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7906阅读
  • 277回复

[综合]统计局:2018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75 发表于: 2019-02-17


【醉评】从8个王朝鼓励生育的“奇葩”政策看中国“人口危机”!


天使谭2019 2019-02-16 11:27:16

猪年邮票:生“三胎”?

2019年1月21日,统计局发布了2018年新生儿数量:1523万,比全面放开二胎之后的2017年下降整整200万。一场关于“鼓励生育”的全民大讨论也随之展开,今天的文章,主要是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八个王朝鼓励生育的政策,希望我们能够以史为鉴、取长补短。
1.越国
越王勾践兵败夫差之后,制定了十年休养、十年生息的国策,鼓励生育正是这一国策中的关键一环。为此他颁布政策:“年轻人不许娶老妇,年长者不许娶少女,女子17岁不嫁人,父母有罪;男子30岁不娶老婆,父母有罪。” 仅仅有惩罚是远远不够的,越王勾践还下令:“妇女快要临盆时报告官府,官府派医生上门无偿守护;生男孩,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奖励两壶酒、一只猪;生三个小孩,官府直接给指派奶妈养育;生两个儿子,官府管他们吃喝;嫡长子死了,免除三年的赋税;次子死了,免除三个月的赋税,还要如同嫡长子死了一样哭泣埋葬。”二十年后,越王勾践鼓励生育的政策大告成功,三千越甲吞并强吴,越国也成为春秋一霸!
2.秦国
秦王之所以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说到底靠的是秦国的虎狼之师,靠的是老秦人生生不息的繁殖力,这样的功劳理应算在商鞅的头上。商鞅变法中颁布的法条中有这样一条: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什么意思呢?老百姓中如果有两个儿子不分家过日子的话,就要加倍征税。分了家,肯定就要娶妻生子,开荒拓土,以这样的方式鼓励老百姓生育,商鞅也真是绞尽脑汁了。
3.齐国
本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齐国应该放在首位,不过因为齐桓公的鼓励生育政策太过于脑洞大开,不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于是只能委屈一下将他放在第三位。齐国要称霸,面临着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就是大臣们三妻四妾,普通的老百姓却连媳妇都娶不上,这怎么办呢?齐桓公就带头把宫内用不着的女人放出去,接着又号召大臣们一起把多余的女人放到民间,通过增加妇女“供给”的方式来解决生育问题,这样的政策恐怕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吧!
4.汉朝
刘邦逐鹿中原打败暴秦之后,接受的是一个烂摊子,全国人口从秦朝的2000万下降到了1300万,作为新王朝的开拓者刘邦是忧心忡忡的,于是也采取了一系列的鼓励生育的政策,遗憾的是效果并不理想。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刘邦放了一个大招:女子15岁必须嫁出去,否则每户征收120钱。这看似荒唐奇葩的制度,却生生的让汉朝的人口在很短时间就从汉初的1300万增长到了汉武帝登基时的5000万。
5.唐朝
上面这些王朝鼓励生育的政策更多是从鼓励增量入手,唯独唐朝奇葩到要激活存量,这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元年正月颁布的《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实时诏》,这道诏令的内容是什么呢?男人满20岁,女人满15岁,如果男人丧妻满三年,女人丧夫满三年,必须向官府申请配婚,如果地方官能够让丧偶的男女及时婚配,减少独居的数量,使得户口增加,绩效考评就列为优秀,反之则为差评。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要吃惊的大呼一句:这特么都可以?
6.宋朝
大宋,恐怕是历朝历代中唯一不差钱的王朝,所以鼓励生育的政策也简单粗暴:给钱!当时有些老百姓生了孩子却养不起,只能把孩子给淹死,宋王朝首先在立法上禁止溺婴,如果贫民生了孩子养不起,就由政府发放补贴。这还不算完,那个杀了岳飞的宋高宗还下令免除孕妇丈夫的徭役,为此还特别批示说:“愚民无知,迫于贫困,不能育,故生子而杀之。官给钱物,使之有以育,则不忍杀矣。联为民父母,但欲民蕃衍,岂惜小费也?”看到这个免除徭役,是不是有点今天“陪产假”的雏形呢?
7.明朝
按理说这里不应该把大明写在内,不过毕竟也是鼓励生育的政策,尽管只是针对皇族。朱元璋活着的时候,朱姓皇族也不过才几十人,等到大明王朝灭亡的时候,朱元璋的子孙后代就达到了惊人的100W+,这是多么恐怖的数据!至于为何会这样呢?其一,不管上不上班,皇族都可以拿朝廷的俸禄;其二,皇族的生老病死由政府全部埋单;当然,其结果也就是皇族疯狂的繁衍到了100多万,只可惜,等到李闯王的部队杀来时,死得最惨的也是皇族了!
8.清朝
我最推崇的皇帝是雍正皇帝,因为他的三大政策改变了“胡无百年之运”的历史规律,使得满清一举成为可以与汉唐宋明并肩而立的封建皇权,不得不说要归功于他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神一体当差纳粮。摊丁入亩的重大意义在于将康熙的“永不加赋”向前又推了一大步,彻底废除了人头税,极大地解放了民间的生育热情,引发了中国历史上最疯狂的人口爆炸性增长。
这八个王朝的故事,或许有相似之处,或许有不同之处,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在在用自己的方式来鼓励生育,尽管有些政策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有一些“奇葩”,但反过来看,这所谓的“奇葩”政策不也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结晶吗?
人口老龄化

我之所以在标题中用“人口危机”这个字眼,不仅仅在于新生儿数量的断崖式下滑,更主要在于人口老龄化的势不可挡;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不应该是要不要“全面放开生育”而是要不要“全面鼓励生育”:放开二胎,的确有效,但实际效果可能连我们的最低政策预期都没有达到,此时此刻,再去讨论控制生育已毫无意义,鼓励生育才是首要选择!
尽管新税法对于养育孩子进行了纳税抵扣,幼儿园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疫苗问题爆发后监管层从严惩处的决心坚定不移,但这相比较于高昂的抚养孩子的成本而言,都是杯水车薪的。横亘在低生育面前的最大障碍,毋庸置疑是——高房价!
当年轻人透支掉整个未来只为供养一套房时,留给他们抚育下一代的资金也就不可避免的捉襟见肘,有句戏言称“高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我觉得是恰如其分的,养育一个孩子都如是之艰难,更何况一对独生子女夫妻头上还有4-8个老人,更为悲催的恐怕是老人们毕生的积蓄已经化为小夫妻支付首付的六个钱包,这个时候,年轻人还有多大的精力去“生、生、生”呢?
套用一句时髦的话:
生孩千万条,有房第一条;房价不跌落,夫妻两行泪。

