的长株潭新区。
具体调整:湘潭市整体并入新长沙;岳阳的湘阴县并入新长沙;株洲市区、株洲县、醴陵县并入新长沙;设立长株潭新区,范围大致沿长株潭三市的湘江分布,主要包括从长沙河西到株洲湘潭两市中点位置、沿西北-东南方向分布的带状地区,可分为北、南、中三个部分:北部为原长沙河西地区,南部为株潭结合部分的沿湘江地区;中部为长株潭结合部分的沿湘江地区。长株潭新区的面积总共约600平方公里,约为浦东新区的一半,跟现在长株潭三市的市区面积总和相当。
2、原株洲市剩下的茶陵县、攸县、炎陵县划出,成立攸州市(副地级市)。市政府驻地可选茶陵(或攸县),郴州的安仁县也划给攸州市。
这样合并后,长沙市的行政区划管辖面积很大,且南北双核距离较远,是否可行?另外人员编制怎么安排?
合并后,长沙管辖面积其实不算大,因为现在全国有很多这样的城市。
全国省会城市中,行政区划面积大的城市也不少:北京的行政区划面积约为1.6万平方公里;哈尔滨市的行政区划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南宁、昆明、长春三市的行政区划面积均超过2万平方公里,都超过北京;杭州、石家庄的行政区划面积均超过1.5万平方公里,与北京相当;新长沙市主城区包括南北两部分,总人口约1300万,行政区划面积有2万平方公里左右,与上述几个城市相当,面积并不算大。
合并后,长沙南北双核之间的距离其实并不算远,全国也有好几个这样的例子。
国内主城区为“双核”组团、且两者距离较远的城市:天津市的滨海新区,距天津老城区直线距离约30公里;广州正在申请的南沙新区,距老城区约30公里;西安正在推行的西咸新区,距西安老城区约20公里。长沙城区与株潭城区的直线距离约30公里,与以上三市的双核之间的距离差不多,并不算远。
合并后人员编制的安排:长株潭行政区划合并后,人员编制可以这样安排:通过竞争上岗,一部分人安排至新长沙市,一部分人安排到长株潭新区,剩下的人员安排至攸州市。
所以,长株潭三市行政区划这样合并,既优化湖南的城市总体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又精简一级机构,符合国务院对行政区划调整“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是完全可行的。
3、建议长株潭新区分两期开发:第一期重点开发北部的长沙河西地区、南部株潭结合部分,第二期重点开发中部的长株潭结合部分。
长株潭三市完全一体化融城,需要一定的过程。应先易后难,逐步推进,首先是北部融合、南部融合,其次才是南北两部分向中间融合。
先看看长株潭三市开发的潜力:湖南现在的人口有6600万,加上长株潭对江西也有辐射力,按照三市市区集中湖南15%的人口计算,就有1000万人口;而现在长沙市区只有350万,株洲湘潭市区各100万,总共550万。按照市区人口1000万的标准,长株潭三市市区规模还能扩大一倍,人口再增加500万,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长株潭新区的面积约为600平方公里,按照1万人/平方公里的开发强度,可以承载500万人。
再看看长株潭三市开发的优先顺序:就长株潭三市目前发展慢、开发程度低的地方来看,有三部分:一是长株潭北部的长沙河西,二是南部的株洲湘潭结合部,三是中部的长株潭三市结合部。从开发的容易程度来看,北部的长沙河西= 南部的株洲湘潭结合部 > 中部的长株潭结合部。
所以,长株潭新区开发应分两期进行。第一期重点开发北部长沙河西地区、南部株潭两市结合部分的沿湘江地区;第二期重点开发中部长株潭三市结合部分的沿湘江地区。
长株潭新区开发的第一期目标:北部的长沙河西河东一体化融城,同时南部的株洲湘潭一体化融城。目前长株潭三市中,北部,长沙河东很发达,但河西相对落后;南部,东边的株洲、西边的湘潭比较发达,但湘潭株洲之间的结合部位相对落后。现阶段,长株潭三市完全融城很有难度;照目前的开发进度,北部的长沙河东河西很快就能融为一体,南部的株洲湘潭也比较容易融城。
长株潭新区开发的第二期目标:当北部的长沙河东河西完成融城、南部的株潭完成融城后,应重点开发中部的长株潭结合部位,逐步使三市完全一体化。随着第二期开发的进行,长沙暮云、湘潭九华、昭山逐步融合为一体,将北边融城后的长沙河东河西、南边融城后的的株潭串起来。这样,最终长株潭三市融城,完全一体化,成为真正的一个城市。
最终,新长沙成为特大型城市,全省经济增长的引擎。新长沙的主城区,近期包括两个组团:北部长沙城区、南部株潭城区(或称湘潭);远期,包括“两主一副”组团,“两主”为北部长沙城区、南部株潭城区,“一副”为暮云九华组团,“两主”组团之间通过“一副”组团串联起来,成为一个特大型城市。通过长株潭新区的逐步开发,“长沙-株潭”双核构建成为湖南的超大城市(或叫巨型都市),并成为湖南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动力,全省经济增长的引擎!
原文网址;
http://bbs.re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649874&extra=page%3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