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590阅读
  • 66回复

[地名探讨]20年徽州与黄山的地名之争应该落下帷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50 发表于: 2009-08-14
回 7楼(在水一方) 的帖子
黄山自古以来就是徽州的辖地,根本不存在什么吞并自己属地的说法.太平也从没叫过太平区,只叫过太平县.1979邓老爷子在徽州地委的领导陪同下上的黄山,邓公指示的"把黄山牌子打出去"是对徽州地委书记魏心一说地,而太平县在邓公1979年登黄山时(1974-1980年)属于池州地区,如果黄山属于太平,为何陪同邓公登黄山的是徽州地委的领导而不是池州地委领导?

只看该作者 51 发表于: 2009-08-14
引用第47楼东城乱步于2008-10-23 23:04发表的  :
当年泰安市想改名泰山市的时候,民众一致反对。虽然泰安之名也是源于泰山之泰,但是寓意国泰民安的“泰安”一名,已不是“泰山”可以替代的了。


可泰安火车站改名叫“泰山站”了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52 发表于: 2010-01-17
赫赫有名的徽州在1987年改名黄山市后,引起全国上下强烈关注和不满,至今已有900多人次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连续7年对徽州改为黄山市提出严厉批评纠正的建议和提案;全国已有90多家媒体(不包括网站)连续9年发表200多篇批评文章;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舆论,一致要求恢复徽州,恢复1983年设立的省辖黄山市。这种状况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那么,徽州为什么要改名黄山市呢?许多人感到很不理解:徽州在长达近九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完整的、系统的区域文化,成为中国三大地方文化代表之一(藏文化、敦煌文化、徽文化),徽州这个名称内涵极为丰富,徽商、徽州民居、徽墨、徽雕、徽州的历史文化名人;等等,早就成为响当当的地域名牌,完全可以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打到世界上去,为中华民族争光。为什么舍弃自己祖宗创下的巨大无形资产去戴上和自己风马牛不相及的一个山岳名胜黄山的帽子,而让世人啼笑皆非和唾弃呢?其真正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恢复徽州之名又是如此艰难?本人是历史见证人,亲眼目睹了徽州改为黄山的历史变迁及其带来的种种恶果,并且为此进行了长达16年的奔走呼吁,现将这段历史和现实的真相向广大读者予以披露,请大家来评判徽州改名黄山的是非得失。

  尊重科学,尊重客观实际,加强保护黄山;发展旅游事业,民主决策科学化的典型

        ——1983年国务院撤销太平县设立省辖黄山市

  1979年夏,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安徽省委第—书记万里同志陪同下视察了黄山。下山后,万里召集安徽省委常委到黄山听取邓小平同志指示。邓小平同志经过深思熟虑后向安徽省委明确提出:“安徽省委要专题研究黄山问题,可以建立黄山特区。”邓小平同志走后,万里、顾卓新等省委常委连续一周在黄山开会,为落实邓小平同志指示,省委决定:将省机关事务管理局领导的黄山管理处升格为省政府直属的黄山管理局,积极筹建包括太平县全县、歙县汤口在内的黄山旅游特区。随后,又成立了由省委书记顾卓新主持的黄山总体规划办公室,聘请各方面专家教授来黄山实地考察论证,制定规划。专家们一致认为:发展黄山旅游事业,必须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为防止风景区出现城市化倾向,必须扩大黄山管理局辖区,就近建立一个黄山旅游依托基地,对游客实行“山上游,山下住”,对职工实行“上班上山,下班下山”,以减少风景区内的旅游和生活设施,保护黄山自然原貌。根据黄山四周客观的地理地形特点、水源条件,坐落在黄山北大门的太平县政府驻地——甘棠镇是黄山未来发展的惟一理想之地。这是因为:1.这里地势开阔平坦,面积达270平方公里,水源充足,为黄山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这里距离黄山风景区二龙桥仅9公里,距黄山山上精华游览观赏区北海、西海仅半个多小时行程(索道及公路),有利于加强黄山的保护、管理和方便职工、游客上山下山;3.这里处于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三大景区中心,为以后形成两山一湖的旅游区创造条件;4.这里有完善的医院、学校、公安、商业、通讯等配套设施,方便游客和职工。


1983年12月1日,国务院根据邓小平同志“建立黄山特区”的指示,根据《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和黄山规划评议会上专家们提出的“保护第一,坚决防止风景区出现城镇化,就近在太平县建立黄山依托基地,以加强黄山保护”的战略,突破人口、产值的框框,正式下达254号文件,撤销太平县设立省辖黄山市(黄山特区)。紧接着,安徽省政府又下达[1983]190号文件,确定黄山市性质为风景旅游疗养城市,按地市级待遇,黄山管理局暂时保留,逐步过渡,山上山下合二为一,一套领导班子,市政府驻地设甘棠镇。安徽省政府文件明确指出:“黄山市的设立,有利于对以黄山为中心包括太平湖风景区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对于更好地保护、开发黄山旅游区,对于我省旅游事业和皖南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各有关方面负责同志要充分认识设立黄山市的意义。”

  黄山市的设立实现了邓小平同志“建立黄山特区”的战略设想。这个重大决策对黄山的行政区划、隶属关系、山上山下的关系作出重大改革:1.扩大了黄山风景区的发展空间,使过去山上山下分割的局面、不同的隶属关系改为同属省政府直接领导,山上山下合二为一,便于统一规划,有利于风景区的管理机构、职工生活和旅游接待设施迁出景区,加强黄山的保护;2.将黄山和太平湖周边的两个乡镇(歙县的汤口和石台县的广阳乡)和太平县全部划人黄山市,两大景区统一规划管理,形成山水一体的完整自然风景区。

  撤销太平县改为黄山市符合地名管理法规,符合地名命名更名的规定:新设立的黄山市面积不大,仅1669平方公里,黄山风景区全部坐落在该市境内,游客只要进入黄山市境就可以见到黄山,尤其是在市府驻地开门推窗即见黄山北海三十多座奇峰,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名副其实,没有出现黄山地名混乱现象。

