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746阅读
  • 74回复

[政策法律]改开以来地级建制变更批文辑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50 发表于: 2023-06-11
有些是搞运动的结果,有些是没过脑子的产物。

只看该作者 51 发表于: 2023-06-11
泰州
晦象先生:1月1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同意安徽省撤销阜阳地区设立地级阜阳市的批复》(国函〔1996〕1号):撤销阜阳地区,设立地级阜阳市。
2月21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同意陕西省撤销汉中地区设立地级汉中市的批复》(国函〔1996〕11号):撤销汉中地区,设立地级汉中市。
5月31日,国务院 .. (2023-01-25 03:07) 

http://xzqh.info/lt/read.php?tid=169907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52 发表于: 2023-06-11
德阳
晦象先生:1月18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同意江苏省改革地市体制调整行政区划给江苏省人民政府的批复》(83)国函字 1 号:撤销苏州地区行政公署,……撤销镇江地区行政公署,……。镇江市改由省直辖。……撤销南通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徐州地区行政公署,……撤销扬州地区行政公署,……扬州市 .. (2022-08-28 14:46) 

http://xzqh.info/lt/read.php?tid=168993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53 发表于: 2023-06-13
12月22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同意广东省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给广东省人民政府的批复》(83)国函字 269 号:撤销佛山地区……,撤销汕头地区……,撤销韶关地区……,撤销湛江地区……。撤销中山县,设立中山市(县级)。

这条说的不够详细,没有写出新设哪些地级市?当时由湛江地区代管的湛江市、茂名市本身是地级市吗?

只看该作者 54 发表于: 2023-06-13
回 淮海21 的帖子
淮海21:12月22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同意广东省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给广东省人民政府的批复》(83)国函字 269 号:撤销佛山地区……,撤销汕头地区……,撤销韶关地区……,撤销湛江地区……。撤销中山县,设立中山市(县级)。
这条说的不够详细,没有写出新设哪些地级市?当时由湛江地区代 .. (2023-06-13 09:09) 

这个批复在国务院公报1983年26号上,没有新设地级市,新设的只有县级中山市、梅县市
只看该作者 55 发表于: 2023-06-13
回 淮海21 的帖子
淮海21:12月22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同意广东省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给广东省人民政府的批复》(83)国函字 269 号:撤销佛山地区……,撤销汕头地区……,撤销韶关地区……,撤销湛江地区……。撤销中山县,设立中山市(县级)。
这条说的不够详细,没有写出新设哪些地级市?当时由湛江地区代 .. (2023-06-13 09:0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沿革地图集》上写的是1975年韶关汕头佛山江门湛江茂名海口升格为地级市,不知道可靠不。估计批文不太好找,可能需要看地方志

只看该作者 56 发表于: 2023-06-14
回 zergem 的帖子
zergem:《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沿革地图集》上写的是1975年韶关汕头佛山江门湛江茂名海口升格为地级市,不知道可靠不。估计批文不太好找,可能需要看地方志 (2023-06-13 13:56) 

实际上地委、行署仍然继续领导这些市
可能国务院只看行文上能自洽就行,地方根本就没执行。
或者就是那个年代流行的省辖市,地区代管。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57 发表于: 2023-06-14
回 zergem 的帖子
zergem:《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沿革地图集》上写的是1975年韶关汕头佛山江门湛江茂名海口升格为地级市,不知道可靠不。估计批文不太好找,可能需要看地方志 (2023-06-13 13:56)

极有可能是这样:
1974年5月26日(广东省委34号文),明确这几个市为省辖市,实行省地双重领导体制,为副地级建制,省内计划单列。同时向国务院申请将这几个市升格为省辖市(当时没有地级市的概念)。
1975年11月22日,国务院 1975 188号文批复,这几个市升格为省辖市。
实际执行时,不清楚为何(或许换了领导换了意志),这些市仍然是省辖市,实行省地双重领导体制,为副地级建制,省内计划单列。但有国务院批文,可能获得了设区权限。
根据追踪,这些市在1983年以前仍受地区领导。
1983年,国务院(民政部)在批复时,查阅档案,发现它们已经是省辖市(地级市)。
以上为推测,不负责准确性

