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嘉峪关市:戈壁滩上的奇迹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11日00:52 兰州晨报
核心提示
戈壁沙漠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是死亡之地,而处于戈壁之中的嘉峪关,则更是古人愁肠惆怅百转的地方,从“"但愿原臣能生入嘉峪关”"到“"一出嘉峪关,两眼泪不干”",流溢的全是绝望和期盼,而如今,美丽的嘉峪关市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神气。近几年嘉峪关市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中国西部明城”、“"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等殊荣;
嘉峪关市人基于“"铁山精神”",凭凭借西部大开发的春风,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朝着构建建设次省级中心城市的目标,正努力把嘉峪关市建设成为兰州以西、乌鲁木齐以东千里通道上最具活力、最具辐射力、最具吸引力的区域中心城市;
在戈壁深处的嘉峪关市人,眼光时时紧盯市场的变化,同时制定战略性的城市发展思路,希望中嘉峪关市是未来的西北“不锈钢城”,中国最佳旅游城、河西走廊最具集散能力的商贸城、数字城、戈壁明星城,进而把嘉峪关市建成河西走廊的工业能量聚集高地、人才聚集高地和人居环境质量高地。“"五城三高”"的战略构想,寄托了嘉峪关人的美好梦想;
明天的梦想基于今天的现实,当一块块遍布鹅卵石的不毛之地变成了水波荡漾、绿树成荫、高楼林立的市区之后,迎来的不仅仅是人们的感叹,中央一位首长视察嘉峪关之后,由衷地予以感叹和肯定:“"北京有皇气,上海有财气,大连有名气,苏州有秀气,而嘉峪关则有神气!”
嘉峪关:人类征服自然的奇迹
嘉峪关,属大陆性荒漠气候,干旱少雨,年平均降雨量85毫米,蒸发量2149毫米。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薄弱,属国家土地荒漠化严重地区,属不适合人类居住地区,“"风吹石头跑,遍地没有草,树上没有鸟”"是其过去历史的真实写照。
4月1日,记者来到嘉峪关市。站在宽广的雄关广场,不敢相信这里曾是戈壁的鹅卵石遍地的戈壁;漫步在宽敞笔直的街头,总疑心自己是在江南的某个城市休闲;凝视吐绿的柳芽和含苞孕蕾的花卉,心里反复出现的是那首遥远的吟颂:“"春风不何时度玉门关?”";在深邃的而星群密布的天幕下,灯光灿烂的大楼告诉记者这不是海市蜃楼,而每一个灯光闪烁的窗户,都如市民含情的眸子,倾吐着对自己家园的爱恋:“"依旧边关明月夜,更无人赋断肠诗。”"——--嘉峪关市,这颗璀璨的明珠,作为人类征服自然的奇迹,矗立于雄关脚下,向一望无际的戈壁拓展!
昔日嘉峪关
素有天下雄关美称的嘉峪关,虽然在历史上是一个屯兵要塞,但除了“"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往前看,戈壁滩,往后看,鬼门关”"的哀唱之外,就是戈壁上成群出没的黄羊张扬着生命的力量,孑然而立的雄关在驼铃的叮当声中独对太阳的起起落落。在二十世纪初,真实的嘉峪关是“"有小城一座,历年兵祸,城内已颓废,城外有居民约五六十家,街市房屋矮小破败,居民亦穷困无活气”"。
雄关在苍茫的戈壁中等待。而嘉峪关市的城市建设是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起起落落。1958年,酒泉钢铁公司在此选址建厂,“"千年等一回”"嘉峪关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一个几万多人的建设队伍开进寂寞的戈壁,在黄羊惊恐的注视下,写下了富有历史意义的一笔。到在1960年缓建以前,千里戈壁上已经留下了十几幢宿舍楼和百货大楼等建筑物,形成工矿区城市的雏形。1964年,曾经下马的酒泉钢铁公司恢复建设,嘉峪关市也开始筹备,1971年底,嘉峪关市与酒泉钢铁公司合并为政企合一的市建制,城市建设由酒钢统筹安排。“"先生产,后生活”"的建设理念,使嘉峪关市在近10年内,除新建11幢单身宿舍楼外,均建“"干打垒”"平房。1980年后,虽然政企分设,但由于地方财力不足,城市建设进度缓慢,居民职工住房紧张,欠帐甚多。
发展和困难交织在一起,沉甸甸地摆在了嘉峪关人的面前!