  黄山市设立后,立即得到安徽和全国上下的热烈拥护,开发建设黄山的项目、资金、人才纷纷流向新生的黄山市。短短三年多时间,黄山脚下的北大门就已建起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兴旅游城市,接待床位由建市前的800张猛增到10000多张,大大减轻了黄山风景区内接待压力。黄山旅游事业迅猛发展,游客每年以32%的速度递增, 1985年,黄山的游客便达到了160万人次,远远超过15年后(2000年)的117万人次。与此同时,黄山周边社区为了顾全大局,将集体山场12.6万亩无偿划给黄山风景区,占黄山风景区总面积的54.5%,扩大了黄山风景区的保护带,解决了几十年来的山林纠纷,大大有利于黄山的保护。设市后,引进项目160余个,多种技术30多项,技术人才190余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名茶、水果、蔬菜、渔业、粮食、蚕桑等六大基地开始兴建;1987年全市社会总产值达2.32亿元,比1983年增长172%,财政收入876万元,比1983年增长112.1%。


1985年,黄山以高分选入全国十大风景名胜,是惟一入选的山岳风景区(泰山、庐山、峨眉山、张家界、武夷山、武当山、九寨沟这些赫赫有名的风景名胜都未选上,可见全国十大风景名胜的含金量之高),而这成就就是设市后两年内取得的。1986年,建设部又拟定将黄山列入申报世界遗产的名单之中。1985年7月,105所大学的德育教师在黄山市(太平甘棠镇)举办德育讲习班,被黄山、太平湖的大好河山所感染激动,联名向全国发出倡议:“全面援助、加快建设未来的世界公园黄山市”;1986年,全国各民主党派的主要领导和胡子昂、钱昌照、周培源、费孝通、卢嘉锡、李可染、王朝闻、刘海粟、黄胄、于光远、侯仁之、胡絮青、叶恭绍、童小鹏、于若木、贾春旺、张瑞芳、谢添等两批100多位各界知名人士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将黄山市辟为中国的世界公园。”中国各大媒体纷纷作了报道,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万里副总理在这份建议工作了重要批示:“我认为是可行的……”,并请建设部负责人叶如棠认真研究,采取措施落实。

  黄山设市短短三年取得如此巨大成绩,充分证明国务院撤销太平县设立省辖黄山市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邓小平改革实践的重大成果,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了!如果这个黄山市行政区划管理体制稳定不变,时至今日,黄山世界公园肯定会在全世界打响,一个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级风光的旅游疗养城市将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并且必将促进日后安徽省委提出的以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为旅游中心的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黄山风景区也绝不会出现今日严重的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的大破坏!

  无视法规,背离科学,割断历史,践踏民意。长官意志,独断专行,违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突出典型——1987年撤销赫赫有名的徽州改为(大)黄山市,把一个领导和专家已经解决贯彻保护与开发的科学合理的黄山市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搞乱并扼杀。激起民众公愤,严重损害了党和各级政府的威信和形象

  黄山市的迅猛发展引起邻近的徽州地区一些人的另类眼光,他们感到黄山和黄山市的牌子是一块大肥肉,有大利可图,于是不顾国家大局,不顾保护黄山的战略规划,对新生的黄山市不是支持,而是拆台,在省领导面前汇报假情况,贬低黄山市。由于后来的安徽省领导不了解真实情况和某些人的真实意图,牵就地方主义者的无理要求,加上对黄山保护战略的意义认识不足,导致黄山管理局非但没有过渡下迁,反而一步步倒退——1986年6月,将省辖黄山市交给徽州代管,实行交叉兼职的管理体制,徽州地委书记当上了省辖黄山管理局党委书记。这一管理体制的建立,严重影响了黄山保护战略的实施和黄山旅游依托基地的建设。

  对此,一些有识之士和当地人民群众意见极大。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刘海粟、王朝闻、刘开渠、胡絮青等著名人士就这一问题联名提出提案,要求重点加强黄山的保护,取消徽州代管黄山市(其中王朝闻、刘开渠在 1980年参加过建设部黄山总体规划的征询意见会议)。尽管此时黄山市已被徽州行署代管,但黄山管理局仍属省辖,黄山市的经济计划单列,徽州行署一些人仍感到意犹未尽,为了完全控制黄山风景区,抢到黄山市的牌子,把黄山开发建设的战略重点从黄山北大门转移到徽州中心城市屯溪去,专门拨经费组织了一个写作班子。这个写作班子秉承旨意,歪曲事实,编写假材料,制造“大黄山”舆论,否定国务院撤销太平县设立的省辖黄山市,夸大屯溪的地位和作用,对黄山的问题是保护和屯溪与黄山的远距离避而不谈,却大谈搞大黄山市能带动大范围的经济快速发展,以旅游业带动工农业,走旅工农道路;等等。当地人非常清楚,“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徽州的一些人是想把黄山这个极其珍贵的资源完全控制在自己手里,谋取政治、经济利益。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以假材料拼凑起来的空头理论,立即遭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有关部门专家的驳斥和黄山市人民的坚决反对。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江美球和他的研究生为此专门在黄山、徽州进行深入调查,撰写了长篇论文,彻底否定在屯溪设立大黄山市的理论。


      1987年5月,国务院参事室12位参事在黄山、徽州调查20多天,写出了详细的调查报告,充分肯定了1983年设立的省辖黄山市,最后结论是:山上山下应重新合二为一,取消徽州代管黄山市;为了加强黄山市的政治地位和有利引进资金人才,建议不扩大行政区域,将黄山市升为地级市 。这个建议也符合1986年5月29日万里副总理在刘晖有关黄山问题的报告上所作的明确批示。

  此后不久,民政部、建设部组成联合调查组来黄山和徽州地区调查黄山管理体制和行政区划问题,在报告中指出:将徽州改为大黄山市将带来地名混乱等严重后果,明确反对撤销徽州改为大黄山市。中国地名委员会也写了报告坚决反对将徽州改为黄山市。同时,安徽省顾问委员会也一致反对撤销徽州改为大黄山市,指出只要加强县级黄山市的行政功能就行。黄山市和徽州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更是反对撤销徽州改为大黄山市,甚至连屯溪市的领导和群众也反对将屯溪市改为屯溪区。然而,徽州的一些人无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仍然高喊大黄山,并且采用各种手段,弄虚作假,欺骗中央,不顾法规,不顾徽州历史,不顾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不顾客观实际,不顾专家意见,不顾人民意愿,一意孤行,强行推行撤销徽州地区将其改为大黄山市的方案——撤销198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科学合理,具有强大生命力,正在欣欣向荣迅猛发展的黄山市将其改为市辖区;将安徽省政府直属的黄山管理局改为市辖,为日后黄山出现大破坏埋下隐患;将黄山市政府驻地从黄山脚下的甘棠镇改到远离黄山79公里的屯溪;将历史文化名城歙县一分为二,划出7个乡镇成立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县级徽州区;将徽州文化的发源地和主要组成部分绩溪县划到宣城地区……这次徽州和黄山的行政区划大变动,未经任何科学论证,被安徽人嘲笑为“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国务院参事刘春芳等怒斥为“胡闹!根本不懂行政区划!胡搞!乱弹琴!”徽州改为黄山市的文件下达后,安徽省及华东地区哗然,当地人民怨声载道,有一首民谣为证:“绩溪哭,歙县告,屯溪跳,旌德恼,山上叫,山下闹。”