[ 此帖被晦象先生在2023-06-14 03:14重新编辑 ]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58 发表于: 2023-08-17
少见批文补辑
国务院文件
国发(79)288号

国务院关于黑龙江省
恢复伊春市和变更安达市名称的批复

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
        一九七九年十月六日报告悉。同意你省:
        一、撤销伊春地区,恢复伊春市。伊春市由省直接领导,政企合一体制不变。原伊春地区领导的嘉荫县、铁力县仍归伊春市领导。
        二、安达市改名为大庆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四日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59 发表于: 2023-08-18
台州
晦象先生:1月31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同意吉林省浑江市更名为白山市的批复》(国函〔1994〕8号):浑江市更名为白山市。
3月7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同意湖南省撤销益阳地区设立地级益阳市的批复》(国函〔1994〕17号):撤销益阳地区,设立益阳市(地级)。
4月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同意广 .. (2023-01-25 02:56)

1983年到1986年,地委、行署在全国各地实行地市合并、由市领导县改革试点的形势下,逐步形成建立中心城市的构想。1987年,地委、行署决定在椒江兴建综合办公楼,为到椒江办公的机关单位搬迁作准备。1988年10月到12月,浙江省委、省政府派出调查组10余人,历时3个月,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综合分析测算等,形成了8万字左右的《关于台州地区中心城市与地区行政中心转移的研究报告》及5个附件。关于中心城市问题,当时提出论证的方案有4个,即:在椒、黄、路建立组合型城市以临海为中心建立地级市南北分治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分设。论证小组的意见是:“通过诸方案的分析比较,椒、黄、路组合型城市为台州中心城市的方案比较合理可行。”并提出力争在5年内完成历史性的转移和体制转换。1989年7月29日,台州地委、行署以〔1989〕27号文件上报省委、省政府《关于要求尽快认定台州地区行政中心转移方案的报告》。但紧接着,国家进入了治理整顿的阶段,建立中心城市、转移行政中心问题暂时搁置下来,浙江省委、省政府于1989年9月29日研究决策:“维持现状,暂不搬迁。”

1992年5月15日台州地委、行署以地委[1992]14号文件上报省委、省政府《关于确立台州中心城市及转移地区行政中心的报告》。

关于台州撤地设市的决议、报告与批复

关于争取撤地建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的决议

(1993年2月1日中共台州地委扩大会议通过)

1993年1月30日至2月1日,地委召开扩大会议,期间就台州地区争取撤地建市,实行市管县体制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在广泛酝酿的基础上,形成了一致认识。

撤地建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是台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对于充分发挥台州地区的区位优势,加速开发黄金海岸线;对于改善台州的投资环境,提高台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促进全区对外开放;对于增强台州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提高台州经济的整体素质;对于克服现行管理体制的弊端,加强和改善区域范围内的宏观调控职能;对于完善浙江沿海的城市网络,促进全省经济的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从台州地区的现实状况看,撤销地区行署建制,建立中心城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的条件已经具备。椒江、黄岩两市是台州经济发达地区,其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已基本符合地级市的标准。椒江市区、黄岩城关和路桥镇在经济功能上有较强的互补性。椒江是新兴的港口城市,是全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黄岩是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市,经济实力比较雄厚;路桥是浙中沿海地区商品主要集散地,具有发展大型市场的优越条件。这一带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海、陆、空综合运输网络已基本型成,并且具有形成组合城市的良好的地理条件。因此,以椒(江)、黄(岩)、路(桥)组合城市为台州中心城市是完全可行的。

完成撤地建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我们要本着对历史、对台州520万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积极主动、扎扎实实地做好有关撤地建市、形成中心城市的各项工作。地委号召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干部和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同心同德,步调一致,顾全大局,形成合力,为早日实现撤地建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的目标作出不懈的努力。

关于要求撤地设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的请示

(中共台州地委【1993-1】 25号文件)



省委、省人民政府:

撤销台州地区,建立台州市,实行市管县的体制,是关系台州全局利益和浙江中部沿海地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件事已经酝酿了10年,其间曾得到历任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支持;1988年省里专门组织力量调查论证,提出了肯定的意见,也引起了国家民政部的重视。10年间,台州的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进步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级干部和群众对建立中心城市的要求非常强烈。

