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131阅读
  • 43回复

[四川]转帖-德阳建市那些事儿(1983)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03-13
第十二行政督察区(遂宁专区-撤销并入绵阳专区-遂宁地级市)
遂宁、安岳、中江、三台、射洪、盐亭、蓬溪、潼南、乐至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03-13
在30年前,绵阳曾经是我国最大的地区呢?

这个最大是指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管辖县市数量最多?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03-13
人的命运被别人决定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03-14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在30年前,绵阳曾经是我国最大的地区呢?
这个最大是指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管辖县市数量最多? (2025-03-13 22:59) 

        我猜应该是指人口,论面积,新疆、内蒙古、西藏面积大的地区秒杀它的多去了。论管辖县市,那时管20多个县的大地区一大把,毕竟当时很多地区都是巨无霸没被拆分。
         那么就只剩下人口一条了。川渝分家前的四川省是全国唯一过亿的第一人口大省(第二的河南当时都不到8千万),绵阳可能是70年代少有的人口超过千万的地区。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03-14
回 幻象岭 的帖子
幻象岭:       有人问,遂宁不成立地级市为什么会影响其它地级市的设立?
       当时有个时代背景,就是各内陆部分省份在模仿沿海经济特区,比照沿海搞各省自己的“内陆经济特区”试点。比如河南的试点城市是漯河,湖北的 .. (2025-03-12 23:54) 

原来各省的小地级市这么来的。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03-28
绵阳自古以来的罗江在大跃进时期并给德阳,分家直接被德阳分走了,亏得裤儿都掉了。
中国没有什么副省级新区,连浦东的区长都只是正厅,架构也是正厅。
难道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兼卫生部长,卫生部就副国了?总理朱镕基兼人民银行行长,人民银行就正国?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03-28
回 赤天亢帝 的帖子
赤天亢帝:绵阳自古以来的罗江在大跃进时期并给德阳,分家直接被德阳分走了,亏得裤儿都掉了。 (2025-03-28 20:03) 

