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66阅读
  • 0回复

[世界遗产]视界 | 地处东西文化交汇处的塞尔维亚有哪些世界遗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0-07-23
作为欧洲第一个真正对华免签的国家,塞尔维亚中国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塞尔维亚地处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处,有着曲折的历史,却也展现了对多种文化的包容,其中每一座遗迹都可作为见证。然而,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以及至今悬而未决的边境问题,使得塞尔维亚的多处世界遗产都曾受到战争的冲击,或是至今仍处于威胁之下。本文介绍了塞尔维亚加莱里乌斯宫、斯图德尼察修道院、中世纪墓葬群斯特茨奇、科索沃中世纪古迹等世界遗产的历史变迁。

贾姆济格勒-罗慕利亚纳的加莱里乌斯宫(Gamzigrad-Romuliana, Palace of Galerius)

从Google Maps看贾姆济格勒-罗慕利亚纳的加莱里乌斯宫

面对外敌入侵、内战及经济崩溃的“三世纪危机”,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在公元293年引入了“四帝共治制”,令四位领导人分治罗马帝国的东、西部。

作为戴克里先的女婿,加莱里乌斯(约260-311年)在公元305年升为罗马东部的奥古斯都,随后自认为罗马帝国最高皇帝。他在自己的出生地贾姆济格勒(现塞尔维亚扎耶查尔附近)建造了菲利克斯·罗慕利亚纳宫,建筑群中包括城堡、宫殿、教堂、修道院、浴室、礼拜堂、墓地和纪念碑,中间以凯旋门相连。作为罗马传统建筑的典型代表,加莱里乌斯宫现在仍保留了西门和大部分城墙,以及众多古罗马时期的文物。

贾姆济格勒-罗慕利亚纳的加莱里乌斯宫遗迹 图源:UNESCO
贾姆济格勒-罗慕利亚纳的加莱里乌斯宫遗迹

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罗马帝国末期,皇帝加莱里乌斯自认为罗马帝国最高皇帝,于是下令修建了这座堡垒式宫殿及寺庙建筑,并以其母菲利克斯·罗慕利亚纳(Felix Romuliana)的名字命名。

加莱里乌斯宫的建造主要出于三个目的:用于供奉皇帝母亲的神圣品格,纪念皇帝的善行(纪念碑),以及居住(豪华别墅)。该宫殿建筑群的独特之处,即在于将举行仪式和纪念活动的功能集于一身。

公元4世纪,菲利克斯·罗慕利亚纳宫殿在尚未完成的时候就被罗马皇帝交给了基督教会。公元6世纪Emperor Justinian 重建了宫殿,并扩大其规模。1953年,沉寂已久的宫殿遗址开始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并于1984年在其中发现了“菲利克斯·罗慕利亚纳”的铭文。2007年,加莱里乌斯宫于被列为世界遗产[标准(iii)(iv)]。

斯图德尼察修道院(Studenica Monastery)

从Google Maps看,斯图德尼察修道院地处一座小山上,正好可以俯瞰斯图德尼察河流由此地穿流而过

随着东西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衰落,蛮族不断入侵巴尔干半岛。公元8世纪,斯拉夫民族来到了现在的塞尔维亚,并在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下改信东正教。9世纪中期,保加利亚第一帝国并吞了塞尔维亚。公元1166年,斯特凡•尼曼雅一世在塞尔维亚建立了尼曼雅王朝,开始了长达两个世纪的统治。

斯特凡•尼曼雅一世在塞尔维亚南部修建了斯图德尼察修道院,如今是塞尔维亚地区最大的、拥有最丰富历史遗存的传统东正教修道院,其中的两座主要纪念碑、圣母大教堂及国王大教堂均采用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建筑物中拥有大量13世纪和14世纪时期的拜占庭风格壁画,均为无价之宝。

斯图德尼察修道院圣母教堂

斯图德尼察修道院

斯图德尼察修道院圣母教堂内景

1190-1196年,中世纪尼曼雅王朝(Nemanjić Dynasty)的创建者斯特凡•尼曼雅一世始创了斯图德尼察修道院,成为当时塞尔维亚正教会规模最大的修道院之一。尼曼雅一世和他的妻子,以及第一位塞尔维亚国王史蒂芬的遗骸都安放在这座修道院中。

