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39阅读
  • 5回复

[附郭]【今日头条之舆图天下】徽州府县双子城的沿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0-03-11
— 本帖被 晦象先生 从 沿革资料和数据 移动到本区(2021-08-18) —
徽州城,东部为古县城,系山间小盆地;西部为古府城,以斗山、长青山(即乌聊山)与古县城相隔。丰乐、富资、布射、扬之四水在此汇合而为练江,再东流注入新安江;问政山脉自此逶迤向东,与天目山脉相接。城址“山溪之险,天造地设”。 徽州城历史悠久。据唐《元和郡县志》记载,东汉末年,乌聊山有毛甘故城。宋《太平寰宇记》有“毛甘领万人屯乌聊,孙权遣贺齐平之,时歙县已治此”的记载。汉末至隋.未见有变更县治驻地的记载。隋末义宁中汪华起兵保境,将郡治自休宁县万岁山迁此.并在毛甘城故址筑郡城。
此后,至清末的近1300年中,徽州府城一直为郡、州、路、府城,而县治则附郭无城将近1000年,直至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知县史桂芳倡筑县城,至 三十九年建成。县治始不再附郭。
毛甘故城范围及其结构,均无可考。汪华所筑郡城,据宋罗愿《新安志》记载,城制为内子城外罗城,等级分明。子城周一里四十二步,为郡治和郡王宫室所在地,有郡王宫霞、东西宫廨、正门楼(即二十四根柱)等建筑,宛然王城建制;罗城周四里二步,为士民商贾住居地。此制经唐一直延续至北宋宣和年间,前后历时五百余年。宋宣和三年(1121)八月,改筑州城于扬之河北三里的新州,其城周长四里多。由于交通不便,群 众纷纷迁回旧志,宋徽宗只得下诏知州事庐宗原,修复旧罗城。四年重修,五年竣工。修夏后,城周扩至七里三十步,有城门六座,即东门富州,西门丰乐,南门表城、紫阳,北门通济、太平。元初修城,仅改东门富州为新安,西门丰乐为庆丰,其余依旧。
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部将邓愈加筑府城,城周扩至九里七十步,改六门为五门,即东门德胜,南门南山,西门潮水,小北门镇安,大北门临溪。并在城外东西北三面开潦池护城河,河深一丈二尺,阔二丈四尺。
明嘉靖年间始筑之县城,东践问政山,西靠府城垣,全长七里多。有城门四座:南门紫阳,东门问政,北门新安,西北门玉屏。至清代,府、县城垣虽有维修和加固,但城门一直未变。民国时,府城南山门,因建设杭徽公路而埋入地下,护城河也已湮塞。建国后,为便利交通,府城的大、小北门、德胜门,县城的紫阳门、玉屏门已先后拆除,唯有府城的潮水西门及其月城门,县城的新安、问政二门尚存,府、县城垣,尚部分保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服务器。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0-03-19
看来现在歙县留存的,主要是府城
Sold my soul broke my bones
Tell me what did I get
I kept my promise man
Show me the promised land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0-08-01
徽州、大、小黄山市改名之争及其历史沿革
徽州地区,原辖六县,歙县,黟县,休宁,绩溪,祁门,婺源(今属江西上饶),政府驻地歙县。徽州地区后改名黄山市,所辖县市今分属安徽黄山、宣城和江西上饶。
安徽省徽州地区,按上级要求在1983年分出太平县和歙县汤口等地成立县级黄山市归安徽省直辖,但因行政利益之争,徽州地区并不希望太平县与歙县汤口等地的分出,因此向上级提出合并徽州地区和县级黄山市成立地级徽州市,最终这一要求在1987年得以实现,但代价是把徽州之名被黄山取代成为地级黄山市原徽州地区重要属县绩溪县划归宣城地区管辖这波操作莫名其妙:申请的是徽州市,为什么批准时成了黄山市,当代人想不通(现状是你怎么报的我就怎么批,一般不会去动你的申请);绩溪为什么要划出,留在地级黄山市不香吗?从此徽州之名成了地级黄山市下辖一区的名字,而原“徽州”的内涵不复存在。虽然原徽州地区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了旅游业并提升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但同样造成历史文化的割裂和地名的混乱,引起舆论的广泛争议,因而被称之为“徽州改名事件。
一、徽州地区
徽州,简称“徽”,历史地理名称,古称歙州、新安。徽州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现歙县徽城,前四个县现属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今属安徽省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
人为把简单的事搞复杂了
徽州是浙江省早期雏形浙江西道的一部分,也是1667年(康熙六年)江南省分治后安徽之“徽”的来源,“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的首字,称为安徽省。

1949年,由于解放婺源县和江西省的同为解放军四野,为便于管理,从此将婺源划归江西省。
1961年4月13日,重设徽州专区,并将太平县划归本区。8月16日,又改屯溪为地辖市;
1968年7月7日,成立徽州地区革命委员会,属县不变。1971年3月29日,改徽州专区为徽州地区。

