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话海东(市)
海东市位于青海省东部,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2012年常住人口141.87万人,是青海省辖区面积最大、最年轻的地级市。现辖乐都区、平安区2个市辖区,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4个自治县。市政府设在乐都区。 一、西汉中属金城郡,东汉末归西平郡 海东地处黄河上游及其重要支流湟水之间,是青海省开发较早、文化历史悠久的地区。这里史称“河湟间”或“河湟地区”。据考古发掘,早在六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秦汉以前,这里是羌人的天下。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派兵征讨河湟羌人,在“湟中”设置“护羌校尉”,开始经略“湟中”。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在河湟地区增设允吾(治今民和县下川口,一说治今甘肃永靖县盐锅峡镇)、临羌(治今湟源县南古城,一说今湟中县多巴镇)、安夷(治今平安县)、破羌(治今乐都县)、浩亹(治今甘肃永登县河桥镇)、允街(治今甘肃兰州市红古区花庄镇)、河关(治今青海贵德县河阴镇,一说治今甘肃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等7县,属金城郡,并将郡治由金城县(治今兰州市西固区)移至允吾县。从此,青海东部地区正式纳入汉朝的郡县体系。安夷县曾长期为汉护羌校尉治所。
东汉初,将金城郡河关县改属陇西郡。建安十年(205年;一说建安十九年,214年),析金城郡西部置西平郡(治所在今西宁市),安夷、破羌等4县改属西平郡。允吾县仍属金城郡。今海东地区大部属西平郡。
曹魏曾在今民和官亭设置白土县(一说西晋置),属金城郡。西晋永宁元年(301年),析西平郡置晋兴郡,治晋兴县(在今民和县境内)。
二、后凉设立乐都郡,南凉三度都乐都
十六国时期,河湟地区曾被前凉、前秦、后凉、后秦、南凉、西秦、北凉、西凉等地方割据政权相继统治过。前凉、前秦时,今海东地区分属西平郡(西都县、安夷县)、金城郡(允吾县、白土县)、晋兴郡(晋兴县)、湟河郡(前凉新置,治今化隆群科)。后凉吕光(389~399年在位)析西平郡置乐都郡(治今乐都城西,领县无考,辖今乐都县地),析金城郡置三河郡(治白土县,辖今民和南部)。后秦、南凉、西秦沿置,北凉裁三河郡,其余沿置,西凉因袭。
隆安元年(397年),河西鲜卑秃发部首领秃发乌孤于廉川堡(今民和县川口镇史纳古城)建立政权。隆安三年(399年),迁都乐都。同年,其弟秃发利鹿孤即位后,迁都西平(今西宁)。元兴元年(402年),秃发傉(nù)檀即位,还都乐都,义熙二年(406年)迁都姑臧(今甘肃武威),义熙六年(410年)再次还都乐都。义熙十年(414年)南凉亡于西秦。
三、北魏设鄯州,一州统河湟
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魏势力进入今青海。太平真君初(440~443年),废乐都郡,改设乐都县。太平真君十六年(455年)置洮河郡(治黄河城,今化隆群科)。景明三年(502年)置石城县(治所在今化隆群科),属洮河郡。孝昌二年(526年),置鄯州,治西都县(今西宁)。因河陇地区爆发反魏起义,同年,鄯州移治乐都县,改乐都县为西都县。废允吾、白土、晋兴等县,在龙支城(今民和古鄯)设置金城县(西魏改名龙支县),属鄯州,在邯川戍(今化隆甘都)置广威县,属洮河郡,隶鄯州。今海东地区大部属鄯州。
西魏、北周沿置鄯州,辖西平、湟河等郡。废帝二年(553)改石城县为化隆县(治今化隆群科),属湟河郡。北周改西平郡为乐都郡,仍治西都县。
四、唐陇右道驻鄯州,跃升为西北中枢
隋唐时,今海东地区曾盛极一时,所处地位举足轻重。今乐都一度成为陇右乃至西北地区的政治中心和军事指挥中心。
隋初沿置乐都郡,开皇三年(583),改郡治西都县为湟水县,废广威县。大业三年(607年),改鄯州为西平郡,辖湟水、化隆二县。
唐武德二年(619年)改西平郡为鄯州(治湟水县,今乐都),改浇河郡为廓州并移治化隆县(治今青海化隆群科)。先天元年(712年),改化隆县为化成县。天宝元年(742年)复改鄯州为西平郡,改廓州为宁塞郡,改化成县为广威县。至德二年(757年)又改西平郡为鄯州,改宁塞郡为廓州。上元二年(761年),鄯州地入吐蕃。广德元年(763年)廓州地入吐蕃。大中五年(851年),鄯州、廓州一度回归唐朝。唐亡后,为吐蕃残余、党项(西夏)等占据。
贞观元年(627)置陇右道(为全国十道之一),治所在鄯州(今青海乐都)。辖鄯州、廓州、秦州、兰州、河州等20州及安西都护府,相当于甘肃省陇山。六盘山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及新疆东部地区。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置陇右道采访使,乾元元年(758年)废。
