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达到目前的城市规模不是一个普通省会城市所能支持的,而是“上青天”和三大直辖市的历史积累和准国中城市的大区中心城市的占位(华北、东北,代表东北大区,北京代表华北大区)。实际上,河北省也没有多大比例的人口流动到北京天津。一个7500万人的大省,净流出300万人,相对比例比很多同类的省都低。七普周期以致今后河北人口主要是本地城市化,一靠少生,二靠进城,农民进(县)城。七普周期,除了廊坊以外,大部分地级市农村人口都减少了50-100万,包括人口最少的山沟里的承德,主要是就地转移。
京津冀当中,北京是一个两千万人的大圈,天津是一个一千万人的圈,石家庄坐四望五。北京人口增长最快的是两千年以后的十年,继续增加可能性不大了,一是规划不容许,二是d房价限制。
当然,天津还有进一步的空间,特别是滨海和宝坻。过去10年,天津大规模城市扩展是有目共睹的,这也是GDP从日新月异到腰斩的原因,基本建设无法一直持续下去。六普以前,西青张家窝和市里基本还没有连上,杨柳青更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城镇。现在,天津市里不仅蔓延到西青,而且进一步向静海延伸。环北大港大概是天津城市构建中的三个饼之一,也就是静海+滨海南(大港)。西青、静海、胜芳、文安、大城、青县、大港,构成更大的一个圈。
石家庄基本接近一个普通省会的极限,主要是大学生和周围县城帮忙。普通地级市人口过百万的阻力就会很大。比如唐山保定百万大城市很多年了,主城区人口就增长不动了,主要是周边县城帮忙。
~实际上人口潜力最大的是一些尚未成功满百万的城市,比如邯郸、邢台、张家口、廊坊、秦皇岛,到达百万人口也是个时间问题。沧州、衡水虽然基础条件不好,但是地处平原,人口高速增长的时期可能更长一些。除了山沟里的承德没办法,10个地级市本级都有百万以上或接近百万的人口潜力。保、唐、邢邯都市区达到200-300万。全部11个地级市本级人口承载力在1500万以上。
实际上未来农村人口城市化主要靠县城就地转化,县多县城就多,这是河北省城市化的优势。
县城多,距离就比较近。相邻的县城可以相向发展,合二为一,或者融入主城,1+1>2,1+N的叠加效果更好。石家庄、唐山、保定、 邢台,乃至邯郸等等,主中心再向外扩散的同时,近郊县城也在发展,从而和主城中心融合成一体。比如唐山,只算路南路北的话,基本上100万人口就到顶了,然而加上丰南胥各庄和开平镇,已经接近150万了。如果算上古冶矿区和丰润,那就200万人口的大城市了,当然,曹妃甸无论如何和主城也连不上。
河北全省100多个县,也就有100多个县城,加上相对于县城的开发区镇更多。大县县城人口10-20万,甚至30万以上,小县5-10万。100多个独立的县和开发区,城市人口承载力在2000万以上。
哪怕天津是河北省会,省会照样没有存在感,北京的存在感照样超过天津。石家庄为什么受到攻击,不是因为不够强,至少石家庄能带邢台衡水,而是因为远离省会的认为石家庄多吃多占。天津大概只能影响到沿着京沪铁路的沧州一带(本来就属于老天津府)。京广、京九方向进京实际上要比下位容易。唐山虽然与天津正在连成一体,但一山难容二虎,况且产业结构存在竞争。
除了唐河北道和元朝以后外,保定南北长期不在一个大区区划里。民国时期长城以北也不属于河北。唐山港已经超过天津成为世界和中国第三大港。黄骅也已经取代了秦皇岛煤炭输出专业大港的地位。曹妃甸和黄骅城市规模不大,我想主要是因为省会长期在京广线的石家庄和保定,不重视沿海发展。如果省会在天津,沿海三个新区应该已经连成一体了。
河北主体在北京以南,但是唐山港对冀中南真没啥用。
河北全省利益仍然是走向海洋,所以中南部五地市(包括保定)都在加强通往沧州黄骅港的通道建设。
河北七千多万人,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沧州南五市人口将近4000万,占一半以上,都需要黄骅港作为出海口,这里面有河北省GDP二至四位的城市,即使不考虑河南省黄河以北部分,也是一个中等规模的省。实在不行,天津下放给新河北省做省会,这个省人口和GDP还是北方老三。
天津恐怕不愿意当河北省会。天津市委书记是政治局当然委员,大概是为了代表东北大区。天津实际上可以和滦河流域组织一个东北省份。
唐秦承也可以投奔辽宁省,这比在京津冀中被边缘化好。辽宁的教育卫生资源也比河北省要好不少,至少不需要高考移民了。
天津相对退后这都是历史的必然,比如上海,大多数指标占全国的比例都在减小,而且很明显。而且京沪之间的差距,可能是历史上最小的。现在上海城市人口大概天津的2倍。这比历史上大多数时间都小。用河北的数据给天津充胖子,这对于京津冀特别是老百姓没有任何意义啊。京津特别是北京不想当省会,特别是河北省会。道理很简单,不想和河北的衡中模式一起竞争
京津冀一体化,京津仍要独享的直辖市资源,特别高考医院资源,被均贫富,当人民是傻子好糊弄吗?
