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16阅读
  • 4回复

[游记]京廣高鐵首日以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3-04-02
自主‧遊京

  北京是除了廣州以外,筆者最常去的內地城市。每一次到北京,都成為了我生命成長中重要的里程碑。

  我第一次坐飛機,去的就是北京。當時應該是一九九零年,比我第一次去歐洲還要早兩年。澳門機場還沒出現,要到白雲機場出發還要經過四個渡口。
  
  為澳門年輕人而言,北京常常是高中畢業旅行的熱門地點,就連筆者都無法倖免。那是我第二次去北京,是殖民地最後一個夏天。

  事隔十一年,奧運後的北京已經變了模樣。在接待方的安排下,還是接觸到不少心儀已久的傳統文化。

  這次去北京,又是一次飛躍。

  以前去北京,都是經家人、學校、公司的安排而為之。雖然都是愉快的經驗,但因為就是時間和程式的限制,總是缺少了冒險的可能性。

  在去年十一月廿一日以前,我都沒有想過這麼快就與北京再次相遇(雖然一直都準備自己再去一次,甚至還買了一本參考書)。這次赴京純粹為高鐵而來。不過在曾就讀於北京某高校友人的帶領下,驚喜又提升了一個層次!

尋找野長城

  到北京旅遊,長城、故宮,烏巢可謂是「三大件」(奧運以前可能是天壇和頤和園之爭),幾乎逢去必覽的。有趣的是,除了第三次因公務安排以外,長城都會在安程之列,而且次次不同。這次去的,並不是登之便能成「好漢」的八達嶺,或是「北門鎖鑰」的居庸關。就是前往這段長城本身,都是那麼的奔放隨性。
  
  起行前和朋友商議好,抵達第二天是去昌平探望他的老師。我便依約而行。從下榻的旅館出發,乘地鐵經西直門出城,再轉巴士至昌平市區。參觀友人母校過後,過了馬路,到了大學教師職工的居住區,路上還有人問我們教職居住區在哪裡──原來那裡很多單位都已經放租給外人。


  朋友的老師是個中年婦女。雖有家室,但住宅只有她一個人住。她教的是攝影,牆上到貼滿了她舉辦展覽的戰績。友人和她一坐下來,話題自然便離不行本行,不是比較哪牌子的相機好,就是分享她前些時候在郊遊拍的柿樹,以及手上的珍藏──七十八年代廣州生產、沖洗膠卷的筒子,或友人對紀實攝影的喜好。

  本來那天拜訪老師以後,是要去海淀大學區的。不過她突然提出一起去野長城。雖然有點不甘願,但既然和友人一場來到,便吃了川菜,到她家中取車,準備接她另外兩個學生上山去。

  一出門不遠,城鎮的樓房消失了,郊外景色幾乎沒有什麼過渡便呈現眼前。把兩人從路邊接上來,眼前首先是十三陵第一個陵寢,即永樂帝的長陵。朱家多位子孫的皇陵沿路左右皆見,就像樹上枝條。我想這多少反映了昔日帝王家的願望:開枝散葉,千秋萬代吧!但世事有盛必有衰,他們的願望從來都沒實現過。

  過了十三陵,兩邊的山更高了,路面也逐漸升高,並且繞著山勢拾級而上。車上播放著復活節的聖樂,我邊聽著邊哼著這熟悉而又奇異的旋律,直到進入延慶的地界不久,老師在一面招牌下把車停到一旁,著我們下車。

  本來以為那山野已經很好拍。走過一段僅供人行、沒有鋪面的山路,再越過的光禿的矮樹和蓋著白雪的沙土,才發現眼前一亮:左方是盤山公路,兩個的烽火台在前,前面一個右前方已經坍塌。連接各烽火台、兵士的走道雜草叢生,兩側牆面殘缺不全,不是遊客常到路段的平直。右側遠方又一道土色的長龍釘在長滿枯枝的峰巒上。

  這就是野長城!

  那一刻我們沒有過說一句話,但五顆心卻瞬間激動起來。一下子,快門開合的「咔嚓」聲不絕於耳,從長城到後方的西沉中的太陽,飛機經過天空噴出長長的痕跡,孤獨的老樹,甚至我們四人做出的各種姿態,都成為它們狩獵的對象。待北方早落的冬日太陽消失於雙峰之間,我們才以原路下山。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3-04-02
Re:京廣高鐵初體驗
住‧在南鑼鼓巷

自助旅遊,一方面是自己全面負責籌劃行程內容,又可以有比較多元化、在地化的選擇。在北京這樣有文化底蘊的城市,還要住什麼大集團的豪華飯店,實際上是錯過了認識北京多重身分的大好機會。

只要不是國家舉行重大會議,北京有兩種飯店值得入住,就是幾家建國前或建國初期興建的飯店,以及各省市自治區駐京辦興建的酒店。前者──包括了北京飯店,以及北京第一批「十大建築」中的民族飯店和釣魚台國賓館──住的是歷史,特別新中國的氣象,而後者多少也承繼了明清時期會館的功能。既然是駐京辦負責的,也是在京開會的官員的居停,其風格自然要貼近當地的特點。對於一些想感受偏遠省份風情的朋友而言,未嘗不是一種比較方便的選擇。

