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085阅读
  • 13回复

[综合]从人口维度看中国各省市未来发展前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9-11-03
— 本帖被 hunry 从 经济地理 移动到本区(2022-07-11) —
流浪星辰七 2019-11-02 20:53:0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减速,劳动力拐点、人口老龄化、年轻人口减少等话题逐渐走入人们视野。
然而,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差别。近两三年来,随着经济超高速增长阶段的结束,各省市的经济增长开始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分化。有的地区仍然在健康地增长,而许多地区则陷入了经济低迷。那么中国各省市的经济前景会是如何呢?本文继续通过人口这一维度,来探讨中国各省市未来的发展前景。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9-11-03
一、年轻人口和经济增速高度正相关
下图为各省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时20岁以下人口比重和过去6年各省市的GDP增长情况。


如上图所示,大体上,2010年-2015年的各省市经济增速,和六普0-19岁人口比重有正相关性,20岁以下人口比重越大的省市,经济增长幅度越大。
首先简单的对该图的进行一些解读:
1、 京、沪、津三大直辖市,外来移民占比很高,且大多是20岁以上的劳动力年龄,因此三市的20岁以下人口比重很低。
2、 广东、浙江、江苏,分别是外来人口占比4、5、6位的省份。其中江、浙20岁以下人口比重很低,而广东的比例较高,这得益于广东本地人,特别是非珠地区的高生育传统,类似的还有福建,在沿海发达省市中拥有最高的年轻人占比。
3、 黑吉辽+内蒙,这四个泛东北地区,不出所料的成为低青少年比例+低经济增速的典型代表。
4、 河北和山东,分别受铁和煤产业的不景气,经济增速垫底。内蒙的较低增速也受类似原因影响。
5、 增速较快的,主要是部分西南、西北落后地区,这些地区也是年轻人口比重最高的。这些地区增速快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基础差、基数低。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9-11-03
二、差异极大的年龄结构 加剧分化的经济前景
很多人可能会说:"上面这个图跟人口结构没啥关系,明明是越穷的地方增速越大。富裕地区基数高,本来就很难再高增长了。"是否真的如此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下面先上穷省组:
第一组,人均GDP倒数前4的低发展省份:甘肃、云南、贵州、西藏,下面是四地的人均GDP和过去几年增速情况。从增速来看:贵州 > 西藏 > 云南 > 甘肃。


下面是四地2016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图。可以看到,贵州和西藏的年龄结构明显较云南、甘肃要年轻。贵州历史上数量最多的年龄段目前正处于16-20岁这一劳动力备用年龄。西藏6-35岁的人口比例都非常大,远高于云南和甘肃。


在西部地区,贵州属于过去几年的经济发展亮点(过去几年GDP增幅全国第一)。相比临近的云南而言,贵州过去几年的经济明显更加活跃,有效的承接了大量珠三角制造业转移。省会贵阳虽然有多个全国闻名的"宇宙级大盘",但没有出现鬼城,这和昆明呈贡新区、甘肃兰州新区缓慢的进度形成鲜明对比。从人口结构我们也可以看出,贵阳的城市化,是明显有更多年轻人接盘的。
第二组,人均GDP排名全国12-17的中游省份:吉林、湖北、陕西、宁夏、湖南、青海,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下面是上述6个地区2016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图。我们可以看到,湖北和陕西在20-30这一黄金年龄段拥有最高比例的人口,经济增速在6个地区中也处于前列。湖北武汉、陕西西安,在过去几年,也分别是中部和西北地区的经济亮点。但可以明显看到的是,这两个地区的后继人口都急速下滑,未来能否保持增速是个疑问。相比较湖北、陕西而言,湖南的年轻劳动力比例类似,而后备人口更多,未来的发展潜力可能更大。


相比较上述三个高增长地区,吉林的情况就要糟糕很多,一方面大量人口集中在待退休状态,另外一方面20岁以下后备人口持续快速减少。再过5-10年,吉林每年的退休人数将会是新参加工作人数的2.5倍,这一情形是十分可怕的。
最后,青海和宁夏作为西北省份,年轻人口比例比上述四省都高很多,经济增速也不低,但这两地的短板也是明显的,如地理位置、教育劣势、社会稳定等,未来的发展有一定不确定因素。
第三组,人均GDP最高的富裕省份:除去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再除去因为资源价格影响而波动较大的内蒙,下面是6个最富裕的中国沿海省份。
经济数据如下表所示