而且天津这个城市特点就是狗不理包子(肉没在褶子外面)。实际上就是低调和穷乐呵。衡中地域的高考模式,就造成了京津冀不可能融为一体。必然是三个独立个体。
肉眼可见的几个排名,天津仍然在全国十大城市以内。首先来看下三个城市的国内税收(2020年):天津市为3460.07亿元、南京市2730.58亿元、武汉市2673.28亿元。这个是不包括海关代征和进口税收的,基本是属于国内企业的创收,所以和经济实力还是正相关的。从数据来看,天津市的税收实力远高于其他两城!
其次是三个城市的资金总量,三个城市的 其次是三个城市的资金总量,三个城市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分别是:天津31788.78亿元、南京35218.76亿元、武汉28136.35亿元。
这是城市创造的财富积累,虽然天津市在近些年增长偏慢但实力还是尚存的!天津要足足高出武汉市几千亿元,足以说明天津的经济底蕴还是非常雄厚的,企业、居民和政府的财力还是要比武汉市更为充足的,产业产出的财富积累也更多。
综上所述,天津的经济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唯GDP就简单定论天津的综合实力是非常不专业的。
天津人均居民存款仍然是全国省级第三,这也是天津经济不行的一个原因,同时,天津(包括北京以外的整个环渤海地区)都缺乏有全国影响力的商业银行总部,严重影响银行业的发展,同时向北扩展到东三省,向西延伸到黄土高原直到河套地区构成了由全国意义的资金重镇。
综上,不论从资金实力,还是居民以及政府财力角度,特别是政府税收,天津仍然超过大多数省会城市。当然,可能不如苏州,但苏州总量主要是因为发达的县级市太多。天津人均税收长期是全国各省市区第三(净贡献实际上更高,因为天津人均财政支出显著低于京沪),只是情况特殊的今年,才低于了浙江和能源新贵的内蒙。
中国GDP一直是投资、生产驱动,实际上无法反映区域真实财富积累、人居收入、购买力与福利情况。而且富人的收入主要靠财富增殖,而不是劳动。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有一个大富豪突然顿悟以后,去山里隐居,自给自足,那么统计局从他那里就统计不到什么GDP,但是他不是还很有钱吗?
天津经济不行还有几个原因:一是央企和外资的影响,二是社消太低。
特别是天津关键支柱产业——汽车,天一合并,天汽就被战略性放弃了,天津汽车产业发展一直半死不活。天气时代的夏利和大发都是20年前的国民神车,但是受制于一汽的品牌战略,更新升级缓慢,逐渐被市场淘汰。就像中航汽车被长安汽车整合以后曾经的MPA神车松花江也被雪藏渐渐淡出市场。
还有作为中海油第一大油田(渤海油田)基地和中石化华北最大的炼化基地,天津石化工业到底是对天津本地还是北京的贡献大。
而且曾经进入世界500强的渤海钢铁破产重组进入德龙钢铁集团,德龙钢铁把总部注册到了上海,这又是何必呢?
另外天津经济曾经的外(含港澳台)资三大支柱,只有康师傅方便面还在,三星(电视机、显示器)和摩托罗拉(手机)都撤离了。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23-01-06 16:3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