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以前,只有少数大城市为了确保蔬菜、牛奶、鸡蛋等副食品的供应而管辖若干个县。1982年以后,为了发挥城市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源于辽宁、江苏等发达地区的市领导县的体制大面积推广到大中城市,甚至某些小城市。到1990年底,有168个市领导了700个县(不含由市代管的县级市)。
包括辖县在内的直辖市和地级市的市域范围,是中国特定条件下的一种行政上的地域概念,不是城市地域概念。为了避免误解,需要强调的是不同城市带县的范围变化很大,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小城市可能带很多个县(如乐山市带12个县),大城市可能只领导很少的县(如沈阳市带2个县)。因此,包括辖县的中国城市地域,作为一种行政单元有一定的意义,但用于城市之间比较的各种统计,特别是人口数是没有可比性的。国外学者有时用中国包含辖县的市域人口与国外的大都市区相提并论,严格说是不正确的。
我国城镇地域概念和城镇统计口径的混乱状况,长期以来困扰着国内外的城市研究,也影响着国家的许多决策。问题产生的根源是我国简单地用市镇的行政界线来代替城乡界线。人们一直忽视中国市镇的行政辖区与城镇实体概念严重脱节的问题,前者远比后者大。通过缩小市镇的行政辖区来解决这个矛盾涉及面太大,几乎是不可行的。在不更动现有行政地域划分体系的前提下,应该采取两个措施:
(l)在我国建立一种反映城镇实体界线的城镇地域概念,并确定相应的标准,作为城镇统计的基本单元。为了保持地域上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又兼顾科学性和简单易行,建议城镇实体的范围应该包括城镇的建成区和周围的近郊区,控制该范围内的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不超过20—30%。
(2)在城市实体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一套不同空间尺度的互相衔接的城市地域概念,以满足不同目的的需要,并和国际上的城市统计建立起可比的基础。比城市实体地域概念要小的城市地域概念依次是城市建成区、旧城区和市中心,这些概念在中国一直流行。比城市实体地域概念要大的城市地域概念即行政上不含辖县的城市市区,然后是类似于国外大都市区的城市地域,可以把它叫做城市经济统计区。定义了中国的大都市区,接着也就可以划出中国的大都市带,或叫都市连绵区。
如果上述建议得以实现,将给各个领域的中国城市研究和中外城市对比研究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中国的城市地理学也将可能在这个背景上描述出更真实的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