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6503
UID:9925
不能说沙市话和武汉话毫无区别,哪怕在调值上也是如此。大体上沙市话介于宜昌话和武汉话之间,但确实更接近武汉话。
另外,两者在单字的发音上不无区别,比如---粗、卢、杜、亩、苏、图这类在北语、川语及宜昌话里面韵尾为-U,而武汉话为-OU的非古入声单字,沙市话多数均作-U,而不像武汉话那样读-OU。(粗、卢、杜、楚、苏、图等字对应的武汉发音为 抽、楼、豆、丑、收、头)
以下是引用枫叶在2005-5-2 0:36:27的发言:仙桃话口音很重,与沙市话有很大分别!仙桃人脾气很暴燥!
仙桃话口音很重,与沙市话有很大分别!仙桃人脾气很暴燥!
仙桃话当然和沙市话、武汉话区别较大,不过天沔话的内部差异倒是极小,仙桃话和沙市话及其它天沔方言的另一大分别是,前者脏字较多,这点接近武汉。
UID:1673
呵呵,是吗?还好吧.
除了急了时候喜欢骂gebiaozi nimabi
其他也很少啊
UID:1400
UID:10749
有书名吗 出版地
可以去国图 和 湖北省图 找找
名字中一定有“方言”
出版社好像是湖北大学出版社。
不是 因为十几年前出版的书不可能这么贵。
名字里可能有“江汉平原”或“荆楚”
UID:5228
以下是引用肉色潜水艇在2005-5-3 11:51:10的发言:不能说沙市话和武汉话毫无区别,哪怕在调值上也是如此。大体上沙市话介于宜昌话和武汉话之间,但确实更接近武汉话。另外,两者在单字的发音上不无区别,比如---粗、卢、杜、亩、苏、图这类在北语、川语及宜昌话里面韵尾为-U,而武汉话为-OU的非古入声单字,沙市话多数均作-U,而不像武汉话那样读-OU。(粗、卢、杜、楚、苏、图等字对应的武汉发音为 抽、楼、豆、丑、收、头)
UID:12204
UID:835
以下是引用东南涛声在2004-2-19 21:38:22的发言: 这的确是个有趣的现象,沙市和武汉相距两百多公里,中间隔着的潜江、天门、仙桃与武汉口音相距甚远,而沙市话稍微变点音,甚至只将尾音拖长一点,连武汉人都不一定分得清是外地的。我记得小时侯去武汉的时候在小店买东西,父母向售货员问路,售货员一连说几个地名父母都不知道,售货员急了,说:“是武汉人都不晓得这些地方!”哈哈... 其实沙市话在当地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方言,与沙市市区相连的荆州话与沙市话也有区别(当然荆州古城内的方言也各有不同,在南门的与西门的就不太一样,古城内的与古城外的又不一样),甚至沙市下辖的关沮、锣场等乡镇与沙市市区的方言都相差甚远。 唯一可以解释的原因就是,两地交往甚密,人员互有交错。在清末中日甲午海战后,沙市成为《马关条约》五座通商口岸之一,通过长江黄金水道与同为长江大港的武汉在交通、商务、人员交流(尤其是船员)等方面,较之湖北其他城市更为密切,语言更为同化。解放后,沙市作为湖北当时不多的地极市,成为湖北重点发展城市之一,而湖北对武汉“削峰填谷”的政策,使得当时武汉的工业大量支援沙市,相当多的技术人员纷纷迁往沙市,尤其是当时沙市支柱产业之一的纺织行业。在这种历史条件下,使得在沙市的武汉人激增,沙市方言融入了更多的武汉方言元素。我的外公一家就是从武汉迁往沙市的,他当时是在长江航道局当船员的。 所以说经济原因促使了武汉和沙市在方言上的相似。不过在地缘上与武汉更接近的黄冈、鄂州与武汉话却大有不同,这就令人费解了。
UID:7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