只看该作者 176 发表于: 2019-02-17
只看该作者 177 发表于: 2019-02-17
【天使谭】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全年出生的总人口与人口出生率,二者同比均呈下降态势。这说明二胎虽然在增多,但新生儿总数实际上是减少的。原因很简单:越来越多的人,连一胎都不生了。
只看该作者 178 发表于: 2019-02-17
【天使谭】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愈陷愈深与年轻群体的日趋萎缩,至少会从以下两方面影响到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 第一,年轻一代或将面临严重的养老危机。 养老金的巨额缺口从来都是社会性难题。按照当前的养老金制度,现在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一部分支付给现在的老年人养老,另一部分则积累起来用于自己以后养老。然而,在实际发放养老金的过程中,现收现付的养老金越来越不够用,需要动用个人积累的部分来填补资金缺口。到头来,现在的年轻人退休后并没有攒下多少养老金,而届时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提供的资金,又不足以撑起退休老年人的日常开销。 第二,人口红利渐失或将制约国民经济中高速增长。 人口红利在我国的经济增长奇迹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庞大的劳动适龄人口规模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自2012年起,我国15岁~59岁的劳动适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此后便再无反弹迹象,这标志着“刘易斯拐点”的来临与人口红利的结束。几乎同时,我国经济“三期叠加”与新常态相继到来,这绝非巧合。而未来劳动适龄人口的进一步削减,或将进一步为国民经济的下行施加压力。
只看该作者 179 发表于: 2019-02-17
【天使谭】 对于很多中产收入人士来说,即便在大城市里已经成为有房一族,但在沉重的房贷负担面前,也只能一声叹息。 以北京为例,贷款300万元买房,每个月还2万元,持续30年,这种剧情已是稀松平常。而去掉房贷,再减掉其他方面的日常开销,他们会沮丧地发现,这年头想攒点钱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事实上,我国很多居民正处于零储蓄状态。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报告》指出,仔细分析中国的储蓄结构可以发现:储蓄最多的10%家庭,占据全部储蓄金额的75%;另外35%的家庭被称之为储蓄较多,他们占全部储蓄金额的25%;最后,剩下55%的家庭的储蓄是多少呢?答案是:几乎为零。 换句话说,在中国,一半以上的家庭都是银行无存款、家中没闲钱。零储蓄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稍有危机(如生一场大病),就可以将一个家庭压得透不过气来。于是,无数年轻人不敢休息,不敢生病,不敢失业……在这种心境下,生孩子的计划要一缓再缓了。
回复                                                                                                                                                4
只看该作者 180 发表于: 2019-02-17
芙蕖秋色 1天前
       中国历朝历代鼓励增加人口,是推动中华文明发展的动力。历史上中国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人口最多的时期。近几十年中国的高速发展,“人口红利”起了关键作用。一是人口拉动消费,内需促进生产。二是劳动力的低成本促进外商投资,成就了制造业大国,带动了出口增长。三是人口因素促进了房地产业的迅速增长。因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人的因素,只有保持人口的稳定增长,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增长!
回复  ⋅ 1条回复                                                                                                                                           16
只看该作者 181 发表于: 2019-02-17
Fishfreewater 1天前
中国人口与美国现在人口规模差不多的时候,弱到惨遭列强蹂躏,而美国现为无可厚非的超级大国。中美的差距是需要正视的,知不足方能更好前行。
回复  ⋅ 收起回复 7

天使谭2019 1天前
我们的人口,只是草民,是韭菜呀
回复 5

用户266577383 1天前
很多人在羡慕美国的人口规模,殊不知我们的先辈是如何渡过的。如果,1937年我国人口与日本相当;1950年与美国相当,会是怎么样的结局?
回复 1

阿诺多罗三藐三菩提 23小时前
人口众多国家才能兴旺才能保家卫国才能开疆辟土,否则必定国破家亡!
回复 8

手机用户流通市场 1天前
现在再不鼓励生育,以后炮灰都没有的当
回复 16

6175102895 1天前
假如一年出生1000万左右,男的比例在500万、20年后、中国如果没有进入机械化自动化,全国要200万国防军(公安武警民兵不算)按服役2年,每年需要100万兵源补充,那500万人征兵100万?兵源紧张😓,只能和台湾韩国一样强制兵役了
回复  ⋅ 2条回复 3
只看该作者 182 发表于: 2019-02-17
手机用户4019064966 11小时前
现都是九0,oO年代产业大军,再怎么生育放开,也不会繁衍多子多福年代了.
回复  ⋅ 收起回复 0

天使谭2019 11小时前
并不是希望出现多子多福,而是未富先老的“老龄化”,解决不了。
回复 0

用户68735272541 1天前
人类文明需要进步,不能鼓励生育打仗啊,但是控制生育不人道。
回复  ⋅ 1条回复 11

甘甜的纯净水 1天前
人口减少问题,高房价问题才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回复 4

用户21493561682 1天前
奖励生育?想生的罚十几万都生,不想生的也不会想你奖励的一万几千
回复 7

老来乐43828 1天前
没人就没有了一切
回复  ⋅ 收起回复 9

天使谭2019 22小时前
二胎虽然在增多,但新生儿总数实际上是减少的。原因很简单:越来越多的人,连一胎都不生了。
回复 0
只看该作者 183 发表于: 2019-02-18


迫在眉睫的人口危机:比日本更糟糕,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梦想

悟痴法师 2019-02-18 07:18:54


中国劳动年龄人口与老年人的比例与20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不同,这对中国梦和全球经济都不利
中国 1973年首次开始促进人口控制,并于1980年推出了独生子女政策 总和生育率, 或者每名妇女的出生率从1973年的4.54下降到1989年的2.29,然后到2000年的1.22和2015年的1.05(当时世界上最低)。
日本低生育率引发了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危机。到1992年,日本的年龄中位数增加到38.5(中国在2016年达到这一数字),而其老年抚养比率 - 每20至64岁的65岁以上人口 - 增加到18% (预计中国将在2023年达到这个数字)。
与此同时,日本的老龄化指数(每100人15岁以上的65岁以上)增加到76%(中国为2018年),15-39岁人口比例下降到35%(中国2020年)。日本的劳动力在1996年开始下降(2014年为中国)。因此,中国的人口结构与1992年的日本相似,可能正经历着与20世纪90年代日本类似的经济危机。
日本的经济危机基本上是人口危机。劳动力中年轻人的减少导致制造业短缺:工业就业人数从1992年的2290万减少到2017年的1700万,劳动力老龄化,导致生产和创新下降。因此,日本的制造业出口占全球总量的份额从1993年的12.5%下降到2017年的5.2%,“财富”全球500强中的日本企业数量从1994年的149个减少到2018年的52个。
在任何社会中,老年人数量的增加导致储蓄下降,劳动力的减少导致投资回报率下降,从而降低了投资率。从1991年到2016年,日本的储蓄率从35.7%下降到24.5%, 投资率从34.2%下降到23.6%。
老年人数量的增加也导致医疗和社会保障费用上升,从而增加了政府债务。作为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日本的公共卫生支出从1990年的4.4%增加到2014年的8.6%,养老金的公共支出从1991年的4.9%上升到2013年的10.2%,一般政府债务从63增加到1991年的百分比为2016年的236%。
6月23日,日本北部秋田县的一名老年妇女。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本人口的老龄化与经济停滞有关

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总生育率一直低于日本。2010 - 2016年的平均值在中国为1.18,在日本为1.42。这意味着中国的老龄化危机将比日本更严重,经济前景更加黯淡。
2019年,我相信中国终将到来 放弃人口控制政策,但很难提高生育率。平均生育率台湾, 香港, 澳门 和 新加坡 从2005年到2017年分别为1.10,1.12,1.08和1.23。
这些领域都属于中国的文化领域。在这些经济体中,文化影响被现代生活方式所抵消。与此同时,中国遭受了两次打击:独生子女政策改变了中国人的生育态度,歪曲了人生道德观念; 而且,经济, 社会环境, 教育几乎所有其他事情都与独生子女政策有关。只有一个孩子或没有孩子已成为中国的社会规范。
2017年10月,在河北省熊安新区安新县医院对一名新生婴儿进行了称重。经过独生子女政策实施数十年后,

中国东北 - 黑龙江,辽宁和吉林省 - 人口约1.09亿,其社会教育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提前几年。中国东北地区的生育率在2000年仅为0。9,2015年为0.56。这意味着该地区的下一代人口仅为上一代人口的四分之一。中国东北地区也是经济上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同样,在中国其他地区,生育率和经济可能会继续下降。
如果中国能够将其总生育率稳定在1.2,到2050年总人口将降至10.7亿左右,到2100年将达到4.8亿。这种下降将伴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将从2015年的10%上升到2050年的32.6%。相比之下,美国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将从2015年的14.6%上升到2015年的23.2%。 2050.在印度,到2050年,65岁以上的比例将从5.6%增加到14.2%。
中国劳动力规模正在迅速下降,而老年人口数量正在急剧增加。2015年,中国有6.9名20-64岁的工人,支持一名65岁或以上的老年人(大多数女性在50多岁退休),并且已经存在社会保障缺口。该比率将继续下降,至3.6工人在2030年和1.7在2050年没有社会保障网,没有家人的安全性和养老金危机将演变成一场人道主义灾难。由于女性平均寿命比男性长6到7年(并且通常比丈夫年轻几岁),她们将成为人口控制的主要受害者。
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越年轻,其经济创新的活力就越强,因此在很多方面,中位年龄反映了经济活力。1980年,中国的年龄中位数为22岁。到2018年为40岁。到2030年将达到46岁,2050年将达到56岁。在美国,1980年的中位年龄为30岁,2018年为38岁。在2030年,年龄为40岁。相比之下,印度在1980年的平均年龄为20岁,2018年为28岁。到2030年,它将是32岁,2050年将达到40岁。
在过去,年轻的中国试图赶上美国中年,经济差距缩小。未来,中国老年人与中年美国人之间的经济差距将再次扩大。由此可以说,美国经济不会被中国超越,而是被印度所取代。中国的经济活力将继续下降,这将对全球经济产生灾难性影响。