  从此,徽州名牌消失,被黄山之名所取代,黄山和徽州地区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一个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被这个极端错误的决策所破坏,严重损害了党和各级政府的威信。玩弄“打黄山牌”,拉大旗作虎皮,歪曲篡改邓小平的指示精神,由于严重违反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这个决策对国家对人民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弊端立即暴露出来,这种1+1=3的常识性错误引起全国上下的强烈反对,且愈来愈强烈。面对社会各界强烈要求恢复徽州,恢复1983年的省辖黄山市的呼吁,新设立的大黄山市的一些人便玩弄起政治游戏,断章取义,歪曲篡改邓小平同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指示精神,以抵制各方面的意见,甚至数次花巨款买下全国有影响的一家党报的广告版,公然说1987年撤销徽州设立地级(大)黄山市是国务院为了落实邓小平“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指示。当地人民和有关部门的专家、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都非常清楚,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是指把黄山的美丽风光介绍出去,扩大黄山风景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黄山观光,根本没有要把徽州地区改成黄山的意思,而且当时邓小平同志已明确向万里等安徽省委领导提出“建立黄山特区”,而且还特地明确具体提出徽州地区要“禁止破坏山林……要搞经济林,发展经济林,何必种玉米,既影响水土保持,又收入少!山区经济林搞好了,将来生活肯定比淮北要高得多。要很好发展竹木加工生产,搞些好的竹编工艺品,要种草,办养殖场……”等等。而邓小平同志的这些重要明确指示,他们却只字不提。1983年,国务院撤销太平县成立省辖黄山市,就是落实邓小平同志的建立黄山特区, “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指示,难道当时的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同志还不理解邓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吗?非要由徽州一些人提出撤销徽州建立大黄山市才是落实“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指示吗?


我们再来看看,徽州的一些人是怎样玩弄“打黄山牌”的:

  1983年底,撤销太平县成立省辖黄山市的文件下达后,徽州地委一些人不是积极支持、贯彻,而是在背后拆台。时隔不久,在徽州地区就出现了“撤销黄山市,恢复太平县”的舆论,对汤口 的移交迟迟不办,制造麻烦,甚至还向省政府转交了歙县要求归还汤口的报告,遭到省政府断然否定。此时,某些人怎么不积极贯彻邓小平同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指示?在“撤销黄山市,恢复太平县”的目的未达到后,便又改变花样,进行大量活动,终于在1986年6月初取得了由徽州行署代管黄山市的权力。代管后不久,1986年7月,《光明日报》发表了胡子昂、钱昌照、周培源等50多位全国各界著名人士联名向国务院的建议——将黄山市辟为中国的世界公园,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引起强烈反响。对已被徽州行署代管的黄山市出现如此大打黄山牌的大好事,徽州地委机关报——《徽州报》理应头版大力报道,然而,该报却只字不提此事。此时,一些人又怎么不提邓小平同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指示?相反,却有人在安徽省领导面前极力贬低黄山世界公园的重大意义和影响。而在1987年底,当徽州改为大黄山市后,引起全国上下、全省人民的普遍反对,要求恢复徽州的时候,他们便想起了邓小平同志的“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指示,肆意歪曲篡改作挡箭牌,以抵制恢复徽州;当1997、1998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提出要求恢复徽州、恢复1983年的黄山市,他们便无理提出要恢复徽州必须以“黄山区改为太平区”为条件,拒不恢复1983年的黄山市,又把黄山市搞得没有了。这个时候,他们就不坚持打黄山牌了。黄山被他们控制,就叫打黄山牌;黄山回归省政府直接领导,把黄山市的牌子还给太平就不叫打黄山牌,真是岂有此理!难道恢复了徽州,恢复了原黄山市,就打不响黄山牌?徽州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就停止不前?难道徽州特色的文化品牌不如黄山牌?吸引不了游客?不能发展旅游了?别的省没有黄山,怎么旅游发展得比安徽还快还好?绩溪县在1987年离开了黄山市(徽州),没有依靠黄山,反而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成了全省的富裕县;邻近的宁国市没有黄山资源,怎么一个36万人口的小市的总产值竟然和145万人口的大黄山市3区4县的总产值相差无几?最近几年来,徽州改为黄山的恶果一件件先后被媒体曝光,戳穿了他们打黄山牌的真实面目后,他们无言以答,便把自己的形象与黄山自然美的形象等同起来,以破坏黄山形象,给黄山抹黑来威胁,指桑骂槐含沙射影地提出“谁砸黄山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谁给黄山脸上抹黑就严肃查处谁!就追究谁的责任!”他们一方面公然伪造假黄山总体规划图,假床位数字,欺骗中央和人民,推卸责任;一方面无视宪法,侵犯公民基本民主权利,在地方上开会点名批评举报人,要和举报人进行“坚决斗争”,不但停发举报人的工资,而且还对广大干部群众向上、向媒体反映真实情况进行打击报复;另一方面他们以黄山市委、市政府名义向报社发信,以制造假新闻炒作和诉讼相威胁,不准媒体继续曝光黄山问题。与此同时,又花巨款在全国性大报的广告版上自己写文章,大肆为自己歌功颂德,把自己美化成保护黄山的功臣,弄虚作假,掩盖严重问题,进行反舆论宣传,以抵销媒体对黄山问题曝光的影响。此外,他们又请记者和领导到黄山给予高级接待,汇报假情况,提供假材料,不让看被破坏的地方,不提供真实情况,请记者和领导为他们说好话,写报道,压制舆论监督。其中“黄山是人类生态第一山”就是典型一例。黄山山上常住人口6千多人,每年游客 100多万,而且搞了那么多的人工建筑,在皖南都够不上生态第一山,怎么能成为人类生态第一山呢?被北京专家当作笑谈。当“题词者”了解到黄山的真实情况后,对他们利用他的题词到处宣传,以掩盖黄山遭到的破坏,压制舆论监督很生气。黄山市一些人的作法,大大损害了黄山的形象。这是真正在给黄山脸上抹黑,砸了黄山的牌子!