经济发展是关键
已经在嘉峪关市工作多年的市委书记张开勋告诉记者,面对困难,嘉峪关人苦苦思索城市发展之路,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1999年,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给嘉峪关市带来了一股和暖的春风,期待中的嘉峪关市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从嘉峪关的实际出发,逐步探索形成了积极实践建设“"五城三高”",在全省提前十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进而实现初步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次省级省级中心城市的发展思路。西部大开发以来的五年,已成为嘉峪关历史上改革与发展最快的五年。
面对这种发展,张开勋书记脸上流溢自信的微笑。他说,刚刚过去的2004年,应该是嘉峪关市发展史上的黄金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7.7%,创十年来最高增速,经济总量达到44.4亿元,是2000年的2.48倍,提前实现了“"十五”"期间从经济总量上“"再造一个嘉峪关”"的目标。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042美元,提前一年实现了3000美元的目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3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07元!
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许多超前构想的蓝图很快走向现实。张开勋书记说,嘉峪关城市建设的基本思想就是以人为本,着力改善人的居住环境,只能从改善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但要想改变荒凉的戈壁,不但需要战胜自然的勇气,更需要坚韧和执着。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凝聚了嘉峪关人民集体的力量和奉献。
戈壁绿洲的背后
记者来到嘉峪关的时候,正是当地人民植树造林的时间大好时机,记者在当地东湖绿化点看到,到处都是义务植树造林的人群。 鹅卵石遍地的戈壁滩上造树,其难度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植树现场记者看到,每个树坑1.2米见方,要都事先把挖出里面的鹅卵石挖出,然后再填满从远方拉来的土壤和肥料,然后开始种树,每一棵树的成本高达500多元!但就是在再这种艰难的困难面前,嘉峪关人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绿色希望。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止2004年,嘉峪关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6.63万亩,其中建成区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45万亩,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到50万人次。义务植树824.56万株,种植各类草坪、草花237.32万平方米。建成了总长64公里的防风林带一期工程,基本形成了一个首尾相接的城市绿化圈。经过努力,嘉峪关市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由有1994年的4.9平方米提高到13.72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092.5公顷。城市绿地面积达到1030.8公顷,绿地率达到了30.4%。建成了雄关广场、迎宾湖旅游园区、酒钢职工游乐园、关城文化旅游景区等一批高起点设计、高标准施工、高效能管理的大型公共绿地和酒钢休闲广场、十号门游园、六叉路街心花园等一批档次、品位较高的街头绿地。在这一组数字的背后,同时有着一个惊人的数字,这些绿地一共开挖回填土石方达到102万立方米!勤劳的嘉峪关人民,无疑又用自己的汗水筑起了一道新的绿色长城,书写了人类战胜自然的恢弘巨著。
记者在街头漫步时,不时可以看到正在萌发生机的草地和枝头吐绿的树苗,在干净整洁的人行道上,老人和孩子们悠闲地嬉戏,如果不提这是嘉峪关市,谁又能会想到脚下的土地原是毫无生机的戈壁滩呢?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在采访中,市委书记张开勋书记感叹,他说,国内外经验表明,当一个地区的城市化率超过50%,这个地区就开始由传统社会步入现代社会,开始向城乡融合即城乡一体化的方向迈进。嘉峪关市城市化率达到88.8%,已经具备了向城乡一体化迈进的条件,因此,嘉峪关市委、市政府考虑尽快将城市和农村融合起来,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使全市的产业、人口、城市功能有一个充分的集中、分工和回旋空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二、三产业高度发达。