只看该作者 184 发表于: 2019-02-18
鹤鸣九皋西 10小时前
国家和民族,前途暗淡无光!
回复 17

v20291536946 10小时前
中国人口如果真能达到四五亿,估计应该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了
回复  ⋅ 9条回复 53

v72626073931 10小时前
没有那么多人口也没那么多人消费,结果供大于求,空心村,空心城将运来越多,机械化带来产能过剩,
回复  ⋅ 收起回复 34

悟痴法师 10小时前
老龄化严重的化,投资热情将持续放缓,所以不太有供大于求的情况!
回复 1

武乐5 10小时前
试想一下,如果美国人口再多一点,可能经济规模更加庞大!!
回复  ⋅ 收起回复 13

悟痴法师 10小时前
美国的人口,应该有个阈值平衡点,目前来看,人口数量肯定还没到!
回复 0

用户9638927091863 9小时前
人口必须降到十亿以下!
回复 34
bon
只看该作者 185 发表于: 2019-02-18
让二胎成为潮流,
让小朋友起码都有一个弟弟或妹妹…
除了配齐,也需要有乔治
只看该作者 186 发表于: 2019-02-20
2018年四川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居全国第二

人民网(来源:成都商报电子版) 02-20 07:43

昨日,记者从四川省统计局官网获悉,2018年全国人口变动调查资料显示,2018年四川省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1762.5万人,占人口总量的21.13%,比全国高3.25个百分点,比2017年提高0.04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4.8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1181.9万人,仅次于山东,位于全国第二;占人口总量14.17%,仅次于辽宁、上海和山东,位于全国第四,比全国高2.23个百分点,比2017年提高0.23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3.2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0.4个百分点。
这说明四川省老龄化程度已进一步加深。但从我国认定的劳动年龄看,2018年四川省15-59岁人口5201万人,占人口总量的62.35%,比2017年增加33万人,比重增加0.1个百分点。从国际认定的劳动年龄看,2018年四川省15-64岁人口5781万人,占人口总量的69.31%,比2017年增加19万人。四川省劳动力资源仍然丰富。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于50%,总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而2018年,四川省15-59岁(我国认定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62.35%,社会总抚养比(0-14岁与60岁及以上人口占15-59岁人口的比重)为60.37%;15-64岁(国际认定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69.31%,社会总抚养比(0-14岁与65岁及以上人口占15-64岁人口的比重)为44.28%。两种劳动力资源口径下,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都比社会总抚养比分别高1.98和25.03个百分点。因此四川省人口红利依然存在。
同时,2018年,四川省出生人口92万人,与国家启动全面二孩政策的2015年相比,增加了8万人,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也分别提高了0.75个千分点和0.68个千分点。另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四川省2018年一孩出生比例为45.15%,二孩比例首次超过一孩,达到47.05%。
因此,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继续实施和法定劳动年龄的即将延长,人口负担系数预计不会出现根本性变化,加上四川省积极提高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素质,发挥人力资源、人才资源的作用,四川省人口红利在一定时期内还会继续存在,且潜力很大。
只看该作者 187 发表于: 2019-02-20


2018年安徽人口大数据分析:常住人口增加69万 男性比女性多51万人

中商情报网 2019-02-20 08:11:30

中商情报网讯:201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323.6万人,比上年增加68.8万人,较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增加373.5万人。城镇化进程加快,2018年安徽城乡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老龄化日益严重,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0.59个百分点。受教育程度提高,文盲率下降0.2个百分点。
一、常住人口增加69万
201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323.6万人,比上年增加68.8万人,增长1.1%,同2010年安徽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950.1万人相比,共增加373.5万人,年均增加46.7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8%。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二、城镇化率提高
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458.4万人,占总人口的54.6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865.2万人,占总人口的45.31%。同2017年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1.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
三、男性人口比女性多51万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为3187.1万人,占总人口的50.4%;女性为3136.5万人,占总人口的49.6%。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50.6万人,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62,较上年有所下降。
四、老龄化问题加剧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192.0万人,占总人口的18.85%;15—64岁人口为4311.4万人,占总人口的68.18%,其中15—59岁人口为3971.9万人,占总人口的62.81%;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59.7万人,占总人口的18.3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820.2万人,占总人口的12.97%。同2017年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0.2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0.59个百分点。
五、受教育程度提高
全省1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15.7%,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16.5%,初中、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占61.4%,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3年,比2017年增加0.03年。全省总人口文盲率为5.25%,比2017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六、人口自然增长
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全省常住人口中,出生人口为78.0万人,死亡人口为37.5万人,自然增长人口为40.5万人。出生率为12.41‰,较上年下降1.66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96‰,较上年提高0.0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6.45‰,较上年下降1.72个千分点。



