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清朝以江南省、江西省为两江,设有两江总督,后江南省分为
江苏、安徽两省,但仍称两江总督。
元朝以左江、右江为两江,设有广西两江道廉政肃访使
两河:北宋称
河北路、河东路为两河
两浙:唐宋称浙东、浙西为两浙。唐朝设浙东观察使、浙西观察使;北宋设有两浙路,南宋分成两浙东路、两浙西路
两广:宋元明清称广东、广西为两广。宋朝设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明朝设广东、广西2省,清朝设有广东广西总督,俗称两广总督
两川:唐朝以剑南东川、剑南西川合称两川
两湖:宋清朝称
湖南、湖北为两湖。宋朝设荆湖南路(简称湖南路)、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清朝设湖南、湖北2省,设有湖北湖南总督,俗称湖广总督,亦称两湖总督
两淮:宋元明清称淮东、淮西为两淮。宋朝设淮南东路(简称淮东路)、淮南西路(简称淮西路),元明清设两淮(都)盐运使司
两海:元朝称
海南、海北为两海。设海北海南道廉政肃访使、广西两海道广教总管府
三齐:项羽将齐国旧地分为齐、胶东、济北3王,合称三齐
三楚:秦汉以楚国旧地之南楚(楚国传统地盘)、东楚(楚国征服吴越后的地盘)、西楚(楚国征服北方的地盘),合称三楚
三秦:项羽将秦国旧地分为雍、翟、塞3王,合称三秦
三吴:黑暗时代以会稽郡、吴郡、吴兴郡(后2郡均由会稽郡分出)合称三吴;又或以会稽属越地,遂剔除,补入丹阳郡。宋朝或以苏州(东吴)、常州(中吴)、湖州(西吴)为三吴
三越:汉朝称瓯越、闽越、南越3部落为三越
三河:汉朝以
河南郡、河内郡、河东郡为三河
三川:唐朝以剑南东川、剑南西川、山南西道为三川
三巴:黑暗时代以巴郡、巴东郡、巴西郡(后2郡均由巴郡分出)为三巴。刘宋设有三巴校尉
三蜀:汉朝以蜀郡、广汉郡、犍为郡(后2郡均由蜀郡分出)为三蜀
四川:南宋以夔州路、潼川府路、成都府路、利州路为川峡四路(川峡为西川、峡西2路的合称),简称四川。设有四川制置使等官,元明清设为四川省
两辽:明朝以辽东、辽西为两辽
两越:汉朝以东越、南越2部落为两越
三晋:战国赵、魏、韩3国瓜分晋国,遂合称三晋
三湘:黑暗时代以潇湘、蒸湘、漓湘(湘水与支流或其他干流通过运河汇合的区域)为三湘;又或以漓湘不属湖南,遂剔除,补入沅湘(现代长沙不取,星沙最初
规划三条东西向主路时,专门请专家论证三湘,采用了潇湘路、蒸湘路、漓湘路)
三蔡:战国以上蔡、新蔡、下蔡(蔡国先后3个都城,迁都下蔡后,3蔡在同一条
历史线上)为三蔡
三迤:清朝以迤东道、迤南道、迤西道(意为昆明以东、以南、以西)为三迤
三魏:曹魏以魏郡、广平郡、阳平郡(后2郡均由魏郡分出)为三魏
八闽:八闽最开始是虚指,北宋于闽地设8个军州: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剑州、兴化军、邵武军,遂实化八闽;元朝改为8路、明朝改为8府。现仍多称八闽。
九闽:清康熙年间设立台湾府,并划归
福建省,八闽遂又称九闽(八闽一称仍沿用)。
十闽:清雍正年间升福宁州为府,八闽、九闽遂又称十闽(八闽、九闽两称仍沿用)。
=============================
含通名字的不录,如:两京、三都、三江、三山、三国、三关、四海、四水、五湖、五岳、六镇、十道、十三州、十五路、十八省、三十六郡等
含类似通名字的也不录,如:三辅、四辅、九边等
含专名字,但不在同一条历史线的不录,如:两汉(西汉、东汉)、三燕(前燕、后燕、北燕)等
八桂是虚指。七闽不可考。
[ 此帖被夕阳西下在2022-06-05 13:1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