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662阅读
  • 45回复

[其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问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14-01-30
先去圖書館看看內容再決定要不要收一套
东南军政长官,兼行政院东部联合服务中心主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福建省金门军管区行政公署行政长、福建省马祖守备区战地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省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台北市阳明山管理局局长。
hqq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14-01-30
回 vladimir 的帖子
vladimir:先去圖書館看看內容再決定要不要收一套 (2014-01-30 15:44) 

臺灣哪個圖書館買了?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14-01-30
如果能对糖图作出修正,贵点也值。坐等曝光帖。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14-01-30
早睹芳容,争取入手一套!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14-02-02
中国的书籍价格之贵,远贵于国外,人说外国的书贵,可是外国的收入高啊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14-02-18
这才是特供的地图类型。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14-02-18
网上免费版估计还要等几年吧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14-02-18
外国地图也贵啊。
封面挺难看的,这地图。
本坛淫士多数是关注历史政区的,这册没用,看之后出的吧。
东亚假想国 大明 NeuOrder.cn
袁绍,著名地理学家,因勘定经纬线闻名后世,后人为纪念他,将0度经线命名为:本初子午线."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14-02-18
太贵,不买。将来或许会有缩印版
[url=http://ip.WoTuLa.com][img]http://i.WoTuLa.com/msn.png[/img][/url]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14-03-03
编辑推荐
历时三十余载 汇聚数十位专家 具有里程碑意义
名人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显示了目前我们所能达到的比较高的学术水平。这部图集的编纂,凝聚了几代学者们的治学心力,体现了几代学者们的团队精神。出版这部图集的学术价值和科学意义,首先在于它是传承,传承了我们民族尊重历史的优良传统,传承了老一辈学者的治学风范和研究成就。其次它不但是积累,更重要的是创新。每一个图组的设计和内容的选取,每一幅地图的绘制,都是编绘者不断吸纳最新的资料,多年潜心治学的研究成果;城市遗址与布局图组更是考古发掘和田野调查的亲历者所绘制。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里绝大多数地图的面孔是世人没有见到过的,有比较高的原创性和权威性,反映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历史地理学、历史学和考古学及其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基本上为国内外学界所认可。这部图集的科学意义还在于它是建设中国优秀文化传承体系中的一个部分,为更深入的持续性研究奠定了基础,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科学决策的参考资料。
李孝聪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
历史地图的编绘是一门严格需要实证研究的学问和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各种地理要素的表现,都要有历史文献记载或文物考古遗址遗物作为依据。中国历史地图的制作有悠久的历史,历史地理学的学术遗产十分丰富。但它们和我们今天所要求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正确定位、定点、定线,正确反映各种地理要素发展变化,而且古今对照的历史地图,毕竟有很大的差距和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既要充分占有历史资料,重视前人的学术成果,又能以科学创新的精神,对前人的学术遗产加以考订,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正。无论是山川、疆域、政区和都邑,古今对照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参加《图集》编绘工作的同志,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要对历史负责。
林甘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最大特色是其内容的广泛性、丰富性、完整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它几乎涵盖了当今历史地理学科所有分支学科,能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挖掘出如此齐全的各种地理元素,真是难能可贵!对于许多新开拓的学术领域,能将史料直接转换为绘图元素,通过平面地图的形式表现出来,真是一大创举。所以说这本图集实质上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重要学术著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另一特色就是它充分反映了我们当代最新的历史地理知识,汇集了当代最高学术水平和绘图的科学技术水平。改革开放以后,历史地理学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其学术成果得到空前的大发展,许多过去空白领域,而今得到了填补。这些科研成果绝大部分在这本图集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使得本图集容光焕发,光彩夺目!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张海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杜瑜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辛德勇
作者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地图集
编纂委员会
主任委员 武衡
副主任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忍之 甘子玉 何 康 金祥文
张友渔 陈俊勇 黄秉维 曾世英
秘书长 冯孟华
副秘书长 张冰如
委 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万遇贤 马 安 王大钧 方 俊
方 磊 尹 达 叶永毅 史念海
吕叔湘 朱则民 刘 岳 刘大年
许光建 孙鸿烈 李廷栋 李廷赞
李旭之 李海晨 杨 生 吴传钧
吴忠性 吴征镒 闵布裘 沈玉昌
宋叔和 张文佑 陆漱芬 陈述彭
陈继选 周立三 周起凤 郑作新
侯仁之 高 德 黄汲清 梁其荀
喻 沧 程纯枢 傅懋勣 曾呈奎
廖 克 谭其骧 缪鸿基
目录
总图例 General Legend
序图 Introductory Maps
(一)民族 Nationalities
(二)人口 Population
(三)都市分布 Distribution of Urban Centers
(四)城市遗址与布局 Ruins of Cities and Their Layouts
(五)气候 Climate
(六)自然灾害 Natural Disasters
水旱灾 Floods and Droughts
蝗 灾 Locust Plague
地 震 Earthquakes
索引 Indexes
索引说明
民族图组古地名索引
民族图组民族名索引
人口图组古地名索引
都市分布图组古地名索引
城市遗址与布局图组古地名索引
自然灾害图组古地名索引
序言
总序
编纂国家地图集是一九五六年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制定的十二年国家科学发展规划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一。一九五八年开始编纂工作,预定分普通、自然、历史和经济地图集四卷。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地图集》于一九六五年出版;由于十年动乱,普通地图集只完成了省区图部分,遂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于一九六九年出版;其他卷的编纂工作被迫停顿。
一九八○年十二月五届政协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由十七位政协委员提出的“国家地图集应列入国家规划,继续编纂和公开出版”的提案。翌年五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科委、国家测绘总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继续编纂出版国家地图集的请示报告》。拟定分国家普通地图集、国家自然地图集、国家历史地图集、国家农业地图集和国家经济地图集五卷编纂出版。