只看该作者 188 发表于: 2019-02-22


大转折时代的中国人口:危机与出路

中国网 2019-02-21 13:51:09

穆光宗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
中国人口发展的历程进一步证明了“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2017年中国人口出生率和出生数双降折射出低生育率和少子化的巨大威胁。低生育和少子化已成为人口新常态,人口生态失衡是中国面临的新人口问题,年轻人口储备不足已经形成大国复兴的战略劣势。跳出“低生育陷阱”的路径是从人口控制转向人口优化。
一、中国的人口转变及其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近四十年急剧的人口转变,中国今后面临的人口危机已经不是人口增长过快过多的人口总量问题,而是人口少子化背景下的人口萎缩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和人口非均衡发展的人口结构问题。
低生育和少子化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人口萎缩和亏损的过程,少子化就是0-14岁的少儿人口增量减少、比重下降的过程,15年、20年以后会导致少劳化,即新增劳动力人口供应萎缩。从1980年代初我国开始初始少子化,0-14岁的少儿人口比重从1982年的33%下降到1990年的22%;进入二十一世纪,演化为严重少子化,2000年少儿人口比重为18%,2010年下降到16.6%。长期低生育和少子化严重削弱了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黄金年龄段的劳动年龄人口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青壮年人口的规模和比重是展现一国“人口实力”的敏感指标和重要指标。自2012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下降以来,截止2017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连续六年减少,减少总量达到2500万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新生儿人口在1990年代快速减少,从1990年的2800万直线下降到1999年的不足1500万。从2015年开始,22-31岁女性在十年内将减少超过40%。
长期的低生育率将导致人口雪崩、人口坍塌、人口内爆。根据联合国人口署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订版),预计中国人口将出现倒“V”型反转,在低生育率状态下到21世纪末加速下滑跌破10亿至6.13亿。早在2015年7月底,联合国人口署发布的《2015年世界人口展望》就有相同的结论,预计至本世纪末中国人口数预测值为6.13亿,即相对于2016年中国将消失50%以上的人口。在不到百年时间里,中国将从人口大爆炸反转为人口大坍塌,人口危机日趋深化。中国人口大雪崩之根源在于持续的低生育率和人口少子化,继而引发劳动年龄人口的持续减少。无论是高、中、低三种生育率参数的假定,人口大趋势都是减少的,区别只是人口下降的幅度不同。未来的人口趋势肇始于当下和过往的生育状况。
中国人口已经接近14亿左右的历史峰值,看起来却是风雪迷雾。未来10年内,人口的爬坡和下降都会非常缓慢,这个特性更让人迷惑,很可能无所察觉、掉以轻心。2017年,人口出生率和出生数双降引人注目,2018年出生人口比2017年减少200万,折射出低生育率和少子化的巨大威胁和潜在风险。出生数据似乎表明,全面二孩政策提升生育率的后续效应难以寄予厚望,2017年很可能是二孩出生可遇不可求的最高峰,因为生育母体和生育意愿大转变的事实警示我们,“婴儿潮”(Baby boom)恐怕是一去不复返了。
十八世纪社会学之父、法国思想家孔德说过一句名言:“人口即命运”。显然,低生育目标的实现并不意味着人口问题的终结,而是人口问题的转型,即从人口总量问题转向了人口结构问题。人口问题的转向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关乎人口政策和社会政策未来走向,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当下,新的有关人口和生育问题的社会共识正逐步形成:
首先是中国生育率确实是很低而且过低,平均生育水平大致在1.3以下,现在处于全球最低水平。根据很多调查推算,我国育龄人口平均生育意愿在1.6-1.8之间,但由于生育成本和其他条件的约束,实际生育水平低于1.5甚至1.3。1990年代初,其时中国已经掉入“低生育陷阱”,其时社会平均生育水平开始低于更替水平(TFR=2.2左右)。1990年代中期以来,所有全国人口调查结果都一致显示总和生育率一直处于1.5以下的低水平。世纪之交时,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进一步掉入“超低生育陷阱” (TFR=1.22),迄今持续时间已经很长,2010年跌至1.18,2015年只有1.05。
其次是当下中国的低生育率有一种自我固化和强化的特点,是在低生育文化形成背景下出现的意愿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低生育现象,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目前观察到的中国低生育现象有四大特点:一是内生性。所观察到的低生育可以看做是现代低生育的文化自觉,已非政策性、强制性和外生性,而是观念性、意愿性和选择性的。二是内卷性。低生育文化已经形成某种自我强化和深化的机制和惯性,生育率将持续低迷和更低。三是稳定性。既然目前我国的低生育已经是一种文化现象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日常惯习,也就不难理解它的稳定性。四是长期性。严重的问题是低生育在我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也无论是东部还是中西部,或者当下还是将来,都表现出常态化、长期化的特征。这四个特点说明了我国低生育状况的严峻性和挑战性。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经济社会长足发展导致家庭的生育成本急剧上升,因为中国生育文化在一孩化政策的挤压下发生了畸变,有子万事足,无后万事空,家庭资源富集于“独生子女”身上,造就了很多“小皇帝”和“小公主”。无论穷达,几乎所有家庭都怕亏了孩子,怕输在起跑线上,无一例外地在富养和孩奴模式中宠溺孩子,我们不禁为为人父母者的辛苦备尝而感慨,也为独生子女政策所衍生的诸多可见和不可预见的问题而担忧。始料不及的是,从怀孕到生产再到抚养孩子的生活成本、住房成本、教育成本、机会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等纷至沓来、逐年攀升,导致中国生育水平迅速下降。此外,长期以来限制生育政策下形成的少生光荣、超生罚款和多生违法的计生文化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国人的生育态度及其选择。
再次,从全球经验看,超低生育率的出现有百弊而无一利,除了美国保持了适度的生育水平和丰沛的人口活力,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清醒觉知到了低生育的诸多问题、风险并严阵以待,通过“鼓励、补贴和奖励生育”的种种福利性措施加以回应。在日本和韩国的调查中,理想孩子数都超过2,但实际生育率近10年来都在1.05到1.45之间徘徊。
第四,各国经验表明,“下山容易上山难”,降低生育率比较容易做到,但要提升生育率却要难得多。只有当多生育从“负担”和“担心”变成“权利”和“福利”,鼓励生育措施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第五,中国的低生育现象与计划生育政策关系密切。计生政策主导下的快速的生育率下降和现代人口转变破坏了人口生态的平衡性和人口结构的协调性,人口大国早熟的低生育现象具有某种隐蔽性和欺骗性,使得一个表面上人口总量还在增长的国家忽视了内在的人口平衡(population balance)问题,人们对持续多年的低生育危机不敢相信也不愿承认,从而延误了低生育治理的宝贵时机。显然,只有在意愿生育水平高于政策生育水平,生育政策放宽才有实际意义。
人口大国正迎来史无前例的人口萎缩的大变局。全面二孩人口新政实施以来,短期内可见的变化是出生人口构成中二孩占比有所上升,一孩占比则相对下降,这是二孩生育政策权限扩大效应使然。这种相对的升降变化扑朔迷离,难以一言以蔽之。生养孩子的确是很大的负担,需要很大的勇气,“一孩都不敢生不愿生,何谈二孩?”这样的零生育观念正在中国的90后新生代育龄人口中蔓延,这是细思极恐、釜底抽薪、人丁不旺的革命性生育文化变迁。
二、计划生育需要回归和转型
我国的计划生育需要取消的是对生育行为的行政管控,同时完成计划生育的自我变革和重新定位。低生育时代鼓励生育需要全面放开生育限制,改善生育条件和生育环境,增进生育福利,鼓励奖励生育,让生育成为社会福利。
中国的低生育问题积重难返,需要综合治理、长期治理和重点治理,路径选择是:尊重生命、共筑信心、增强责任,增加福利、减轻负担。“综合治理”是指运用经济杠杆和文化力量创造一个生育正能量、孩子正价值、促进家庭发展的社会环境。“长期治理”是指低生育不会是短期现象,而是人口的新常态,应该作长远的考量与打算,就像日本一样,需要制定类似《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2003)和《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2004)的法律。90年代初日本就托幼政策和降低女性就业和育儿的双重负担推出应对少子化对策,1994和1999年分别提出“天使计划”和“新天使计划”,努力目标是完善社会福利,营造成家立业、养育儿女的良好社会环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鼓励生育的计划宣示了一个中心思想,即育儿不仅是家庭和父母的责任,也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这给同属儒家文化圈的中国有重要的启迪,即生育是家庭的“有限责任”­——夫妇是生育的决策人、家庭是生儿育女的具体场所,却是国家的“重大责任”——国家和政府有保护人口生态、促进民族繁衍以及本国人口永续发展的历史责任,和社会的“共同责任”——生育不仅是家事而且是国事,在生育高成本时代,为维持人口再生产,有必要动员全社会力量、通过社会协作的方式来降低和分散家庭的生育养育的压力。中国需要开放胸襟、开拓视野,向发达国家学习,汲取教训,借鉴经验。“重点治理”是指要降低家庭预期的生育成本和不确定的生育风险、减少每一个家庭对于生育的焦虑、压力和担忧恐惧,走生育社会化、减负化和福利化之路。
根据国际经验,鼓励生育就要走“生育福利化”的道路,让多生多育成为“家庭福利”而不是“家庭负担”,低生育率才能回升。国家和政府要从树立生育信心、减轻生育负担等方面来鼓励生育。首先,政府需要传递这样积极的信号:生儿育女有任何困难,背后都有强大的国家力量来支持,以此来化解父母的焦虑情绪和家庭的心理压力。在现代社会,从孩子的抚养到孩子的成长,从入托上学和医疗保障,需要有一整套完备的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其次,主要是要打通家庭经济负担和养育成本社会化的渠道。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严重缺乏儿童友好和家庭福利政策真金白银的实质性支持,既缺位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也没有相关的主管部门。“鼓励生育”还没有上升为国家新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治理理念,要破除的第一道障碍就是限制性生育政策。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我国的出生人口数量会逐年下降,从低生育意愿蔓延到低出生人口,从相对少子化过渡到绝对少子化,从人口正增长转变到人口负增长,看来是难以回避的大趋势。根据国内外权威预测,中国人口负增长拐点的出现可能提前到来,时间节点落在2018-2027年之间。其中,我们真正应该担忧的是低生育背景下持续的少子化进程以及最富创造力和生产力的年轻人口的显著减少,导致人口结构的剧烈畸变和人口社会生态恶化。在人口拐点到来之前,“加强和优化人口发展”应该成为未来中国人口危机治理的国家战略。构建全面放开且鼓励生育的社会政策和制度体系,打造孩子友好-生育友好-家庭友好的“三友好”社会环境亦将是历史的必然抉择。
三、统筹治理新时期的中国人口问题
中国早已掉入内生性低生育陷阱,生育模式已然从“强制少生或独生”演变到“自愿少生甚至不生”,目前观察到的低生育现象具有自我演化、强化、固化的惯性和特点。从人口增长模式来看,中国属于标准的“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模式”,类似于发达国家。从人口爆炸到人口雪崩,从人口膨胀到人口萎缩,从人口就业压力到人口养老压力的转变是对我国人口形势变化的重大判断。
人口问题具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一个小人口问题会引发大人口问题,产生连锁反应。人口问题与社会经济问题互相交织、紧密联系,既不要人为夸大,也不要熟视无睹。
人口问题需要积极治理(治理态度要积极乐观),科学治理(治理方法要科学合理),统筹治理(对问题的认识要有系统观)。人口问题既包括了人的问题,也包括了数的问题。人口治理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以数为衡。一方面,“以人为本”即以人的权利、健康、发展和福祉为根本,视为人口问题治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另一方面,“以数为衡”是对过去“以数为本”的纠正,即以亚人口(sub-population)之间数量的协调和结构的平衡为要求,防止极端少子化、过度老龄化、长期的男女性别失衡以及大面积的有联系的人口分离和国民健康、人文、创新素质欠缺和能力贫困等诸多问题的出现和蔓延,这也就是人口均衡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须及时摆脱以数为本、以控制人口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和方法,不断探索建立科学人口问题的国家治理体系,彰显以人为本、以数为衡,以民为贵、以家为重的理念,实施人文治理、经济治理和社会治理的融合。
首先,人文治理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对生命的爱护,对人民的关怀,弘扬传统生育文化的合理内核,建构适度生育和优化生育的文化,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解放和红利释放以及福祉共享。
其次,经济治理承认生育是一种值得尊敬的社会劳动。在低生育时代的经济治理要让家庭生育成为一种社会福利,让主流家庭成为有2-3个孩子的合适之家,鼓励和奖励生育使之提升到适度水平,实现近更替水平生育率,跳出超低生育陷阱,力图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再次,社会治理则认为生育不仅是家事更是国事。中国需要构建起良好的优化人口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处处体现对生育鼓励、家庭友好、人口优化的价值取向。人口控制可适时用于人口的流量、存量和增量控制,例如,要恢复良好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有时有必要控制和卸载人口流迁入甚至确保零人口分布;对出生缺陷的优生筛查和控制;对旅游名胜区人口规模的适当调控,等等。
综上,中国只有将计划生育转向家庭计划,从限制生育转向鼓励生育,从控制人口转向优化人口,才是符合人口新形势和大国复兴需要的历史抉择。人口大转折的战略机遇期即将过去,中国需要居危思变,迅速回应低生育社会带来的巨大挑战。

