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513阅读
  • 30回复

[地名由来]地名来历:甘肃(全部完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03-08-04
=陇南地区辖县

├宕昌县
早在南北朝时期,在今宕昌县境内建立过一个“宕昌国”。宕昌国之名,是以羌族部落首领之名而起。因部落首族之名叫宕昌,所以族名、国名、地名都叫“宕昌”。从此以后,宕昌之名一直延续至今。现在宕昌县是1954年由岷县、原西固县、武都县3县的边沿乡村组成的一个新县。1962年成立宕昌县至今。
├武都县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据《汉书·西南夷传》记载,“广汉西白马为武都郡”。自此,武都之名始有。武者,颂扬汉武帝威武拓缰之意;“都者,池也”。又“水之聚也”。武都郡初设时,建于西汉水支流漾于河谷(今西和县洛峪附近)。“以有天池大泽,故为之都”。武都由此得名。1912年始设武都县。
├西和县
秦时始置武都郡于此。明初因降西和州为县,始此地启用西和一名。清代仍为西和县属甘肃省巩昌府。1949年8月设立西和县人民政府。1958年西和、礼县合并为西礼县。1961年恢复西和县至今。
├两当县
当地名由来,历来众说纷纭,据考证,两当地名始于439年的北魏时代,据史籍和地方志记载:“本汉故道镇(凤县)地,以两当水为名,后魏置县兼两当郡。”《旧唐书》载:“凤州两当县,汉故道县地,晋改两当,取水名。”《秦州直隶州新志》载:“故道水——名两当水,嘉陵江之源也,郦注所谓两当,水出陈仓县(今宝鸡)大散岭(秦岭山),西南流入故道川,谓之故道水,县取水为名者。”由历史记载可以看出,最后一说较为准确,但不论何时命名两当地名,两当地名由两当水而业,都是历史记载中共同认可的。
├文县
文县古称阴平。早在秦汉以前,文县系氐、羌所居。西汉高祖设阴平道(少数民族聚居称道),属益州广汉郡。三国时置阴平郡入蜀境。晋至南北朝为氐族部落所割据的半独立政权“阴平国”。西魏改置曲水县。北周明帝置文州。唐、宋、元时沿用文州,明洪武年间降州为县,始称文县至今。
├礼县
夏商时,这一带为禹贡雍州地,周为西犬丘,变称西陲地。秦为天嘉,北犍称兰仓,西魏改汉阳。隋废汉阳,设长道、潭水、上禄县。宋置大滩县。明成化九年置礼县,始有礼县地名,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58年西和县与礼县合并,称西礼县。1962年西和、礼县又分设两县。
├康县
康县始建于1929年,初名为永康县,因古以白马关设防改永康,后裁“永”字而得名康县。4000年前,康县境内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后曾分属雍州、武都郡、梁州修城郡、南秦州修武郡、南岐州广长郡、防州。解放后,1958年曾并入武都县,1961年又恢复康县原建制。
├徽县
徽县因境内山川秀美、城北隅徽山下有徽山驿而得名。西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以发源于天水齐寿山的河池水(今永宁河)得名,始置河池县。随着历史的变迁,河池之名几度兴废。后河池繁荣昌盛为徽州。直至清雍正七年(1729年),因境内山川秀美,地势险要而更名和徽县沿用至今。
├成县
从秦代始,就在此设州置县。唐称成州,明初降州为县称成县而得名至今。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03-08-04
辛苦了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03-08-09
=临夏回族自治州辖县

├和政县
清初设和政驿站,直至1929年3月,甘肃省决定在临夏县宁河堡分设县治,遂定名为和政县至今未变。取“人和政通”之意。
├康乐县
“康乐”得名由来已久,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置康乐寨,金皇统二年(1142年)改升为康乐县。1940年正式设康乐县制至今。
├永靖县
永靖古称“西羌之地”,1929年始置永靖县,取“永远安定(靖:安定)”之意。
├广河县
因发源于太子山谷的广通河从县境中部流过,曾取名广通县,后因广通地名与云南省广通县重名,而改名为广河县。该地秦汉时称大夏,定羌域,又名太子寺。1919年设宁静县,1953年设广通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广通回族自治县。1956年改名广通县,1957年改名为广河县,始有广河地名。
├积石山县
因地处黄河流经的积石峡关而得名,其名出于《尚书·禹贡》中“导河自积石,至于龙门”的记载,传说此地为当年大禹导河之极地。成吉思汗西征,攻西夏,取积石州。1980年6月成立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东乡族自治县
东乡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0%,因系东乡族发祥地,又以东乡族人口主体而得名。历史上,在东乡该地未建立单独的政权设置。1950年9月建立县一级的东乡自治区,1955年5月改称东乡族自治县。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03-08-09
=甘南藏族自治州辖县

