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115阅读
  • 4回复

[北京][转帖]新规划将孕育新首都 未来北京市中心在哪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4-03-26
新规划将孕育新首都 未来北京市中心在哪里?


  (2004-03-12 16:26:40) 来源:北京青年报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两院院士吴良镛:北京要多中心发展,疏散中心大团。现有中轴线理顺功能,限制发展。而重点发展的是“东部发展带”。

    ◎北京新城将以何种方式兴建和繁荣,是否像巴黎新城、旧城的划分一样,北京也将形成新城、旧城的双城模式?

   日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开始修编,其修编的依据是由市规划委组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等单位完成的《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战略研究》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城市规划的这一战略性调整,能否改变北京城目前的交通状况?未来北京的市中心到底在哪里?旧城今后还有没有发展空间?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主要推动者和制定者、清华大学教授、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请他就《战略研究》所产生的“新”意进行解读。

老计划赶不上新变化

《北京市总体规划》修编大解读·探源篇


“坐三轮车吧?在这儿啊,坐这车子可比打的方便!”一位在望京花家地南街等客的三轮车夫向路人招揽生意。从花家地南街与阜通东路交接处到中央美术学院,堵在路上的车辆有两三百米,沿阜通东路往南方向也有数百米长的“汽车长龙”。

    “这里呀,天天堵车。”一位正在晨练的老大爷告诉记者。7月19日7点10分,记者来到望京阜通东路与花家地南街交接处,看到车流已经开始密集起来。至7点19分,开始堵车。有一辆车从离十字路口仅仅数十米的方舟苑小区出来,开到阜通东路上竟用了8分钟。还有些司机为了自己能更快地通过这一拥挤的路段不惜违反交通规则,先是从旁边车流量比较少的辅道往前行驶,并伺机从护栏的开口处硬生生地挤回到主干道上来。更有甚者,还把车开到反方向的车道上,这样使得本来就拥挤的路面更加混乱。与此同时,京顺路上也在堵车,出租车司机唐师傅在花家地街与京顺路交接处告诉记者,他刚才看到,向顺义方向要往北走,实在是得一步一步地挪。

    一位姓张的女士对记者说,她家入住方舟苑已经3年了,刚住进来时交通还挺便利的,后来就每天都堵车,乘车到市区很不方便。当初买房子的时候想着交通还算比较方便,现在没想到会这样。至10点10分,车辆开始减少,10点25分,车辆可以顺利通过。但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下午4点30分左右,这里又将开始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堵车,几乎每天都是这样。

新北京·新蓝图 链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北京被确定为首都。随后,北京市政府立即着手开始研究北京城市发展发向,编制总体规划。

蜘蛛城

    1950年到1954年,经过中外专家多方案研究和综合,市委、市政府推出了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第一稿,即《改建和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要点》。1957年又在1954年规划的基础上,对总体研究方案进一步完善。当时这个方案基本是参考大伦敦和莫斯科规划的思路编制的。主要特点有:以旧城为中心向四郊发展,中心城市是600平方公里、可以容纳600万人的一张“大饼”,郊区建设若干卫星城镇,市域总人口达到约1000万人。当时,在交通路线和空间分布上,已经基本规划出了一环、二环、三环和四环,道路则是环线和放射线结合,这种“蜘蛛网”似的格局在1954年的修正稿中就得以确定,之后民间对北京遂有“蜘蛛城”的说法。

卫星城

    1958年全国进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时期,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下,要求弱化大城市的作用,城乡结合,缩小城乡间的发展,并提出了大地园林化的要求。据此,规划家们对北京城的总体规划又作出了重大的修改,1958年出台的方案压缩了中心城市的规模,从600万人减少到了350万人,把中心城市这张“大饼”的模式改变为“分散集团式”,中心城市变成了几十个不同规模的集团。同时在扩大市域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了卫星城市的数量。后来事实证明,当时的这个决断客观上对北京的发展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正是在这个决断的指引下,北京中心城市才没有像“摊大饼”一样继续“摊”下去。

    到1973年时,客观上北京市中心地区已经连成一片,因此1983年党中央、国务院原则上批准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市区“分散集团”式的模式演变成中心地区280多平方公里的一个大集团和外围10个边缘集团组成的市区。这种分散集团式的模式,一直保持到了20世纪90年代编制的规划方案,只是中心大集团从28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了326平方公里。

