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温乐快速路线路公示,温州城区及永嘉、乐清同源起于永嘉郡的永宁县,瓯江一带为核心也本于此,永嘉县变永嘉区应该在议程上了;而温州起于九州之一的扬州下辖会稽郡后从分出的临海郡中分出永嘉郡,即公元前222年(秦),秦代一统江南,设会稽郡,治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到汉代初期一划为三,分别是“吴兴、吴郡、会稽”,号称“三吴”;新的会稽郡为钱塘江以南的浙北地区,会稽郡治移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吴郡则包括长江下游平原剩下的部分,其郡治依然在苏州。
到三国吴时,分会稽郡置临海郡(今浙江省东南一带)、建安郡(今福建省)、东阳郡(今浙江省金华市、衢州市一带);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年),析临海郡温峤岭以南地区置永嘉郡,辖永宁(今温州四大主城区、永嘉县、乐清市一带)、安固(今瑞安市、文成县、泰顺县一带)、横阳(今平阳县、苍南县一带)、松阳(今丽水除遂昌一带,因松古平原是东瓯、姑蔑(姑蔑为越国西边一地,其地理位置约当今浙江金华的旧汤溪县境、兰溪西乡与衢州境)陆上通衢,因此县治设在松古地区,即今松阳县一带)四县;治永宁,建郡城于瓯江南岸,应为古时楠溪江与瓯江交汇处,现瓯江口东移。至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平陈后,罢天下郡制,以州统县,永宁、安固、横阳、乐成(这里没有松阳)四县合并,称永嘉县,属处州;592年处州改名为括州,州治设于括苍(今丽水市),但括苍山脉地处浙东中南部,南呼雁荡,北应天台,西邻仙都,东瞰大海,为灵江水系与瓯江水系的分水岭。
如雁荡山为温州境内主要山脉,北麓为温州与台州交界,但括苍山在雁荡山北麓有点说不过去了,但看浙北的四明山和天台山一体,会稽山与东白山(可能是东阳郡设立长山之阳的“长山”,长山也可能是现在金华市区北部的“金华山”,三国吴宝鼎元年(266)置郡名东阳郡,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东,又因在长山之阳得名东阳郡,现在的东阳可能就是古地名被下级县市区沿用罢了)一体,也可能古人理解仙居盆地不是独立分开南北山脉的盆地,而是括苍山中的一处盆地,所以才有“括苍山,南呼雁荡,北应天台,西邻仙都,东瞰大海”之说。而天台山的余脉深入宁波的福泉山的天童寺,在古人眼中“天童”也为天台余脉,而宁海县前童镇里面的“前童”或许也是处置于此,因此宁海的大茶山中央公园中的“大茶山”,及象山县的“象山”也为四明山南麓的天台山余脉,因此宁海应该属于天台山东麓,原属台州,现归入宁波,临海、三门沿海山区也为括苍山余脉,而义乌、东阳、永康、武义交界的“八素山”也很可能算是“仙霞岭”的余脉。
纵观之下,临海郡的主体为“浙南”,而浙南的两千年变迁如杭州与绍兴,今有温州与台州,杭绍、温台各领风骚一千年。
而仙霞岭与雁荡山、括苍山之间南部,还有伸向福建的“洞宫山”,磐安的大盘山其实为上述括苍山与雁荡山交界的“仙都山”,而丽水的莲都区,应该也是取其中的“都”字,括苍山独立存在的同时,独立存在了一个水系,为“灵江(椒江)”,主要由仙居的永安溪及天台至临海城区的始丰溪交汇而成,古人看来天台山南麓至括苍山(雁荡山)北麓只有天台一个盆地,现在看天台县和仙居县的人口和产值规模其实相当,仙居也是一块盆地。因此,温州是一山三江(雁荡山、瓯江、飞云江、鳌江现在瓯江口东移,楠溪江属于瓯江的支流),台州是三山一水(北天台山,天台与仙居之间的中括苍,及括苍山,灵江),三门、天台、磐安及丽水构成了古临海郡与会稽郡、东阳郡之间的天然屏障,及灵江和瓯江两大独立水系,临海郡的经济区主要为临海、台州城区、温岭、玉环、乐清、温州城区、瑞安、龙平苍构成的沿海地区,丽水及温台之间山区为一体独立地理地貌,即天台山南麓与括苍山沿大盘山、仙都山汇至仙霞岭、洞宫山、雁荡山交界,温州走出去的陆地方向在台州的乐清湾,温台走出去的陆地方向在天台山与括苍山交界的三门湾。
[ 此帖被ruixiang001在2024-10-28 16:5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