  撤徽州搞大黄山市严重违反了“三个代表”,是真正损害党和人民政府形象,破坏黄山形象,给安徽丢脸;根本不是打黄山牌,而是毁了徽州名牌,砸了黄山的牌子 。真理是压不住的,纸是包不住火的,徽州改为黄山的恶果是掩盖不了的。朱镕基、温家宝总理提出加强民主监督,公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有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不准人民说话是办不到的,公仆必须受到广大人民的监督。现将黄山徽州问题严重违反“三个代表”的主要事实列举如下:

  (一)侵犯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严重违反地名法规,误导广大游客。徽州改名黄山,指鹿为马,张冠李戴,造成黄山地名错位,“皖南处处皆黄山”,每年误导游客数十万,南辕北辙,弯弯绕,打乱了游客的游程安排计划,耽误时间,增加经济负担,减少了游客在黄山的游览时间,影响游兴,游客对此怨声载道,叫苦连天。这种不讲诚信,严重扰乱旅游市场秩序,以欺骗游客、损人利己来发财的行为,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怒斥为“没有公德”。严重侵犯最广大游客的合法权益,是一个违反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方略的突出典型,严重违背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损害了党和各级政府的威信。这叫什么“打黄山牌”,什么发展大旅游?

  (2)破坏了世界遗产黄山的真实与完整。 (大)黄山市为追求高额经济利益,在黄山核心区内大搞开发建设,成立股份公司,发行股票;为提高房价,追求利润,大建豪华宾馆、饭店,大建水库、水厂,铺设供水管道,开山炸石,筑坝截流,凿岩挖槽,破坏生态平衡;同时又因大建豪华宾馆,增加大量常住人员(工作人员)及其生活没施,严重的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使一个仙境般的世界遗产地变成了繁华闹市,出现了黄山有史以来的恶性循环大破坏,严重损害了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黄山的真实性、完整性,严重背弃了中国政府对保护世界遗产公约的承诺。不能将一个真实完整的黄山传给全人类的子孙万代,严重损害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损害了中国政府和中华民族的信誉,这又叫什么“打黄山牌?”

  (3)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行黄山市行政区划、地名与管理体制,使行政管理幅度过大,层次过多,给国家财政和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经济负担。黄山风景区十年(1988-1997年)的税收才6000多万元,而绩溪县、黄山区、黄山市三地增加的车旅费、汽油费、接待费就超过3个亿!大黄山成了大浪费的无底洞,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严重损害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国家利益。这难道是“打黄山牌?”



二)毁灭了优秀传统文化,不利弘扬先进文化

  (1)赫赫有名的徽州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代表之一。徽州改名黄山,使徽州文化的地名载体消失,历史中断,徽州文化名牌也随之消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样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的损失,全国一切有识之士对此痛心疾首。1997年3月,原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同志说:“徽州改为黄山是没有文化知识,没有历史知识的表现。” 2001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黄山后到徽州各地参观说:“如此灿烂的文化,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一定要世世代代传下去,让它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人民日报》 [海外版)(2001年9月15日)。没有徽州地名,如何弘扬和世代相传?怎么能打出徽州文化名牌,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打黄山牌”难道就要取消徽州牌?

  (2)歙县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法律规定,必须保护和保持历史文化名城布局的完整性。然而1987年,有些人竟然把歙县一分为二,新成立一个(大)黄山市辖的不伦不类的县级徽州区。历史上徽州是一府辖县的范围,形成了具有显著地域特色的徽州文化,而今却缩小为一个仅辖一镇七乡的小小县级区,这对徽州文化价值和历史地位的嘲弄,引起所有徽州人民的强烈不满。另外,划出去的这个地区有徽州民居博物馆、宝伦阁、古塔、新四军兵站等重要历史文物和古迹,是歙县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分割,显然违反了国家文物法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布局完整的规定,大大降低了歙县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和价值,引起歙县上下的不满和强烈反对。难道“打黄山牌”就可以如此胡来,不顾法规?

   (3)绩溪县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徽州的名字就是来源于绩溪县的徽岭、徽水、徽村。绩溪的徽菜、徽墨、徽商、徽州民居、文化名人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屯溪仅57公里,而1987年却无视绩溪县18万人民的意愿,一夜之间划给了远离143公里的宣城地区,激起了极大的民愤,难道“打黄山牌”就如此不顾民心?

  (4)特色是发展旅游的生命,有特色才有吸引力。原徽州地区是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特色,地域达一府六县,是全国有代表性的地方;黄山是一座只有 154平方公里的山岳名胜,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是全国、全世界风景名胜的代表,黄山与徽州具有完全不同的历史、地理特点和内涵,徽州改名黄山,使徽州特色全无,成为一个不伦不类的千古笑话。徽州之名的消亡,不仅是当地,也是安徽、中华民族、全人类的文化遗产的巨大损失,难道“打黄山牌”就如此不计这笔巨大无形资产的价值和后果?