新城

    1993年国务院批准了北京市总体规划。该规划除了市区坚持集团式布局外,主要的变化是提出了两个战略转移的方针,强调市区不再扩大规模,而是逐步从外延扩展向内涵发展转移;城市建设的重点从市区转移到广大郊区,大大强化了在市区外围建设卫星城的部署,扩大了卫星城的规模,并赋予卫星城相对独立新城的概念,疏散中心城市过密的人口和产业。所有这些思路和伦敦20世纪70年代及巴黎区域1965年的方案不谋而合,可能是缓解大城市矛盾的一条可行的出路。

    2004年北京和中央单位以及高等院校的一些规划专家又在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的组织下,以一份高屋建瓴的《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再次启动了新一轮北京市总体规划的修订。

访谈

    实施了近十年的1993年国务院批复的总体规划,为北京快速发展的十年带来了巨变,同时也不免带来类似“卧城”望京这样的发展中的“烦恼”。昨天,作为1993年总体规划方案的实施者之一、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原市规划院副院长、规划专家董光器,在与记者共同回顾1993年的总体规划时表示,修编后的新规划将把北京城市建设重点转向郊区。

    问:“卧城”望京能否代表老总体规划中的滞后性?

    答:不代表老规划的问题,却是此次修编时要注意的问题。严格来讲,望京成为“卧城”,就是没有完全兑现当年的规划,而是几经修改,将一些工业、公建用地规划全部转化为住宅,从而造成了望京在建或已建成的建筑多为纯居住社区。加上道路格局不合理,大型商业及综合服务设施严重缺乏,使一个居住近35万人口的“新城”的功能严重不足。未来的新城将以此为戒,根据不同情况和条件,形成相当规模、相对独立、设施齐全、各具特色的新城。

    问:修编意味着北京城市发展快还是规划滞后?

    答:修编总体规划是城市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及时解决发展中问题的科学态度。1993年批复的总体规划制定的目标,到2010年预定实现的人均GDP4000美元,将于2005年提前完成,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已经将一些长远目标提前完成。因此,经济发展要求非修编不可。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七次修编。

    问:修编是否意味着改变原有的城市格局?

    答:应该是建设重点向郊区转移。由于1992年北京市区仍处于大发展时期,回顾1993年的总体规划,建设重点仍放在了市区。该规划除了市区坚持集团式布局外,主要提出了两个战略转移的方针,强调市区不再扩大规模,而是逐步从外延扩展向内涵发展转移;城市建设的重点从市区转移到广大郊区,强化了在市区外围建设卫星城的部署。这一规划作为当年的跨世纪工程,首次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原则,确定了新的方向。目前,市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近4000美元,郊区仍在1000美元,市区的工业化、人口的增加,开发空间已经饱和,要强化郊区的发展步伐。

    问:生态环境等内容,过去是否涉及很少?

    答:生态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1993年总体规划中也提出了城市基础设施生态优先的问题。此次修编明确了每一个绿化生态项目。包括:北部山区、三北防护林带、两条绿化隔离带等。除划定了建设区外,还要划定非建设部区,以保证人居环境,这都是1993年总体规划因时代所必然带有的局限性。因此,修编后的规划在生态环保、人居环境、产业布局调整等方面,都需要在新的起点上,再上一个台阶。
[ 此帖被QQme在2009-09-15 13:39重新编辑 ]
小号:长白小侠。是留给儿子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传承?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4-03-26
新变化呼唤出新规划

《北京市总体规划》修编大解读·谋划篇

访谈 北京不搞双城模式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开始修编,其修编的依据是由市规划委组织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等单位完成的《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战略研究》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城市规划的这一战略性调整,能否改变北京城目前的交通状况?未来北京的市中心到底在哪里?旧城今后还有没有发展空间?为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主要推动者和制订者、清华大学教授、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他就《战略研究》所产生的“新”意进行解读。

问:“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有哪些新突破?

答:第一要多中心发展,疏散中心大团。现有中轴线理顺功能,限制发展。而重点发展的是“东部发展带”。它北起怀柔、密云,重点发展顺义、通州、亦庄,东南指向廊坊、天津,与区域发展的大方向相一致。其中顺义、通州和永乐为重点中的重点。“西部生态带”与北京的西部山区相联系,既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又联系了延庆、昌平、沙河、良乡、黄村等,应实现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调整改造,适度发展。

第二建设变放射环形为高效灵活的综合交通体系。具体内容包括空港、海港、高速公路网、轨道交通网共同形成的交通体系。如完善京津冀地区国道干道系统;规划建设京沪、京津、京广、京哈高速铁路,全面改造北京铁路枢纽;扩建首都机场;建设第二条机场高速公路;调整北京市公路网,增加东部地区的南北方向通道;加强东部“新城发展带”轨道交通建设。