只看该作者 189 发表于: 2019-02-23


奥媒:人口加剧老龄化为中国设置难题

欧洲时报 2019-02-23 12:47:12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和民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图片来源:中新社)
【欧洲时报记者罗德维、李静编译报道】据奥地利《标准报》报道称,自2016年中国实行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以来,中国人口却不增反减,预期是能够多出生343万人,但是不但没有达到预期反而下降了63万人。而等到2018年时,预期是多生79万人,但是人口反而下降了250万人。文章称,这种趋势对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来说并不是一个好兆头。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出生率为1949年以来历史最低值。同时劳动人口数量也是首次下降。2018年中国出生率为1949年以来历史最低值,同时劳动人口数量也是首次下降。2018年自然增长人口比上一年减少了200万左右,按照这样的速度,2021年中国人口可能会进入负增长阶段,这比预计的还早。
长期的低出生率会导致高度老龄化和人口衰退,从而给社会经济带来多重挑战,中国人口负增长时代即将到来。
中国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截止2018年年底来看,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约为2.5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9%。预计到2030年,中国四分之一的人口将超过60岁。
一个国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上,那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人口处于老龄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重,中国老龄化的速度是快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根据联合国预测,1990年至2020年世界老年人口的平均年增长速度为2.5%,而中国老年人口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3%。看来,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仍远不能缓解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当新生人口大幅减少而老龄化人口大幅增加的时候,如此老龄化的社会是没有办法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过去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但是很多老年人继续工作,使得流动人口继续增加,但是现在老龄人口快速增加,很多老年人已经不再参与劳动,这使得能参与劳动的工作人口下降。这表明,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人口正在加快消失。这样的趋势将会增加经济社会负担,由于劳动力人口比例缩减,老年人口比例增加,全社会用于养老、医疗、照护、福利保障和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将大幅增加,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需要努力制定应对劳动力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预计中国人口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14.42亿,并从2030年开始进入持续的负增长,2065年,中国人口预计将减少到12.48亿。人口结构的变化势不可挡,中国只有正视这一问题,并积极筹备对策,才能将它的冲击限制在可控范围。
随着人类寿命延长,人口出生率降低,老龄化也已成为世界性难题,也很可能会成为未来世界的常态。这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也是人类追求生活品质的必然结果。
(编辑:夏莹)

只看该作者 190 发表于: 2019-02-23
鹤鸣九皋西 3小时前
“独生子女”,祸国殃民! 经济疲软,后继乏人! !
回复 1

熊忠万冷眼看世界 5小时前
全球生育率下降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别大惊小怪的。自主生育万岁!人民万岁!全人类万岁!
回复  ⋅ 1条回复 39

考拉滚滚 4小时前
这是一个好消息,中国人口最好维持7亿左右,那个时候才是正真的发达国家咯
回复  ⋅ 9条回复 40

切林中兔 4小时前
十年后,小区都是空巢老人,鬼吹灯故事每天都会上演。
回复  ⋅ 2条回复 25

用户331988432032 5小时前
再不放开,70后想生的,就完了。
回复  ⋅ 3条回复 15
只看该作者 191 发表于: 2019-02-23
考拉滚滚 4小时前
这是一个好消息,中国人口最好维持7亿左右,那个时候才是正真的发达国家咯
回复  ⋅ 收起回复 40

鹤鸣九皋西 3小时前
大部分是老年人,好吗?
回复 1

糊涂65148037 3小时前
你和你家人先做个表卒?
回复 7

高昂的首 3小时前
赞同!
回复 1

用户7676178746845 3小时前
我己做…
回复 1

突破压轴题 4小时前
那你在等50年吧 等60后着批人死光了 问题是这批人没死光之前日子咋过 还发达国家 做梦奥
回复 1

百鸟归林933 51分钟前
点个赞
回复 0

黔人东子 2小时前
想的好天真!七亿人当中有六亿老年人,这样很发达?!
回复 0

托木尔1 3小时前
2068年才降到12.8亿,降到7亿到本世纪末了!
回复 0

城市猎人141281429 3小时前
自然最好,不要人为干预!如果要干预,那就生个孩子奖励三四十万[呲牙]
回复 0
只看该作者 192 发表于: 2019-02-23


【天使谭】比生育率下滑更恐怖的是:结婚率剧降、离婚率飙升!

天使谭2019 2019-02-22 18:33:30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可是人才不会从天而降,必然是从人口中产生的,这就是让全国上下都忧心忡忡的生育问题:毕竟,生育率的下滑已经足够让人恐慌了,全面放开二胎之后的2017年,新生儿数量竟然只有:1723万,比2016年足足少了68万;可是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却似乎不容逆转,你说怎么办?
但我觉得,生育率下滑虽然是看得见的事实,可是一旦鼓励政策落实到位,我们这个民族重新捡起来生育应该并非难事。而最近看到的一张图片,却让我无论如何也淡定不下来,这就是:生育率剧降、离婚率飙升!
数据来源:民政部 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过去十年来,结婚率自从2013年达到顶峰的9.9‰之后,就一路掉头直下,短短四年便降低到了7.7‰,照这样的势头,下降的速度只会更快;而离婚率在过去十年间却一直稳步的增涨,从1.71‰一路猛增到3.2‰。
我又查看了一下2018年上半年的数据:结婚539.6万对,离婚193万对,每2.8对结婚的人中有1对正在离婚;考虑到以往离婚率的飙升,这中间有多少是二婚、甚至三婚,恐怕也不得而知了。
我强调二婚甚至三婚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是生育问题!
结婚率的下降势头倘若不减,离婚率的上升势头倘若不变,那么,到2025年,离婚人数超过结婚人数将不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而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婚姻的破裂,首当其冲的就是生育的不可逆转,因为生育的基础被削弱之后,想要重新恢复元气,就太难了!
所以我觉得,生育率下降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一旦鼓励政策到位,这个绝对不会是什么大问题;可是婚姻的破裂,却不是政策可以逆转的,毕竟这个更多是情感的因素在其中维系,情感破裂了,婚姻也就走到了尽头!
过去二十年来,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一方面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准备工作却略显不足。心灵的寂寞与空虚和都市的空旷与多彩结合在一起,碰撞出了太多的婚外情、婚外恋,甚至许多任陶醉于一夜情,迷恋于一宿贪欢,于是乎,传统的婚姻也就不可避免的走向末路。
这中间有普通人的家事、也有惹人争议的明星丑闻,不管是谁,都是在快速变革的时代真切存在着的事实。那么,谁来拯救我们的婚姻?谁来挽救我们的生育?