  (三)严重束缚和阻碍了黄山、太平湖、九华山(两山一湖地区)和徽州地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1)皖南的黄山、九华山、太平湖(两山一湖)为安徽主要风景名胜资源。三者地理位置集中(黄山、九华山直线相距40公里,中间夹一太平湖),具有巨大的资源优势、地理优势,如在行政上进行优化组合,三者合在一起,将形成合理的生产力布局。而将黄山市政府驻地放在两山一湖之间的黄山北大门,不但能使这一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还可带动整个皖南地区和安徽全省旅游经济的发展。然而,1987年却将黄山市政府驻地改到远离黄山南大门的屯溪,远离两山一湖,这种本末倒置导致了这一地区的生产力布局严重失衡,使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山一湖为中心的战略无法实现,也使两山一湖的资源优势、地理优势无法发挥。

  (2)极大挫伤了黄山区人民保护黄山的积极性。由于总有那么一些人极力阻挠山上(黄山风景区)、山下(黄山区)合二为一,使黄山成为黄山区境内的一块“飞地”, 结果严重制约了黄山区牛产力的发展,导致闻名世界的黄山坐落地——黄山区成了贫困区,成为安徽省扶贫攻坚目标。为保护黄山作出重大牺牲和贡献,又受到黄山因发展旅游而带来污染危害的黄山区人民得不到黄山旅游发展的利益,靠山不能吃山,全区16万人口,竟有1.5万人外出打工谋业,5000多人人均收入在730元以下,这种山上山下分割,责、权、利极不统一,极不公正的管理体制,极大挫伤了黄山区人民保护黄山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

  快速发展,天下不公,莫此为甚!冤比天高,以此为最!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关专家明确指出:维护好世界遗产地周边社区人民的合法权益关系到世界遗产的生死存亡,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大问题,只有维护好遗产所在地周边社区人民的合法权益才能调动他们保护遗产的积极性、责任心,这是任何地方所不能取代的,侵犯世界遗产所在地周边社区人民的利益就是侵犯全人类的利益。专家还明确指出,目前的黄山行政建制导致黄山与黄山区存在极不公正、极不平等、极不正常的关系,对保护黄山遗产极为不利!难道这就是“打黄山牌”应产生的后果?这叫搞“大黄山”?

  (3)大黄山市并没有大发展。原徽州地区是一个大山区,山区农村经济占绝对优势。改为大黄山市后,大黄山市的整体经济水平不但没有改观,反而处于安徽省末位。 1995年农民人均收入全省倒数第一,远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大黄山市(3区、4县150万人口)的总产值竟然和邻近的资源贫乏、只有36万人口的宁国市相差无几。

   最近新华社记者在黄山市广大农村进行了深入调查,大量事实有力地揭露了黄山市一些领导的谎言和虚假政绩:到2002年黄山市特困人口和返贫人口共6万人,比 1997年末多27f人,黄山市4县3区中有3个县是重点扶持的贫闲县。20世纪80年代中期脱贫的休宁县到了90年代中期又返贫了,巾重点扶持的贫困村比以往增加了20%。安徽省三个不通公路的乡全在黄山市,不通柏油路的乡镇占了安徽省近一半……铁的事实证明,当初提出搞大黄山市能带动大范围的经济快速发展纯粹是骗人的鬼话!这难道叫“打黄山牌”?

  人民的意愿岂能置之不理!“三个代表”岂能挂在嘴上?拨乱反正更待何时?

  对于上述严重弊端,当地人民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呼吁上访,一致要求尽快纠正这—重大失误,中央领导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讲话,全国人大代表,各级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全国广大旅游消费者和新闻舆论界多年来一直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实现“两个恢复”。然而(大)黄山市的一些人对人民的意见置之不理,文过饰非,弄虚作假,歪曲事实,答非所问,我行我素,惟我独尊,以虚假的成绩掩盖弊端,非但不如实向上级反映存在的各种严重问题,反而压制广大干部群众向上面反映真实情况,并且以莫须有的所谓带来不稳定,破坏大好形势来威胁要挟上级领导,百般抵制,以图维持现状。

  大量事实表明,他们高喊“打黄山牌”是假,骗游客的钱、掠夺黄山的钱是真;他们打着发展大旅游的幌子,把全人类全民族共有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黄山据为一个既得利益集团,一个局部地区所私有。确实,十多年来,黄山市府驻地屯溪是发展了,但这种发展是以牺牲黄山区 (原黄山市)的发展而发展,以误导游客、牺牲游客的利益而发展,以破坏黄山世界遗产的真实完整而发展的。黄山门票、食宿费的大提价就是明证。这种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只顾赚钱,不顾公德,损人利己,惟利是图,只顾局部和少数人眼前私利,不顾国家,不顾子孙后代的所作所为为广大人民所不齿!正义何在?公道何在?任凭他们华丽的词藻,高昂的口号都掩盖不了他们的狭隘私利!孰是孰非,老百姓心里有杆秤,明白得很!人民不是白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气愤地说:“我们还没有得老年痴呆症,我们还有判断分析能力,我们还能分辨真假是非黑白!”“难道我们政协委员提出恢复徽州,就是破坏稳定?破坏大好形势?” “难道800多年历史的徽州能改成黄山,而才十几年的大黄山市就不能改回徽州?” “搞了20多年的全国性的人民公社都改掉了,都没有出现不稳定,而恢复徽州就会出现不稳定?稳定谁的利益?”目前这种真正在败坏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形象,败坏邓小平同志形象,由少数人炮制出来的、为少数人所得利,被少数人所利用的、侵犯最广大人民利益、严重违反“三个代表”的现行黄山市行政区划与管理体制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人民不拥护!人民不赞成!人民不高兴!人民不答应!如果任其旷日持久拖延下去,国家赔不起!人民赔不起!共产党的声誉赔不起!

  2002年6月,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就重点提案黄山问题,专门召集部分政协委员和安徽省政府、建设部、民政部及黄山市政府的领导在北京开座谈会。会上,两次去黄山徽州进行过调查深受蒙骗体验的安徽籍的国务院参事室主任徐志坚委员在听了黄山市政府领导汇报后,对黄山市的领导进行了严厉批评,他气愤地说:“我们的党组织,我们的政府一层层说假话那还得了!这是绝不允许的!黄山的问题不能再拖了!要听听黄山区人民的意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20年的实践证明,1983年按邓小平同志“建立黄山特区”的指示在黄山北大门设立省辖黄山市,山上山下合二为一的黄山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是切实保护好,开发利用好黄山的惟一正确决策,它符合共产党人的实事求是精神,符合黄山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黄山的可持续发展,是真理,是科学,因此必须旗帜鲜明地给予支持。坚持这个真理不仅有利于保护好黄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而且也有利于徽州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弘扬徽州名牌;更有利于实现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两山一湖”为中心的战略;有利于维护广大游客利益;是真正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全国上下的支持,真正出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

  [最后的建议:请所有关注黄山与徽州问题的领导、专家、记者和各界人士有机会深入到黄山脚下的黄山区 (太平)广大民众之中,找些老干部、知情者、历史见证人进行调查暗访,再到黄山四个大门查看地理地形,所有的疑问便会得到解答]

