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227阅读
  • 15回复

[湖北]潇湘晨报:湖北试水“省管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4-05-26

潇湘晨报:湖北试水“省管县”


http://www.xxcb.com.cn/show.asp?id=477161 2004-5-25 7:54:05  


■本报特派记者 张志强
  
“‘儿子’长大就闹着分家。”这是湖北黄石市(地级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邓伟对“省管县”的一个酸涩的比方。

  2003年6月,根据改革者的设计,239项本属于地市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审批权限被直接下放给20个经济强县(市),20个“省管县”的官员,在参加省里会议时,和自己原来的上级“坐在了同一个位置上”。

  这就是被外界称为“强县扩权”的改革。

  本月11日,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一项重大决策,改革现行省管市、市管县(市)的财政体制,在全省52个县(市)推行省管县(市)财政管理体制,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32个县(市)。

  “强县扩权”渐入佳境,向全省铺展。

  省县直辖已成中国区划改革既定方向,一些省份开始通过下放审批权来推动市县脱钩,但“省管县”试点和“市管县”成规之间难免有一场博弈。

  湖北一些地级市的忧虑是:感觉“权力被架空”。

  改革如果延伸下去,长期实行的‘市管县’体制将面临解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湖北的地方官员普遍认为,扩权背后蕴涵着行政区划改革先声的深意。

  试推省管县(市)财政体制

  5月11日,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一项重大决策,改革现行省管市、市管县(市)的财政体制,在全省52个县(市)推行省管县(市)财政管理体制。

  两天后,这则消息变成正式红头文件下发到了各市(州)、县(市)及其机关单位。“先是管理审批权限下放由他们自己作主,现在连财政也要与市里脱钩,看来这‘儿子’(指下级县)长大势必就要‘分家’了。”黄石市(地级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邓伟手里攥着文件,话说得有些酸涩,“以前大冶的同志有事没事就喜欢往我们这跑,搞审批、要项目,现在我都快一年没见着他们人影了。”

  邓所说的大冶市是黄石下属的一个县级市。在湖北,被上级市以“分家儿子”看待的县(市)也并非大冶一家——从2003年6月开始,汉川、宜都等19个县(市)与大冶一道,获得了省委下放的本属于地市一级政府的239项审批权限。

  因这20个县(市)的各项经济指标在湖北排名靠前,这次获权被外界称为“强县扩权”。

  在经济管理权限上,“扩权”县(市)已然和地级市平起平坐。

  层层审批使县域经济“空心化”

  从县到市到省的层层审批,“心急”的老板们备受煎熬。

  两年前,大冶市一家发展势头良好的纸业有限公司,与投资商达成合作意向准备融资扩建,方案都做好了,但随之而来的厂房建设用地层层审批让纸厂“头都大了”。

  经过多次催促和漫长的等待,3个月后终于在黄石市将所有批复弄齐,但耽误的时间却已无法挽回:合作伙伴被竞争对手挖了“墙角”,携资金去了外地。

  “政府一级级掌勺,企业一级级跑堂,很多环节根本毫无实质意义。”每每谈及此事,纸业公司董事长贺某总是一脸无奈:大冶只能批占地2公顷以下的建设用地项目,2至5公顷的建设用地项目需报黄石市审批。“早知如此,我真该像其他企业主一样把建设项目分期拆小,再分几次到县里报批。”贺某说,尽管他知道这是县里许多不规范审批产生的根源。

  大冶市发展计划局副局长余正鸣认为,当前行政制度安排正在导致县域经济空心化。“这种空心化不仅表现在发展环境欠佳,更重要的是县级对经济的调控能力严重不足。”

  由于县级财政对市(州)资金调度能力的不足,使得上级对县的财政返还和转移支付无法按进度拨付,许多钱看得到、用不成,有的项目上级来验收时资金还没有到账。湖北省经委县域经济处干部储成宝下去调研时,县里面便经常向他诉苦:“每年12月底到位资金仅为全年可用财力的一半,县级财政的调控、保证职能基本落空。”

  扩权县(市)良性成长

  在湖北,如果把县域经济比喻为“一只正在发酵的馒头”,那么行政体制则是束缚其膨胀的“蒸笼”。

  事实上,湖北省高层也看到了这一点。2003年3月,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率团赴浙考察县域经济发展经验。

  “县域经济强县强市的示范和拉动作用,成就了浙江这几年的快速发展,而发展县域经济根本之道在于还权于县(市)。”面对记者,湖北省政府一位去浙江考察过的专家说。

  考察团返回湖北后,省委办公厅的“35号文件”随即出台。“扩权”涉及20多个政府部门,包括计划、商务、国土、交通、建设、税务等,几乎涵盖了经济管理权限的所有领域。“扩权”事项多达239项。

  仅半年时间,多数扩权县市便进入了良性成长轨道。

  截至2003年底,大冶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0.9亿元,同比增长118%。2004年一季度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4424万元,同比增长40%。