仪凤二年(677年),为防御吐蕃东侵,置鄯州都督府(驻鄯州),辖河源军、莫门军、积石军、洪济镇、合川守捉、怀远军等。开元二年(714年),置陇右节度使,驻鄯州(今乐都县城)。领鄯州、廓州、秦州、兰州、河州等12州行政,先后统临洮、河源、积石等军和绥和、平夷、合川守捉。安史之乱时,陇右驻军内撤,河湟地区陷于吐蕃。
五、唃厮啰三迁建国,北宋兵两复河湟
北宋时期,约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吐蕃贵族唃厮啰来到河州(今甘肃临夏市),被当地大姓迎往移公城(今循化县黑城子古城),很快被吐蕃部落首劫往廓州(今化隆群科)并拥立为主,不久被劫往宗哥(今青海平安,一说乐都),约天圣元年(1023年)迁居邈川(今青海乐都,一说在今民和上川口),约明道元年(1032年)迁往青唐(即今西宁)建立政权,史称唃厮啰政权。
元符二年(1099年)宋军平定唃厮啰,收复河湟,置湟州(治邈川,今青海乐都,一说在今民和上川口)、廓州(今化隆群科)等州,这是自唐亡后200多年后中原汉族王朝首次重返河湟地区。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宋军撤出。崇宁二年(1103年)宋军再克河湟,复设湟州、廓州等州。宣和元年(1119年),改湟州为乐州。
北宋亡后,金和西夏占有河湟地区约一个世纪,沿置湟州、廓州等州。
六、明设卫、所,清改县、厅
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河湟地区纳入蒙古汗国。蒙哥三年(1253年),在河州设置“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下设积石州(辖今循化县地)、贵德州(辖今化隆县部分地区)等州。中统二年(1261年),废乐州、廓州,并入西宁州。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属甘肃行省。今海东地区大部属西宁州。
明清两朝,今海东地区除循化县较长时间属河州管辖外,其余属西宁卫、府辖地。明洪武六年(1373年), 改西宁州为西宁卫,在今乐都置碾伯千户所,在民和古鄯置古鄯千户所,属西宁卫。明朝在青海确立了土司制度,遂成为一种正式的地方政治制度(清朝袭之,一直延续到1931年才被完全废止)。清顺治二年(1645年),今海东地区归属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废碾伯、古鄯千户所,置碾伯县。今海东地区属西宁府的西宁县和碾伯县管辖。乾隆九年(1774年),在今化隆巴燕置巴燕戎格抚番厅,隶西宁府。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河州同知于循化,改置循化厅,属兰州府。道光三年(1823年)改属西宁府。
七、民国青海建省,直辖河湟各县
1912年民国建立,碾伯县、循化厅、巴燕戎格厅仍属甘肃省西宁府。
1913年4月,改循化厅为循化县,改巴燕戎格厅为巴戎县。置海东道(治西宁县),辖原西宁府各县,循化、碾伯、巴戎县属之。
1914年6月,改海东道为西宁道,循化、碾伯、巴戎县属之。
1926年,废西宁道,改设西宁行政长官,辖原西宁府各县,循化、碾伯、巴戎县属之。
1929年, 青海建省,裁西宁行政区,改碾伯县为乐都县,改巴戎县为巴燕县。循化、乐都、巴燕县由省直辖。
1930年,析西宁县置互助县,析乐都、循化县置民和县,由省直辖。
1931年,改巴燕县为化隆县。
1949年9月,青海解放,乐都、民和、互助、化隆、循化等15个县由省直辖。
1954年2月,撤销互助县,改设互助土族自治区(县级);撤销化隆县,改设化隆回族自治区(县级);撤销循化县,改设循化撒拉族自治区(县级)。均由省直辖。12月,青海省批准:将大通县第八区(南门峡)所属丰稔上、丰稔下、隆旺3个乡划归互助土族自治区 ,将互助土族自治区第三区所属长宁、清水、浑水、苏家堡、新政、硖门6个乡划归大通县(注:1955年2月实施)。
1955年,互助土族自治区、循化撒拉族自治区、化隆回族自治区均改为自治县。
1959年3月,原由省直辖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划归黄南藏族自治州代管。9月,国务院批准:化隆回族自治县人民委员会驻地由巴燕迁至群科(注:1960年4月,县机关办公楼在群科开工,年底,因国民经济困难,工程下马)。12月,化隆回族自治县第三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作出将化隆回族自治县县址由巴燕公社迁往群科公社古城的决议。青海省政府批准在群科筹建县机关办公楼。
1960年1月,原由省直辖的湟中县划归西宁市领导。4月,省直辖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划归西宁市。西宁市将市郊小峡公社的高寨、红庄大队及湟中县划入的平安、三合公社设立平安区(县级)。