国家地图集具有百科全书性质,是大型的、综合性的国家级科学参考地图集。它充分运用我国长期积累的历史资料和科学研究成果,通过形象的、清晰的地图表达形式,全面地、系统地、直观地反映我国自然地理、社会历史和经济文化状况等基本国情,是国家进行总体规划、开发资源、改造自然和部署工农业生产的重要科学参考资料。编纂国家地图集是经济规划和地学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反映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建设社会主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我国历史盛世时期曾多次编纂出版大型舆地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四十年的光辉历程,我们更具充分条件来编纂出版国家地图集。这一套国家地图集综合了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凝结了众多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的智慧。但由于部门及各学科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编者水平所限,图集内容疏漏之处,请读者指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地图集编纂委员会
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五日
GENERAL PREFACE
The compilation of the National Atlases is one of the key n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of the State Twelve year Plan of Development of Sciences worked out in 1956 under the direct leadership of Premier Zhou Enlai. The compiling work started in 1958, in accordance with a preliminary plan for four Atlases, namely the general,physiographical,historical and economic. One of which,the Physiographical Atlas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was published in 1965, whereas most of the work process for the other volumes was brought to a halt owing to the ten years of turmoil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except for the publication in 1969 of an Atlas of the Provinces and Regions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as part of the unfinished overall project for a general national atlas.
In December 1980, the 14th conference of the Permanent Committee of the Fifth Chinese People’ 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adopted a proposal put forward by seventeen of its members to the effect that “the work of compiling the National Atlases should be brought into line with the State plans and carried on as before so that these Atlases may be available to the general public”. In May the following year, the State Council approved a “Request for Instructions Concerning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Work of Compiling and Publishing National Atlases”, jointly submitted by the St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the State Bureau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decided that five different National Atlases be compiled and published, namely general, physical, historical, agricultural and economic .
The National Atlases are of an encyclopedic nature and serve as scientific reference tools of nationwide significance, published in large volumes and encompassing a wide range of information. Making full use of the wealth of historical data accumulated over long periods of Chinese history and the achievements scored in China’ s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and offering information by means of graphic images and distinct maps, they are intended to provide in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nd visual way different kinds of basic data concerning the Nation’ s realities such as its physiographical conditions,the history of its society and its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They contain important scientific information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by the State in making overall planning, exploiting the Nation’ s natural resources, transforming nature and drawing up projects for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ir compilation constitutes a groundwork of economic planning and geo-sciences and is a mirror of the level attained by the country’ 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ir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y are needed to educate the people in a patriotic spirit,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a by other peoples and build socialism with advanced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s.
The Chinese Nation has a long-standing civilization of five thousand years. On a good many occasions in China’ s history, when prosperity prevailed in the country, large volumes of maps were compiled and printed. Since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has up to now a glorious history of forty years, we are all the more in a position to compile the new National Atlases. This set of National Atlases is a summary of the achievements obtained in various fields of academic research and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a great number of scientists and technicians. As to the oversights and omissions that may occur owing to the unequal level of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fields of academic research as well as to the limitations of the editors’ capacity,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receiving criticisms from our readers.