1979年2月27日,改徽州地区革命委员会为徽州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12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划歙县黄山乡、石台县广阳乡和太平县建立黄山市(县级),由省直辖。
小黄山市其实不错,顶多就是驻地的问题,当时应该把汤口划入,作为市政府驻地,成为张家界式的纯旅游城
1987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地级黄山市,改原县级黄山市为黄山区,属地级黄山市;将屯溪市改为屯溪区;将绩溪县划归宣城地区。
黄山市不驻黄山区。当然,这种现象并不罕见,荆州、淮安亦如是。西安、大同、新北甚至连同名的市辖区都不在自己手上徽州虽然分裂,但六县人民同根同源,有着浓浓的徽州情缘。
逛行政区划论坛,览天下区划风云。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0-08-01
徽州、大、小黄山市改名之争及其历史沿革

二、“小黄山市”
1980年10月30日、1981年7月18日的《人民日报》上刊载了黄山景区旺季时床位紧张、吃喝困难的报道。文中还援引游客戏谑的抱怨:“我看黄山很秀丽,黄山看我很狼狈!”
造成这些问题的源头,在于行政管理体制。
当时,黄山管理局虽有一定自主权,但管辖范围仅限于风景区内的127平方公里,山下大门以外就无权管理了,而黄山管理局又不属于当地政府管理范围。当时的黄山风景区像一座失去外援的“孤岛”。

经过多方探讨,当时设想就在黄山现有范围内成立“黄山风景区人民政府”,或成立“黄山旅游特区”,这样既简当易行,便于操作,又不涉及大的体制变动。但是这些设想在法律里找不到根据,遭到民政部门否决。于是,安徽省政府召开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成立一个黄山市。民政部当时挺“坚持原则”的,现在怎么大放水了?1983年12月1日,国务院批准成立省辖县级黄山市。
1984年1月省辖县级黄山市成立,其定位是风景旅游和疗养城市,原属徽州地区的太平县撤销建制,太平县的行政区域和歙县黄山公社、石台县广阳公社及黄山管理局的辖区为黄山市的行政区域俗称“小黄山市”。
为保护黄山,划黄山周边五镇一场的山场,大大增加了黄山风景区面积。
根据国务院规定,设立县级市一般具备两个主要条件:一是非农人口,二是工业产值。这两个条件小黄山市都没有达到,只是由于黄山的旅游资源,在全国风景区中的特殊地位而特批的。民政部“坚持原则”只坚持了一半
小黄山市的出现,意味着黄山与徽州地区将分而治之。
黄山管理局与小黄山市负责人实行交叉任职,时任黄山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崔之康兼任黄山管理局局长。
1986年黄山管理局改由省和徽州地区双重领导,小黄山市由徽州地区代管“三足鼎立”———黄山管理局、小黄山市、徽州地区,再加上徽州地区管辖的歙县形成“三国四方”,之间矛盾不断。
小黄山市被代管后不久,1986年7月9日,《光明日报》刊登了胡子昂、钱昌照、周培源等50多位各界著名人士联名给党中央、国务院的建议:将(小)黄山市建成中国的世界公园。这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有著名人士还倡议“(小)黄山市应为省辖市,加强和提高小黄山市的政治地位及管理功能,以利于资金和人才的引进。
彼时的专家的是真专家,而非现在的“砖家”
逛行政区划论坛,览天下区划风云。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0-08-01
徽州、大、小黄山市改名之争及其历史沿革

三、“大黄山市”
1986年,徽州地委、徽州行署就向省委、省政府发出书面请示报告,要求撤销徽州地区行署、设立徽州市,原由徽州地区管辖的行政区域以及由省管小黄山市都划归徽州市管辖。
1983年以前徽州地区地图

省里没有马上同意这个方案,而是让脱离28个月的黄山“回到”徽州地区:1986年6月4日,省委、省政府发出通知,黄山管理局改由省和徽州地区双重领导,业务上以省为主;小黄山市由徽州地区代管,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单列(由省戴帽下达徽州地区)。
1987年5月15日-19日,国务委员、国务院旅游经济协调小组组长谷牧、国务院副秘书长王书明一行12人,在安徽省委副书记卢荣景、副省长孟富林陪同下至徽州和黄山。
在相关各方的会议上,胡云龙提出撤地建市、即“大黄山市”的想法:黄山应该带动更多的地方。好比打牌,好牌集中一起当然好打,好牌差牌要搭配,社会主义就是共同发展致富,让大家都好起来。
谷牧表态,要把黄山作为全国旅游重点来抓,进一步改革黄山管理体制势在必行。改革的原则不能是别的考虑,职能是有利于黄山的保护和开发,有利于以黄山为中心、以皖南为重点的旅游经济的发展,这个事情既要慎重又要抓紧。他建议安徽省尽快成立旅游协调小组,拿出进一步改革方案,制订若干改善黄山管理的措施、条例和法规,以及整个旅游区的发展规划。(据1987年5月26日的《安徽日报》)
1987年6月9日,在胡云龙的主持下,中共徽州地委、徽州地区行署提交给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黄山管理体制设立徽州市的报告》。
报告中指出,现行管理体制还不完善,
一是没有确定一个有实力的中等城市作黄山的依托,以动员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做好为黄山服务的工作;
二是现行领导管理复杂,省委、省政府决定由小黄山市由徽州地区代管,小黄山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单列,而省里很多部门开会、发文件、举办活动仍然把小黄山市作地级市看待,使地区难以实行有效的领导三是黄山管理局是事业单位,不能行使政府职能,不利于风景区的保护、开发和建设。
再者,徽州、黄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黄山历来隶属徽州,解放以来30多年中,除“山市合一”的两年多时间脱离徽州外,都属省、地双重领导,黄山与徽州如同牡丹和绿叶,黄山旅游业的发展有赖于徽州经济的发展,徽州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依靠黄山,黄山的自然景观需要徽州的人文景观来衬托,徽州的旅游业离不开黄山这块牌子。

