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帖被 晦象先生 从 沿革资料和数据 移动到本区(2021-08-18)
—
徽州城,东部为古县城,系山间小盆地;西部为古府城,以斗山、长青山(即乌聊山)与古县城相隔。丰乐、富资、布射、扬之四水在此汇合而为练江,再东流注入新安江;问政山脉自此逶迤向东,与天目山脉相接。城址“山溪之险,天造地设”。 徽州城历史悠久。据唐《元和郡县志》记载,东汉末年,乌聊山有毛甘故城。宋《太平寰宇记》有“毛甘领万人屯乌聊,孙权遣贺齐平之,时歙县已治此”的记载。汉末至隋.未见有变更县治驻地的记载。隋末义宁中汪华起兵保境,将郡治自休宁县万岁山迁此.并在毛甘城故址筑郡城。此后,至清末的近1300年中,徽州府城一直为郡、州、路、府城,而县治则附郭无城将近1000年,直至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知县史桂芳倡筑县城,至 三十九年建成。县治始不再附郭。毛甘故城范围及其结构,均无可考。汪华所筑郡城,据宋罗愿《新安志》记载,城制为内子城外罗城,等级分明。子城周一里四十二步,为郡治和郡王宫室所在地,有郡王宫霞、东西宫廨、正门楼(即二十四根柱)等建筑,宛然王城建制;罗城周四里二步,为士民商贾住居地。此制经唐一直延续至北宋宣和年间,前后历时五百余年。宋宣和三年(1121)八月,改筑州城于扬之河北三里的新州,其城周长四里多。由于交通不便,群 众纷纷迁回旧志,宋徽宗只得下诏知州事庐宗原,修复旧罗城。四年重修,五年竣工。修夏后,城周扩至七里三十步,有城门六座,即东门富州,西门丰乐,南门表城、紫阳,北门通济、太平。元初修城,仅改东门富州为新安,西门丰乐为庆丰,其余依旧。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部将邓愈加筑府城,城周扩至九里七十步,改六门为五门,即东门德胜,南门南山,西门潮水,小北门镇安,大北门临溪。并在城外东西北三面开潦池护城河,河深一丈二尺,阔二丈四尺。明嘉靖年间始筑之县城,东践问政山,西靠府城垣,全长七里多。有城门四座:南门紫阳,东门问政,北门新安,西北门玉屏。至清代,府、县城垣虽有维修和加固,但城门一直未变。民国时,府城南山门,因建设杭徽公路而埋入地下,护城河也已湮塞。建国后,为便利交通,府城的大、小北门、德胜门,县城的紫阳门、玉屏门已先后拆除,唯有府城的潮水西门及其月城门,县城的新安、问政二门尚存,府、县城垣,尚部分保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