想貼近民間的,老北京城內(現在二環路內的範圍)的胡同可謂是不二之選。雖然北京堵車問題仍然嚴重,但二環以外已經變得很現代化,而且隨著多條穿越北京城的地鐵線通車,要準時進出市區將不再是難事。這次在北京選擇了著名的南鑼鼓巷,是因為它保留了元代北京胡同呈魚骨狀的佈局。#

可以的話,能夠住進當地居民開設的民宿是最好的,一來可以感受四合院的特色,二來也可以與接待家庭一起生活交流,最直接地認識北京的人事物。在那裡我發現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公廁特別密集,三五步之間就有一所。無他,四合院本來就沒預留給現代沖水馬桶的空間。要解決生理需要,就要冒風雨走一趟了。

這次選擇的還是一家正式的旅館,不過從大門到房間的裝飾,都相當有傳統風格,也因此常見到外國旅客的身影。透過比價網站訂房,加上折扣,兩張床、配備衛浴和互聯網的房間,還包早餐,也才395元人民幣一晚。窗外還可以眺望到以灰色為主調的古城人家。旅館似乎是新裝修的,空氣中還有一點化學藥劑的氣味,是唯一美中不足之處。

旅館外面是一片老住宅區。有些四合院已經拆卸重建,只是模仿了金宇屋頂和灰白的外貌,露台外還裝了鐵架;有幸保留下來的開放的不多。胡同雖然說是狹窄,但還可以行駛汽車(闊八米,即相當於澳門十月初五街闊度)。在寒冬的日子,天氣會讓你不大願意多留在街上,但周五周末晚上,還有人會在貼上胡同景色照片的牆下賣烤栗子和糕餅,寂靜的小道頓時來了一股生氣。

南鑼鼓巷跟很多老城區一樣,都已經變得商業化。開的店或許是餐廳酒吧,又或是售賣服飾或文化產品,要不就是其他地方流行的點心小吃,例如天津的煎餅果子(油條)或者什麼奶茶之類的。但還是有三數家具有北京特色的店,例如酸奶。本來想去的那一家,晚上回到旅館才發現已經關門,每晚都如此,只好在臨走前一晚在附近另一家酸奶店買點心和同伴分享。

食‧火鍋和燒麥

  幾年來在澳門多了很多北方菜館,吃烤鴨的機會大增,以致吃得有點膩了,但京菜還有很多著名的菜點,但不很常品嚐到。其中兩種就是涮羊肉和燒麥,即廣東稱之為燒賣的點心了。這裡不但吃到美食,還體會到幾種文化。

  代表傳統的涮羊肉,說穿了就是羊肉火鍋。材料簡單至極:一個有煙道的銅鍋,下面點煤,燒起一鍋加了蝦米等簡單材料的清水湯,加入羊肉片便是。但現代人就算是打煸爐,用明火,都已改用卡式爐配罐裝石油氣,老式的銅鍋就少人用了。據說連某大羊肉火鍋連鎖店都沒用銅鍋了,又怕不識貨的人嫌正宗的湯底「欺場」,為留客而加鹽加醋變麻辣,傷了原意,所以吃正宗的涮羊肉似乎還是來一趟北京為佳。

  火車到埗後,上了旅館休息,時間已不早。晚餐還沒吃。經過手機上網一番搜尋,找到一家較晚關門的涮羊肉店,便沿煙袋斜巷朝前海方向走,希望爭取時間吃些東西,暖暖身子。館子在前海畔近銀錠橋,距離關門時間還有一個鐘頭,客人還挺多的。我們被安排坐在側廳靠短牆的一處,點了些羊肉、唐蒿、蘿蔔和山藥(即淮山)等,還有必備的粉絲、糖蒜、醬汁和燒餅。他再點了啤酒,我就點了酸梅湯。酸梅湯瓶子是扁平狀的,笨拙而可愛。

  或許是太興奮或者太飢餓的關係,特別是時間急迫(後來才回想起,巧合的是,當年涮羊肉正是因為忽必烈汗為了急於出戰而誕生的),我們都沒有多說話,只是專心地吃著,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用心裡美蘿蔔製成的前菜,以及那沒多少期望的山藥,尤其後者口味綿長,且聞說多食能益壽,便毫不客氣一片一片送進口裡。到買單的時候,其他客人大半已經離開,只剩下一兩個大漢各自吃著獨享的燙菜。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3-04-02
Re:京廣高鐵初體驗
「北漂」的困惱

