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吧,写得够清楚的了呀:既然梅人
改封到黄梅,那么黄梅的梅就是来自梅国的梅,亦即梅伯的梅,而不是梅花的梅。
三代通常是改封地不改国名,杞国从河南迁到山东,新地方因此也才叫做杞,而不是故意找一个叫“×杞”的地方改封给杞人;郑从关中改封到成周近畿,当地因此也才叫做郑,为区别就叫“新郑”,而不是因为此地叫新郑才改封给郑人;同样道理,现在的黄梅这块地方是因为梅人改封到此地,因此此地才叫“梅”,而不是专门去找一个带梅字地方封给梅人。梅人受封后,此地也就理所当然得名为“梅”了。
不明白你为什么总是要强调黄梅是“山名”而不是“地名”?是山名就能支持你的观点反对我的观点么?刚好相反,在考证历史时,大的地名如州府县通常有改变,小的地名如山河村集因为常常能保留部分古名痕迹反而成为着力点。如随州厉
山之于厉国,潍坊寒亭之于寒国。
一个容易理解的例子是“燕山”“燕国”,用来做类比说明。
燕国首封于近畿,改封到蓟。燕人最初得名于玄鸟燕子,封国称燕国,改封的地方得名于燕国而叫燕(而不是因为盛产燕子,尽管当地也可能的确盛产燕子),后来又有渔阳之类一堆名字,地名遗迹有燕山。
类比一下:梅国首封于亳州,改封到黄梅一带。梅人最初得名于梅花,封国称梅国,改封的地方得名于梅国而叫梅(而不是因为盛产梅,尽管当地也可能的确盛产梅),后来又有了寻阳之类一堆名字,地名遗迹有黄梅山。
以下是引用山豆杰在2004-6-1 14:11:40的发言:
这个你没有看全,理解有误。梅伯在亳州的封地就叫“梅”,所以才叫梅伯,他的国家就叫“梅国”,武王复封其后裔,自然延续其国名“梅”,虽然地方变了。梅伯子孙正支沿用“子”姓,支庶子孙改以封地为姓(其实是氏,改氏以别贵贱)。简言之,即黄梅的这个梅是从梅国的梅来的,而不是周王故意在全国找一座带“梅”字的“黄梅山”封给“梅”伯后裔。
=========
这只能说明梅伯支庶子孙改“梅”姓的来历。
黄梅最初是一个山的名字,根本就不是地名,其作为地名是在隋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