├夏河县
因县治在大夏河上游而得名。1928年设夏河县。
├临潭县
地名由来,一说临潭因面临洮河,故定名;另一说相传以县址(新城)临近水潭(现新城中学背后半山腰海眼,面积约有500平方米)而取其意得名。临潭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始设临潭县。
├碌曲县
碌曲藏语译为“洮河”,因黄河的一大支流——洮河支流遍布该地,故而得名。碌曲古称漒川,1955年正式设置碌曲县。
├舟曲县
因境内主要河流为白龙江,藏语称白龙江为舟曲,舟曲地名由此而来。1955年始置舟曲县。1958年以后,曾一度改称龙迭县,1961年复改称舟曲县,舟曲地名沿用至今。
├卓尼县
卓尼之称始于元初,因元世祖忽必烈邀请西藏萨迦法王八思巴赴京,途经卓尼地区,建议在此建寺,并以寺址内两棵高大的马尾松(藏语译音“焦乃”)命名,“卓尼”便为藏语“焦乃”之变音。明永乐十六年(1418年),卓尼游牧部落首领些地内附,设卓尼土司千户所。1937年成立卓尼设治局。1950年成立卓尼藏族自治区,1953年改为卓尼县。
├迭部县
迭部在历史上就是一个藏族聚居的地区,迭部是藏语的“大拇指”之意。据神话传说,在古代的迭部地区四周全是高入云霄的石山,象铁箍一样,内外互不相通。当时有个叫湟甘达哇的山神路经此地,被石山挡住去路,他伸出大拇指一摁,石山顿开缺口,变为通道,故得迭部(或叠部)之名。据《洮州厅志》记载:“叠州城在城(指临潭新城)南百余里石门以外,其人种谓之叠部。”迭部县分上迭和下迭。历史上曾设叠州,1962年正式成立迭部县。
├玛曲县
玛曲因黄河从东、南、北三面环绕县境,形成“九曲黄河第一曲”,当地藏族语言称黄河为“玛曲”而得名。黄河,藏语称“玛曲”,“玛夏”的缩写,意即孔雀,“曲”是河的意思。玛曲意即“孔雀河”。据传说,黄河源头有一座高山,状若孔雀,因此把流经山下的水称为“玛曲”。玛曲地区古称赐支河域,历史悠久。藏族群众很早就生息此地,远古称占据高原三峰者,藏族六姓之一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印迷,所属玛柯(河曲)部繁衍于这一带。秦时,此地仍属董氏控制。汉时,是零王国天子(自称)称此地为零地。以后,隶属名称多有变更。解放后,1952年成立玛曲工作组,1953年设立欧拉委员会,同年9月改为玛曲行政委员会,1955年改为玛曲县。1958年玛曲县与碌曲县合并为洮江县。1961年又恢复为玛曲县。
稳省扩地缩市县,市县平级,区村自治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09-09-13
为何不见人顶勒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09-09-13
感觉兰州的几个市辖区名字取得实在差劲。建议:

改城关区为五泉区或兰山区,城关这个名字太普遍了,拉萨好像也有城关区,重名了。城关区所在为古代五泉县,辖区又有名胜五泉山,所以叫五泉区比较合适。又背靠皋兰山,叫兰山区也比较好听。

改七里河区为西津区,七里河名字俗且无特色,全国叫七里河,五里河,十五里河的地方很多。“西津”以其在城关以西沿河设区,七里河的主干道都叫西津路,七里河区改成西津区应该合适吧。

改西固区为金城区,西固这个名字取得太没文化,西固一词来自“西固城”,“西固城”以其在城关之西得名,“西固城”应该读作“西--固城”而不是“西固--城“,所以以此为区名,也应该叫“固城区”,而不是“西固区”。西固古代叫金城,兰州现在别称金城,就是指西固的这个“金城”。所以叫金城区比较好。

安宁区,比较好听。

另榆中和平镇,早已经成为兰州城区了,我见当地的宣传广告牌上写着标语“榆中——兰州的东城区”,我觉得和平镇建区应该差不多到火候了,不过叫“东城区”又和北京东城区重了。我觉得直接叫“和平区”好一点,北安宁,东和平,多好。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国要深思。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