斯图德尼察修道院内的斯特凡•尼曼雅一世壁画

1235年,King Radoslav为圣母教堂增添了十分壮丽的前厅。

图中最左边为圣母教堂带圆顶的主体部分,中间颜色偏黄的建筑为后建的前厅,最右边是再之后建的小教堂

1313-1314年,米卢廷国王(King Milutin)在修道院内为圣约阿希姆和圣安娜修建了一座小教堂,这一部分也被称为King’s Church。

相比起圣母教堂,King's Church显得比较迷你

拉斯卡建筑学派(Raška school)盛行于尼曼雅王朝统治时期,融合了罗马和拜占庭风格,建造过程中常常将石材和木材结合使用。以圣母教堂为例,它圆顶无过道式(single-nave)的外观让人想起意大利的罗马教堂,而其中的部分纪念性壁画则反映了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沦陷于十字军之后的风格。

15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征服塞尔维亚地区后,土耳其人经常对修道院进行袭击。1569年,斯图德尼察修道院进行了第一次大型修复,主要对圣母教堂的壁画进行了粉刷。本文中所出现的修道院壁画基本都使用了湿壁画(fresco)的创作手法。fresco一词是意大利语“新鲜”的意思,因为湿壁画创作时需要在墙面灰泥未干的时候作画,而且无法修改,这就需要艺术家用笔果敢精准,难度极高。由于湿壁画的颜料已经渗入了灰泥中,因此它比干壁画更不易剥落,色彩鲜明且持久。

17世纪初,地震和大火席卷了修道院,相当一部分历史文献和艺术遗产永久摧毁或丢失。1979年,斯图德尼察修道院得到了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保护,被列为Monument of Culture of Exceptional Importance。1986年,斯图德尼察修道院被列为世界遗产[标准(i)(ii)(iv)(vi)]。

斯塔里斯和索泼查尼修道院(Stari Ras and Sopoćani)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59/889/38.jpg[/img]
Google Maps上的斯塔里斯和索泼查尼修道院

1195年,位于现塞尔维亚东部摩拉瓦河畔的斯塔里斯,成为了尼曼雅王朝的首都,同时也是塞尔维亚的第一个首都。

位于中西方文化交汇十字路口的斯塔里斯,其郊区有一系列值得纪念的中世纪建筑群,主要包括索波查尼修道院,Djurdjevi Stupovi修道院,圣使徒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Holy Apostles St Peter and St Paul Church)以及拉斯镇的中世纪考古遗址(the Medieval Town of Ras)。其中,索波查尼修道院是现塞尔维亚所存的拜占庭文明和西方文明相互融合的最好例证。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59/888/533.png[/img]
斯塔里斯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59/889/308.jpg[/img]
索泼查尼修道院全景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59/888/535.png[/img]
索泼查尼修道院

1259-1270年,塞尔维亚国王斯特凡·乌罗什一世(King Stefan Uroš I)捐赠修建了索波查尼修道院,其中包括了圣三一教堂和他的墓地。1270-1276年,教堂中最为核心部分的壁画被逐步完成。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59/888/536.png[/img]
修道院圣三一教堂内的圣母升天图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59/888/537.png[/img]
修道院圣三一教堂内的圣母升天图

索波查尼修道院圣三一教堂内的整体装饰计划在13世纪被逐步实行,带有明显的拜占庭晚期艺术中的古典风格。在圣坛部分装饰有礼拜场景,中殿则环绕了东正教十二大节(the Great feasts),前厅所装饰的是基督教教条及末世场景,布局宏大,表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创作了这些出色壁画的艺术家们主要来自于拜占庭帝国。1261年,虽然东罗马帝国的流放政权尼西亚帝国收复了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被攻陷的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却已经日渐衰微,东西教会大分裂已成定局。由于这些艺术家们无法继续在拜占庭帝国领土内工作,于是转而向塞尔维亚国王寻求庇护,并服务于王室。

14世纪初,修道院圣三一教堂前侧增加了一个带有尖塔的开放式塔楼。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59/888/538.png[/img]
修道院圣三一教堂

14世纪中,斯特凡·乌罗什一世的曾孙Dušan对教堂进行了扩建和翻新。1389年,科索沃战役后,索泼查尼教堂被土耳其人焚毁,被严重的破坏。重建工作相继在15世纪、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展开,修道院又重新繁荣起来。1689年后,奥斯曼帝国突袭修道院,纵火焚烧了建筑,并带走了教堂屋顶的铅。此后修道院一直处于荒芜中。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59/888/539.png[/img]
教堂外壁仍可见明显的修补痕迹