我们分三个方面来看下图中的6省年龄结构:
1、20-30岁年轻劳动力:福建和广东的比例最高,山东和江苏其次,然后是浙江,最低的是辽宁。
2、50岁以上的待退休人口:和上面的年轻劳动力一样,福建和广东比例最低,山东和江苏其次,然后是浙江,比例最高的是辽宁。
3、20岁以下后备人口:福建、广东、山东的比例相对较高,浙江和江苏不容乐观,辽宁比例最低,且在加速下滑。
过去5年里,浙江和辽宁是6省中经济增长幅度最小的从上面的年龄结构图也可以看出,这两个省也是年龄结构最恶化的:一方面年轻人比重少、后备人口下降快,另一方面,临退休人口较多,未来的养老压力骤增。
我们也可以就此来对东南沿海4个富裕省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过去几年的房价走势做出一定解释。在这4个省份里,过去几年,只有浙江省的中心城市房价没怎么涨,而其他3个省市的中心城市房价都在过去几年快速增长,这与他们较高的年轻人比重是分不开的。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9-11-03
三、"人口争夺战" 需要核心都市圈
从上面的几组人口结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全国的大多数地区,20岁以下的后备人口数量较80后人口高峰都有一个大幅滑坡,但各个地区的滑坡幅度则是不同的。可以预见的将来,"年轻人口争夺战"将成为除了一线城市以外全国各省市的常态。从全球经验来看,年轻劳动力更多的会趋向于大都市圈,因此人口争夺战,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区的核心城市、都市带的发展程度。
以老龄化严重的日、韩、台为例,一边是中小城镇的凋零、另外一边则是首尔、东京、台北都市圈的不断壮大。5000万人的韩国,一半的人口集中在首尔都市圈,1.2亿人口的日本,近1/3的人口集中在东京都市圈。如果说全国90后人口数比80后打6折:那么特大城市可能不打折,大中城市打6折,县城打3折,农村可能仅剩下1折。
对于发达地区而言,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出,腾笼换鸟、吸引高端人口,成为继续保持活力的关键。这一点上,深莞是做得相当不错的,现在的深圳和东莞已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和只能硬件产业链的核心。深圳还大量引进知名大学分校和医院,以弥补自身教育和医疗的不足。深莞产业快速升级的同时也带来了房价的高速上涨。
再来看看江浙:除了电商的崛起以外,现在整个浙江都面临着传统的出口轻工业品衰退、新兴高技术产业不足的情况,浙江也成为银行坏账的重灾区。同样的,苏南的未来也不容乐观,苏州、无锡为代表的重化工业、电子加工业的停滞和转移,荣盛重工、尚德太阳能的巨额亏损,都体现了后工业时代这些传统工业重镇的转型尴尬。
江苏和浙江作为东南沿海后备年轻人口比例最低的省份,在未来10年,逐渐成为一个高级版、南方版的辽宁,受老龄化拖累经济大幅减速,可能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和浙江、江苏非常类似的地区是韩国,韩国在年轻人口大幅下滑的同时,人口进一步像首都圈集中,产业也越来越集中于几大垄断财阀,通过举国之力打造几个世界级品牌,从而来进行产业升级。即便如此,韩国的经济增速在劳动力拐点后也大幅放缓,近年来几大财团也陆续进入困境。江苏和浙江一方面城市较为分散、缺乏核心一线城市,除了个别亮点外,难以像珠三角那样诞生成批的高端企业,因而产业升级也不如珠三角那样成功。
有人会说:江苏和浙江作为沿海发达省份,会有大量内陆年轻移民来解决其年轻人口不足的问题。但真的是这样么?
下面是2000、2010、2015年的江、浙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变化情况。可以看到,从2010到2015年,无论是江苏还是浙江,其年均常住人口增速都远不能和之前10年相比,且常住人口的增速从高于户籍人口增速变成了低于户籍人口增速。这说明,过去几年江苏和浙江的外来人口呈现出增速停止甚至小幅净流出状态。
由此可见,在全国年轻人口大减和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大前提下,即使富裕如江浙,也无法再靠外来人口来填补年轻劳动力,未来也只能依靠其内生的年轻人口。


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许多省份如湖北、河南、安徽、湖南、四川、贵州等,过去几年,纷纷采取抛弃中小城市,举全省之力打造核心都市区的模式在年轻人口大下滑的时候,这种弃车保帅,快速培养特大城市的做法,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因为只有特大型都市带,才能成为现代工业产业链和高端服务业的聚集地。以武汉和成都为例,虽然他们所在的省份面临着较大的老龄化危机,但这两个省内首位度极高的大都市,成为了近年来全国各区域发展的亮点,在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上,走在了前列。
我们再来看3个没有培养出核心都市带的地区的例子:
辽宁、河北、山东,都是省会和沿海大城市双核、甚至多核发展的典型例子,沈阳和大连、石家庄和唐山、济南青岛烟台,多核发展的结果是各个核心都不够有竞争力难以吸引高端产业和人口。
综上所述,未来5-10年,中国将迎来年轻人口的断崖式下滑,那些能留住和吸引更多、更高素质年轻人口的地区,无疑会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中占据先机。无论是沿海还是内陆,在人口大盘缩减的情况下,培养有竞争力的大型、特大型都市圈来抢夺人口和产业,会日益成为各地政府的最佳选择。而绝大部分中小城镇,则将在这场争夺战中,无情的沦落为炮灰。
对于个人投资和房产配置而言,根据上述分析,所需要做的就是:
1、不要在村镇和不发达县城继续配置非自住房产——这些地区的房子未来大多会沦为无人居住的钢筋水泥纪念碑。
2、不用担心高度单核心的中心城市的资产会贬值:如成都、郑州、武汉、合肥。
3、可以尝试布局那些后备人口众多,具有较高潜力的省会城市:如贵阳、南昌、南宁、长沙。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9-11-03