一、台州地区及椒江、黄岩两市的概况

台州地区处于沿海开放地带,北与宁波、绍兴两市为界,南与温州市接壤,西邻金华市和丽水地区,全区陆地面积941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20.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5万人(按民政部门口径统计),现辖椒江、黄岩、临海3市和温岭、玉环、天台、仙居、三门5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迅猛发展,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111.66亿元,国民收入103.58亿元,分别比1980年增长3.72倍和3.71倍;工农业总产值241.43亿元,居全省第5位;外贸出口总值27亿元,居全省第4位;财政收入8.34亿元,居全省第6位;去年职工人均工资收入26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79元。

椒江、黄岩一带为台州地区经济最发达区域,已经具备建立地级市的条件。按照1992年统计,椒江、黄岩一带总人口已达1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达54万人;国内生产总值37.18亿元,占全区的33.29%;工农业总产值90.14亿元,占全区的37.33%,其中工业总产值77.19亿元,占全区的40.2%;外贸系统内收购总值7.83亿元,占全区40.4%;第三产业产值6.99亿元,占全区31.95%;财政收入3.39亿元,占全区40.6%。椒江是新兴港口城市,工农业总产值比建市前的1980年翻了四番;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椒江经济开发区,目前开发势头良好。黄岩综合实力较强,工业基础雄厚,医药化工、食品罐头、塑料模具、工艺礼品等在国内外很有影响。黄岩市的路桥镇是省内外著名的商品集散地,以贸兴市,市场昌盛,日上市高达10多万人次,去年集贸市场交易额10.5亿元;投资2亿元的“中国日用品商城”第一期工程已在加快建设。椒江、黄岩一带的城市设施条件也较好,海门港现有大小码头43座,其中万吨级码头1座,新建的省重点工程5000吨级外贸码头即将竣工。位于路桥镇的机场正在扩建,扩建后将可起降大中型客机并增开航线。投资3.5亿元的黄岩、椒江、路桥联合引水工程已在组织实施。经国家批准的台州发电厂第四期工程已经动工。从黄岩经过的甬台温高速公路(台州段)工程已经省政府确定,今年年底将开始兴建。椒江、黄岩(城关)、路桥三角地带的大环线工程(宽50米)也将上马。椒江、黄岩、路桥一带的城建、环保、绿化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都有相当的基础。这些项目的建成和创造的条件,在全区可以进一步发挥“龙头”的作用,影响和带动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加速发展。

二、现行的行政区划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浙江省内的7个沿海市地中,唯有台州为行署建制(全国沿海11个省市区的41个市地中,也只有台州等4个为行署建制)。作为上层建筑范畴的行政区划管理体制,目前台州行署的建制已严重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

1.没有对全区经济发展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带动力的中心城市。省里有关专家在考察、分析台州经济现状时曾指出:台州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地区内主要城市人口均在10万人左右,城市的聚集效应不明显,经济上存在“散、小、低”等问题。作为地区行署驻地的临海市,是目前台州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陆上交通、邮电通讯、城市建设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都有较好的基础,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迅速,面貌变化较为显著。但由于幅地大,人口多,经济基础相对较薄弱,从现状和发展趋势看,临海市难以形成对全区经济具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中心城市。而椒江、黄岩一带已经并将进一步形成台州地区的经济中心,行政管理体制理顺后,将会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中等城市。

2.严重影响对外开放。在宁波、台州、温州,以及全国沿海其他市地中,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方面,台州地区明显处于“低谷”,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台州没有中心城市。由于城市化水平较低,使招商引资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加上管理体制上仍为行署建制,在国内外缺乏相应的知名度,地图上找不到“台州”两字,严重阻碍着我区扩大对外开放。由于是行署建制,曾在洽谈之中的与国外城市建立友好关系一事也被迫中断。