  (原载中国方域杂志2003-第5期 本文作者刘晖为民革成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53 发表于: 2010-01-20
最早叫"黄山"的行政区域和地名的是歙县的黄山乡和以其为中心的歙北黄山区,当1983年太平搞小黄山市时,可以说是把歙县汤口的"黄山"帽子抢去戴在了自己头上,甚至在1984年把黄山乡改称汤口,自己抢了别人的帽子还不许别人继续叫"黄山",而作为黄山历史归属地的徽州夺回自己的属地,以黄山为名虽有丢卒保车之嫌,但也算是名正言顺,说句不好听地话,徽州以自己的属地"黄山"为名后,并没有学太平改黄山乡为汤口之举,勒令其改回历史本名"太平",也算是比较仁义了.
邓**同志是在徽州地委领导同志陪同下登的黄山,可见黄山风景区一直属徽州地区而不是太平县管辖。邓**同志登黄山时指示的"要把黄山牌子打出去"是对徽州地委书记魏心一说地,而太平县在邓公1979年登黄山时(1974-1980年)属于池州地区,如果黄山属于太平,为何陪同邓公登黄山的是徽州地委的领导而不是池州地委领导?
所以太平县抢夺徽之黄山就是歪曲邓**同志的指示精神!地级黄山市的成立,由徽州重新收回属于自己的黄山就是拨乱反正的结果!邓**同志在地级黄山市成立时欣然提笔为《黄山日报》题写刊名也正说明了他老人家对地级黄山市的认可!
[ 此帖被xinanzidi在2010-01-20 19:55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54 发表于: 2010-01-20
看看直接当事方黄山风景区的官方网站上是怎么说地
http://www.chinahuangshan.gov.cn/dt2111111156.asp?DocID=2111122205
黄山风景区概况


一、资源概况

...三是文化底蕴深厚。黄山景区地处文化历史悠久的古徽州,现有摩崖石刻200多处,古道、古桥、古寺、古亭等古建筑近百处

==========================================================================
这真是打了某些人一个致命的耳光,声音想必是很脆地哦!
[ 此帖被xinanzidi在2010-01-20 19:3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55 发表于: 2010-01-20
刘晖这个文痞的逻辑很简单,就是太平人是人,歙县人不是人!太平十几万人穷就是暗无天日,人口是太平几倍的歙县因为黄山被太平抢夺受穷就是天经地义!
只看该作者 56 发表于: 2010-01-20
http://news.huangshan.gov.cn/lyj/news.asp?ArticleID=24578&classid=843&parentid=82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在纪念邓小平同志“黄山谈话”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30年前,75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来到黄山,在前后五天的时间里,他兴致勃勃地登揽了许多风景名胜,对黄山的旅游开发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7月15日下午下山以后,他顾不上休息,又听取了安徽省委和当时的徽州地委负责人的汇报,就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发表了重要谈话。“黄山谈话”是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的一篇重要文献,比较集中地阐发了他关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思想。
......
只看该作者 57 发表于: 2010-01-20
http://news.huangshan.gov.cn/lyj/news.asp?ArticleID=24447&classid=843&parentid=829
邓朴方在纪念邓小平同志“黄山谈话”30周年大会上的书面讲话

全国政协副主席 邓朴方

......
黄山果然给了父亲许多新的思考。7月15日下午,父亲在黄山观瀑楼听取安徽省委和徽州地委负责人汇报后发表了重要谈话,即“黄山谈话”。他说: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是你们发财的地方。你们要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广开门路,增加收入。要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你们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
转瞬之间,30年过去了。我记得在黄山谈话的记录中,父亲对徽州的同志说过这样一句话:“你们物产很丰富,这个地方将来会是全国最富的地方。”我不知道,今天,父亲对黄山人民的这个美好祝愿实现了没有?如果已经实现了,我替父亲祝贺你们!如果暂时还没有实现,希望你们努力奋斗,更上一层,早日过上最富裕的生活。我愿意和你们一起奋斗,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
只看该作者 58 发表于: 2010-01-20
52楼的光拿刘晖的一张臭嘴喷出的大粪来作依据可不行,有本事可以如我一般拿出史料证据来否认徽州对黄山的管辖权!
---------------------------------
《黄山志》“南宋时,歙县曾设黄山巡检司。据民国《歙县志.营建志》记载:‘黄山巡检司,宋建炎(1127—1130)中置’,驻歙县城‘西北一百二十里柘木岭’自宋建炎至清宣统二年(1910)的880多年中,旧志记载黄山巡检司的主官巡检47任。其中,元代1任,明代20任,清代26任。” 宋《黄山图经》:“黄山三十六峰,唯翠薇、仙人、望仙三峰属宣州,余俱属歙郡。”《太平县志》黄山”当徽宁二郡界,本三十六峰””峰之内属者八”即使按照太平方面自己的主张,太平县志都承认黄山2/9属太平,7/9属徽州,黄山应该归谁管还不一目了然么?
宋代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志岩洞>就说“其最号奇秀,莫如池之九华,歙之黄山,栝之仙都,温之雁荡,夔之巫峡。”说得很清楚,黄山属歙县管辖,<蕉轩随录>里说"吾皖据江之上游,丛山峻岭,山名同者最夥。今特表出之:安庆府西有黄山,潜山县北亦有黄山(以黄鲁直得名)。太平府西北亦有黄山,庐州府东亦有黄山,而池州府西南黄山,其上三十六垣,实与歙之黄山三十六峰相峙。按:歙之黄山本名黟山,唐改今名,高三千七百余丈,盘亘三百里。人之谭黄山者,歙之外不知仍有五黄山也。"”《江南通志》里也同样如此描述西黄山,也就是现在的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山有三十六垣,与歙之黄山相峙,其最高者古牛岗可望匡庐。"也说了黄山属歙县管辖;明代赵梧在《飞升台记》中记载其游玩现江西省铅山县葛仙山时就称赞葛仙山“与池之九华、歙之黄山、括之仙都、温之雁荡、夔之巫峡皆同,谓天下所珍重者。”《读史方舆纪要》正文·卷二十七 南直十"黄山(徽州)府西北百二十里。旧名黟山,唐天宝六载改今名。其山盘踞诸州县,而属于歙,高千一百八十丈,有峰三十六,水源亦三十六,溪二十四,洞十二,岩八。溪涧流下合扬之水为浙江之源。"这里说得很明白,”其山盘踞诸州县”是指黄山地跨数州县,这里的”黄山”很明了是指大范围黄山山脉,”而属于歙,高千一百八十丈,有峰三十六”这很容易看出是指狭义的黄山风景区,指明了”属于歙””有峰三十六”,而不是属于太. 古今史料都可证明黄山主体属徽.
邓**同志登黄山时指示的"要把黄山牌子打出去"是对徽州地委书记魏心一说地,而太平县在邓公1979年登黄山时(1974-1980年)属于池州地区,如果黄山属于太平,为何陪同邓公登黄山的是徽州地委的领导而不是池州地委领导?
只看该作者 59 发表于: 2010-01-20
今年是邓公视察黄山30周年,在纪念邓公视察黄山30周年纪念大会上所有与会者的发言都证明了黄山历来属徽州管辖的事实!

