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区域竞争与区域冲突现象研究──基于空间结构的分析视角
陆玉麒
(南京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210097)
摘 要
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冲突现象是一个令学术界非常瞩目的研究课题,但目前存在一系列的理论误区。本文认为,承认区域利益、承认区域的实体地位是研究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问题的理论前提。区域作为一地 域单元,有其相应的演化过程与规律。本文在全面系统地分析了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演化过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点-轴系统理论及自己提出的区域双核结构模式,构建了相应的空间结构演化模型,从而为科学地解释各种区域发展现象提供了基本依据。本文认为:
(1)长江三角洲由核心区与边缘区组成。由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等环太湖地区5市,以及杭州与绍兴2市组成。边缘区从外侧包围着核心区。依据其区位与功能的不同,边缘区又可以分解为三大块:一是扬州地区,包括南京、镇江、扬州。二是上海地区,包括上海与南通。三是宁波地区,包括宁波与舟山。
(2)核心区城镇体系均衡,但首位城市不突出。
(3)边缘区是产生长江三角洲首位城市的理想地区,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交通技术的进步,门户港口具可迁移性,如古代的扬州、近现代的上海等。
(4)另方面,长江三角洲由两套地域系统组成,即沿江系统和杭州湾系统,历史上两者有规律地分分合合。
(5)目前长江三角洲的区域冲突,主要表现为门户港口的地位之争。
(6)从未来发展态势看,边缘区将形成上海洋山港、宁波北仑港、南通洋口港组成的深水门户群。核心区将形成南京、杭州、苏州三大节点城市。其中,南京为长江三角洲的顶水点,苏州则为长江三角洲的中枢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