3.宏观上缺乏调控能力。地区行署作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本级财力十分薄弱。虽然对本级企业放下去又收上来,收上来又放下去,但无论直接管理本级企业,还是不管本级企业,迄今地区本级每年财政收入不超过3000万元。这种状况与全地区的经济实力,与行署所担负的工作职责很不相称,对全区经济的发展缺少起码的调控能力。要办一些全区性的必不可少的建设事业,如民航站扩建、黄椒温联合供水工程、创办大中专学校等等,就只能多方筹资,反复协商,工作起来难度极大,往往影响建设的进程。

4.部分地直单位设在椒江,分两地进行行政管理十分不便。从1985年起,地区一些经济工作部门就陆续迁往椒江市;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海门港对外轮开放,地区在椒江组建了一批涉外工作机构。目前已在椒江市的地区直属部门和单位有:地区开放办、口岸办、经贸委、海关、商检局、中国银行海门支行、动植物疫验所、卫生检疫所、边防检查站、地区进出口总公司、外轮代理公司、海员俱乐部、地区商业局、水产局、港务局、台州工业中专,还有一些中央、省属企业,如海巡支队、海门航运公司、台州发电厂、7816厂等;地区物资局、供销社、林业局、协作办等在椒江也设有下属机构;地区工业局、二轻局、财税局曾都有下属单位,去年10月下放给椒江市管理。这些单位和部门,大多数为县处级,隶属于地区以上领导机关管理,对地区来说,往往是鞭长莫及,管理不便;对椒江市来说,存在着“港口城市管不了港口,开放城市不管涉外机构”的矛盾。

5. 一批项目待批缓建。由于争取撤地建市工作要依法办事、按程序办事,需要一个过程,一批需建项目只得报而待批,备而缓建。据地区计经委统计,去年以来,地区本级有近60个单位上报基建项目,其中地区计经委已列入基建项目计划的单位23个,建筑面积6.88万平方米,总投资3854万元。这些项目,由于中心城市不明确,只能待批或缓建。现在各方面都要求,争取撤地建市工作应抓紧进行,不宜迟缓,否则将会影响椒江、临海等地的规划和建设,项目缓建将会给有关单位造成很大的损失。

三、关于撤地建市的具体方案

根据国务院国发【1993】38号《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的报告>的通知》要求,经过反复比较和深入研究,我们把撤地建市的具体方案定为:撤销台州地区,撤销椒江市、黄岩市,建立台州市,下设海门区、黄岩区、路桥区。市区陆地面积1536平方公里,32个乡镇,3个办事处;人口1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4万人。海门区辖海门街道办事处、白云街道办事处、葭沚街道办事处、东山镇、三甲镇、洪家镇、下陈镇、前所镇、章安镇、大陈镇、黄礁乡、椒江农场,面积274.27平方公里,人口42万人;黄岩区辖城关镇、宁溪镇、上郑乡、富山乡、屿头乡、头陀镇、北洋镇、上垟乡、平田乡、茅畲乡、焦坑镇、江口镇、新前镇、院桥镇、高桥乡、沙埠乡,面积920平方公里,人口55.48万人;路桥区辖路桥镇、桐屿乡、螺洋乡、峰江镇、新桥镇、横街镇、下梁乡、金清镇、蓬街镇、黄琅乡,面积342平方公里,人口37.52万人。建立台州市以后,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市政府驻地海门区,地址在海门区环城南路。将海门区、黄岩区、路桥区和现台州地区所辖的临海市和温岭、玉环、天台、仙居、三门等县划归台州市领导。

1992年底台州地区有本级单位56个,其中国家机关机构48个,政法系统机构5个,还有供销、二轻、物资系统等3个单位。编制数1416名,实有人数1359名,其中国家机关854名,政法系统418名,供销、二轻、物资系统等87名。椒江市级机关工作机构62个(含政法部门),编制数1135名,现有人数1141名。黄岩市级机关工作机构61个,编制数1448名,现有人数1410名。我们设想把行政区划调整与地方机构改革结合进行,按照“小机构、大服务”和精减、统一、效能的原则,在现有的地区本级和椒江市、黄岩市级机构与人员编制不增加的前提下,设置好台州市和海门、黄岩、路桥三个县级区的机构,编制好所需的人员。在撤地建市过程中,我们将采取“利用现房、购建结合、分批搬迁、平稳过渡”的办法,尽快形成中心城市,完成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的任务。

