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
蘋果調查:外傘頂洲 8年內消失
年年減128公頃 蚵農怨六輕攔沙
新聞網址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1010/35353518/新聞內文:
【潘語綺、蕭惟珊、謝昇璁╱雲林報導】一座存在兩三百年、台灣沿海最大沙洲──外傘頂洲,已面臨壽終正寢的時刻,當地漁民說,「再三、五年,就
不見了。」學者專家也說:「再八年吧!」到底外傘頂洲為何會消失,各方說法不一,但有不少人把矛頭指向六輕。這座原被暱稱為「移動的國土」的沙洲,即將成為消失的國土,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就是雲嘉地區的蚵農及沿海養殖漁業,蚵農張崑木無奈地說:「如果這地方消失只能自求多福了!」
外傘頂洲最早在清朝康熙時期的文獻中就有記載,目前是雲嘉地區蚵農的最重要天然屏障,它是一座漂移的沙洲,平均每年都往西南方外海漂移約60至70公尺,雖行政劃分原屬於雲林縣口湖鄉,但其實已經慢慢的漂移到嘉義外海,所以在十幾年前,還發生雲林及嘉義互爭管轄權的問題,但如今隨著它快要消失,就沒人理了。
「我從事外傘頂洲觀光漁筏已經13年囉!」嘉義東石扁舟觀光漁筏船長吳林山意外開發這座沙洲旅遊商機。上月底,記者從嘉義東石港漁人碼頭搭船至外傘頂洲,吳林山開船兼任導遊解說,在竹筏旁飛魚的跳躍中,穿過重重的蚵田,1小時後終於來到外傘頂洲。
「少了個私房景點」
「因為沙洲不斷地移動,燈塔已經倒了4個了。」吳林山說。雖說這沙洲快消失,但是記者抵達時,剛好是退潮,看起來還是一望無際的沙灘,難怪吳林山會感慨,「外傘頂洲若消失了,這樣就少了一個雲林嘉義的私房景點。」當地漁民眼看著外傘頂洲年年縮小,因而斷定它只剩「三至五年的壽命」,這說法也獲得學術單位的支持。
依據國立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調查資料,外傘頂洲超過平均海水位
面積,在1999年約有2888公頃,而2012年僅剩1220公頃,此13年間共減少了1668公頃,平均每年減少約128公頃。依目前沙洲淺化速度,倘若
沒有適當防治措施,可能在民國110年成為潛沒沙洲(沙洲最高點低於平均低潮位,亦即退潮看不到的沙洲)
主管機關未能防治
外傘頂洲消失的原因,各界有不同看法,依靠外傘頂洲為生,養殖蚵仔資歷超過20年的蚵農張崑木(40歲)則認為,在六輕興建完工後,沙累積堆在六輕北方,都沒有南下,才會導致外傘頂洲面積縮小,「今年的海岸線就往後走了200公尺!」附近十多個村莊、上千名蚵農都要依靠這片外傘頂洲吃飯。
另一名蚵農王豐瑜(52歲)說,外傘頂洲形成的內海是天然潟湖,「在我18、19歲的時候,外傘頂洲像山一樣,高度有10層樓高」,若外傘頂洲消失,「消費者也很難吃到東石蚵仔了。」蚵農陳傳義(62歲)也說,希望政府重視外傘頂洲,提出護洲行動,才能保障漁民生計。
台塑關係企業安全衛生環保
中心則表示,「完全無法證實外傘頂洲的縮小與六輕毫無關係,或是有直接關係」,但已承諾六輕麥寮區會做拋沙、養灘的工程,每年約拋沙60萬立方米,以維護海岸環境。
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許榮庭博士表示,若外傘頂洲成為潛沒沙洲後,嘉義沿海波浪衝擊海堤規模將增加,海堤防護能力相對降低,未來恐怕要投入更多經費強化嘉義海岸防護工作。許博士也無奈地說:「依現行法規海岸沙洲防治屬於《水土保持法》範圍,但是主管機關並沒有依此法,進行外傘頂洲相關防治工作,目前僅能眼看沙洲逐漸南移淺化,有一天可能消失在
地圖上。」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發言人李鎮洋也坦承未處理過外傘頂洲問題。
「盼立海岸法
管理」
曾是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政務副署長的國民黨籍立委邱文彥指出,雖外傘頂洲縮小有許多原因,但位在雲林麥寮的台塑六輕工業區自運作以來,的確攔截了許多外傘頂洲的沙源。他已提出法案《海岸管理法》,目前審理中,期望將來外傘頂洲能由內政部下增設的海洋委員會來管理,避免讓國土流失。
外傘頂洲 小檔案
◎位置:嘉義縣、雲林縣外海
◎管轄:雲林縣政府
◎面積:目前退潮時面積1000多公頃,漲潮時約200多公頃,長約5公里
◎形成時間:約西元1600年~1700年(約清朝康熙年間)
◎形成原因:主要由濁水溪、北港溪泥沙沖積而成
◎消失時間:依目前淺化速度,估民國110年可能成為潛沙洲
◎
人口:傳聞清朝曾居住逾千人,1960年代則有數百人,去年最後一對夫婦搬離
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