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从1986年撤县建市后,将市名改作仙桃,沔阳一名即被取消,从此沔阳没有了。为什么沔阳没有了,这可能与“沔”字有关,据说沔阳在撤县建市时曾向国家有关部门打过两次报告,要求保留沔阳的名字,但没被采用,仍以“沔”为生僻字而改作仙桃。我以为沔阳的“沔”不是生僻字,沔阳不可免。
沔阳的因名,按照中国地名形成的规律,顾名思义在沔水之北,但是沔阳却在沔水之南,是因汉水故道北移所致。沔水古代称汉水,汉水发源于陕西宁强县,向南至长江,中间河段较多,上游流经陕西汉中盆地,故又称汉水。《禹贡》称:“梁州浮于潜,逾于沔”,故名沔水,并将汉江至今入湖北省武汉市注入长江的入口亦称沔口,由此看来,“沔”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
沔阳可算是名邑古县之一,且为中国有影响的大县。沔阳建县于东晋时期,始称惠怀,隋大业初改名为沔阳县,宋朝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分置玉沙县,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省沔阳入玉沙,但置沔阳府于玉沙。明洪武初,沔阳府改为沔阳州,清代沔阳州属汉阳府辖,直至民国初废州复县。
沔阳不仅在历史上曾为郡、府、州治所,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将沔阳设置为专区。沔阳专区辖沔阳、汉川、监利、石首、嘉鱼、蒲圻等7县。1951年沔阳专区撤消后,一直为江汉平原的中心县之一。由于沔阳地域较大,1951年,将东荆河以南的部分地域析置洪湖县,沔阳县治也由彭家场迁徙于汉水南滨的仙桃镇。
沔阳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人荟萃,蜚声中外。“自古沔阳多人杰”,《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徐公明大战沔水”,指的就是魏国名将徐晃与蜀中大将关羽的义子关平在沔水进行的一场战争。据史书记载,元代末,江汉地区曾“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揭竿而起的南方红巾军领袖陈友谅不就是沔阳人吗?还有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先后担任国民党政府参议员,建国后曾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的张难先等,更有甚者,据说中国人以重感情交流,不讲究物质感情的俗语“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中之鹅毛也出自沔阳,更会让人对沔阳肃然起敬。
沔阳地大物博,古代自然灾害较多,故又有“沙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倘若收一年,猫子狗子不吃馊冷粥”的民谣。沔阳在革命战争年代是极有声望的地方。土地革命时期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中心,贺龙、周逸群领导的红三军在沔阳南部(后划入洪湖)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顽强地斗争,至今洪湖峰口、瞿家湾等地还有湘鄂西苏维埃政府旧址、沔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等革命遗迹,还有那现代著名歌剧《洪湖赤卫队》队员的唱词“好象那正规红军打沔阳”,这脍炙人口的歌词,不就是沔阳的革命斗争史的实录吗?沔阳人似乎要与“沔”字来一场革命,不仅把这赋有历史意义的“沔阳”改作了“仙桃”,而且将市区内的沔阳大道之沔也写作“勉”。为什么将沔字写作勉,据说沔为生僻字,不好认,但笔者所述上举之例,也正说明沔字应用广泛,沔阳之“沔”改成“勉”,虽简单好认,但却失去了原义,失去了原义,历史及现实意义又何在呢!
现在该市以驻地仙桃为名,仙桃的含义,是根据一个神话传说产生的,传说古代有个在此赶集的人,路遇一老妪卖桃子,一般人买桃是为小子后辈,而此人买桃是为高堂老母,老妪为观音所变,对此行孝之人很受感动,于是将所卖之桃变成了仙桃。也传此处原名鸡公滩,又名尖刀嘴,后其谐音为仙桃。我想尖刀也罢,仙桃也罢,其历史来历还是不及沔阳有名,在那受苦受难的年代,沔阳有许多“身背三棒鼓,流浪走四方”的游子,到了异国他乡,他们知道沔阳的名字没有了,肯定会“孝不忘本,忠不弃旧”,怀念沔阳这个永远难忘的名字。
(张远栋汉川市博物馆)原文载仙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