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我等天子在2004-10-18 8:32:37的发言:
从战略上来说,从印度洋出海比从日本海出海更有重大意义.
有很接近的想法!借道缅甸西下印度洋,就可以绕过马六甲。但二者相比,似乎东出日本海随时都可能变为现实,而西下印度洋要经过长期的奋斗。曾经写过一贴,现转贴过来供参考:
克拉地峡工程与石油通道战略
余澜涛
对于这个问题,本人只是零星地看了一些消息,属于不甚了解的范围,但又觉得不能不说,就胡乱地说上几句,不当之处欢迎各位网友指正。
前段时间有报道说,中国有意要参与甚至主导位于泰国南部的克拉地峡运河开发工程,而各方专家对此问题意见不尽一致,中国政府也就处于举棋不定的状态。最近又有报道说,新出来个克拉地峡输油管道方案,投资少而且工期短,可以取代运河方案,中国又有了参与的意向。中国对此趋之若筝又进退维谷,应该是石油供给问题急迫性和忧患性并存所至。
中国正在成为一个石油消费和进口大国是不争的事实,国家各个方面对石油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烈。说石油供给问题会成为中国发展和生存的否决性因素之一也不算过分。在本国石油资源和产量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的状态下,进口石油的可靠性就越来越重要了。石油进口的最主要来源是位于亚洲西端的波斯湾地区,运送进口石油的船只不可避免地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而这两个地方又都是中国所鞭长莫及的地方,再加上中国前进道路上所面临的复杂国际形势,不合协和隐患就变得突出起来。
对于用克拉地峡工程,不管是运河方案也好,输油管道方案也好,能否达到预期的解决石油进口的安全和可靠性的问题才是问题的关键。作为领土所有者的泰国,在可能出现问题的关键时刻,能否愿意和能够保证中国石油供给的安全和有效;克拉地峡工程,对中国还是对中国的潜在对手——日本更有利,也值得深思。相应地,此工程对于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的地区要冲的影响问题道是可以放到次要地位了。克拉地峡工程确实绕过了马六甲海峡,但是没有绕过中南半岛,我们也不能肯定泰国因此工程而会与中国的关系更密切,中南半岛尤其是半岛南端的不利局面也并没有改观。
好比一个地鼠,在没有反抗能力的情况下,多打造一个逃逸口,确实可以增加逃逸生存的机会。但是效果并不可靠。相比之下,猫的上树本领对豺狼等很多不会上树的捕猎者来说,情况就会完全改观。克拉地峡工程就有点象地鼠的手段,而不是猫的本领。因为按中国目前的能力,顾及南沙群岛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克拉地峡工程远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支那半岛之外,中国如何有效顾及形成疑问。克拉地峡工程看似解决了马六甲海峡的问题,实际却有选择了中南半岛这个政治沙滩上的建楼阁之嫌。
要绕过中南半岛,一个可以考虑的战略选择就是缅甸输油管道方案。缅甸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正在打压的对象,也是与中国有着类似巴基斯坦那样特殊关系的国家(当然重要性方面似乎不能与后者相提并论)。与泰国不同,缅甸与中国直接接壤,与缅甸合作也有利于缅甸进一步向中国靠拢。取道缅甸可以避开中国的海上弱项,发挥陆上优势。因此取道缅甸输运石油安全上比泰国更可靠。在运作经济性上,缅甸输油管道方案能直接与国内的石油管道连接成一体,运输石油就变成了海湾上船,缅甸下船,接下来的就是连成一体的国际——国内输油管道。这比克拉地峡输油管道方案的在出波斯湾后二次装船卸船、二次进出输油管道应该更经济。选择缅甸印度洋沿岸的实兑、仰光等现有港口进行扩建,或是另建新港作为石油输入港都是可行的。从投资上说,在领土和人口规模都只相当于中国一个省的缅甸建设输油管道和一个中型石油专用港,对中国都不是大问题。而对于缅甸这样的贫穷国家,采取中国投资双方受益的合作方式也容易被缅甸所接受而达成默契。
一个比通过缅甸绕过了中南半岛更进一步的方案,就是巴基斯坦输油管道方案。不但能绕过中南半岛,还可以绕过印度洋的不安全地区,甚至可以通过伊朗(又一个与美国不够协调一致的国家)绕过波斯湾的咽喉——霍尔木兹海峡。当然,此方案因为印、巴之间的克什米尔问题,还因为美国以反恐为借口占领了阿富汗的现实而变得状况大不如前。
躲过克什米尔又躲过阿富汗的方案就是新欧亚大陆桥,那一区域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一连串的新国家,而且那里就有大量的石油资源。这又有利于中国改变对单一石油产地的依赖。
再往前一步就是中俄石油供给合作了。谈到此就会使中国人的感情和思维变得复杂起来,因为中俄之间有太多的恩怨,即使在石油供给上,石油开发合作也好,安——大输油管线工程也好,有很多的看似煮熟实际却是夹生、就在嘴边却吃不到的饭。但中俄毕竟有着类似的国际棘手问题,也有共同的利益,而且俄罗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需要用出口石油来维持脆弱的国内经济。一个一心要出口石油,另一个一心要进口石油,但两个国家在石油供给合作上却一直谈不拢,一定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