报告中称,从徽州、黄山的实际出发,解决黄山管理体制问题,必须坚持徽州、黄山合而治之的指导思想。报告中建议,新成立的徽州市最好定名为黄山市,将小黄山市更名为太平市或太平县。把黄山这个名称放在更大范围内,符合大旅游的观点,这样可以把黄山和整个徽州更加紧密融为一体。1987年11月27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安徽省调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徽州地区、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设立省辖地级黄山市,俗称“大黄山市”,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则分别改为屯溪区和黄山区。黄山管理局更名为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在徽州地委提交的报告中,原本提出属徽州地区的歙县、绩溪、旌德、石台、休宁、祁门、黟县这七县均归新成立的大黄山市管辖,但最终方案仅保留了四县。将石台县划归给安庆地区,旌德、绩溪两县划给宣城地区,是因为民政部门担心撤地改市后“摊子太大、带不动”;而小黄山市历史属于宣州,没有改回“太平”本名,则是为了照顾宣城和太平县人的情绪。


近年来徽州文化不断挖掘、提升,“成立徽州市”的呼声又渐抬头,民政部答复称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论证,广泛征询民意,待时机成熟时,由安徽省、江西省人民政府按程序上报审批1979年7月15日,75岁高龄的邓小平徒步攀登黄山,留下了著名的“黄山谈话”。他说,“你们这个地方将是全国最富的地方,黄山就是你们发财的地方。”30年后,邓小平“黄山谈话”被认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之纲,对新时期旅游事业的兴起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而黄山也被赋予了“开创中国现代旅游业先河”的意义。

然而,随着黄山游客增多,桂冠满顶,作为城市的黄山却屡经变迁,至今争议不断。尽管山还是那座山,但今日的黄山市却不是当年的黄山市
逛行政区划论坛,览天下区划风云。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0-08-01


四、黄山风景区(管理局、管委会)

黄山风景区管理机构始于民国年间。
1934年成立的黄山建设委员会奉命与周围诸县划定山界,首次确定黄山风景区范围。


1949年4月27日,黄山解放;6月,皖南行署派员接管黄山,随后成立黄山管理处

新中国成立初期,黄山虽有一定规划建设,但由于经济困难及政治运动而陷于停顿。这一时期,黄山管理处的主要任务是按照上级审批的项目维修道路、房屋,保护山林资源与文物古迹,同时完成上级交办的接待任务,接待对象以省部级以上领导、科学家、艺术家和劳动模范为主。一项统计显示,1956年至1978年22年间,黄山风景区平均每天仅接待30余人参观。
从1953年起在徽州地委工作的胡云龙,直到1984年才第一次游览黄山,不是不想游,而是不敢游。因为“文革”中,游黄山被视为“游山玩水”,是一种“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在黄山风景区生活了50多年的戴畂耕记得,粉碎“四人帮”后,自发游览黄山的人越来越多。

1979年6月,黄山开始有了收取门票的历史,最初的票价为每人0.5元。1987年12月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决定,黄山管理局在级别与人员编制不变的基础上,更名为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1989年,安徽省人大常委会通过《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条例第4条规定:“黄山市人民政府建立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管委会主任由市长兼任,管委会在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主持风景区的管理工作。”至此,终于以法规形式明确黄山风景区的管理新体制
1988年7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撤销了1983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科学合理,具有强大生命力,正在欣欣向荣迅猛发展的(小)黄山市,将其改为市辖区;将安徽省政府直属的黄山管理局改为市辖,为日后黄山的发展埋下隐患;将黄山市政府驻地从甘棠镇(原太平县城,小黄山市区)改到远离黄山79公里的屯溪(屯溪本是歙县属镇,但中途一度设屯溪市);将徽州文化的发源地、徽州治所、历史文化名城歙县一分为二,划出7个乡镇成立了县级徽州区(驻岩寺,增加了地名混乱);将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绩溪县划到宣城地区。(绩溪人至今并不认同宣城
逛行政区划论坛,览天下区划风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