附录:
下面是没有在上文中列出的省市人口年龄结构图:
1、四大直辖市
京津沪巨量年轻人口,重庆劳动力输出

2、两大煤铁重镇
可能煤铁的价格波动比人口结构影响更大


3、泛东北区域
这形状已经很难救了

4、内陆劳动力输出大省
别不服,能生就是资本


5、其他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9-11-03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决定未来!!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9-11-03
人口数量决定不了,比如河南,我们学校考到河南读书也极少会迁户口定居工作的,为下一代考虑……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9-11-04
上海的人均GDP可能是长三角核心区比较低的,能说明什么?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9-11-04
东北人口减少是好事,因为首先减少的是农民。中国要想通过中等收入陷井,必需减少农民,减少农民第一靠少生,第二靠进城。最近20年东北三省每年人口出生数量只有70万,出生率6%-7%,可以遇见的将来,总人口会缩小到6000万人的规模,吉林甚至不到两千万人,仅仅超过琼、宁、青,比不上山西、甘肃、新疆和北、上、广、深这些城市。经济总量被江西、云、贵这些五千万人的省超过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这算是衰落,东北必然衰落。
实际上,建国几十年来,国家对东北工业化投资力度还不如两个三角洲,特别是长三角,除了辽宁老工业基地外,吉林黑龙江的工业投资力度更低,除了少数几个城市,大部分地区还是农业区。
七八十年代,黑龙江的经济总量曾经有过辉煌,但那时大庆油田五千万吨的石油产量可以相当几千万甚至上亿农民的劳动,现在每个劳动力创造的价值有了几十倍的增加,而大庆的石油产量却越来越少。虽然仍然是中国第一大油田,但大庆油田的利税,很大一部分并不留在黑龙江。
东北四大城市,一直也不是全国的一线城市。但是目前房价比一线城市低的多。虽然GDP被越来越多的沿海工业强市超越,但是教育医疗等服务业的底子还在。目前国家正在普及高中阶段义务教育,对于东北很容易达到。但是北上深以出生人口看,目前的学位还满足不了百分之四十,任重道远。近年来东三省高考招生计划总数都在50万人左右,和高考报名考生差不多,或者说东北人有七成的适龄孩子能读高中和大学,其中又有七成可以接受本科以上教育(适龄人口的50%),当然东北家庭的支出指出以及虚拟房租也没怎么体现在GDP中。关内的高考大省都人口众多,竞争激烈(包括坐拥两大高教中心的江苏、湖北)。京沪现在每年出生人口都在20万以上,但是高中学位都不足10万个,或者说目前60%以上在北京上海出生的孩子可能没办法参加京沪高考。实际上很多在北京出生的孩子很可能是东北的户籍。东北其实也并不缺少投资,人均居民净储蓄仍然是在全国前列,不像深圳是巨大的资金黑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9-11-04
中国农民数量是美国的100倍,人均产值和收入只有美国的几十分之一,不减少农民,中国就无法走出中等收入。中国要想实现现代化,必需要减少农村人口,尤其是要减少农民,减少农民一靠少生,二靠进城。
大部分农业县实现剩余人口的就地城市化也不现实,对于人口流出区,人口减少主要是农业和农村人口减少。城市人口仍然是增加的。大多数城市,人口密度下降意味着居住条件改善,仍然是好事。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9-11-05
回 燕山雪 的帖子
燕山雪:上海的人均GDP可能是长三角核心区比较低的,能说明什么? (2019-11-04 16:06) 

说明上海牛逼靠人多。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9-11-05
几十年后黑龙江的人口将少于波兰或者加拿大,而黑龙江粮食比加拿大还多,更远远多于加拿大。如果黑龙江达到加拿大那样的城市化水平,那么黑龙江将代表世界级的农业生产水平(加拿大是人均粮食产量最高的国家)。黑龙江未来的发展水平,可以参考现今的加拿大。而吉林的人口将和荷兰匈牙利等欧洲中小国家差不多,粮食产量更高。荷兰有郁金香,长春也有君子兰。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9-11-14
上海不再是大陸文化中心。
分省分縣直轄市、GDP有參考價值、市管縣縣改區、曲學阿世指鹿爲馬顚倒黑白挑戰常識,四大謬。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9-11-14
我觉得未来式河南人的 因为河南计划生育管的松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