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建治于春秋末期,为古蜀国三都之一。开明氏政权在新都军屯营建都邑,为区别于杜宇氏在郫县的旧都,遂名“新都”,距今约2800年历史。公元前376年,新都建县。2002年1月1日,新都县撤县设区,属成都市管辖。
新都为古蜀国名城。古蜀国经历了蚕丛、柏灌、鱼凫之后,在蜀王杜宇时期开始“教民务农”,率蜀族人民由山区向平原转移。当时因岷江之水尚未治理,土质肥沃的广大平原遭洪灾之害。杜宇遂委派由荆楚迁来的部族首领鳖灵为相,命其治水。鳖灵决玉垒,开金堂峡,以除水害,民得安处,后鳖灵取代杜宇政权,建立开明王朝,号丛帝。
开明王朝建立之后,江水得到进一步治理,蜀族人民生产活动的中心,遂由平原边区的丘陵转向平原纵深地带。由于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地域扩大,长期处于山区边沿的杜宇氏城邑 ,已不适应发展变化的要求,须另建活动中心。约在公元前七世纪,蜀王开明氏在今新都军屯镇附近营建了开明王朝的都邑。为了有别于杜宇氏的旧都郫邑,新建都邑遂名为“新都”,为蜀王开明王朝的第一个城名。据《华阳国志》云:“开明王自梦郭移,乃徙治成都。”“蜀以成都、广都、新都为三都,号名城。”由此可见,开明的都城在徙治成都之前,已在新都建都。新都作为古蜀三大名都之一,距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公元前376年,开明王朝传位到十二世,秦国惠文王灭了开明蜀国。秦灭蜀后30年,实行郡区制,置蜀郡于成都,新都作为一个区归蜀郡管辖。从新都建区至今已有2280年的历史。
新都建区以来,几经变化。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平定巴蜀。一年后新置广汉郡(郡治在今三台区境),新都由蜀郡划入广汉郡。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全国为13州刺史,蜀郡改为益州刺史部,新都属益州广汉郡。
公元9-23年,王莽时期,改益州为庸部,改广汉郡为就都,新都属就都。公元25年,东汉光武帝时期,公孙述据蜀,改广汉郡为子同郡,新都属子同郡。公孙述败亡,东汉恢复西汉旧制,新都属益州广汉郡,后经刘焉父子据蜀和三国时期的蜀汉,直到曹魏灭蜀,隶属关系不变。
西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分益州地置梁州于汉中,分广汉郡置新都郡,新都郡属梁州,统领雒区(今广汉市)、什邡、绵竹、新都4区。276年,晋武帝封皇子司马该为新都王,改新都郡为新都国,仍辖4区。司马该死后无子,新都国被废除,复为新都郡。后又废郡,新都仍以区属广汉郡。301年,李特起义。4年后,李特之子李雄据蜀称帝,国号大成,继称汉,新都仍属梁州广汉郡。后桓温伐蜀,灭李雄政权,蜀地归东晋。又经范贲、苻坚、谯纵等先后据蜀,直到东晋灭亡,新都均属梁州广汉郡。420年,刘裕代晋,改国号宋,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广汉郡由梁州改属益州,新都也改属益州广汉郡。直到479年南齐高帝萧道成取代刘宋,国号齐,新都隶属关系未变。
581年,隋文帝统一全国,全国诸郡以州直接统区,新都从广汉郡改属益州。7年后,改新都为兴乐区,始将区城由军屯乡迁至今新都镇。607年,隋炀帝时期,撤销兴乐区,并入成都区。619年,唐高祖时期,恢复兴乐区,随即仍改为新都县,隶属益州。742年-757年,唐肃宗改蜀郡为成都府,新都归成都府,直到唐末和五代时期不变。
965年,宋太祖设置西川路,新都属西川路成都府。后西川路改为川峡路,成都府改为益州,新都属川峡路益州。1001年,分川峡路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总称四川路。新都属益州路成都府。1061年,改成都府为剑南西川节度,新都均以区属,直到南宋末。
1276年,元世祖改革政区,在大都(今北京)设中书省,全国各地设行中书省。新都属四川行中书省成都路直辖的隶事司,直到元末未变。
1376年,明太祖改四川行中书省为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新都属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成都府。次年,撤销金堂区,并入新都县。3年后,又恢复金堂区。清代沿袭明代制度。嘉庆初,清政府为加强在四川的统治,在省和府之间设道,新都属成绵龙茂道成都府。
1911年辛亥革命,清王朝被推翻。民国政府建立后,将四川划为七道,新都属川西道,一年后改为西川道。此后,军阀割据,实行防区制,新都属28防区。1935年国民党政权统一川政,改组四川省政府,划全省为18个行政督察区,新都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划四川为川东、川南、川西、 川北4个行政公署。新都属川西行署温江专员公署。
1953年,4个行署撤销,恢复四川省辖,新都县仍属温江专员公署。
1960年,新都合并于新繁县。
1962年10月,恢复新都县。
1965年,撤销新繁县,并入新都县。
1983年,温江行署合并于成都市,实行市管区体制,新都县从此属成都市管辖,成为成都市的一个郊县。
原新繁也和新都一样,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蜀族人民早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就创造了新繁的治所“繁邑”。最初的繁邑,拥有今天的彭州市和原新繁县的大部分区域。繁邑地处平原,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历史上被誉为“天府膏腴”、“川西碧玉”。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实行郡区制,将成都置为蜀郡,改繁邑为繁区,归蜀郡管辖,区治从此开始。
三国时,后主刘禅延熙十年(247年)、十七年(254年),蜀将姜维领兵北征,将凉州等地降众及河间、河关、临洮3区民众迁至繁区屯垦,然后分批将原繁区部分人民迁至繁区境内今清白江南地区聚居,将此聚居地称“新繁”,但仍归繁区管辖。
西魏时,宇文觉废恭帝自立,国号北周。初仍置繁区,后将区治由今新繁镇北35华里处南迁新繁,正式改繁区为新繁县。
明末清初,四川地区持续战乱,人口锐减,一些州区只得合并治理。清康熙七年(1668年)撤销彭区并入新繁县,直至雍正七年(1729年)才恢复彭区。
1965年正式撤销新繁县,并入新都县,原新繁县城繁江镇也改名为今日的新繁镇。
2001年11月15日,撤销新都县,设立成都市新都区,新都从此成为成都市市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