怎么不能帖图?
[ 此帖被xinanzidi在2010-01-20 19:53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60 发表于: 2010-03-20
引用第57楼xinanzidi于2010-01-20 19:35发表的  :
http://news.huangshan.gov.cn/lyj/news.asp?ArticleID=24447&classid=843&parentid=829
邓朴方在纪念邓小平同志“黄山谈话”30周年大会上的书面讲话
全国政协副主席 邓朴方
.......

      黄山现在是全国最富的地方吗?至少在安徽?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61 发表于: 2010-03-20
引用楼主在水一方于2007-12-06 18:45发表的 20年徽州与黄山的地名之争应该落下帷幕 :
         争了20年,上到国务院,下到小市民,到现在还是没有争出个结果,倒是浪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精力。所以,大家别争了,我有一个两全其美之策:
        黄山市还是改回徽州市,因为徽州文化实在太有名了,缺乏这个城市,全国都为安徽感到惋惜,所以很多人对此相当不满。改回原名的徽州市应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建成安徽的文化中心。因为徽文化的光芒在整个安徽甚至华东地区非常夺目,没有哪个城市不羡慕的!文化旅游的效益不比黄山的自然风光旅游差,而且山水易破坏不易修复,但是文化古迹就相对要好得多。所以打好徽州牌,前途不比黄山差!毕竟全国像黄山一样的名山千千万,但是徽州只有一个!曾经有人拿黄山的旅游环境载力与江西九江的庐山对比,结果黄山惨败而归--证明了现实中到黄山的游客还没有到庐山的多,但是把庐山作为名片的江西九江市也没说要改名叫“庐山市”啊?!                           
    黄山区应该模仿湖北省神农架林区,就叫黄山林区(林区是以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的环境特区),交给安徽省直辖,安徽省委托徽州市代管。这样既能保护黄山的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现在的黄山市和黄山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职权(黄山市在法治、教育和财政发面仍然保留对黄山区的掣肘,黄山区权力扩大,在旅游发展、系统规划等方面相对于现在有更大的自由决策权)。湖北的神农架林区原来由车城十堰市管辖,现在虽然由湖北直辖,十堰代管,但是神农架与十堰仍然相处融洽,十堰仍然大力宣传神农架,神农架仍然把十堰当作自己的游客中转地和最大客源地。即使现在神农架南边的宜昌市跟十堰抢神农架这块“肥肉”,神农架仍然向着十堰,没有“移情别恋”。
    婺源现在已经是江西的县了,安徽已经要不回来了。但是可以把绩溪划回徽州,毕竟那是“双胡”(胡适、胡锦涛)的老家,而且胡适生前只承认自己是“徽州绩溪人”



神农架湖北省辖,十堰代管?
神农架仍把十堰当作自己的游客中转地和最大客源地?

编起谣言来没有边了

居然还提什么法院的上诉,真是可笑!!

神农架的法院检察院都是宜昌中院的基层院
只看该作者 62 发表于: 2010-03-20
宜昌市政法委清积督导组充分肯定林区法院清积工作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176    更新时间:2009-04-13


  
  
2009年4月10日, 宜昌中院副院长、宜昌市政法委清积督导组第二组组长叶德武及成员金惠敏、徐晓东、杨兰一行到林区法院检查指导清理执行积案工作。林区法院专门召开会议对清积工作进行汇报,政法委副书记张剑平、林区法院党组成员和执行局负责人参加会议。徐美瑜院长首先向督导组汇报了林区法院清理执行积案活动的开展情况,并对前阶段清理执行积案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督导组在听取了林区法院清理执行积案工作汇报后,为确保已执结案件的质量,对已执结的执行积案进行了抽查。

督导组对林区法院清积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执行积案工作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宜昌市政法委执法监督科科长金惠敏代表督导组在肯定了林区法院清理执行积案工作的好做法和成绩的同时,对下一阶段清理执行积案工作提出要求。他认为林区法院对清理执行积案工作非常重视,思路明确,措施得力,清积工作实现了“三化”,即力量机动化,机制常态化,执行工作人性化。下一阶段清积工作执行难度加大,任务艰巨,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继续抓规范,规范执行,依法执行,结案标准要规范;二是要继续抓好重点,逐案梳理,制定方案,争取提前完成任务;三是抓配合,发挥联动机制。他希望林区法院继续保持领先的成绩,清理执行积案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截止目前,林区法院清理执行积案190件,已执结124件,执结率为65%,在宜昌中院排名第三名。
只看该作者 63 发表于: 2010-03-20
神农架林区教育局关于2007年中考工作安排的通知

相关政策 > 市(州)相关政策


[信息来源:教育局基础教育科]  [信息作者:教育局]  [上传时间:2007-06-12 10:43:44]
  

  
各直属学校、乡镇中心学校:

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中考改革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将2007年中考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   报名

1、参加中考的对象是具有正式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各学校应鼓励学生参加中考,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学生报名。

    2、报名时间定为2007年4月25日至4月30日。4月25 日前各学校到教育局基础教育科领取中考报名表册。5月10日以前将《中考登记名册》、《神农架林区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记录表》交基础教育科,将中考考务费交计财科,将考生的地理、生物、劳技结业成绩分别上交基础教育科和教研室。