       绵阳市作为四川盆地面积唯一超过20000平方千米的全省最大地级市,不亏吧?想想内江只剩下5300平方公里,却沦为四川面积倒数前3的袖珍地级市了。
此号为原"幻象岭"(现"红花郎"的小号),注册此号的目的只为主号改回原名"幻象岭"。"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03-30
老干部回忆德阳建市历程
国务院批准建立省辖德阳市前的争取历程(叶恒俊)
  1983年8月,我到德阳市筹备组工作,时间荏苒。历史的脚步不紧不慢,转眼如鸿飞冥冥,三十年己经过去,待回过头滄桑地一瞥。一座现代化的大德阳展现眼前。然,一下子把记忆拉回建市之初。
  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的德阳工业区建设就规划建德阳市。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建市设想;60年代、70年代中期,中共中央西南局和四川省委一直设想设立省辖德阳市,统一领导德阳县境内的中央和省属工交企业和德阳县的工作。1978年11月5日,当时的四川省委书记在二重厂视察时说:“这个地方要搞,将来搞个市嘛,把德阳县包括进去。” 由于种种原因,德阳市的建立一直在孕育之中。1982年11月上旬,中共四川省委组织了以鲁大东省长为团长的“四川省赴江苏考察团”,学习江苏发展社队企业的经验。德阳县委书记张祥国(党的十二大代表)是考察团成员之一,听了江苏省长介绍体制改革经验时,特别介绍了全省撤销了原有的行政公署,有的撤地建市,有的新组建了地级市,个别经济发达的县还撤县建县级市。这样就顺应了物资、资金的流向,特别有利于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业发展了,就带动了社队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张祥国立即想到德阳应该建市。但德阳建县级市看来不行,因为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属“飞地”,即地盘在德阳,主管部门在成都(党组织关系在成都),工厂外属德阳管,工厂内由成都管。东方汽轮机厂又在绵竹县。很多事德阳县协调不了,看来要把绵竹、广汉、什邡、德阳四个县划在一起,建立地级德阳市才行。
  1982年11月下旬,中共德阳县委召开书记碰头会,张祥国传达了考察江苏的情况,他提出了建德阳市的想法,把绵竹、广汉、什邡划进来建立德阳市。几位副书记都同意他的意见,并要他和县长刘茂国选择适当时间向绵阳地委领导汇报。会后第三天,张祥国、刘茂国就向绵阳地委主要领导作了汇报。但地委领导说,以后,德阳可搞一个工业区,统一协调管理各个厂矿,德阳就不要建什么市了,什么地级市、县级市都不要搞了。以后,绵阳地委、行署的两位主要领导又先后来德阳,张祥国、刘茂国都向他们提出德阳建市问题,但都被拒绝了。
  1982年12月,中共四川省第四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召开。张祥国见到了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党委书记彭光显(属成都市代表团)。彭光显说,泸州建市的消息都传开了,德阳建市能不能搞成就看你的了。张祥国说,我已和地委几位领导汇报过,他们都不同意。
  1983年1月3日至4日,德阳县委召开常委会议,张祥国说,德阳建市问题,主要是靠我们,大家看怎么办才好。1月21日到2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些专家学者关于地、县体制改革的意见,张祥国意识到,这是中央要出台地、县体制改革意见的前奏曲。他立即和彭光显联系,通报了自己的看法。彭光显建议可否在一起研究一下。1983年1月27日(腊月十四),德阳县县级各部门负责人在县委招待所开会,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彭光显、副厂长马兴龙和原厂党委书记孙克、原厂长李干应邀列席了会议。大会结束后,张祥国、刘茂国和县委副书记刘行皜和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四位领导专门研究建市问题。拟绕开绵阳地委,直接向省委写建市申请报告。因上级党委(绵阳地委)不同意,县委、厂党委都不好牵头,决定:县委和厂党委共同委托李干、孙克,由他俩出面和东方电机厂联络一下,再研究申请报告问题。李干、孙克当场表示将竭尽全力,为建市出力。
  1983年1月31日,由李干、孙克联络的一县两厂的负责人:德阳县委张祥国、刘茂国、刘行镐,二重厂党委彭光显、马兴龙和李干、孙克、赵基德(老红军)、葛守国(老红军)、刘松明(二重厂党办副主任),东方电机厂党委书记张积武、厂长何依、原厂长邓义生共同在二重厂招待所,开会研究德阳建市问题。会议由李干同志主持,决定由刘松明、许平(县计委副主任)、蔡慕兰(东方电机厂干部、原德阳工业区工委书记程占彪的秘书)三人起草德阳建市申请报告,刘松明执笔。
  1983年2月17日,“德阳地区体制改革建议联席会议”在二重厂招待所召开,德阳县、二重厂、东方电机厂、东方电工机械厂、第一机电安装公司、德阳耐火材料厂、四川玻璃纤维厂、四川树脂厂、第二物探大队、四川德阳九五厂、绵阳地区旌阳磷肥厂、四川建筑工程机械厂、四川省建设厅德阳水泥制品厂等13个单位的负责人(县委书记、县长、厂党委书记、厂长)到会。会议由李干同志主持。会议经过充分讨论,以13个单位党委的名义报告省委、省政府。18日上午加盖了13个单位党委印章,下午刘松明派专人专车将“建议”报告报送给省委、省政府和省上有关领导同志。1983年3月10日,这13个单位的负责人再次相聚一起,讨论通过了由二重厂党办秘书科副科长亓九才起草的“关于再次请求建立德阳市的补充报告”。3月15日,安志文(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到了重庆,李干闻讯即去汇报并请他将德阳建市的报告转呈赵紫阳同志。
  1983年4月1日,省委常委、省顾委副主任鲁大东、省委办公厅副主任徐泽普、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岳忠来到德阳,召集四县(德阳、广汉、什邡、绵竹)、七厂(矿)(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东方电工机械厂、四川玻璃纤维厂、德阳耐火材料厂、金河磷矿)党政领导开会,宣布省委、省政府同意设立德阳市,现在就可以进行筹备。要搞一个筹备组,由张仁梁(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厂长、省委委员)、常光南(温江地区行署副专员、广汉县委书记)、张祥国三同志负责组织筹备组,具体领导德阳市的筹建工作。
  1983年4月8日,省委副书记聂荣贵宣布省委决定:德阳市筹备组组长为张仁梁,副组长为常光南,并确定德阳、绵竹、广汉、什邡和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等县和企业为筹备组成员单位。徐泽普参加筹备工作,主要负责德阳市领导干部考察调配工作。省委组织部干部处副处长雷仲益为省委联络员,省委组织部副处级干部何定楷为省委组织部联络员。随即明确:张祥国、罗同春(什邡县委书记)、陈宽金(东方汽轮机厂党委书记)、张积武6人为筹备组成员。
  1983年4月12日,德阳市筹备组在德阳县委招待所借了几个房间作办公室,正式开始了德阳建市的各项筹备工作,筹备组分为5个口,并明确了各口负责人——组织口,张祥国、何定楷;政法口,张治;农贸口,罗同春;计经委工业口,沈国俊;文教卫生口,郭务文。可是,绵阳地委得知德阳市已开始组建,竭力推荐中江县也划归德阳市管辖。这个意见于1983年6月被省委采纳,6月又增加了中江县、金河磷矿为筹备组成员单位。
  1983年7月25日,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出《关于成立四川省德阳市筹备组的通知》,张积武、陈宽金不参加筹备组了。陈久新(绵竹县委书记)、刘绍朝(什邡县人大副主任)、沈国俊(东方汽轮机厂副厂长)、郭务文(东方电机厂厂办主任)、张治(温江地区公安处处长)、万克俭(中江县委书记)、顾兆元(金河磷矿党委书记)增补为筹备组成员。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几大班子和建市的各项工作都紧张地进行着。
  1983年8月18日,对德阳人民来说是一个让人激动而难忘的日子。这天,国务院以【83】国函字156号《国务院关于四川省设立德阳市的批复》行文,正式批准建立德阳市,建立市带县体制。徳阳市驻德阳城关,辖城区街道办亊处、汉旺镇和旌阳、城区、八角井三个公社。将绵阳地区所辖德阳、绵竹、中江3县和成都市所辖广汉、什邡2县划归德阳市管辖。(注:1983年5月温江地区撤销,广汉、什邡二县才划归成都市管辖)。1983年8月31日,在德阳城关召开成立大会。简陋的德阳县委招待所礼堂庄严而隆重,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省委副书记聂荣贵宣布德阳市正式成立了,德阳人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 此帖被幻象岭在2025-03-30 16:53重新编辑 ]
此号为原"幻象岭"(现"红花郎"的小号),注册此号的目的只为主号改回原名"幻象岭"。"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03-30
里面几个要点:
1.绵阳地委极力反对德阳设地级市。
2.受泸州设市刺激,德阳也想趁着行政区划改革脱颖而出。
3.为了绕开绵阳地委的阻力,中国二重这个能直通上峰的央企为德阳建市立下汗马功劳。
4.温江地区有干部参与地级绵阳市筹建,说明德阳建市还是起到分流前温江地委官员的作用。
5.广汉、什邡当时的县委书记是主动参加德阳市筹备申报的,甚至德阳首位市委书记就是当时的广汉县委书记。
6.当时的绵阳地委见阻止德阳建市不成,直接甩包袱把中江县推给德阳市。
[ 此帖被幻象岭在2025-03-30 20:18重新编辑 ]
此号为原"幻象岭"(现"红花郎"的小号),注册此号的目的只为主号改回原名"幻象岭"。"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03-30
德字里面混了徳。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03-30
最后一句“德阳人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说的也太冠冕堂皇了,直接打脸了。
中央行政区划委员会是行政区划改革工作的核心领导和决策部门。主要职责:1.编制规划地方管理体制。2.审核批准各级政区的设立标准和规模,地名和边界标准化。3.组织建立指导各个政区的官员级别套改工作。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03-31
一个县直接成了地级市,官帽子堆成山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03-31
回 兰色火焰 的帖子
兰色火焰:一个县直接成了地级市,官帽子堆成山 (2025-03-31 03:41) 