第三,整体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提高旧城文化品质。第四,整治完善二环外、五环内的城市建设。除建设奥运场馆配套设施外,逐步整理和完善健全的交通系统。实施国家公园战略,在城市现状下,有约束、限制性地发展。第五,对北京全地区的生态保护建设。第六,区域发展战略。

问:发展新城是否意味着对旧城的建设和发展将会停止。

答:发展新城并不意味着抛弃旧城,只是对建成区不再进行重点的超强度建设,而是增加优美宜人的公共空间;对旧城,则停止违背疏解原则、破坏历史风貌的开发,控制大型公共或商业功能的大体量、超高度的建筑。这既可以集中力量进行“新北京”的新区建设,又能更好地整体保护旧城。与此同时,疏散人口,改善人居环境必须针对已有条件和历史基础,创造性地解决当前问题。

问:北京新城将以何种方式兴建和繁荣,是否像巴黎新城、旧城的划分一样,北京也将形成新城、旧城的双城模式?

答:北京重构新格局,将按照面积和人口量的大规模开发,需要相当时间论证、准备,也需要大量资金,更有极大难度,重要的是还不能解决目前北京中央大团拥挤的现状。所以,北京进行的是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在市域范围内的“两带”上建设若干新城,分流中心区的功能,构筑以城市中心与副中心相结合、市区与多个新城相联系的新的城市形态。不搞新城、旧城的双城模式。

现场

昨天,在位于北京新规划“东部发展带”上的顺义林河工业开发区的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记者看到15万辆产能的整体改造正在加紧进行,即将于4月份完成;将于明年年底完成的30万辆产能的扩建工作也在同期进行。

“北京现代的成功得益于中国汽车市场多年来的发展和积累,因此我们说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跳舞。”北京现代汽车公关部部长刘进这样形容,“而伴随北京新规划中东部发展带的不断成形,位于这个区域的北京现代无疑会受益更多。当然,我们对于这个区域的经济带动也是巨大的。”

据悉,北京现代的一期5万辆产能已经实现,二期工程建设也基本结束,目前北京现代的月产量可以达到13000~14000辆,2005年北京现代将要完成30万辆的建设,同时要在北京开始第二轿车厂的建设,到2008年完成两个工厂的全部建设,形成一个制造60万辆轿车的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在临近通州的朝阳区常营乡“万象新天”售楼处,本报日前刊登的关于“两轴—两带—多中心”新规划的报道已经被开发商北京天鸿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贴在了最显眼的地方,售楼处沙盘上一块标着“东部发展带,黄金地段,万象新天”的牌子吸引了很多买房人驻足研读。正在售楼现场忙碌的经营部经理祝宏毅说:“今天是周四,但是售楼处的看房人还这么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北京新编’。”

同样是昨天,在“东带”的另一端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进行首次面向海内外的公务员招聘。开发区工委书记王火说,目前北京开发区的总面积已经从15.8平方公里扩大到40平方公里,开始进入二次创业的崭新阶段,此次公开招聘,正是为实现开发区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而做人才储备。

有趣的是,一项最新的房地产市场调查显示,近期北京市的高档公寓住宅和别墅项目投放量正在增加,而北京现代汽车公司在顺义区设立厂房生产索纳塔汽车后,就给当地带来了大批租户,区域内的别墅空置率明显下降。

链接 何为两轴两带多中心

本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将依据《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中确定的“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来进行。

“两轴”一是南北中轴线二是长安街东西延长线

其中南北中轴线是北京几百年都城史以及北京历史文化长期发展留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这条中轴线最能反映北京空间布局的最高境界。这条中轴线北部目前已经到了奥林匹克公园,南部到了永定门。长安街延长线则是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一个典型的历史文化缩影。它几乎承载了北京市所有的功能,从政治、经济到文化。

“两带”,是北起怀柔、密云,沿顺义、通州东南指向廊坊和天津的“东部发展带”,以及北京西部山区以及延庆、昌平等连线的“西部生态带”

规划修编要确定“东部发展带”中的顺义、通州、亦庄等重点新城的规划和发展策略;“西部生态带”则要确定昌平至沙河、门城到首钢以及长辛店、良乡、黄村等其他新城的定位和发展策略。