二、初中毕业资格的认定与普通高中录取

2007年中考仍实行“两考合一”,即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一次进行。初中学生毕业资格根据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结果确定。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中“公民素养”被评为“D”等的不予毕业。凡达到毕业标准的,由学校发给初中毕业证,未达到毕业标准的,由学校发给九年义务教育完成证书。未经批准不参加中考和综合素质评价的,不予发放毕业证书。普通高中依据学生中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定结果招收新生,实行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D等淘汰”,即凡是在初中毕业综合素质评价五个维度的评价结果中,有1个或1个以上被评为“D”等的初中毕业生,即自然失去林区高级中学录取资格,无论其学业考试成绩如何,都不得被林区高级中学录取,但可被林区职业中专录取。在“D等淘汰”基础上,普通高中根据考生中考成绩择优录取。

三、考试科目、考试方式及分值

1、中考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地理、生物、劳技及理化生实验操作等12科。

2、考试方式:

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为闭卷考试,体育和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采用现场测试的方式进行。

语文、政治、历史学科继续实行开卷考试。

地理、生物、劳技成绩以教研室统一组织的初二结业考查成绩为准。

3、各科分值及计分方式:

中考总分为660分,其中:语文120分、数学120分、英语120分(含听力测试25分)、物理70分、化学 50分、政治60分、 历史40分、地理10分、生物10分、劳技10分、体育30分、理化生实验操作20分。具体计分办法为:

语文、数学和英语卷面分分别为120分,按实际得分计分。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卷面分分别为100分。政治考试60分及以上计60分,60分以下按实际考分计分;物理按实际得分的70%计分,化学按实际得分的50%计分;历史考试60分及以上计40分,60分以下均按实际考分的40%四舍五入计分;初二地理、生物、劳技结业考试满分分别为10分,合格者分别按10分计入中考总分,不合格者按实际得分计入中考总分。理化生实验操作满分20分,体育满分30分,以实际得分计入中考总分。各科考试成绩计整数分。

4、林区高中计划内招生时,对少数民族考生实行优录,在其中考总分里加5分;各学校要在5月20日前将《2007年神农架林区普通高中招生少数民族考生优录登记名册》(见附件)和申请优录考生的户口本原件上报基教科,办理优录手续,逾期不办。

5、体育考试办法仍然按照《林区教育局关于2004年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神教发〔2004〕5号)文件施行。

6、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由林区教育技术装备站负责组织,考试办法另行通知。

四、试题说明

2007年我区中考继续采用宜昌市的中考试题。

1、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命题。试题内容加强与社会生活、科技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增强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性,加强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试题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试题的难度值控制在0.65左右;政治、历史试题的难度值控制在0.70左右。各科试题的难度形成合理的符合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的梯度结构;难度较大的试题体现在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上。

3、试题命制充分发挥各类题型的功能,积极探索使用新题型。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适当,主观性试题清楚地确定评分标准和说明,答案开放适度,评分容易操作。题量适中。杜绝设置偏题、怪题。
只看该作者 64 发表于: 2010-03-20
3月21日下午,神农架林区第十期中青年干部理论培训班,在宜昌市委党校举行了开学典礼仪式。
开学典礼上,林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黄勇首先感谢宜昌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给予林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大力支持与关注;其次要求参训学员,一是要迅速转变角色。增强对学习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迅速适应学习环境,积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学习中来;二是要严格要求。林区党委组织部将严格按照《干部督学制》、《干部学分制》、《结业考试制》、《抽查制》等制度对学员进行管理。培训结业后,培训记录一并进入本人干部人事档案,并与干部任用挂钩。同时,要求学员要加强内部团结,遵守学习纪律,树立林区干部良好形象;三是要注重学风。坚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紧围绕林区保护与发展、宜昌市发展现状与先进模式,把学习、参观调研结合起来,做到有机统一。最后,建议学员要能够安心学习,进一步总结好的学习经验,希望林区党校要注重整合现有的优秀教学资源,更好的为林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服务。
宜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赵红继最后作表态发言,并对林区第十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提出了希望。勉励大家要珍惜学习的机会,要多读书,多看、多借鉴别人好的工作方法和发展经验。同时,要求学员能从繁忙的事务中摆脱出来,静心研读,掌握基础知识,搞好理论武装,洗涤思想,陶冶情操,培养能力,增长才干。
林区参训全体学员倍受鼓舞,一致表示,要抓住机遇,珍惜机会,不负众望;要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党性锻炼,加强品德修养;做到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以实际行动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3月21日下午,神农架林区第十期中青年干部理论培训班,在宜昌市委党校举行了开学典礼仪式。
开学典礼上,林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黄勇首先感谢宜昌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给予林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大力支持与关注;其次要求参训学员,一是要迅速转变角色。增强对学习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迅速适应学习环境,积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学习中来;二是要严格要求。林区党委组织部将严格按照《干部督学制》、《干部学分制》、《结业考试制》、《抽查制》等制度对学员进行管理。培训结业后,培训记录一并进入本人干部人事档案,并与干部任用挂钩。同时,要求学员要加强内部团结,遵守学习纪律,树立林区干部良好形象;三是要注重学风。坚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紧围绕林区保护与发展、宜昌市发展现状与先进模式,把学习、参观调研结合起来,做到有机统一。最后,建议学员要能够安心学习,进一步总结好的学习经验,希望林区党校要注重整合现有的优秀教学资源,更好的为林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服务。
宜昌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赵红继最后作表态发言,并对林区第十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提出了希望。勉励大家要珍惜学习的机会,要多读书,多看、多借鉴别人好的工作方法和发展经验。同时,要求学员能从繁忙的事务中摆脱出来,静心研读,掌握基础知识,搞好理论武装,洗涤思想,陶冶情操,培养能力,增长才干。
林区参训全体学员倍受鼓舞,一致表示,要抓住机遇,珍惜机会,不负众望;要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强化党性锻炼,加强品德修养;做到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以实际行动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只看该作者 65 发表于: 2010-03-20
神农架公检法中考归宜昌管,沿用原宜昌地区的车牌

银行系统归十堰管,共用十堰地区区号

明显是故意设置,两不管

神农架林区建立初期,也曾归宜昌管辖
只看该作者 66 发表于: 2010-07-24
引用第18楼尹人于2008-01-11 14:07发表的  :
支持该黄山市为徽州市

强烈支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