  如果涮羊肉代表的是北京的過去,殘留著關外的豪邁,那麼旅程第二天晚上吃的火鍋可能就是反映了,外來文化再一次改變北京的現在。

  告別了友人的老師,友人已準備好了晚上的節目,是和他一個老同學吃飯。下班時間,回市區的地鐵仍舊擠擁,他約了我們在奧運場館等他下班,再出去。

  夜色中,奧林匹克公園在寒流下靜悄悄。燈光仍舊照亮著鳥巢和水立方,只是廣場上近乎空無一人。我們進了沒有門衛的國家體育館,但明明那是除夕倒數晚會的綵排。不怕危險嗎?友人解釋,那些大牌明星只會在最後一兩晚才會現身場館排練,那時才要加強保安,防止瘋狂的粉絲騷擾。

  不久友人的舊同學出來迎接,帶領我們進入主場。漆黑之中,各舞蹈演員在努力排練。我們對場內的導演、演員們暗暗評頭論足,不久他又回到工作崗位,原來他是節目的導演之一。

  終於等到他向上司請示,三人才離開了場館。出了大門,只見一班成年男女在外守候。他們不是什麼粉絲,而是家長,他們的孩子在裡面排演。問他們不擔心子女的學業嗎?原來剛好相反,這是家長的希望。就算只是在國家級電視台那麼亮相過一次,也會將來事業發展的一個亮點。

  我們又談到北京的房租等,擠上夜深仍滿是乘客的地鐵,到了著名的酒吧街三里屯。只是有飯吃的地方不是太貴太差,就是關了門,唯有一家在內地新興、頗有名氣的火鍋店還通宵營業。第一次聽說那家店,是我另一位朋友,他前不久在大連吃過那川味,想不到那麼快就要去嚐試了。

  一進餐館,見的除了是一張顯示分店遍佈京城的地圖外,還有一張「供應早餐的」告示,為了生意就連和火鍋風馬牛不相及的早市都要包攬了。上樓坐下,點了一個鴛鴦鍋,一面是麻辣,另一面是白湯。趁還未下菜喝了一碗,頗感滋潤。其他和一般自助火鍋分別不大,至於傳說中的額外服務,也只是在取小菜回桌的一段窺見了師傅現場拉麵而已。

  席間我們談到很多事,例如這位來自廣州的友人(俗稱的「北漂」)如何面對權力帶來的誘惑,國家的前途等。這讓本來因為半夜才有飯吃的氣,也下了不少。

前海的清晨

  南鑼鼓巷北口就是鼓樓東大街,往西走就到了鐘、鼓樓。

  老北京有所謂的「中軸線」。自最南的永定門起,朝北,把天壇和先農壇分開,穿越正陽門進入內城,通天安門進皇城,過午門便是紫禁城。自神武門出來經景山、地安門,至鐘鼓樓止。除了是老北京視線的結尾外,在現代鐘錶和報時制度以前,兩座城樓的響聲數百年來也為北京人提供了作息的參考。

  在北京,紫禁城自然是皇家的專屬,皇城、內城主要是官署等,以及是清代八旗的住處。漢人只能居於外城。在內城西北角落,有三座湖泊:前海、後海和西海,是著名的北海和中南海的延伸。北道再向西北,就數到頤和園,一直到密雲水庫,即現代北京的重要水源。


  「三海」一帶,有很多包括王府在內的古老住宅。在京的早上都會趁友人仍在床上出去散步,享受悠閒的私人時間。雪後的天空,空氣的灰塵被帶到地面,得享寶貴的一片藍。樹木從圍牆伸出枝條,在冬天沒了葉子,看似了無生氣,但在陽光照射下,顯出了三春看不到的金黃,成為活靈活現的騰龍。穿越煙袋斜巷(斜貫而非如澳門有坡度之別),大部份店面尚未開門,只有烤肉店後的窗,透出數隻未進爐的烤鴨,和晚上的燈紅酒綠截然不同。

  轉角就是前海。湖面結了冰,上面的人在忙碌著:有人打掃冰面,另一些人在搬動各種用品,原來他們要準備開放湖給遊人溜冰。當年在紐約公園的溜冰場,壯碩的身軀仍然揮洒自如。事隔多年,不知功架還有幾分?只是時間不及,無暇親自驗證!

  前海和後海之間的銀錠橋,因色澤加上形狀像一錠白銀而名。這裡是昔日乾隆御筆欽點的「燕京八景」以外,兩個「補景」之一的「銀錠觀山」(至於八景之中,一般人最曉得的相信是「盧溝曉月」)。人們說是在那裡眺望倒映在後海的西山,不過景色已經被高樓蓋過。當時按照昔日角度望去,建築是有的但不如想像的高,西山輪廓清晰可見。只是湖面結了冰,還不是沒有西山的倒影可看!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3-04-02
插楼,你这可以投到高铁上的杂志了,像《旅行》之类的,呵呵
记住我,我是一二三!一二三!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3-04-02
看到你说明十三陵,突然想到明朝建文帝朱允炆,如果没有其叔永乐朱棣杀死,而是自己隐姓埋名,隐居山野也好,大隐隐于市也罢,他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恐怕比末代皇帝溥仪心情还要复杂吧。
记住我,我是一二三!一二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