这是个时代命题:在信仰缺失的年代里,我们需要一种新的精神力量来重新定义恋爱、婚姻、家庭和生育,舍此,别无他途!
三纲五常那一套,早就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而女权的崛起和对自由的追求,尤为这个躁动的年代增添了太多不确定;我只能平静的看待这一切看似不正常的正常,这或许就是变革前夜里最后的宁静!
礼乐崩坏之后,才有克己复礼:勉之哉,勉之哉!



只看该作者 193 发表于: 2019-02-24


人口问题,是中国接下来要面对的

论千秋 2019-02-24 00:57:22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8年全年新生儿数量,比2017年全年新生儿数量下降了200万,人口出生率为10.94‰,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最低值。而且劳动人口数量也出现首次下降。
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之前,出版了《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人口变动测算研究》一书,在书中对2017-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数进行过预测。


根据预测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最少应该有2023.2万,而2017年全年实际出生人口仅有1723万。2018年预测的出生人口数最少应该在2082.4万,但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仅1523万,可以说,这个出生人数和专家的预测的有不小差距。


换句话讲,专家高估了国人的生育意愿,这也证明中国的人口问题可能比专家们预期的更严峻一些。随着生活水平的升高,人类的生育意愿下降,是一个正常现象。不过,中国生育意愿下降的速度有点惊人,在这样发展下去人口肯定会出现断崖式下跌,那时候会有大量的用工缺口,会影响经济发展还会产生一系列其他问题,所以这是接下来中国面临解决的一个问题。
人口年龄金字塔图

不过,也不必太担心,毕竟中国现在人口还在上涨,从人口金字塔图来看应该是静止型。还有时间,我相信政府能推出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毕竟有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使生育率出现了上升。


只看该作者 194 发表于: 2019-02-25
回 燕山雪 的帖子
燕山雪:过去生养10个8个的年代,人口也没有暴增,因为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限制,疾病灾荒等都制约着人口增长。即使太平盛世,一个家庭平均长大成人并能繁衍下一代的子女数量也只有二三人矣。历朝历代绝嗣的皇帝也并不罕见。 (2019-02-09 23:19) 

古代中医的最高水平太医院治下的康雍乾三朝皇帝子女活到成年的也不过半,可想古代医疗水平多么脆弱。其实仔细想想就知道了,现在小孩子的从小各种发烧感冒,吊水,搁在古代很容易就夭折了。所以生八个能活到成年有四个就不错了。要保证两个成年男子,生七八个很正常。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只看该作者 195 发表于: 2019-02-26


北大王辉:即使放开生育限制,中国生育率也很难提升

原子智库 2019-02-25 15:36:22


近一两年,中国人口话题经常引起关注。中国人口出生率长期处于低位,总和生育率长期偏低,人口老龄化将提前到来,这些都已经引起学者警觉。中国人口总量何时让出“世界第一”位置,什么时候出现总量下降,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关于中国的人口问题,每个切入点往往都是一个大话题。近期,原子智库编辑陈兴杰独家专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王辉,请他谈中国的人口话题。王辉早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近几年,王辉从劳动经济学切入人口研究,作出了扎实的工作。其与梁建章,Edward Lazear 的文章《Demographics and Entrepreneurship》(人口特征与老龄化)于去年发表在经济学顶尖刊物之一的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上。本文为王辉副教授的采访实录,内容有编辑整理。