1962年1月,黄南藏族自治州代管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西宁市领导的湟中县、互助土族自治县由省直辖。3月,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撤销西宁市平安区,将平安区所辖小峡、高寨2公社由西宁市直接领导,平安、三合、沙沟、古城、石灰窑、洪水泉等8公社及红崖子沟公社张家寨大队划归湟中县领导,哈拉直沟、红崖子沟(不含张家寨大队)等2公社划归互助土族自治县领导。 7月,湟中县在拦隆口设立上五庄工作委员会(副县级,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管辖上五庄、拉目台、拉沙、四营、李家山、海子沟、云谷、多巴、通海、上寺等10个公社;在平安驿设立平安工作委员会(副县级,为县政府的派出机构),管辖平安、三合、沙沟、古城、石灰窑、洪水泉、寺台(由三合公社析置)、巴藏沟(由平安公社析置)等8个公社(1963年4月,西宁市将小峡公社划归湟中县,由平安工委领导);湟中县直辖鲁沙尔、总寨、升平、西堡、大才、汉东、土门关、田家寨、大源、维新、盘道、共和、群加等24个公社。1963年,上五庄工作委员会迁驻多巴,并改名多巴工作委员会(副县级)。1965年10月,湟中县撤销多巴、平安2工委。
八、设地区抱团发展,地改市开启新篇
1978年10月,为加强对东部农业经济区的领导,集中力量发展大农业生产,发挥东部8县市的经济特点,推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经省政府上报,国务院批准:设立海东地区,地区行署驻平安县。以湟中县的平安、小峡、三合、沙沟、古城、石灰窑、洪水泉等7个公社设立平安县。将原由省直辖的湟中、湟源、民和、乐都4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及新设立的平安县划归海东地区。当年,海东地区总人口110.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比高达94.8%,是典型的农业大区。海东地区行政公署驻地选址平安县,盖因平安地处8县(包括自治县)中心位置,坐中四联,位于东西、南北交通的十字路口,无论是召集开会,还是下县视察,都非常方便。
1979年3月,海东地区行政公署、平安县正式成立。
1985年11月,撤销民和县,设立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1999年12月,将湟中、湟源2县划归西宁市。海东地区管辖县级政区由8个减为6个。
2012年6月,海东地区行署向青海省政府上报《关于撤销海东地区设立地级海东市的请示》。此后,青海省向国务院上报《关于青海省海东地区撤地设市的请示》。2013年1月,海东地区对外公布城市发展“两步走”思路(注:此为省政府要求),首先以“一市一区(乐都区)五县”格局建市,最终实现“一市两区(乐都区、平安区)四县”目标。
2013年2月,国务院批准(国函[2013]23号):同意撤销海东地区和乐都县,设立地级海东市。海东市政府驻新设立的乐都区;海东市设立乐都区,以乐都县的行政区域为乐都区的行政区域。乐都区政府驻碾伯镇;海东市辖平安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乐都区。据官方统计,2012年全区城镇化率为34%。
海东市行政中心选址乐都,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地级市人民政府驻地相关规定,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考虑的。无论从悠久的历史渊源,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还是从发展基础、国家标准看,乐都撤县设区作为海东市行政中心条件相对成熟,是大势所向。从地理位置看,乐都地处6县(包括自治县)中心,交通方便;从人口数量上看,乐都总人口近30万人,属中等规模;在宜居程度上,乐都位于湟水河中线,海拔比较低,气候、环境、生态都相对较好。
2015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平安县,设立海东市平安区。至此,海东市辖乐都、平安2个市辖区。
资料来源:《青海日报》2012年7月23日第5、8版“聚焦海东”特刊:http://epaper.tibet3.com/qhrb/html/2012-07/23/content_1073124.htm。后期制作感谢wangjie、红袍萤火虫二位图界大佬的襄助! 参考资料:《青海通史》:崔永红、张得祖、杜常顺主编,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青海简史》:王昱、聪喆主编,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青海史话》:李士发,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青海省志·大事记》: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青海省志·建置沿革志》: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青海省志·民政志》:黄山书社1998年7月第1版《西宁市志·大事记》: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