为什么教堂屋顶要用铅?在中世纪的时候,铅是除了铁之外十分常用的一种建筑材料。金属铅具有熔点低、塑性好的优点,即使在潮湿环境下仍耐腐蚀,并且不像木材一样易燃,所以在当时经常被做成管道及建筑屋顶。

金属铅的价格在中世纪相对而言还是很高的,一般只用于建造大教堂和宫殿,因此这些地方的铅屋顶也成为了盗贼们的最爱。甚至,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在大幅解散修道院的时候,铅也属于第一批被没收的材料。

20世纪后,修道院得到两次大型修复,并在60年代到90年代一直被用作女修道院。1979年,斯塔里斯和索泼查尼修道院被列为世界遗产[标准(i), (iii)]。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59/888/540.png[/img]
修道院内景

中世纪墓葬群斯特茨奇(联合遗产)(Stećci Medieval Tombstone Graveyards)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59/889/610.jpg[/img]
斯特茨奇(Stećci)的分布(黄点) 图源:Earthstar Geographics

14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开始入侵巴尔干半岛,并于15世纪末完全征服塞尔维亚,开始长达五个世纪的统治。在帝国初期,对于少数宗教和少数民族的政策较为宽容。

在14至15世纪,纪念性中世纪墓碑斯特茨奇(Stećci)的建造在巴尔干半岛达到高峰。这种墓碑遍布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以及克罗地亚,黑山和塞尔维亚的边境地区,目前数量超过70,000件,拥有大量而多样的形式、图案、浮雕、碑文,以及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59/888/542.png[/img]
斯特茨奇(Stećci)

斯特茨奇(Stećci)这个词是什么意思?Stećci本身是对stojećak的缩写,该词源于南斯拉夫语族中的动词stajati,约等同于英文的stand,从字面上看指的是“高而站立的东西”,一般指“站立的巨石”。

然而,学术界一直对Stećci的词源、定义、分类等存在争议。联合国相关文件中暂时分为了“箱形(Chests)”“板形(Slabs)”“山墙型(gabled roof)"”柱形(pillars)""十字形(cruciform)"等,其余被列为不确定形状。

12世纪下半叶,斯特茨奇开始被建造。14-15世纪,斯特茨奇的建造达到高峰期。16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入侵后,斯特茨奇就逐步减少。2016年,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波黑、克罗地亚、黑山和塞尔维亚联合申请的大型中世纪墓葬群斯特茨奇被列为世界遗产[标准(iii)(vi)]。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59/888/543.png[/img]
位于波斯尼亚Radimlja墓地的斯特茨奇是现存状态最好的斯特茨奇之一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59/888/544.png[/img]
Grdeša斯特茨奇(12世纪)上拥有最早的斯特茨奇铭文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59/888/545.png[/img]
月亮和星星是斯特茨奇上很常见的图案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59/888/546.png[/img]
这两块斯特茨奇上描绘了在跳Kolo舞的人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59/888/548.png[/img]
斯特茨奇上鹿的图案的起源一般被认为早于古巴尔干半岛和基督教

修建斯特茨奇的传统在波斯尼亚、天主教和东正教教堂的教徒中均有出现,有时也与克罗埃西亚人(Croatian)和弗拉赫人(Vlach)有关。然而,最初建造斯特茨奇的族裔或宗教仍在学界的讨论之中。

科索沃中世纪古迹(Medieval Monuments in Kosovo)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59/889/642.png[/img]
科索沃中世纪古迹(红点) 来源:Earthstar Geographics

科索沃中世纪古迹包括了四座建筑:德查尼修道院(Visoki Dečani)、佩奇修道院(Patriarchate of Peć)、里耶维什诞神女教堂(Our Lady of Ljeviš)以及格拉查尼察修道院(Gračanica monastery)。由于这些建筑反映了拜占庭-罗马式教会文化的巅峰以及13世纪至17世纪巴尔干地区的独特壁画风格,于2004年被列为世界遗产[标准(ii)(iii)(iv)]。然而,由于该遗址位于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冲突地区,当地政局不稳导致管理十分困难,科索沃中世纪古迹于2004年同年被列为濒危世界遗产。

1929年,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及斯洛文尼亚将联合王国定名为南斯拉夫王国,1963年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92年,南斯拉夫解体,塞尔维亚成为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一部分。1999年科索沃战争及北约空袭结束后,塞尔维亚自治省科索沃由联合国接管。2003年,南联盟改名,南斯拉夫一词成为历史,塞尔维亚和黑山也于三年后解体。2008年,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塞尔维亚坚持拥有科索沃的主权,双方就边境问题仍处于谈判中。

