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806阅读
  • 23回复

[历史人口]要活命,到安庆——60年代初扬州人口迁徙安庆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3-08-02
要活命,到安庆——60年代初扬州人口迁徙安庆侧记
— 本帖被 keating 从 方舆文化 移动到本区(2022-07-13) —
王成南

    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出现了并社热潮,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提出了“七包”——包吃、包住、包穿、包婚、包丧、包生育、包治病。不久,农村经济开始崩溃,社员吃不饱,身体浮肿,甚至发生了饿死人的严重情况..
为了扭转这一困难的局面,安徽省开始搞包产到户。时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的曾希圣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果敢地实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政策,农业生产马上恢复了生机。安庆地区为了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一边实行包产到户,一边动员社员围江、围湖造田,粮食出现了大丰收,社员丰衣足食,喜气洋洋。当时在安庆市工厂里工作的一些从农村来的年青人,觉得一个月工资只能买一担稻,划不来,纷纷跑回老家种田。而当时江苏扬州地区农村仍然“五风”盛行,老百姓食不果腹,听说安徽安庆实行包产到户,家家三顿白米饭,纷纷背井离乡,到安庆求食

    去了安庆的人,写信回来说安庆这边怎么怎么好,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纷纷前往安庆。他们沿大运河乘小轮到镇江,再转大轮溯江而上,过南京、芜湖、大通,到达了安庆码头。之后,他们或步行,或乘车,来到怀宁石牌、望江毛安等地,帮人干活,混口饭吃。所以,至今江苏高邮一带年纪大一点的人都知道当年流行的“要活命,到安庆”这句话。

偏 见
    “江苏佬”到异乡后,语言不通,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不同,一切得从头学起。安庆这边人,家家织老布、做布鞋,外乡人不会干,只得偷着学。我母亲是1962年跟一亲戚由高邮来到望江毛安的。她在帮人干活时,人家叫她去拿“条竹”(扫帚)扫地,她找了半天,也未找到,心里嘀咕着“条竹”是什么东西呢?时过几十年,她还经常提起这桩笑话。

    外乡人总是受到有些本地人的另眼相看,叫他们“江苏佬”、“扬州佬”、“呔子”。由于饥饿难忍,来皖的江苏人中,也有没找到活干的,就偷东西吃,因此遭到公社、大队干部的驱赶、遣送。不少女性与本地人结婚生了小孩后,仍不被当地政府承认,公社干部动员她们回老家,她们就抱着小孩到处躲藏。我有个婶婶叫兰英,也是扬州人,家人待她很好,与我母亲互相关照,妯娌关系很融洽,不幸因难产而死,至今还不知道她老家在扬州什么地方。

    嫁在安徽的女性回老家时,有些家乡人也看不起她们。七八十年代,每年冬天她们都成群结队回老家。在轮船码头、车站,一讲话就能听出来她们是老乡。有的人口音变了,有的人还是原汁原味。她们总是挑着葛箩(一种用竹子编成的箩筐),一头放东西,一头放小孩。老家人一看到这身装束,就知道“安徽佬”又回来了。小时候,高邮人叫我“蛮子”,我骂他们是“呔子”。

    但是,安庆一带大部分老百姓还是接纳了这批外乡人,送饭给他们吃,送衣服给他们穿,给他们介绍对象,帮他们成家立业过日子。特别是不少农妇,觉得“江苏佬”可怜,帮外乡来的妇女做鞋,服侍月子。我们村里的一些老妇人,经常说起我母亲:“呔子”会做(农活),人家一个手拔秧,她两个手拔,年青时累死了。她小孩多,吃饭都来不及,一边出工,一边从围裙里摸红薯吃,真亏了她。像这样苦水里熬出来的“江苏佬”又何止我母亲一个呢?

分 离
    我家有个亲戚,是个理发师,参加过抗美援朝,还会讲朝鲜话。"60年代初,家里吃不饱肚子,他就只身渡过高邮湖,从安徽天长县搭车到了合肥,再转车到怀宁石牌镇。路上,没有吃的,就卖随身带的东西,到望江毛安时,只剩下一条短裤衩。妻子儿女留在高邮,分离的煎熬,无以名状。我们村里有一位大妈,人称“老杨”(姓杨),带着一双儿 女,手上牵一个,背上驮一个,从高邮来到了望江县大湾一带,后又辗转到毛安公社。她给我说:“当时,只要男的对我家孩子好,我就跟他结婚,不管他长的俊丑、家庭穷富。”后经人介绍,与一王姓老实人结婚。杨大妈的儿子因病10岁时夭折,她痛苦万分。高邮那边的原夫一直找她回去,她死活不依,因为舍不得抛下在望江这边生下的3个子女。最后不得已,她将从高邮带来的大女儿送了回去。我母亲每次回老家,都要哭着回来。那年头,高邮、安庆之间只通船,不通车。我外公送我母亲上船时,总是流着泪目送我母亲乘坐的小船走得看不见影子了才回去。我母亲13岁时娘死了,抛下她与一小妹。后娘待她不好,且又长期在上海当保姆。我外公当生产队长,顾不上家。我母亲小小年纪,就配合她奶
奶,担起了照看弟妹的重担。十七八岁时,我母亲外出挑河堤,自己少吃点,省点粮食带回来给两个弟弟和奶奶煮稀饭吃。就是这样,一家人还是吃不饱肚子。于是,她跟一亲戚来到了安庆望江县,帮人干活,余点粮食做成粑,带回高邮接济家人。我母亲与她奶奶感情很深,奶奶去世时,我母亲因家里正农忙,又缺钱,就没有回去。当时,母亲一边在茅屋里烧饭,一边偷着哭。

