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ating:我想了想,我本意应该是不算的。因为我的本意是,这个“副省”、“副县”设立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升格为省、县的,把那个“副”、“半”字去掉的。日本的支厅已经不是很符合题意了,但是像鹿儿岛县的大岛支厅,不知道是正式还是非正式好像真的有出现过“大岛县”这个概念。可是德国 ..
(2018-07-04 20:55)
按你的题旨,否定德国的行政区的副州地位,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如日本的支厅,没有一个升格为县的。另外日本的振兴局,倒不止北海道有,还有其他一些县也有,或类似的名称。
德国的行政区有相反的渊源,即降格。州州合并后,原州形成行政区。
实际上,在第二帝国(含纳粹时代)时代,州下面就有行政区,如今北莱因-威斯特伐伦的行政区基本上还源于原行政区。但二战后由于四国分区占领,原行政区基本上打破了。
例如巴登-符腾堡州是1952年由巴登州(驻弗赖堡)、符腾堡-霍亨索伦州(驻蒂宾根)、符腾堡-巴登州(驻斯图加特)合并的。三个州形成3个行政区,弗赖堡行政区、蒂宾根行政区、斯图加特行政区。只有卡尔斯鲁厄行政区则是从3个行政区各切一部分形成的。
例如黑森州是由前帝国库尔黑森省(驻卡塞尔,1944年由黑森-拿骚自由州分割)、拿骚省(驻威斯巴登,1944年由黑森-拿骚自由州分割)、黑森人民州(驻达姆施塔特,其莱茵河西岸为法占区,未加入)合并的。其中原库尔黑森省形成卡塞尔行政区,原黑森州的北部飞地形成吉森行政区,原黑森州的南部和原拿骚省形成达姆施塔特行政区(州府驻原拿骚的威斯巴登,行政区驻原黑森的达姆施塔特)
例如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由前帝国莱茵省法占区(南部)、巴伐利亚自由州法占区(普法尔茨飞地)、黑森人民州法占区(莱茵河西岸,两块不相连的区域)合并组成。其中原黑森州的北部形成蒙塔鲍尔行政区(驻蒙塔鲍尔,1968年并入科布伦次行政区)、南部形成莱茵黑森行政区(驻美因茨,1968年与普法尔茨行政区合并为莱茵黑森-普法尔茨行政区,驻地仅为州府驻地)、原巴伐利亚州部分形成普法尔茨行政区(驻诺伊施塔特,1968年合并后,为行政区驻地),只有原莱茵省的科布伦茨和特里尔2个行政区保留
例如下萨克林州是由前帝国汉诺威省(驻汉诺威,6个行政区)、不伦瑞克自由州、奥尔登堡自由州、绍姆堡-利珀自由州合并的。6个行政区(Regierungsbezirke)保留,不伦瑞克和奥尔登堡2个州转变为2个管理区(Verwaltungsbezirke),绍姆堡-利珀州并入汉诺威行政区。1978年以不伦瑞克管理区为基础,兼并希尔德斯海姆行政区(绝大部分,另划入吕讷堡行政区的东南部)后形成不伦瑞克行政区;以奥尔登堡管理区为基础,兼并奥斯纳布吕克、奥里赫2个行政区后形成威悉-埃姆斯行政区;施塔德行政区并入吕讷堡行政区,只有汉诺威行政区基本不变,只并入希尔德斯海姆行政区的驻地
例如萨克森-安哈尔特州是由东德马格德堡、哈雷、德绍(1990年从哈雷析出)3个专区(Bezirke,就是Regierungsbezirke后面半截)合并的,3个专区顺势转变为3个行政区
例如萨克森州是由东德德累斯顿、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城(1990年由开姆尼茨更名)3个专区合并的,1993年又依原3个专区恢复3个行政区
不过北莱茵-威斯特伐伦州基本上保留了原来的行政区。原威斯特伐伦省的明斯特、阿恩斯贝格、明登3个行政区保留;原莱茵省英占区(北部)的亚琛、科隆、杜塞尔多夫3个行政区保留。旋即在将明登行政区和利珀自由州合并为代特莫尔特行政区;1972年可能是因为亚琛行政区过小,撤销并入科隆行政区。
只有拜恩州的7个行政区完全保留了下来。
[ 此帖被夕阳西下在2018-07-24 12:3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