记者了解到,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制定了总体发展规划。在短短的两年内,先后实施了城区到各镇的道路改扩建工程,完成了新华路、五一路等市区主干道向农村延伸的延伸工程;组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从国家开发银行成功融资1.1亿元,开发建设8平方公里的新市区,将城市规模向农村扩展;积极争取到“"甘肃省嘉峪关工业园区”"项目,开发建设嘉东、嘉北工业园区和双全农业综合开发区,目前已经入住企业75户,建成投产33户;支持酒钢建成了高科技种植园、养殖园,开发建设10万亩葡萄基地和国际标准葡萄酒生产线。这四大工程的实施,已经成为嘉峪关市推进城乡智能一体化和空间一体化的有效载体。
通过工程的建设,城市规模得到突飞猛进的提升,36平方公里的建成区、8平方公里的新城区、1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构建出一个璀璨耀眼的嘉峪关城,市委、市政府也将其作为最大的资产来经营。
与此同时,对农村基础设施,用城市化标准进行改造,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市财政先后投入250万元,农民自筹9100多万元,建成标准居民点120个,农村小康住宅改造率达到93%;累计投资660万元,完成了村组道路改造,实现了村村组组都有柏油马路的百年愿望;先后投资7100多万元,建成了拱北梁水库、双泉水库、双泉节引工程、安远沟水库,完成标准渠道250多公里,解决了农村用水困难的问题;农村造林9.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0年前的0.7%提高到今天的3.4%,并完成退耕还林3.6万亩,防沙治沙1万亩,生态环境大为改善;投资500多万元,建设农村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工程,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8.3%,电话普及率达到72.2%;筹资2000多万元,对镇政府、村委会、中小学、卫生院等公共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和建设。
4月4日,记者到部分农村进行了解,看到的是一个和谐的花园式的新农村,村村组组都通着柏油马路、自来水、电话、有线电视,那些建成的小康住宅气势恢弘,分外洋气,各个庭院都是一座花园,如果不是特意提醒,根本想不到这是建在戈壁滩上的农村,恍若在江南的水乡。
嘉峪关市:戈壁滩上的奇迹
在戈壁进行改善环境改善,做水的文章显得十分必要,而环绕嘉峪关的迎宾湖和东湖宛如两颗明珠,环绕着嘉峪关市区。这两座湖都依靠双泉水库的泉水构建而成。迎宾湖库容135万立方米,景区内水波荡漾,草木繁荣;正在进行后期建设的东湖生态旅游景区更具大家手笔,东湖湖面面积达56万平方米,库容315万立方米。清澈见底的湖水在微风中荡漾,不仅调节了嘉峪关市的空气湿度,更是人们休闲旅游的绝好去处。记者环视着两大人工湖,不仅为嘉峪关人神奇的想象力折服,而且更感到,这就是嘉峪关的肺,透析悉和谐与俊秀的肺。
勤劳勇敢的嘉峪关人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了更为宏大的奋斗目标。嘉峪关市市长马光明说,一个城市是否现代化,最根本的是看其内涵而不是形式,看其质量而不是规模。在规划中嘉峪关市在规划中注意和突出了城市布局和环境建设的和谐性、建筑风格的多样性、规划管理的权威性。依据城市环境机理与功能,充分利用地域文化、景观资源,强化以城市园林绿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水平,优化人居环境。目前,嘉峪关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已进入最后的冲刺。
基于这种设想,嘉峪关市将继续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争取每年扩大绿化面积85万平方米,到2008年,力争全市绿地率达到34.26%,绿化覆盖率达到35.81%,人均公共绿地达14.22平方米。在今年实现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目标,申报全国绿化模范先进城市,力争用3--5年的时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如果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很难得到和谐的统一,而嘉峪关人凭借一种精神,执着地营造和人愿望相近的生态环境,而且是在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滩!一些外国游人游览了嘉峪关之后,由衷地感叹,嘉峪关的矗立,是象征人类征服自然的一块丰碑! 本报记者 严冬
http://news.sina.com.cn/c/2005-04-11/005263450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