“西部生态带”主要是考虑了北京的“人居环境”,“西部生态带”既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又联系了延庆、昌平、沙河、门城、良乡、黄村等,可以实现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调整改造,各级城镇主要发展高新技术、高教园区等环保型产业,为北京建成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奠定基础。

“东部发展带”的提出是对北京空间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北京一直是处于单中心发展,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往单中心格局不能够支持未来的发展。将来要通过东部产业带的建设来实现空间战略性转移,疏导新北京产业发展方向,把城市的一些功能从市中心转移出来。

“多中心”是指在市区范围内建设不同的功能区,分别承担不同的城市功能,以提高城市的服务效率和分散交通压力,如CBD、奥运公园、中关村等多个综合服务区的设定

在“两带”上建设若干新城,以吸纳城市新的产业和人口,以及分流中心区的功能。目前北京造成一个格局,即行政、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有关的机构还都集中在三环以内,所以整体看还是一个单中心格局。“多中心”不仅能解决市中心负荷过重问题,同时还能保持首都功能和首都社会经济的发展。吴良镛院士认为“多中心”其实是“新的分散集团式”,是对上个世纪50年代“子母城”和八十年代“卫星城”的提法的继承,同时又面对了现实问题,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多中心”与旧的卫星城并不矛盾,只是更加有规律、有组织、有发展方向地对北京进行再次布局。


小号:长白小侠。是留给儿子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传承?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4-03-26
新规划将孕育新北京

《北京市总体规划》修编大解读·展望篇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空间新格局中作为“东部发展带”重点的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走在开发区宽阔的大道上,感觉最特别的就是一马平川的平原、人性化的低矮建筑与触目所及的高大塔吊之间的巨大反差。

开发区一期15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各式各样、风格各异的建筑已经非常吸引眼球了,可是现在站在一期的最南端向南望去,除了绿化的苗圃之外,大部分街区里排满了紧张工作的塔吊,更多的建筑在建设中。截至2002年9月底,开发区已经拥有包括世界500强企业38家在内的1094家企业,来自美、日、德、法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开发区形成了以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及软件开发等五大支柱产业组成的“产业航母”。

不仅如此,记者还来到了开发区管委会,每个从管委会大楼走出的办事人员看起来都非常轻松,一位来为公司办审批手续的李先生说:“我们公司在开发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这里最大的感觉就是办事轻松,一切手续都比别的地方要轻松得多,所以我们的老板特别喜欢这里,希望能在这里把我们的业务继续扩大。”

访谈

记者:这次修编将为北京未来的发展创造怎样的空间?

丁向阳(市发改委主任):这次规划修编表面上是北京城市功能和城市结构、城市布局、城市空间的一个调整,实际上也是对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次重新定位和重新布局。这次修编将以“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为依据,在西部山区,我们希望改变过去那种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不科学的产业布局,对远郊区县的资源、生态和环境予以保护。在东部平原地区,我们希望加快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现代农业等产业。在两轴和城市中心地带,主要以优化为主,有噪音、有污染的产业要搬出城市中心地带,对于城市中心区的房地产项目,从现在起就要从严从紧适当控制其发展。

记者:根据规划,将来的北京更多的人是在中心城市工作和生活吗?

丁向阳:是的。规划中的东部发展带承载两个功能:一个是缓解人口的功能,亦庄、顺义、怀柔、大兴等将来的多中心城市都在这个发展带上,将来市中心的人口要逐渐向中心城市转移。

这些中心城市人口在50万,其人口至少70%以上在当地就业。在发展上,这些中心城市无论是基础设施配套、产业配套,还是文化和社会配套,我们都将予以优先考虑。同时,我们还准备请国际一流的公司来规划和设计这些中心城市,以保证这些中心区既有文化,有品位,有特点,有个性,又有情趣。这样,人们就会更愿意在这些多中心区域工作和生活。

记者:这次调整将如何影响北京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

林明金(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经济研究和咨询部主任):它将引导全市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从产业布局上来讲,使不同空间吸引不同产业的聚集和转移。随着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完成,特别是发展带的形成,北京东部发展带将出现若干个大企业为龙头的企业链群,它们的形成将有利于提升北京产业的竞争力。

记者:规划的实施对缩短北京城乡差距规划有何影响?

