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还有大野泽的情况:
大野泽又名巨野泽。《尔雅》一书把大野泽列为全国十大湖泊之一。《周礼》记:“兖州,其泽曰大野。”《尚书·禹贡》记有“大野既潴”。
大野泽之广,南朝刘宋御史中丞何承天曰:“巨野湖泽广大,南通洙、泗,北连清、济。”唐代的《元和郡县志》则具体记载到:“大野泽,一名巨野泽,在县东五里,南北三百里,东西百余里。”五代时,泽向北移,环梁山皆成巨浸,始称梁山泊。《大名舆地名胜》载:“巨野泽,宋时与梁山泊汇而为一。”《清·一统志》云:“梁山泊,即古大野泽之下流,汶水与济水会于梁山之东北,汇合成泊。”
大野泽在古时一直是漕运之枢纽、贡道之要会。这是因为:“大江以北,中原诸水纵横交织,皆于大野相连。”(见岳无声《图书编》)。而且又因“古巨野泽绵亘数百里,济郓数州,”自然具有“赖其捕鱼之利”(见《宋史·杨传》)。《史记·彭越列传》记有“彭越……常渔巨野泽中”。
大野泽的干涸淤没,是黄河多次决口泛滥及其南徙所造成。清朝胡渭的《禹贡锥指》曰:“此地屡遭河患,汉元光三年,河决濮阳瓠子,注巨野,通淮泗,后二十年始塞。自是之后,五代晋开运初,宋咸平三年,天禧三年,熙宁十年,金明昌五年,河皆决入巨野,溢于淮泗,或由北清河入海。自汉以来,冲决填淤凡四五度,高下易形,久已非禹迹之旧。逮元至正四年,河又决入此地,巨野、嘉祥、汶上、任城等县皆难水患。及河南徙,泽遂涸为平陆,而畔岸不可复识矣。”《明一统志》云:“元末为黄河所决,遂涸。”
巨野,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是春秋“西狩获麟”之地,秦末彭越起兵之所。西汉建县,唐武德四年置麟州。悠悠岁月为巨野这块古老的土地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人文景观。境内有古昌邑城遗址、《皇览》所载的尢墓、春秋时期的麒麟台、鬼斧神工之誉的秦王避暑洞、芳龄千载的永丰塔、世称三绝的屏盗碑及明代建造的大成殿等36处名战国时期的齐鲁会盟台胜古迹和历史景观,显现出巨野厚重的历史积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7 19:51:4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