       德阳这种工业大县,官帽子在设地级市之前本来就很多。那个农民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时期,有工业的县城是非常吃香的,这些工厂领导在经济体制转型、工厂大批倒闭潮到来前,从事业单位转到行政单位的,幸运的避开了几年后的下岗失业潮。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03-31
“一座现代化的大德阳展现眼前。然,一下子把记忆拉回建市之初。”

====

然?
漏字了?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03-31
在网上找了下,没有找到广元市和遂宁从绵阳地区分设的介绍。
本人原ID:啊谁。
kinda为本ID的小号。
海天一色看潮起,暮鼓晨钟听风吟。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04-02
再怎么说,德阳设市在不应该搞在绵阳撤地设市之前吧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04-02
回 荒州邈县 的帖子
荒州邈县:依然在,最有名的第二重型机器厂,东方电机厂,东方汽轮机厂。其中,东方汽轮机厂在绵竹汉旺镇,汶川大地震中毁损严重,就此借坡下驴,搬迁到德阳市区。当年汶川大地震系列报道就有一篇《汉旺危情》。 (2021-06-04 17:27) 

东电的总部搬到成都西门了。
本人原ID:啊谁。
kinda为本ID的小号。
海天一色看潮起,暮鼓晨钟听风吟。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04-02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在30年前,绵阳曾经是我国最大的地区呢?
这个最大是指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管辖县市数量最多? (2025-03-13 22:59) 

人口最多,三普人口1200多万。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04-02
可惜了江油,当年四川三线军工企业规模最大的县,除了绵阳就是江油,德阳还在之后。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