The Compiling Commission of National Atlases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November 5,1988
文摘
总编例
一、本图集以历史时期的中国为编绘的空间范围,即以18世纪50年代清朝完成统一之后,19世纪40年代西方列强侵入以前的中国历史疆域为基准。历史时期在此范围内存在的政权和民族的活动,都应在本图集中得到反映。但因受到资料和研究成果的限制,多数图组无法画出显示各个历史时期全中国的地图,所以除疆域政区图组外,其他图组均根据实际可能和需要,确定其空间范围。民族图组中的跨境民族、交通图组中的中外交通路线等也依据历史实际予以表现,不受中国历史疆域的限制。
二、本图集总的时间范围起自史前时期,止于1949年。但因各图组所表示的内容不同,资料和研究成果各异,具体起讫时间不作统一规定。
三、本图集的地图和文字说明(含图表)主要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古地图、考古发掘报告和相关的研究成果。大多数图幅由作者自行收集资料或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一部分采用或参考了他人研究成果(含地图),已在有关图组或图幅作了说明。凡采用他人未公开发表的成果或资料,均已征得本人同意。
四、本图集各图幅一般都作古今对照,即将需要显示的历史地理要素描绘在相应的今地理底图上,以便读者进行对照。但对照的详略程度、所选地理要素的多寡,视图幅的需要与可能而定,图组之间和同一图组的图幅之间允许差别。
图上所有古县级以上(含县级)居民点的标示方法一般是:①古今同点同名者,注古名,不注今名(不含首都、省会);②古今同点不同名者,古今名均注;③古今同名不同点者,古今点均注名;④纯属古点者,标出该点附近之今县、市,并注名。
五、古地理底图以谭其骧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为基本资料。凡标准年代与《中国历史地图集》一致的图幅,一般即根据该图集的相应图幅编绘;标准年代不一致的图幅,由编者以该图集年代相近的图幅为基础修改编定。对该图集中的错漏,或编者与之有不同意见者,由编者改定。某些该图集不能提供的古底图,由编者另编。
六、本图集初步设定20个图组,共约1300余幅地图,分为三册。由于各图组完成时间不一,为争取早日出版,同时考虑到各图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故基本上按图组完成的先后分册,但在同一册中兼顾内容的次序。
七、各图组内的排列次序为前言、编例、地图。前言用以说明本图组所要表达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国历史和历史地理中的作用、地位,主要资料来源和显示方法,编绘过程和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等。编例则用以列举除图集总编例外本图组的专用编绘原则和表示方法。
八、各图组的图幅排列一般以年代先后为序。个别图幅由于编排技术上的需要,对年代顺序稍作调整。同一图组中如有不同类别或不同区域的,则先分类别或区域,在同一类别或区域内一般仍按年代先后排列。类别的排列按有关学科的惯例,区域的排列按当时的习惯,或按今行政区划的排列次序。
九、各图幅的记时,凡能确定其具体年代者,或标出其王朝纪年,用括号注出相应的公元纪年;或只标出公元纪年,不标王朝纪年。有些反映整个王朝时期的图幅,则只标王朝时期,不标公元纪年,如“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时期”、“西汉时期”等等。本图集涉及到的主要王朝时期与相应的公元纪年列简表如后:
十、因分支学科较多,本图集地图类型也较多。有些图分为总图和分幅图:总图用以表示各图组某一类型或区域的总体内容;分幅图用以表示总图分地区的详细内容。有些图分为主图、扩大图、位置图和附图:凡主图上局部区域要素过密,原有比例尺无法显示者,用较大比例尺作局部扩大图;凡难以显示主图地理位置或读者不易了解其确切位置的,另作位置图以为索引;如有地理要素或历史遗存无法在主图中得到显示者,另作附图。城市遗址与布局图组中,还有用以表示历代城址变迁的城址演变图。
十一、由于各图组、各图幅所显示的内容详略悬殊,地区范围不同,无法采用统一的比例尺,各图比例尺的大小由各图组视具体情况而定。
十二、总图例只说明古今地理底图上的内容,至于图上的古专题内容的图例则附于各幅图上。
十三、各图幅内容主要靠图面配以图例表示,凡依据图例已可表达清楚的,即不再加文字说明。但有些图上无法显示的重要信息,以及为帮助读者阅图所必须的说明,则在图幅所在页或图组适当位置,附以简要的文字或表格。
十四、本图集第一册今地理底图政区资料截止于2010年。
行者无疆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14-03-03
这是本书的封面
行者无疆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14-03-05
能够看一看就可以了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14-03-06
有没有电子版 扫描版啊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15-01-06
京东价都是三千多,只有等图书馆去买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15-01-07
有没有人发一个内容图啊??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15-01-19
有没有买了的发张内页图看看啊!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15-01-22
历史政区图是不是与谭图一样啊?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15-01-22
回 行者无疆 的帖子
行者无疆:编辑推荐
历时三十余载 汇聚数十位专家 具有里程碑意义
名人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显示了目前我们所能达到的比较高的学术水平。这部图集的编纂,凝聚了几代学者们的治学心力,体现了几代学者们的团队精神。出版这部图集的学术价值和科学意义,首先在于它是传承, .. (2014-03-03 20:45) 

>>五、古地理底图以谭其骧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为基本资料。凡标准年代与《中国历史地图集》一致的图幅,一般即根据该图集的相应图幅编绘;标准年代不一致的图幅,由编者以该图集年代相近的图幅为基础修改编定。对该图集中的错漏,或编者与之有不同意见者,由编者改定。某些该图集不能提供的古底图,由编者另编。<<


看起来对旧《图集》的改动不会太大
特别是原有的年份地图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22-11-03
贵到让人直接放弃
播千载之英风,当六雄之敌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22-11-08
終於有消息第二冊提上日程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22-11-11
现在有电子版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