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区情网(内蒙古地方志办公室) >> 方志内蒙古 >> 史志刊物 >>
内蒙古史志2007年 >> 第四期 >> 返回首页
http://www.nmqq.gov.cn/fagui/ShowArticle.asp?ArticleID=5793 (专稿)落实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次重要会议
——追忆1979年恢复内蒙古行政区划交接工作会议
作者:周廷芳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已经整整60年了,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关注内蒙古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统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来处理民族问题。1979年党中央决定恢复内蒙古行政区划的决策就是一个光辉范例。内蒙古行政区划的恢复,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光辉体现,充分表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内蒙古各族人民特别是蒙古民族的关怀与尊重。党中央的这一决策受到了内蒙古各族人民的热烈拥护,也得到了兄弟省区人民的坚决支持。
1969年8月1日起,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江省(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改由大兴安岭地区管辖);哲里木盟,呼伦贝尔盟的突泉县、科右前旗划归吉林省(突泉县、科右前旗由白城地区管辖);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巴彦淖尔盟所属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的五个公社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和额济纳旗分别划归甘肃省武威、酒泉地区。内蒙古各族人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奋斗,在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切关怀下,逐步形成的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就这样从东到西分割成六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恢复。为进一步落实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国防建设,
1979年5月30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恢复内蒙古自治区原行政区划的通知》,
决定将昭乌达盟、哲里木盟、科右前旗、突泉县、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额济纳旗、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左旗,
从1979年7月1日起由辽、吉、黑、甘、宁五省区划回内蒙古自治区管辖。
鄂伦春自治旗的加格达奇、松岭两区,仍归黑龙江省领导,原属地权不变,税收归内蒙古自治区。《通知》要求:“关于党、政、财、文等工作的具体交接事项,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召集有关省区革命委员会商定”。
为了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通知精神,
自治区党委于1979年6月11日至20日在呼和浩特召开了恢复内蒙古自治区原行政区划交接工作会议。当时,我在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综合处工作,参与了交接会议的秘书工作,距今虽已28年了,但当年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令人感怀。
恢复行政区划的交接工作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6月11日至15日为预备会议,由东三盟、东四旗、西三旗负责同志向内蒙古自治区领导汇报。6月17日至20日,交接会议正式举行。五省区以及国务院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辽宁省委书记、革委会副主任胡亦民,吉林省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穆林,黑龙江省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侯杰,甘肃省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王秉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林蔚然,林业部副部长杨延森,煤炭部副部长赵子尚,国家民委副主任谢鹤筹,以及国家计委、经委、商业部等有关部门的司长应邀到会。划回地区领导呼伦贝尔盟盟委书记奇峻山、副书记李兴堂,哲里木盟盟委书记石光华、盟革委会副主任阿木古冷,昭乌达盟盟委书记白俊清、盟革委会副主任阎福荣以及东四旗、西三旗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周惠,第二书记廷懋,自治区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孔飞,自治区党委书记、革委会副主任云世英,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杰尔格勒,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李文,自治区党委常委、呼和浩特市市委第一书记布赫,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蒋毅等领导同志以及相关部门的同志共120多人出席了交接会议。会议由周惠同志主持。四天的会议,安排参观一天,划回地区的负责同志用一天半时间向原管辖省区领导汇报准备交接的一些情况和问题,交换怎样交接的意见,与此同时,自治区领导和国务院部委领导用半天召开碰头会,衔接交接事宜,开幕式及结束会议各半天。
4天的会议,体现了互助、协商的精神,充满了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东三盟、西三旗和五省区同志的发言,都表达了兄弟般的友好情谊。从1969年8月到1979年6月,划出去的地区各族人民同五省区人民共同生活、工作了10年。