与石油进出口问题相比,在武器进出口上,俄方对中方的顾忌更大,合作却愉快些,所构成的事实上的依赖关系不可忽视。对于俄罗斯来说,武器出口的大客户只有两个——中国和印度,对前者既有所顾忌又受美国限制,对后者则无此问题,对二者出口武器的质量和数量差别明显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俄方对中方顾忌再大(那是潜在问题),也无法回避经济窘迫的现实,切断对中国的武器出口就意味着切掉一大部分外汇来源和毁灭部分军工企业,中国是在俄方不太情愿的情况下受了益。形成的依赖关系在此显得重要起来。
谈了一大段武器问题似乎有点离题,还是回到中俄石油供给合作问题上来。我没有确切的中俄石油供给合作数据供各位参考,但是可以肯定中国没有使俄罗斯对向中国出口石油形成依赖的现实存在。在没有依赖关系的前提下,要参股甚至控股俄罗斯的石油企业、合作建设安——大输油管线等就会使俄方对中国的顾忌心理占上风,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中国在谋求获得俄罗斯的石油供给上显得太猴急了点。与此相反,在通过图们江国际合作开发达到通向日本海的紧迫问题上,中国政府又表现得漫不经心起来,反而使得倡导此项目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变得进退维谷了。也许这就是中国近些年来的外交无作为的表现之一吧。
中俄石油贸易通道合作就那么一个安——大线似乎太单一了点,利用现有的铁路——新老两个欧亚大陆桥、穿越蒙古的铁路,都是不错的选择。而且应当先铁路石油通道,形成事实上的依存关系后再搞输油管线。即使在输油管路上也应当增加西北线、蒙古线作为安——大线的补充方案,可以借补充方案将俄方否决安——大线的保护环境借口封住。通过石油输送渠道也应当会对增加蒙古、中亚各国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产生正面效果。
中国经济出现起色的时间较短,受国力制约中国对世界范围的经济主导能力可以不客气的说没有,地区范围的经济主导能力具备一些,但还未建立起主动运用的观念,而军事上的主导能力或者说对抗能力在台海问题上、南海主权问题上表现的比较充分,本人就不多说了。自从进入近代以来,中国对外沟通渠道体系(甚至东亚的国家关系体系)几乎都是西方列强为瓜分和奴役中国而建立起来的,而为中国自身发展服务的对外沟通渠道还没有形成体系,因此也就出现了中国和列强共用一套沟通渠道的状态——列强用起来顺手、中国用起来别扭。在如此现状下,中国似乎有按与日本处于同样地缘区位思维对外联系通道格局之嫌:那个马六甲海峡只是对日本的石油通道才构成自古华山一条路的格局,如此说来更忧虑马六甲海峡安全的应当是日本而不是中国。中国应该有更多的渠道来有效连接波斯湾产油基地,而且中国周围除了波斯湾还有其他大的产油基地,中国一直在他国划定的马六甲游戏规则内寻求突破令人困惑。
按照地缘区位关系,一旦中国舍弃克拉工程而转向缅甸通道之举形成定局,日本就会迫不及待地实施克拉地峡工程开发,中国也就可以通过投资缅甸一处来达到获得克拉地峡和缅甸两处石油通道的效果。对于北部的俄罗斯石油供给,中国也不必为日本抢到俄境内的输油管道走向控制权而沮丧,待到使俄方形成石油换外汇依赖关系的铁路输运石油成为事实,急于建设连接两国输油管道的可能就不再是中国一方了。从量变会发展到质变的道理也不容忽视——也许,无论按哪种次序实施,只要建成了如上所述的绕过中南半岛的任意两条石油通道之日,就是超级大国的马六甲游戏终结之时。有了跳出克拉地峡的思维,中国也就不必再为克拉地峡工程而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中徘徊了。
上面提到的每一个石油通道战略实施起来都是个大工程,要实现全面布局就更是长期的艰巨任务了,而且还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相对于谋求争夺东南亚石油通道的掌控权来说——包括经济和军事手段,通过谋求石油供给来源的多样化——供给基地和通道的多样化、购买石油方式的多样化,对中国似乎是更现实的选择。而且,增加中国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力,应当多采用经济合作手段,而不是网友们谈论较多的军事对抗手段。在本人看来能用经济手段解决问题就少用政治手段,能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就少有军事手段。军事手段毕竟是最后手段,万不得已才用之。战胜并取代猴王的往往不是频繁示威者,而是攒足了实力才给后者致命一击者。
借道缅甸方案应当尽快浮上台面,中俄石油输运应当铁路输运先行,新欧亚大陆桥运送石油应当积极且有条不紊的展开。以上就是本人的粗浅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