  而湖北省经济委员会提供的统计数据则显示,20个县(市)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31.38亿元,同比增长10.04%;完成固定投资261.6亿元,增长13.7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7.21亿元,增长8.78%;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许多指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并涌现出一批不同发展类型的县市。

  试点与成规的博弈

  扩权后,湖北全省相当于增加了20个经济意义上的“省管县”。这种通过下放审批权来推动市县脱钩的试点,与“市管县”成规之间难免有一场博弈。

  5月13日,黄石市市委宣传部新闻科副科长周军听了半天没弄明白记者的来意,直至记者将“强县扩权”几个字在纸上写下来。“我们暂时还没作过这方面的宣传。”

  而在黄石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统计局、教育局、财政局、外经贸委等部门采访,记者得到的答案千篇一律,“全部按文件精神将审批权下放了,甚至有些是之前就已经下放了。”

  实际情况怎样?

  4月1日,大冶市政府在递交给省委省政府的《关于落实省扩权政策的情况汇报》中称,在239项“扩权”事项中,落实较好的106项,有72项未能落实,有49项尚未启动或没实际意义,另有11项操作性不强。

  在报告中,大冶市政府认为扩权遭遇“肠梗阻”现象,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省对口部门还没有制订出具体的落实方案。如外经贸、药监等部门,至今没有下文,也没有明确实施方案,县级部门无法操作;

  二是省相关部门还没有按扩权政策执行。如市经贸部门向省相关部门申报限额技改项目时,省厅仍要求转黄石市逐级报批;

  三是涉及教育系统的关于高中学校设立和撤并等事项,黄石市教育部门至今尚未放权。

  每一项权利都代表着部门的一项利益,顺利下放并非易事。储成宝认为,还有一种心理因素也很微妙,因为放权之后下级县的地位陡然上升,“参加省里的会议时,原来的下级和自己(指市部门领导)坐在同一个位置上”。

  黄石市外经贸委一位官员则表示,抛开利益关系不谈,有时确实是考虑县市的把握能力,“审批权放下去了,下面会不会违背政策法规乱搞?”

  “不放权事小,另一种信号对扩权县来说更危险。”余正鸣说,他正越来越感觉到黄石想把大冶“吃掉”。

  黄石城区与大冶仅隔了座黄荆山,大冶在山南边。2003年5月,黄石市作了一个“山南工业区”的规划,边界直划定至大冶湖边,“如按这个规划方案,整个大冶城区就被吞掉了。”余正鸣说。

  为开发山南,黄石市目前正在积极修建两条打通黄荆山的隧道,且其中一条已开通。“开通一个隧道,就并走了周边原属大冶的两个乡镇。”大冶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石科长说,这个开发方案从一开始就遭到了80万大冶人的反对。

  还有一个方案也遭到了大冶人一致的反对。“2003年底,黄石没跟大冶方面打任何招呼,就向上级递交了一份方案——将黄石、大冶撤消,合并为一个新市。”

  “大冶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合并过去将拉低大冶民众的生活水平。”余正鸣说,黄石的前一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后一方案现今还不得而知。

  “黄石背靠黄岗、鄂州等市,城区面积不够就只有往南发展。”黄石市规划建设局办公室主任刘合明认为,大冶理应服从黄石的发展大局。

  “这实际也是一种博弈,你搞‘省管县’,我就‘市吃县’。”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宋亚平认为,对改革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但长远看,地方经济繁荣应是市县两级政府的一致愿望。

  地级市存废悬疑

  4月28日至29日,湖北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在汉川市召开。

  会上,一些“扩权”县市代表强烈呼吁,要参照浙江经验,改革目前对经济较强县市不利的财税分配体制,让“扩权”县市与省里直接结算;扩大“扩权”县市的知情权,使其有别于其他县市,如省直部门的文件直接发到“扩权”县市,“扩权”县市可与市州一同出席全省相关会议;给予“扩权”县市项目申报权,让“扩权”县市部门与省直部门直接对口。

  这些要求概括起来就是要进一步弱化、虚化地级市的职能,实行省管。

  湖北省委省政府对此答复:对去年实行扩权的20个县市再次扩大管理权限,在项目审批、办事程序等方面,赋予涫」苁邢嗤?娜ㄏ蓿?蚁路派笈?ㄒ??妗⒊沟住M?保??銮肯厥械牟普?盍?头⒄够盍Γ?龆ǘ裕担哺鱿厥惺凳?笆≈惫芟亍钡牟普?逯啤?

