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至唐中期,北城墙在中山路沿线,去年长沙市考古所在市青少年宫发现实物。
五代时期,马楚建都长沙,北城墙到了湘雅路,但实际居民区未到。
北宋长沙城垣四至最大化,合计22里9步。因金兵屠城与潭州之乱,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截去北面荒芜的城垣,向里别筑,退至湘春路一线,城周减至14.6里。此后沿用至民国拆除城墙止。
城外居民区主要是西、南、北三个方向,尤其是南门外延伸至大椿桥一线。
长沙在古代,无论是城垣大小、建成区、城市人口,都以北宋为最,是当时六个人口上20万的城市之一。以其为治所的潭州也是全国八个人口上百万的州府。其后因战乱走下坡路,故城市发展不是简单地扩大,而是经历了扩大再缩小的过程。
[ 此帖被小灰灰看灰机在2015-03-12 02:2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