丁向阳:规划的实施,东部产业带的形成,将会加快推动北京的城市化进程,缩短北京城乡差别和差异。同时,随着新区的开发,很多农村地区将变成城市,大批农民将走出土地进入城市,其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也将随之改变。

记者:新规划对北京房价的变动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刘晓光(首创集团总裁):新规划的调整可能会对部分区域市场的房价产生影响,因为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土地的价值肯定会越来越高,目前在很多郊区存在的地价低廉的优势可能不会再有。但房价的构成有很多方面,最后能不能涨,或上涨多少,还得由供需市场决定。

链接 东京:城市规划40年

整个东京城市规划早在40多年前就已确定,哪里要建路,哪里将来要拓宽,早有计划。东京的交通由地铁、电车、高架公路组成立体格局。地下交通网全是公共交通系统,由地铁和电车组成。地上是主要供车辆通行的一般道路和高速公路。在东京的任何地方,行人都不用为找不到公交工具苦恼,也不用为车辆晚点发愁。东京约有550万辆车,加上同属于首都圈的周边三县一共拥有1242万辆车,交通流量大得惊人。

负责东京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是东京都政府。整个东京城市规划大计划在40多年前已经确定,哪里要建路,哪里将来要拓宽,早就有长期的实行计划。第一步,他们根据搜集上来的交通数据具体分析,针对新道路怎样建,旧道路怎样改(一条道路一般经过10年就讨论一次是否要改建)制定一些新的小计划。第二步要通过城市规划审查会的审查,审查会根据计划提出一系列建议,修改后正式出台新计划,灵活地调整市内交通。

巴黎:古城保护有特色

根据调查,巴黎1000万人口,轨道交通承担70%的交通量。巴黎有一条特别有名的地铁一号线,联系西北的甘邡兹,他们靠的是联合开发,就是地铁运营商结合了房地产的开发。

巴黎人把城市当艺术来保护,当博物馆来经营,不能不是巴黎历久弥新的重要经验。如巴黎历史建筑由文化部而不是建筑部来统一管理,这在世界上恐怕也是独一无二。正因为这样,巴黎才会如此完好地保存着每一栋古老建筑,定期修缮和洗刷美容。加之每栋楼房里的房东们自觉地遵守文物保护规定和配合市政当局的卫生要求,不仅没有人在阳台晾晒衣物、堆放杂物,而且几乎在每家的阳台上都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鲜花,甚至看不到打开的窗户。

华盛顿:严格按规划建设

美国首都华盛顿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政府所在地形成一个独立行政单位的国家首都之一,职能单调,无工业,商业也不发达,主要经济职能是服务业和旅游业,制造业只占经济结构的一小部分。联邦政府禁止在该市发展工业。例外的是为本地行政与文化机构服务的印刷出版业、食品工业、高级化妆和服装业等。市区按严格的规划设计兴建,没有摩天大楼,最高的建筑是169米高的华盛顿纪念碑,任何建筑物都不得超过这个高度。华盛顿的城市规划以国会大厦为中心,呈辐射状,分为东南、东北、西北和西南四个区。南北向街道以阿拉伯数字命名,东西向街道以英文字母命名,13条斜形大道以美国最早的13个州命名。

堪培拉:设计方案全球招标

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是一个年轻的首都。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首都不同,它既无历史的积淀,又无文化的渊源。整个堪培拉地区南北长80公里,宽30公里,比澳大利亚的其他州府要小得多,且是群山环绕,人口不过30万。与那些由早期的殖民地或偶然地由于风景优美而发展起来的城市不同,堪培拉从一开始就是经过周密计划而建设的,其设计方案是上世纪澳大利亚政府向全世界公开征求的。整个城市的建设严格按照规划实施。整个堪培拉市以国会山为中心,从国会山出发,建造放射型的城市街道,每一街道指向组成澳大利亚的所有州区,高耸的国会大厦象征权力中心,又代表全国的心脏。
小号:长白小侠。是留给儿子的,不知道他有没有兴趣传承?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4-03-26
“丁向阳:是的。规划中的东部发展带承载两个功能:一个是缓解人口的功能,亦庄、顺义、怀柔、大兴等将来的多中心城市都在这个发展带上,将来市中心的人口要逐渐向中心城市转移。 ”
老丁你转移到怀柔去?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11-08
第二首都该离开北京。建在河北南部比较好。
未设治 0
村 1 (1)
居民委员会 30 (29)
乡 100 (70)
民族乡 200 (100)
镇 300 (100)
街道办事处 400 (100)
县 600 (200)
自治县 900 (300)
县级市 1200  (300)
区 1500 (300)
地区 2000 (500)
地级市 3000 (1000)
自治州 4000 (1000)
计划单列市 5000 (1000)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