  这无疑加深了地级市对“权力被架空”的忧虑。

  “扩权对于地市级政府而言,本就是一次转变职能的机会。”董祚华是此次湖北扩权改革的方案设计者之一,他认为“扩权之后,地级市恢复为本来意义上的城市,也可以加强中心城市的经营管理。”

  改革后,地级市对“扩权县”的管理其实已经相当有限。董祚华认为,那么随之而来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与行政区划改革也就势在必行。

  改革行政区划,地级市是存还是废?这是湖北这场扩权改革留给的外界的一个悬念。

  但很显然,湖北没有哪个部门能对此作出正面回答。

  新闻链接

  撤销地级市说法不准确

  民政部地名司司长戴均良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中国行政区划改革创新的思路是“缩省并县、省县直管、创新市制、乡镇自治”。其中,关于省直管县的行政区域规划,有望在2005年完成,但这一规划不会很快付诸于实施。

  戴均良说,有些省已具备了直接领导县的条件,地级管理层可以逐步撤销。目前福建、江苏、浙江以及湖北等省已激活了试点改革,探索性地赋予县以地级市的管理职能,收到良好效果。

  不过,身负区划调整战略之责的戴均良认为,最近流传的“撤销地级市”说法并不准确。他主张适当划小省、自治区,逐步撤销地级管理层,最终形成以省直接领导县(市)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区划体制。

  背景链接

  “市管县”体制由来

  从整个体制背景看,当代中国政府体制有八个层次,也就是中央、省区、计划单列市、地市、县市、区、乡镇和村。渲屑苹?チ惺形?笔〖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为了保证城市蔬菜等副食品的供应,天津、无锡、常州、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自发地领导起周围的县。到1958年年底,全国已有29个市管辖120个县级单位。

  1959年12月,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可以领导县、自治县的决定》,认可了这一体制并在全国迅速推广开来。

  改革开放以后,市管县体制又逐渐兴起。1982年,全国有58个市领导171个县。同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改革地区体制试行市领导县体制的通知,年末即在江苏省试点,第二年开始在全国广泛推行。

  到2002年年底,全国332个地级单位中,已有275个改为地级市,地级市所领导的县占县级单位总数的70%以上。








































★大冶东风路资料图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5-26 14:12:04编辑过]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4-05-26
如果“标准”的地级市管县(县级市)体制的依据居然是:
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改革地区体制试行市领导县体制的通知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4-05-26
附:湖北扩权县市
这20个县市是:大冶市、老河口市、枣阳市、监利县、石首市、宜都市、当阳市、丹江口市、应城市、汉川市、京山县、钟祥市、麻城市、武穴市 、赤壁市、广水市、恩施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其扩权范围涉及发展计划、经济贸易、旅游交通、劳动人事、市场监督、国土资源、水利环保、税务财政等方面。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4-05-26
财政体制改革后省财政直管的69个单位为:
武汉市、黄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樊市、鄂州市、荆门市、孝感市、荆州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神农架林区、阳新县、大冶市、郧 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 县、丹江口市、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都市、当阳市、枝江市、南漳县、谷城县、保康县、老河口市、枣阳市、宜城市、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孝昌县、大悟县、云梦县、应城市、安陆市、汉川市、公安县、监利县、江陵县、石首市、洪湖市、松滋市、团风县、红安县、罗田县、英山县、浠水县、蕲春县、黄梅县、麻城市、武穴市、嘉鱼县、通城县、崇阳县、通山县、赤壁市、广水市。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4-05-26
“2003年底,黄石没跟大冶方面打任何招呼,就向上级递交了一份方案——将黄石、大冶撤消,合并为一个新市”
新市叫什么?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4-05-26
肯定叫:“黄石市”,绝不是大冶市。
其实,黄石市是在大冶市的2个乡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4-05-26
“2003年底,黄石没跟大冶方面打任何招呼,就向上级递交了一份方案——将黄石、大冶撤消,合并为一个新市”


想让人家“消失”还不事先打个招呼,市也太霸道了。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4-05-26
“2003年底,黄石没跟大冶方面打任何招呼,就向上级递交了一份方案——将黄石、大冶撤消,合并为一个新市”


据说北京的大冶同乡会提出的附加条件是:新市叫大冶市,市政府迁往大冶。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4-05-26
邓所说的大冶市是黄石下属的一个县级市。在湖北,被上级市以“分家儿子”看待的县(市)也并非大冶一家
==========
县(市)只能说是市的养子,市辖区才是市的儿子。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6-09-28
可怜的随州市小马拉大车,白养了一帮闲人!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6-09-28

扩了那么多权,湖北的县域经济还是不强啊..

连四川人均GDP上万的县(市)都比湖北多很多..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6-10-01
坚决支持省管县~!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6-10-02


湖北自 1994年以后 直辖的 县级市: 仙桃、 天门 、潜江 。
yzh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7-02-01
湖北好啊,湖南呢,从没听说过啊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7-02-05
大冶市应撤销,划成黄石市的一个区,从历史文化,还是从经济发展角度,都应一体化,黄石作为老工业城市,目前已无地可开发,成为一个整体后,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汉阳鬼柳先生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7-02-05
到处都试点,可步子还是很慢~
吾之所愿——复我汉唐 兴我华夏!
大中华帝国——万世长存!
自由—民主—我可以为此奋斗终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