《西宁市志·民政志》:青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湟中县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3月第1版《乐都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第1版《民和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平安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第1版《互助土族自治县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化隆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志》:中华书局2001年9月第1版《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概况》: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第1版《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民族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互助土族自治县概况》:青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第1版《互助土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民族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化隆回族自治县概况》:青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第1版《化隆回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民族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概况》:青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8月第1版《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民族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乐都撤县设区 海东撤地设市后行政中心设在乐都区(青海日报,2013年04月13日):http://cpc.people.com.cn/n/2013/0413/c64387-21125069.html骆惠宁同志在海东地区撤地设市干部大会上的讲话(2013/06/04):http://www.pingannews.com/system/2013/06/04/011102642.shtml于丛乐:乐都作为海东市行政中心是实现海东和全省战略目标的需要(2013/05/31):http://dangjian.people.com.cn/n/2013/0531/c132289-21685932.html为什么要将海东市的行政中心选在乐都?(《海东时报》,2013年4月25日第三版):http://epaper.tibet3.com/xhnmb/html/2013-04/25/content_1169787.htm平安县市场工商所积极召集个体工商户开展海东撤地设市宣传:http://www.qh.xinhuanet.com/pax/2013-05/16/c_115797711.htm海东撤地设市工作相关内容问答:http://www.pingannews.com/system/2013/06/04/011102640.shtml与非议“海东撤地设市”者言(郭守先 李养峰,《海东时报》,2013年6月20日头版):http://epaper.tibet3.com/xhnmb/html/2013-06/20/content_11124.htm与非议“海东市府临盆乐都”者言(郭守先,新浪博客,2013-05-15):http://blog.sina.com.cn/s/blog_9bf330400101abo7.html河湟谷地:一座城市的诞生——海东撤地设市纪实:http://www.qhnews.com/newscenter/system/2013/10/09/011203739.shtml [ 此帖被超微星在2018-09-06 18:35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