这10年当中,尽管有过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但在兄弟省区人民真心诚意的帮助下,划出去的地区经济、文化、教育事业都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两年半多的时间里,在当地省区党委的领导下,各族人民狠批了林彪、“四人帮”破坏民族政策,破坏民族团结,破坏边疆建设的罪行,推倒了他们制造的一大批冤、假、错案,落实了党的民族政策和其他各项政策。
在财政经济紧张的情况下,五省区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每年都拿出很多资金扶持这些地区发展经济。辽宁省从1970年到1978年9年时间就
给昭乌达盟的农牧业投资了4个亿,全盟的工业总产值由1969年的1.1亿猛增到1978年的4.1亿。在吉林省的关怀下,
哲里木盟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变,
农村牧区用电量由1968年的748万度猛增到1978年的5280万度,拖拉机拥有量大幅度增加,
1978年全盟粮食产量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社员人均收入也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在黑龙江省的关怀下,
呼伦贝尔盟10年来扩建和新建了一批工矿企业,轻工业迅速发展,
全盟工业总产值比1969年增长了1.4倍,牲畜总头数1978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甘肃、宁夏对西三旗也给予特殊的关照,一些常年干旱的荒漠地区,已经有了不少水库和截伏流工程,甘肃省10年时间就给阿右旗下拨了800多万元的水利费。
两省区在这三个地广人稀的边疆地区修了不少公路,架了很多电话线,基本上实现了社社通电话。特别让内蒙古同志感动的是中央关于恢复内蒙古区划的通知下发后,时任甘肃省委第一书记的宋平同志、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陈光同志立即乘直升飞机亲自去阿右旗、额济纳旗传达中央文件,同当地各族干部座谈,临别时还指示武威、酒泉地委领导同志立即确定这两个旗的国民经济计划,该投资的马上投资。1979年3月,辽宁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同志到昭乌达盟视察时说,昭乌达盟同辽宁的关系如同血管和肉,是连在一起的。中央决定恢复内蒙古区划后,任仲夷同志亲自召集会议,要求各部门不要因区划影响对昭乌达盟的投资和建设。可以说,划出去的地区在兄弟省区的关心帮助下,努力排除“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努力奋斗,艰苦创业,在经济建设上有了明显发展,为内蒙古恢复区划后转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道路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会上,
东三盟、西三旗的同志表示:对五省区党委、革委会和各族人民10年来给予他们政治上关怀和各项建设事业的支持、帮助,是任何时候也忘不了的。这些地区广阔的土地上,留下的新的水利设施、新的公路、新的建筑群,将永远是五省区兄弟人民同内蒙古人民团结战斗的象征。周惠同志在讲话中表示,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坚决拥护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我们要把贯彻落实中央通知的过程,作为一次民族政策的再教育的过程,进一步搞好区内各族干部和群众的团结,搞好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把内蒙古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边疆。
在6月20日会议结束时,通过了《恢复内蒙古自治区原行政区划交接工作会议纪要》。不到两千字的《纪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讲交接会议的概况,参加会议的同志一致拥护中央关于恢复内蒙古自治区原行政区划的英明决定。第二部分明确了交接工作的原则:要积极稳妥,扎实细致,按条件成熟程度分别进行。商定了交接步骤:第一,交接会上,由划回地区的同志分别向有关省区的领导同志把交接中的问题汇报清楚;第二,由内蒙古自治区分别派人去有关兄弟省区办理交接事宜,或先商讨暂时过渡办法;第三,交接完毕后,内蒙古和辽、吉、黑、甘、宁六省区共同向中央、国务院作出交接工作报告。第三部分提出了交接工作中注意的事项:一是要普遍深入地进行民族政策的再教育;二是要提高警惕、严防国内外阶级敌人乘区划变更之机进行捣乱破坏,确保边疆稳定;三是要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讲风格,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处理好交接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四是为了保持稳定,隶属关系改变的盟、旗、县,以及各企、事业单位现有干部一律不动,坚守岗位;五是各级党委和革委会要加强对交接工作的领导。《
纪要》结尾还特别加了这样一段话:“参加会议的同志回顾历史,畅谈现实,展望未来,一致认为,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宁夏和内蒙古各族人民,几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直是紧密团结、互相支持的。
各兄弟省区一贯给予内蒙古特别是原东三盟、西三旗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在这次会上,又发扬了团结互助的高尚风格,对此,内蒙古自治区的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谢。”《纪要》经与会同志一致通过后上报了中央、国务院。
恢复内蒙古区划交接工作会议,是落实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内蒙古和兄弟省区人民的一次民族大团结的会议。鉴于新恢复后的呼伦贝尔盟和巴彦淖尔盟的面积分别达31.3万平方公里和33.4万平方公里,为了便于这些地区的管理和经济建设,经自治区请示,国务院于1979年12月12日批准将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合并,成立阿拉善盟。1980年7月26日,国务院又批准恢复1953年撤销的兴安盟建制,将呼盟管辖的扎赉特旗、科右前旗、突泉县、新恢复的乌兰浩特市以及哲盟管辖的科右中旗共五个旗县(市)合并成立兴安盟。至此,内蒙古形成了十二个盟市的行政建制。1983年以后,尽管陆续有六个盟先后撤盟建市,但自治区一直稳定在12个盟市的行政建制,使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得到有效保障。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