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话黄南(州)
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东南部,总面积1.79万平方公里,2012年总人口26.08万人。现辖同仁、尖扎、泽库3个县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自治州首府设在同仁县。一、黄南古代沿革简述 黄南地区早在远古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秦汉年间,黄南为羌人活动地区。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立河关县(治今贵德县),辖今尖扎县、同仁县部分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今黄南地区一度归属蜀汉。西晋永嘉之乱后,今黄南地区成为吐谷(yù)浑活动之地。西魏废帝三年(553年)置化隆县(治今化隆群科),辖今尖扎县部分地区。北周建德五年(576),西逐吐谷浑,置达化郡(治达化县,今尖扎县康杨镇),辖今尖扎、同仁等地,属廓州(治浇河城,今贵德县河阴镇)。
隋朝沿置达化县,属浇河郡。唐先天元年(712年),改化隆县为化成县,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广威县,辖今尖扎县部分地区。安史之乱后,今黄南地区成为吐蕃辖地。
北宋,今黄南地区由唃(gū)厮啰政权(1015~1099年)控制。元符二年(1099年),宋军攻占廓州(治今化隆群科),黄河南诸蕃部降宋。崇宁三年(1105年),在今循化县设置积石州,辖今同仁县部分地区。金天会八年(1131年),金兵占领黄河南部地区。
元宪宗三年(1253年),元朝在河州(今甘肃临夏市)设“吐蕃宣尉使司”,下设必里万户府,辖今黄南部分藏区。明洪武四年(1371年),设河州卫,改必里万户府为必里千户所,辖黄河南部游牧部落。洪武八年(1375年),改贵德州为贵德守御千户所,辖今尖扎、同仁部分地区。永乐元年(1403年),必里千户所升格为必里卫,辖区包括今黄南部分藏区。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蒙古土默特部控制今黄南地区。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青海蒙古归附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平定罗布藏丹津叛乱后,清廷加强对青海的统治,今尖扎地区划归贵德守御千户所辖,今同仁、泽库地区划为河州同知辖。雍正四年(1726年),置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今河南蒙古族地区由办事大臣节制。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河州同知驻循化,设循化厅,今同仁、泽库两县地区归循化厅辖。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置贵德厅,改隶西宁府,今循化、贵德所属藏族部落归青海办事大臣兼理。民国二年(1913年),循化、贵德等厅改为县,属西宁道,今同仁、泽库两县为循化县辖地,尖扎县为贵德县辖地,河南蒙旗为省直辖。
二、政教合一隆务寺
元初,西藏瑜伽师阿米拉杰来到隆务,生子隆钦多代本为隆务土官,其子三木旦仁钦、罗哲森格兄弟创建隆务寺,明宣德元年(1426年),明廷封罗哲森格为“弘修妙悟国师”,隆务家族声名大振,逐渐在隆务河流域建立区域性的政教合一统治,万历年间,隆务寺改宗格鲁派。在安多地区,隆务寺的规模、地位、影响仅次于甘肃省的拉卜楞寺和青海省的塔尔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夏日仓·噶丹嘉措诞生于隆务家族,被认定为三木旦仁钦的转世,正式形成隆务寺夏日仓活佛转世系统,崇祯三年(1630年),噶丹嘉措开始主持隆务寺,并成为隆务寺所属十二族政教首领。至1950年代,隆务寺夏日仓共传七世。
三、民国设立同仁县
民国时期,今尖扎地区属贵德县,今河南地区由蒙古亲王自治。
1929年,青海建省。4月,由循化县析置同仁设治局,治保安,7月改为同仁县,迁驻隆务寺,辖今同仁、泽库地区。
四、成立黄南自治区
1952年3月,同仁县改称同仁藏族自治区(县级)。7月,由贵德县析置尖扎藏族自治区(县级),驻康杨家。8月,成立河南蒙旗工委(县级),由省直辖,进驻河南草原,筹备建政。
1953年1月,中共青海省委决定在省内增设5个相当于专区一级的民族区域自治政权,并报中央批准。6月,尖扎藏族自治区改称尖扎县,并改驻马克唐。7月,成立同仁县。9月,政务院批准设立黄南藏族自治区(专区级),驻同仁县隆务寺;12月,由同仁县析置泽库县。正式成立黄南藏族自治区(专区级),辖同仁、尖扎、泽库3县。
1954年5月,同仁藏族自治区改称同仁县。10月,成立河南蒙古族自治区(县级),由省直辖。
1955年5月,黄南藏族自治区改称黄南藏族自治州。6月,河南蒙古族自治区改称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由省直辖。
1959年1月,省人民委员会报经国务院批准,将省直辖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交由黄南藏族自治州代管。
1962年12月,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复改为省直辖,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仍由黄南州代管。
五、李家峡行委成历史
1987年9月,为适应国家“七五”重点建设项目李家峡水利电力枢纽工程建设需要,青海省政府批准黄南州设立李家峡办事处(副县级),由尖扎县代管,驻直岗拉卡乡牛滩。1988年3月,黄南州确定李家峡办事处管辖范围:以牛滩为中心,上至峡口附近电站大坝及导流洞施工区,下至保下仓附近工区砂石料厂,东西长约12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辖区内原坎布拉、直岗拉卡2乡所属村社仍归两乡管理。7月,李家峡工程指挥部成立。
1990年,李家峡办事处改设李家峡行政委员会(副县级),州直属。
1992年4月,黄南州将尖扎县坎布拉乡、直岗拉卡乡改由尖扎县、李家峡行委双重领导,以县为主。12月,明确李家峡行委为县级。
1996年底,李家峡工区人口约1万人(注:1995年,坎布拉乡面积174.8平方公里,人口1575人;直岗拉卡乡面积64平方公里,人口5522人)。
2002年11月,撤销李家峡行委,其辖区并入尖扎县(坎布拉镇)。
六、热贡艺术美名扬
热贡艺术因同仁县隆务河畔的热贡(藏语"金色谷地")而得名,并随着隆务寺的兴盛而发展。该艺术流派在热贡地区的吾屯、年都乎、郭玛日、尕沙日等藏族、土族聚居村传承,包括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绘画造型艺术。热贡艺术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史诗等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包括一些世俗化的内容。热贡艺术凭借其独特的审美观念、独有的原材料和独有的传承习惯在藏传佛教、民间美术、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0世纪后期以来,因其设计精美、色彩艳丽、线条精细,越来越受到港澳台地区以及世界各地艺术爱好者们的欢迎。
2006年5月20日,热贡艺术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经文化部批准命名,青海省国家级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挂牌成立,成为继福建闽南文化和安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参考资料:《青海通史》:崔永红、张得祖、杜常顺主编,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青海省志·建置沿革志》: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青海省志·民政志》:黄山书社1998年7月第1版《黄南州志》(上下):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同仁县志》:三秦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尖扎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泽库县志》:中国县镇年鉴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河南县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李家峡志》:三秦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黄河南蒙古志》:卓仓·才让,甘肃民族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版《黄南藏族自治州概况》: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第1版《黄南藏族自治州概况(修订本)》:民族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概况》: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概况(修订本)》:民族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 此帖被超微星在2017-05-09 19:3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