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综合报道】随着中国沿海地区低成本制造时代的结束,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一批批工厂正在中国内陆农村地区兴建起来。英国金融时报4月4日报道了中国制造业回迁内地的情况,报道称,此举反映出政府重点的明显变化,中国共产党正寻求振兴乡村,让农村地区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农民工返乡进行劳动。发展四线城市和农村将有助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金融时报原文如下
这里的景象犹如中国的制造业地区:机器咔嗒咔嗒作响,身穿工作服的工人为美国鹰(American Eagle)和优衣库(Uniqlo)等外国品牌缝制服装。
但这家服装厂远离中国通常的沿海生产中心。这家工厂位于中国中原省份河南的农村,沿着一条长长的土路,穿过片片黄土地,方抵达这里。
http://i.guancha.cn/news/2018/04/04/20180404115021700.png
曾以输出劳动力闻名的河南现在希望人们返乡。政府正在村子里建工厂,以遏制外出打工潮。打工潮导致人口下降,农田无人耕种,很多孩子由祖父母养大。
此举反映出政府重点的明显变化,在几十年的城市化和忽视农村发展后,中国共产党正寻求振兴乡村。与大城市相比,乡村的薪资和生活水平陷入停滞。
http://i.guancha.cn/news/2018/04/04/20180404111431360.jpg
“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依赖四线城市、县城和农村的人民加入消费阶层,”北京咨询公司齐纳百思(China Policy)农业分析师Even Pay表示,“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真正目的。”
河南滑县就是这种转变的具体体现,首批“卫星工厂”(从较富裕的沿海地区整体搬迁过来的服装厂)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在农村重新兴建起来。总部位于富庶的沿海省份浙江的金泰制衣(Jintai Garment)的负责人邵德民表示:“我们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如果那里有足够多的村民可以聘用,我们就建工厂。”
2015年,邵德民开始在滑县经营小型纺织厂。如今他有17家工厂,员工2600人。他表示:“政府在一年内建起了这17家工厂。通常我们建一家厂需要两三年。”
滑县负责出资建设厂房,金泰制衣负责设备和员工薪资支出,邵德民说,每开一家工厂能节约大约150万元人民币(合23.5万美元)。滑县县政府建厂热情高涨,邵德民认为,今年内金泰可能会再开80家工厂。
河南省滑县,这里拥有从较富裕的沿海地区整体搬迁来的首批“卫星工厂”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乡村振兴作为其第二届任期的优先事项。习近平在去年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内会议上把这项工作列为重大政策挑战之一。
中国国务院每年发布的首份官方政策文件都会聚焦于农业领域。今年的著名“一号文件”制定了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并扩大了党的控制。
来自党的高层信号显示,将会有更多河南卫星工厂这样的项目吸引年轻工人返回家乡。新疆地区和山东省的许多县复制了河南的模式,建设了小型制衣工厂——这些工厂需要低技能工人,并且运输便利。
http://i.guancha.cn/news/2018/04/04/20180404111448764.jpg
城市的发展和收入要快于乡村
这些工厂迁移在经济上很合理。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低成本制造业的时代已经结束——那里的薪资水平已大幅上升。
在滑县,工人们每周工作5天,每天7小时倒班,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人民币,低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广东省农民工3410元人民币的平均工资。
对于就业机会稀缺地区的村民们来说,这份工作在家门口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甚至是奢侈的收入来源。滑县枣村乡38岁的纺织工人秦成新(音译)说:“至少我每个月有几千元抚养我的孩子。它保证了基本的生活质量。”
点击查看大图
迁至滑县的服装厂利用了此处成本比东部沿海低的优势,东部沿海薪资水平已大幅上升
粮食安全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驱动因素。由于土地政策阻碍了大规模的农业经营,中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小规模的农业耕种。
但是,由于人们在城市寻求更高的工资,他们个人的田地日益荒芜。这使得中国危险地接近于跌至“红线”水平之下——“红线”是指中国粮食自给自足所需耕地的最低水平。
咨询公司Trivium China的联合创始人Ether Yin表示:“鉴于其历史上的教训,中国认为它必须把饭碗拿在自己手里。中国因此不可能让农民决定如何使用耕地,以免它们被转用于商业用途。”滑县也不例外。滑县的卫星工厂设计了倒班制,因此人们每天在上班前或下班后有时间种植庄稼。
然而,让工人回到村庄也可能意味着会出现劳工问题。这意味着企业和工人会发生一些冲突。
中国在向农村地区提供资本投资之际,还存在补贴出口商的风险。由于对包括纺织在内的7个行业的出口商提供税收减免,中国在2015年被世界贸易组织(WTO)处罚。
对邵德民和他的纺织公司来说,争取政府帮助非常有用,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提供了经营所用的建筑物。他说:“他们帮我们招募工人、而且效率比我们高得多,因为他们认识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