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粗浅的认知,藏南境内的地名有两个主要系列,地名录系列和地图社系列,二者在大多数地点的译法上共通。
地名录系列主要依据56~62年间收集的资料译出,在62年推进范围内的记录相当详细,且主要是依据门珞藏僜语言翻译的。这个范围之外的记录就相当粗枝大叶,多是按照英俄语地图资料翻译的。
地图社系列是以地图出版社名义历次出版的地图集为代表的译名系统,强烈怀疑其上游的信息源是外国地图➡️六七十年代的军图,然后每次编制民用地图时也没有什么硬性标准,而是编辑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选一部分画上去。特点就是地理分布相对平均,但经常出现画了不重要的地名漏了重要地名的情况(谭其骧在编历史地图集时就描述过这种现象,制图者面对陌生的地域,茫茫多的小地名时,只会随意取舍)。
民族丛书看上去可以称为第三个系列,但并不成体系。
我本人可能是少数支持从国家层面规范藏南地名的。以前乱画是缺乏条件,如果能规范一些,把喜山南北血脉相连的历史联系表现得明白,是比以前芜杂的画法更有意义的。
最近这几年公布的标准地名大多真正具备一些特殊意义,唯一的问题就是公布得太少太慢,像羊拉屎一样,不好玩。
不过 说起来,藏南境内的一些疑似南亚风格地名好像也可以用印地语/孟加拉语的方式翻译?
[ 此帖被fightgoogle在2024-07-14 03:1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