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我一看见汉中称为东川,益州称为西川,我就知道有人又被三国演义误导了。
汉代益州:今云贵川渝以及汉中、陇南等地域;
三国益州:以汉中为中心分设梁州后剩余部分地域;
西晋益州:以云南为主分设宁州后剩余部分地域;
隋唐益州蜀郡成都府:基本等同于今成都一带;
唐朝以剑门关以南设剑南道,后分设剑南东川(梓州)、剑南西川(成都府)称为两川,加山南西道称为三川,唐末前蜀基本占有三川各州,到宋灭后蜀设西川路、峡西路,曾合并为川峡路,旋分设。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宋军灭掉后蜀政权之后设西川路,治益州(四川成都);
开宝六年 (973年),又设峡西路,治梁州(兴元府,陕西汉中);
太平兴国六年 (981年),将西川路和峡西路合并为川峡路;
至道三年(997年)定天下为十五路,西川路、峡西路又分开设置,均为十五路之一;
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又将西川路析置为益州路、梓州路两路;将峡西路析置为利州路、夔州路两路,故宋人合称其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并置四川制置使。
后益州路更名成都府路,梓州路更名潼川府路,利州路分设为利州东路、利州西路,加上夔州路,实际上到宋亡应该是川峡五路,只是因有四川制置使,因此并没有演变为五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