原子智库:王辉老师你好,感谢你接受我们访谈。最近社科院和国家统计局分别发布报告,披露中国的人口数据。在人口总量,新出生人口数量和出生率方面,都出现争议。王老师如何看待中国人口数量的“水分”问题?
王辉:我本人是研究劳动经济学的,对中国人口问题做了相关的研究。我觉得关注中国人口问题不仅仅应该关注数量的变化,更加应该关注其结构的变化。后者的变化速度远比前者要快,而且影响会更深远。不过,我们可以先谈谈中国的人口数量问题。先从你说的人口统计问题谈起。中国的人口统计,是偏高还是偏低,这在学界本身有一定的分歧。
有些学者说中国人口数量存在低报。过去计生压力很大,是评价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标准之一。在这样的压力下,你会发现每次人口普查,在低龄儿童部分都出现了虚报、低报的现象。就像“超生游击队”那样,很多人在外面生你也看不见。如果是超生的话,一般都没办法注册户口,但家长总能想办法让孩子有学上。因此,很多人口学家考察小学入学率,并发现用小学入学率推导出的小学生数量,比用人口普查推导出的适龄儿童数量多出很多,这就证明是有低报的现象。
还有一些人口学家,利用最近的第六次人口数据发现,基于以往数据(主要是五普及以前的数据)所形成的对于人口的预测普遍存在高估的现象,高估了生育率,低估了老龄化进度。特别是五普(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似乎度量误差有些大,使得大家对人口数量统计数据的信任度降低。
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上下几千万的人口统计偏差数目上虽然很大,但在中国这样14亿人口的大国里,还是只占到了总体的1%左右。做任何统计,百分之几的误差都是可接受的范围。就像中国GDP度量也经常会出现误差,也有虚报的情况。我们的基本观点是,每一年的数可能存在虚报现象,但如果虚报的程度跨年不变,数据所展现的,跨年度变化趋势就是相对可靠的。
据学者推算,即便目前我们已经施行了二胎政策,在出生率不断降低的情况下,中国人口最晚在2030年也会出现下降趋势。因此我说,相比较人口的总体数量而言,我觉得人口的结构性变化应该更值得我们关注,这对我们理解人口变化会对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至关重要。
原子智库:您说的结构性变化,指的是哪一方面?
王辉:主要是年龄结构的变化。导致中国人口问题的本质原因是生育率偏低。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在解放初期是5到6,也就是说每个妇女在其一生中平均生育5到6个孩子。七十年代初期,人口压力开始显现,政府开始实行计划生育。计划生育当时不是强制性的,叫“晚、稀、少”,[1] 这个政策其实已经很有效,总和生育率也很快降到2到3的水平。现在中国总和生育率是多少呢?较乐观的估计是1.8,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是1.5左右,学界也有估计是1.4左右的。当今世界,一个国家要想保持跨代际人口数量不变,总和生育率要维持在2.1左右。相对于这个指标,现在中国总和生育率处在较低的水平。低于2.1会出现什么情况?举例而言,中国目前有80后2亿4千万人,90后是1亿8千万,00后是1亿5千万左右。生育率低于2.1,人口跨代际就会缩减,年轻人比例就会越来越低,这是我国人口结构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假设我们把20岁到60岁看成是劳动力人口,目前这部分年龄段的人数正处于历史峰值水平,大概是8.5亿左右。但如果出生率维持1.6左右,劳动力人口数量就会在2050年下降到6亿左右。从8.5亿降到6亿,降幅大概为30%左右。30%的减少意味着什么呢?我们简单想一个模型,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一个劳动力能够对应生产一单位产出,到2050年之前中国的GDP每年面临一个1%的下降趋势。由此可见,适龄劳动力数量的减少是我国人口所面临的重要结构性改变,其对于经济的影响是显著而深远的。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个点是,经济学对于未来的预测,通常会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预期未来20-30年内的劳动力人口变化,我们确比较有信心。因为不论现在出台任何政策,即便能够影响生育率,这些新生的人口也要在20年之后才能进入劳动力市场。因此,我们现在应该切实关注未来20-30年可预期的人口结构变化。
原子智库:人口出生率出现大幅度降低,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王辉:按照我们刚才的谈话,大家可能很容易得出中国目前的低生育率是施行严格计划生育的结果。实际情况是,计划生育政策对于生育率是有相当的影响,但真正影响的大小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举例来说,我们可以看一下周边的国家,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都没有施行过强制的计划生育政策,但目前的生育率都很低。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到全球,也会发现同样的趋势,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生育率会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称为“人口转型”,英文是Demographic Transition。
人口转型这一现象有很深刻和复杂的背景,对于其发生的原因,学界有很多解释。这里可以举几个例子。第一,在农业社会,人与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投入,人多则意味着产出多。而进入工业社会后,资本对人力可以产生替代作用,因此人作为要素投入的需求被弱化了,这是人口转型的原因之一。第二,在农业社会,社会福利体系欠发达,储蓄能力差,在老年无法工作后就只能靠子女赡养;而在现在社会,随着养老体系的不断完善,“养子防老”的动机也逐渐下降,这也会导致生育率的下降。第三,在农业社会,妇女在家庭外的工作机会十分有限,因此妇女在家抚养孩子的“机会成本”很低,因此才出现了“男主外,女主内”这样的家庭分工。而在现代社会,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作用与所得到的回报日益提升,在中国,妇女的劳动参与率达到70%左右。女性因在家带孩子而放弃的工作机会与家庭收入越来越高。,因此养孩子的机会成本也越来越高。这也导致了生育率的降低。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目前抚养孩子的成本,特别是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越来越高。在农业社会,要想使一个孩子将来能够自食其力,对其最重要的投资实际上是食物:只要吃得饱,就能下地干活,就有劲儿,就会有收成,有收入。但是在现在社会,光有劲儿,有肌肉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要有头脑,在经济学中的概念叫“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积累主要方式是依靠教育与培训,这些在现代社会的成本都是很高的。特别是在中国,本身自古对教育就非常重视,更加加重了对有限教育资源的竞争与博弈。
总结一下,在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养孩子的成本,特别是教育孩子的直接经济成本,以及陪伴孩子所付出的时间机会成本的高昂,是导致人们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原子智库:因此,现在要改变限制生育的计生政策,转向鼓励生育,是这样吗?
王辉:这个问题与上一个问题的联系十分紧密。明白了“人口转型”现象的重要性,我们就可以推断,即便80年代初没有执行严格的一胎化政策,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也会呈现下降的趋势。有的经济学家已经做出了相关的研究,结论是,如果没有独生子女政策,中国生育率下降的大趋势不会改变,充其量只能使其下降的速度减缓,能使得老龄化等社会问题晚些年显现。
在目前,老龄化以及劳动力缩减的问题日益得到广泛关注,想办法提高生育率,抑制生育率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刻不容缓。我国的一胎化政策其实一直在逐渐放松。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很多省份就已经规定了,如果父母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可以生两个孩子。而到了2014年,几乎所有的省份都允许夫妻中任意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二胎。到了2016年,则允许所有家庭生二胎。虽然有了这些政策变化,而且也看到了短期内生育率的提高,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刚才已经提到,“人口转型”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即便现在将生育限制完全放开,对生育率的影响也会十分有限。我们所观测到的短期生育率的提高大部分是“存量”的释放,之前因计划生育政策而无法生多个的家庭,在政策放开后会赶紧多生。但如果我们关心“增量”的话,即考察新进入婚姻市场,适龄生育的年轻父母,调查其生育意愿,所得到的结果应该还是会越来越低的。这就是人口转型的力量。
这里补充一个数据,刚才提到2014年大部分省份已经允许父母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二胎,截止至2015年末,全国符合条件的这样的家庭中,只有不到20%的家庭实际提出二胎申请,这也是二胎生育意愿低的一个证据。
因此,要想应对我们面临的人口问题,不仅仅要放开计划生育政策,更要考虑如何能鼓励提高生育率。这在全世界也是一个趋势。在世界范围内,有鼓励生育政策的国家由70年代的9%上升到了2013年的27%。鼓励生育的具体政策包括:生育补贴;幼托服务提供;延长父母的产假;税收返还等等。中国周边的国家,包括日本,新加坡,以及韩国都或多或少的施行了这些政策,有些国家如日本甚至已经施行了近20年,但结果大都收效甚微。
我的合作者,携程的董事会主席梁建章老师最近出了一本书,里面有一个统计图,画的是全世界每个国家对生育鼓励支出占GDP的百分比,与各国生育率的关系。图像显示,这两个变量的关系显著为正,也就是鼓励政策越多,花费的资源越多,人们是会多生一些。但问题是,这个正效果的值本身并不大。大约是每增加相当于GDP1%规模的生育补贴才可以使总和生育率上升0.1个点。你要花很多资源,才能够使生育率上升一点点。因此说,鼓励生育的政策非常昂贵,搞不好只有发达国家才付得起。中国比较纠结的在于,我们还没富呢,就先老龄化了。所以说想鼓励,谈补贴,效果也可能是有限的。当然,能改善一点是一点,现在做的事情都是对二、三十年后的改进,即便很低也应该尽早做起来,早做比晚做强。
原子智库:人口问题最大的现实后果是人口老龄化。未来的养老问题将十分突出,王老师可以向我们解释,从人口话题延升到养老问题的推演过程。
王辉:说到养老方面的话题,就要谈人口红利,还要谈抚养比。
关于“人口红利”,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一是适龄劳动力人数多,生产价值的人口多,这对经济发展有利;第二,年轻的人多,退休的人少,干活的人多,吃饭的人少,生产剩余多,储蓄率高,投资率高,资本积累快,也对经济发展有利。这里面的第二个方面就涉及了“抚养比”的概念。“抚养比”通常用16岁以下以及65岁以上人口数量,除以16-65岁人口数,即劳动力数量。它衡量的是一国的劳动力所承担的抚养为劳动力人群的压力。
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不仅体现在劳动力人数的减少,也体现在抚养比的不断上升。中国从50年代到今天,由于生育率的下降,16岁以下儿童的抚养比迅速下降。家庭不用花很多钱、花很多时间养孩子,便会有更多钱用于消费和投资。中国家庭储蓄率长期维持在很高的水平,资本积累很快,跟儿童抚养比的不断降低有很大关系。不过,如今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已经开始退休了,我们可以预见,老年人,退休人员的抚养负担会不断提高。也就是说,我们目前正处在抚养比的一个拐点,也即最低水平点,今后中国家庭的抚养比会越来越高。目前典型的80后组成的家庭,一对夫妇需要抚养一个孩子,并赡养4位老人,生活压力是很大的。
另外也应该注意到,未来时期抚养比所带来的实质性压力,会显著高于历史上抚养比同样高的70年代。70年代中国家庭的抚养比高,主要是因为孩子的比例高。而未来需要抚养的主体是老人。并且根据美国的数据,老年人的消费支出是儿童的1.8倍。我们参照美国的数据进行了一个推算,到2050年,我们的抚养比会比70年代的最高水平还高出50%。
随着人口抚养比不断增加,国家的养老账户就会出现问题。由于退休人员比例增加,用于赡养支付退休人员养老金的需求也增大了。如果不增加税收以平衡这一需求,那么政府的财政资金存量(养老金)就将面临愈发严重的入不敷出的问题。我国目前面临的日益严峻的养老金账户赤字问题,就是该困境的一个表现。2014年,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只有2个;但2017年这一数字就上升到了7个。伴随着社会抚养比的进一步上升,这一问题只会更加严重,甚至发生养老金账户“穿底”的风险。
在政策上,想降低抚养比,可以推迟退休年龄。延迟退休可以增加劳动力大军,也可以减少养老费支出,既开源又节流。这是欧洲国家普遍采用的方法,获得了显著的效果,我们国家应该进行参考并进行相应政策的制定。
原子智库:谈完人口数量和结构,我们再谈人口质量的话题。中国在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时,经常会强调提升人口质量。也有很多人认为,人口质量提升,可以缓解将来人口减少带来的问题。王老师如何评价?
王辉:实行计划生育时,我们有过一个口号,叫“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经济学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质量-数量权衡”假说,是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ž贝克尔教授提出的。讲的是在家庭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生越多孩子,孩子所得到的人均教育年限就会降低。我不知道制订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有没有参考这个理论,但这个模型所谈的道理确实是我们施行计划生育的动机之一。
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生育率的降低,每个孩子的身上会集中更多的教育资源与投入。伴随着1998年开始的大学扩招政策,我国每年大学毕业的人数不断增加。目前是每年毕业800万,持续十年就是8000万,30年就是2.4亿。到建国100周年的时候,中国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劳动力一定会超过3亿,甚至到4亿。这已经超过了美国的全国人口。也就是说,中国将会有比美国总人口还多的大学毕业生,这是中国21世纪最重要的财富。
在劳动经济学中,“技术型工人”的定义就是具备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工人。技术型工人在经济发展、技术与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21世纪是人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这正印证了李克强总理的那句话,21世纪的中国,要从把握“人口红利”转为把握“人才红利”。中国能否发挥有限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均有着巨大的作用。
未来中国劳动生产率怎么增加?第一,要靠教育水平的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与提高;第二,在城市化过程当中,农村不断释放剩余劳动力往城市走,这本身就是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增加;第三,劳动力应该能够跨地区自由地流动。同样一个劳动力,与其一直扎在一线城市找不到好工作,不如去其他城市,有可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在这个意义上,建立一个充分竞争的,充分流动的劳动力市场本身也可以增加劳动效率。因此在给定的老龄化趋势很难改变的前提下,要想尽量发挥人的作用,其实还是要深化劳动力要素市场的改革。
这里谈到的论点,对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给定劳动力人口的减少是必然趋势,所有城市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但如果一个城市能够不断地吸引外来的劳动力,就会抵消本地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其经济就能保持活力;相反,如果留不住人,甚至本地的人才都流向了外地,则会加重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经济发展的动力就会枯竭。可以说,在21世纪,有人,就有人气;有人气,就有经济发展。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许多城市都意识到了人气以及人才的重要性,“抢人大战”如火如荼。城市间如果能形成对人以及人才的良性竞争,有利于自由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也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的生产效率。这可能是解决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结构性问题的更有效手段。