报 恩
    江苏这十几年,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把安徽远远地甩在了后面。逃荒到安庆一带的扬州女性,回到老家后,有的就不愿回安徽了。父母语重心长地劝道:“"60年代,安徽人救了我们江苏人,我们江苏人现在富了,不能忘恩负义,不能忘本,你应该回去,那里有你的孩子。”有的人到江苏后,就撒谎说在江苏因病去世,安徽这边的丈夫、孩子不相信,又把她找了回来。我母亲曾回老家多次。30岁左右时,老家人劝她留在高邮过好日子,我母亲没有答应。她说:“我从小没娘,吃尽了苦头,我不能再让我的孩子过没娘的苦日子,我要回去!”我外公临死前还念念不忘我母亲,说我母亲可怜,一生吃了那么多苦,要我几个舅舅记住,是为了养活他们,她才背井离乡的。

    安庆、扬州皆是中国历史名城,在60年代初期,两地演绎了这么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多年来,安庆、扬州有亲戚关系的人们,一直经常往来,甚至互相通婚,他们成了两地一个特殊的感情互动纽带。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3-08-02
看的我都快哭了,这样的悲剧,怨谁呢?希望别再出现了,要不然,那个几千万人的集团也会一并被历史埋葬的。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3-08-02
毛粪说这都是假的。。
感谢蛋炒饭.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3-08-02
我母亲是1962年跟一亲戚由高邮来到望江毛安的。她在帮人干活时,人家叫她去拿“条竹”(扫帚)扫地,她找了半天,也未找到,心里嘀咕着“条竹”是什么东西呢?时过几十年,她还经常提起这桩笑话。

高邮一带,本来就说“条竹”吧?我是江都邵伯的,从小就说“条竹”。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3-08-02
貌似来江西的人也不少。。。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3-08-02
好吧,我爷爷的大哥收养了三个扬州的小孩
到后来,才发现爱你是一种习惯,我学会和你说一样的谎。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3-08-02
博望、常州、无锡、苏州统统称为“笤帚”,这是典型的吴词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3-08-02
我们叫条把。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3-08-02
我就是扬州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3-08-02
回 海里来的龙 的帖子
海里来的龙:我就是扬州人 (2013-08-02 22:18) 

我是枞阳人,就在安庆隔壁,没听说安庆有扬州移民。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3-08-02
替安徽吹吧。
lnr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3-08-03
曾希望搞的究竟有多大效果,不过不可否认的确是后来包干先驱
lnrdy弟弟兼挚友,大嫂lnrer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3-08-03
回 李清 的帖子
李清:我母亲是1962年跟一亲戚由高邮来到望江毛安的。她在帮人干活时,人家叫她去拿“条竹”(扫帚)扫地,她找了半天,也未找到,心里嘀咕着“条竹”是什么东西呢?时过几十年,她还经常提起这桩笑话。
高邮一带,本来就说“条竹”吧?我是江都邵伯的,从小就说“条竹”。 (2013-08-02 17:26) 

我奶奶(扬州邗江区施桥镇人)也说“笤帚”啊!俺们东北也通用。
地名浩瀚如洋海,图籍丛立似森林。乾堪广阔随君去,坤舆辽远任我行。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kyrwx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kyrwx(@坤舆任我行_阿森)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微信号:kyrwx23
坤舆任我行_阿森的腾讯QQ号:332171949、499348541
“阿森”(UID=171323)是“坤舆任我行”(UID=7138)的马甲。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3-08-03
我们土话叫条把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3-08-03
潦把。~~~~~~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3-08-03
跟同时期甘肃妇女逃荒到陕西的情况非常类似。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3-08-04
同时期四川妇女到湖北的也相当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3-08-04
回 李清 的帖子
李清:我母亲是1962年跟一亲戚由高邮来到望江毛安的。她在帮人干活时,人家叫她去拿“条竹”(扫帚)扫地,她找了半天,也未找到,心里嘀咕着“条竹”是什么东西呢?时过几十年,她还经常提起这桩笑话。
高邮一带,本来就说“条竹”吧?我是江都邵伯的,从小就说“条竹”。 (2013-08-02 17:26) 

这个东西叫做“笤帚”tiao2zhou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lnr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3-08-05
就系扫把。或者管扫(因为以前的扫把系桔梗滴管做滴)
lnrdy弟弟兼挚友,大嫂lnrer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3-08-07
我们成都叫 扫把。。。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3-08-07
安庆话 和 扬州话 差别大不??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3-08-07
我们那里叫“条书”大的扫院子用的叫“臊书”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lnr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3-08-08
回 悠长假日 的帖子
悠长假日:我们成都叫 扫把。。。 (2013-08-07 13:14) 

俺也是。。。
lnrdy弟弟兼挚友,大嫂lnrer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3-08-08
回 zhaohz 的帖子
zhaohz:我们那里叫“条书”大的扫院子用的叫“臊书” (2013-08-07 15:25) 

跟我们那比较接近,我们把小的(打扫房间)叫“条出”,大的(扫院子用)的叫“臊书”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