德查尼修道院 (Visoki Dečani)

这是一座中世纪的塞尔维亚东正教修道院,在14世纪上半叶由塞尔维亚国王斯特凡·德桑斯基(StefanDečanski)建造,是整个巴尔干半岛上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教堂,整个修道院有超过1000幅精美壁画。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59/888/550.png[/img]
德查尼修道院外景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59/888/551.png[/img]
德查尼修道院内景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59/888/552.png[/img]
修道院建造者Stefan Dečanski的画像

科索沃当地战争期间,修道院里的僧侣遵从几百年来的传统,庇护各族裔的难民和受伤者。但是修道院特殊的文化地位反而为其带来威胁。2007年,修道院曾被阿尔巴尼亚叛乱分子用手榴弹袭击,所幸损害较小。现在,修道院周边的局势已趋于稳定,重新对游客开放。

里耶维什诞神女教堂(Our Lady of Ljeviš)

该教堂位于科索沃南部普里兹伦镇,是14世纪初由塞尔维亚国王斯特凡·米卢廷(Stefan Milutin)下令修建的东正教教堂。在奥斯曼帝国时期,它曾被改建为清真寺,然后在20世纪初再次被改建为教堂。2004年科索沃动乱期间,里耶维什诞神女教堂遭到纵火。同时,教堂经常遭到抢劫,屋顶上的铅也多次被盗。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59/888/553.png[/img]
里耶维什诞神女教堂

佩奇修道院 (Patriarchate of Peć)

该修道院位于科索沃佩奇附近,于13世纪建立,曾是塞尔维亚大主教的居住地,并于14世纪经历了扩建,见证了7位塞尔维亚国王的加冕仪式。在中世纪和近现代早期,它被用作塞尔维亚牧首及大主教们的陵寝,拥有第一主教的地位。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59/888/554.png[/img]
佩奇修道院

格拉查尼察修道院(Gračanica monastery)

6世纪早期在此曾有一座基督教教堂,之后在基督教教堂废墟之上建设了圣母教堂。1321年,塞尔维亚国王斯特凡·米卢汀(Stefan Milutin)在圣母教堂的基础之上建立了格拉查尼察修道院。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59/888/555.png[/img]
"Gračanica", "Autochrome", Auguste Léon, 1913

在1379年至1383年之间,奥斯曼帝国多次损坏了教堂的前厅,当时塔楼被烧毁。1383年,前厅部分重建。1389年科索沃战争期间,修道院再次被毁坏。二战后,修女们对修道院进行了重修。1999年,修道院两次被北约飞机炸毁。此后,修道院再次得到重修。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59/888/556.png[/img]
格拉查尼察修道院外景

科索沃与UNESCO

尽管科索沃于2008年单方面宣布独立,塞尔维亚仍视该地区为其南部省份。2015年10月,科索沃被教科文组织执行局推荐为成员,“科索沃中世纪古迹”曾一度有可能被列为科索沃而非塞尔维亚的遗产。但是提议未能在2015年11月9日于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获得三分之二的多数赞同,因此科索沃未能加入联合国,该遗产仍属于塞尔维亚。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2004年科索沃动荡的局势导致了35座东正教教堂遭到破坏,且教堂屋顶的铅屡次被盗。在族裔暴力冲突期间,遗产中的莱维耶斯圣母教堂遭到了严重破坏。

当我们在和平中思考着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时候,世界上却有部分古迹遗址只能被勉强维持着心跳。特殊的历史地理位置以及至今悬而未决的边境问题,使得塞尔维亚的多处世界遗产都曾受到战争的冲击,或是至今仍处于威胁之下。

1993年设立于海牙的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ICTY)曾对20世纪90年代巴尔干地区冲突中犯下的破坏文化遗产的罪行进行了惩处,并对国际范围内的文化遗产司法实践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化遗产在战火中存续不易,在祈祷和平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出现更多法律法规、国际组织和社会力量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提供有效的保护。

作为欧洲第一个真正对华免签的国家,塞尔维亚这片土地记录了曲折的故事,却也展现了对多种文化的包容。当全球人民顺利度过这次疫情后,希望我们能亲自去往这片土地,静静坐在古老而神秘的教堂里,共同沐浴圣洁的日光。

[img]https://imagecloud.thepaper.cn/thepaper/image/59/888/557.png[/img]
德查尼修道院 (Visoki Dečani)内景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清源文化遗产公众号。原标题为《遗产撷英|“铁板”朋友塞尔维亚有哪些世界遗产》)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