只看该作者 196 发表于: 2019-02-26
鹤鸣九皋西 19小时前
“独生子女”加速了中国的人口问题!已经积重难返了!!
回复 1

sunshine米库 21小时前
别说放开了,就是补贴都没人生,现在的养娃成本和生活成本太高
回复  ⋅ 8条回复 282

用户9869844722226 20小时前
终于有个正常的人专家了
回复  ⋅ 2条回复 216

用户2589260405710 18小时前
放开生育限制,几年就到20亿人!
回复  ⋅ 11条回复 24

兰庭小叙 19小时前
免费教育和安排毕业后工作,人口数量自然无条件增长!这个最简单道理还需要研究?这个可以做到吗?肯定做不到,人口下降肯定断崖一般,但是资本家和有钱的人多生是必然的,这个世界是丛林法则
回复  ⋅ 1条回复 56
只看该作者 197 发表于: 2019-02-26
用户2589260405710 18小时前
放开生育限制,几年就到20亿人!
回复  ⋅ 收起回复 24

西北老疙瘩 17小时前
你好好生,别停下来。
回复 12

用户2589260405710 16小时前
你几个?
回复 4

龙飞凤舞273 15小时前
张艺谋的层次中国多少人?
回复 8

元屹的天下 9小时前
你说这种话应该是发烧烧迷糊了
回复 5

辉晖646 17小时前
你确定不是100亿?
回复 4

用户2589260405710 17小时前
张艺谋几个?
回复 4

夏天的柳树j 15小时前
有多少个张艺谋
回复 5

元宵92326 10小时前
用不了几年。有钱的穷人都生得不亦乐乎,而穷人太多了。
回复 2

鄂豫皖红25军独立团 8小时前
到不了,该生的还是生,不想生奖励也不会生
回复 1

陈生180567337 1小时前
傻瓜!想大了!
回复 0

孙中普 4小时前
不可能
回复 0
只看该作者 198 发表于: 2019-02-26


全面放开生育,倡导生育自主,应当立即实行

北极星233915845 2019-02-23 10:06:47



作为计划生育最严厉的一代人,80后的我们大部分是独生子、独生女,没有弟兄姐妹的孤单,一家四口老人的压力,加上生养成本的提高,都在一瞬间迸发。目前,国家放开了二孩。为了不让孩子和自己一样孤单,也有生二孩的想法。然而80后的我们都在奔四的路上了,想生育却过了最佳的生育年龄。我希望国家立即放开生育限制,倡导生育自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是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第一资源,有了人就有了生机活力,生活就会有希望,落难时就会有帮手。朋友亲戚再亲,也没有兄弟姐妹亲。我们都知道人多的城市经济发展一般都好,因为有人就有消费,有需求就有供给。就像我们都知道学校周边的小吃街、小旅馆、小饭店一般生意都比较红火,那是因为有学生的拉动,人少的地方则比较荒凉。

放眼国家也是如此,目前人口老龄化是不争的事实。从2015到2035年,我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占比29%。也就是说100个人里面有29个是老年人。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亿,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人口总量的1/2。预计2025年,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将达到3亿人。之前也看过一篇报道,说我国人才红利将持续释放。我认为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不是一回事,难免让人有偷换概念的嫌疑。
育龄妇女减少是不争的事实。据报道,2018年育龄妇女人数约为3.46亿人,比上一年减少约700万人。而上述普查数字也显示,2018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比上年减少420万人左右。育龄妇女的减少,也预示着我国人口出生数的减少。同时,男女比例的失调问题,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二孩数量减少也是不争的事实。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1523万人,比2017年1723万的出生人口数减少200多万人。同时,2018年人口出生数也创下了1961年之后的最低水平。

总之我认为,国家应该立即放开生育限制,倡导生育自主。当今社会人们的生育意愿降低、生养成本提高是不争的事实。生育意愿强的70、80后,已经过了最佳的生育年龄,或者正在生育的边缘上。如果现在不放开生育,再晚几年的话,想生也生不出来了。新一代的90后、00后生育观念已经改变,与70后、80后不可同日而语。同时,也希望国家在住房、教育、医疗等各方面加强保障,让想生育的人敢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只看该作者 199 发表于: 2019-02-26
全面放开生育,倡导生育自主,应当立即实行

北极星233915845 2019-02-23 10:06:47



作为计划生育最严厉的一代人,80后的我们大部分是独生子、独生女,没有弟兄姐妹的孤单,一家四口老人的压力,加上生养成本的提高,都在一瞬间迸发。目前,国家放开了二孩。为了不让孩子和自己一样孤单,也有生二孩的想法。然而80后的我们都在奔四的路上了,想生育却过了最佳的生育年龄。我希望国家立即放开生育限制,倡导生育自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是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第一资源,有了人就有了生机活力,生活就会有希望,落难时就会有帮手。朋友亲戚再亲,也没有兄弟姐妹亲。我们都知道人多的城市经济发展一般都好,因为有人就有消费,有需求就有供给。就像我们都知道学校周边的小吃街、小旅馆、小饭店一般生意都比较红火,那是因为有学生的拉动,人少的地方则比较荒凉。

放眼国家也是如此,目前人口老龄化是不争的事实。从2015到2035年,我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占比29%。也就是说100个人里面有29个是老年人。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亿,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人口总量的1/2。预计2025年,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将达到3亿人。之前也看过一篇报道,说我国人才红利将持续释放。我认为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不是一回事,难免让人有偷换概念的嫌疑。
育龄妇女减少是不争的事实。据报道,2018年育龄妇女人数约为3.46亿人,比上一年减少约700万人。而上述普查数字也显示,2018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比上年减少420万人左右。育龄妇女的减少,也预示着我国人口出生数的减少。同时,男女比例的失调问题,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二孩数量减少也是不争的事实。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1523万人,比2017年1723万的出生人口数减少200多万人。同时,2018年人口出生数也创下了1961年之后的最低水平。

总之我认为,国家应该立即放开生育限制,倡导生育自主。当今社会人们的生育意愿降低、生养成本提高是不争的事实。生育意愿强的70、80后,已经过了最佳的生育年龄,或者正在生育的边缘上。如果现在不放开生育,再晚几年的话,想生也生不出来了。新一代的90后、00后生育观念已经改变,与70后、80后不可同日而语。同时,也希望国家在住房、教育、医疗等各方面加强保障,让想生育的人敢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