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雪:这个是明朝形成的了吧,清、民国、以至于今朝只能继承
(2022-07-30 17:40)
行省制度始于元朝,是对宋以前郡县、州县制度的扬弃。但元的行省有军管区的含义,数量少,面积大,前期多变,少数为长条带状,多南北延伸,接近于后世的总督辖区。
除中书省外,辽阳特别是岭北行省,多不属于传统汉地,甚至岭北主体不在现今国境以内,此外北方主要有河南江北、陕西及甘肃行省。南方自东向西有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及云南行省。
明朝建立后,对元的行省制度基础上进行了继承和颠覆,中书省及九大行省演化为十三省布政使司和南北两直隶,但西北陕甘合二为一,甘肃并入陕西。其中除为北直隶(京师)继承外,中书省还分化出山东、山西两布政使司,及河南和南京(南直隶)的北部。河南江北行省西部主要演化为湖广布政使司北部,西北部与中书省一部分发展为河南行省(布政使司);东部作为主体部分与中书省、浙江行省一部分组成南直隶(南京)。浙江、江西行省基本一分为二,浙江除北部参与组成南直隶(南京)外,南部分出福建;江西南部分出广东;湖广除南部分出广西外,整体北移,并入河南江北一部分,成为新的湖广行省。四川、湖广、云南行省之间增加了贵州行省。因此,明的行省在元省基础上增加了山东、山西、河南、福建、广东、广西、贵州,由八个增加到15个,增加了7个,几乎增加了一倍。
清朝入关后,继承了明的政治制度与区划体制,但是对三个面积广大的行省一分为二,从而形成了熟称的汉地十八行省。南直隶(南京)改江南省(这个省主体部分在江北)随后又苏皖分治,湖广南北两分为湖南湖北,陕甘也恢复为东西分治的局面。此外,边疆地区不实行行省制度,另设立五将军、两大臣辖区;内蒙古设立有直属中央的六盟和套西两特别旗。
当然,晚清面对边疆危机,行省数量开始增加,在边疆地区增设、改设行省。五将军辖区除乌里雅苏台(外蒙古)均改为行省,从福建分设台湾行省(但存在不久即为日本占据至1945年),至清末行省数量已经达到二十二个,形成了今天省制的基础。
辛亥以后,民国省制变化复杂,行省数量达到最多。
民国省制动荡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废府(州)存县,实行两次地方区划,省直辖县;但不久即感到多有不便,北洋政府在省县之间恢复了统县政区——道,国民政府定鼎南京后,逐渐演变成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属)体制。二是,增设新省,划小省级区域,一方面也是为省县直辖做准备,民国曾经三次增省,但只有从甘肃分设的宁夏、青海延存至今。
元省由于具有军事区划的意义,一般边界山川形变。岭北与中书省、陕西及甘肃行省之间有草原大漠阻隔。中书省北至朔漠,西、南皆为河,东至海,是一个边界比较清晰的地理区域,至于东北方向与辽阳行省接壤,没有明确的地理界限,与早期唐道、汉晋州制相对应,大体相当于九州中的冀、兖、青及幽、并等州,唐河东道、河北道南部、河南道东部(由于黄河改道,由河南变为河北)。陕甘等地北、西截止于大漠,东枕黄河,南为秦巴大山,即九州中的雍州,或者唐之陇右道、关内道南部。河南江北行省位于长江黄河之间,西为伏牛山、武当山、三峡,东至海,也是一个完整的地理区域,略相当于九州中的豫州、徐州以及荆、扬两州北部,或者唐之淮南道、河南道西部、山南东道大部,南方自东向西的浙江、江西、湖广三行省,均北界长江,东西之间有山岭阻隔,浙江与江西行省之间主要有武夷山,江西与湖广行省之间主要是罗霄山和南岭。浙江与江西行省继承了九州中的扬州南部,分别对应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广南道东部,湖广行省对应荆州南部和和江南西道、广南道西部。四川行省以四川盆地周边山地为界,云南行省则继承了南诏、大理所占据的云贵高原。四川略相当于九州中的梁州中部(益州)或山南西道、剑南西川道大部。夹在秦巴两座大山中的汉江流域本身规模不足以自立为一省,只能南属或者北属。四川盆地为一独立地理单元,由于首都在北方,汉江流域附属于川盆其实是南辕北辙,毕竟剑门天下险不亚于秦岭大阻。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22-07-30 18:2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