由于撤销台州地区、建立台州市,实行市管县的体制,拟建的市政府领导机关 设立在海门区(现椒江市),需要增加一些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增加一批办公、生活用房,增加一些地级市所必需的其他设施,我们打算以改革的办法,多渠道筹资,分期建设。通过多种途径筹集资金,基本上能满足撤地建市的需要,不须向上级财政部门要求解决资金。

四、撤地建市的思想基础及遗留问题的处理

从酝酿建立中心城市以来,随着实践的深化,各级干部对撤地建市、建立中心城市的认识趋向一致。今年1月30日至2月1日,地委召开了有各县市委书记、县市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和地区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扩大会议,根据党的十四大和省委八届八次全会扩大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了90年代台州加快改革和发展的问题;会议还把建立台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作为重要议题,与会同志进行了热烈而认真的讨论,认为撤地建市,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所迫,是民心所向,应该抓住时机,尽快争取。会议一致通过了《关于争取撤地建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的决议》。大家一致认为,台州地区的经济中心在椒江、黄岩、路桥这一带;只要行政区划上的关系理顺,在这一带就会很快形成一个中等城市,在浙江省的沿海地区就会构成宁波、台州、温州三位一体的港口城市网络。临海、黄岩、椒江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表示:坚决拥护撤地建市,实行市管县的决策。临海市表示,要识大体、顾大局,同心协力做好工作。黄岩市认为现在地改市时机很好,条件成熟,要当机立断,抓紧进行,对有利于形成中心城市的事多做、快做,为早日建立中心城市而努力。椒江市的同志说:撤地建市是完全正确的决策,中心城市设在哪里,这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椒江市要顾台州的整体利益,竭尽全力做好各种服务。

在撤地建市过程中,对不需要搬迁或暂留临海的地属部门和单位,地区将组织一个工作班子负责管理和协调,并负责留在临海的原地区机关离退休老同志的生活后勤保障,及管理在临海留用的房产。搬迁后,留临海的老同志的住房及其他生活条件将进一步改善。

以上请示,当否,请指示。

中共台州地委

台州地区行署

一九九三年六月十日

关于要求台州撤地设市,

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补充报告

(中共台州地委【1993】51号文件)

省委、省人民政府:

撤销台州地区和黄岩、椒江两县级市建制,设立地级台州市,实行市领导县体制问题,地委、行署曾以地委【1993】4号、21号和25号文请示省委、省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有关方面的关心、重视、支持下,省人民政府以浙政发【1993】164号文向国务院及国家民政部作出请示,对这一事关浙江中部沿海战略布局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并提出请示意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根据国发【1993】38号文《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报告的通知》精神,按省、地《请示》方案意见,拟设立的台州市市区(包括海门、黄岩、路桥三区)的有关指标是:

(1)市区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1992年为18.16万人(未包括当年蓝印户口4.31万人),今年可达24.97万人(包括去年已办蓝印户口4.31万人和今年已办蓝印户口2.5万人共计6.81万人)。

按照1986年4月19日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和市领导县条件报告》的通知口径计算,今年市区非农业人口可达33.47万人。

(2)工农业总产值1992年为90.1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77.19亿元,占85.64%,预计今年可达137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25亿元,占90%。

(3)国内生产总值1992年为37.18亿元,预计今年可达50.2亿元。

(4)第三产业产值1992年为7.99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21.5%,已超过第一产业的产值,预计今年第三产业产值将达12.5亿元,占25.2%。按国发【1993】47号《国务院关于开展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工作的通知》精神,今年市区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30%以上。

(5)地方本级预算内财政收入3.39亿元,预计今年财政收入可达4.6亿元。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撤地设市,建立地级台州市,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符合国务院国发【1993】38号文的要求,条件已经成熟,时机非常有利,对于加快我区改革开放步伐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为此,特作以上补充报告,要求提请国务院及国家民政部在决策研究时予以考虑。

中共台州地委

台州地区行署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二日

关于同意浙江省撤销台州地区

设立地级台州市的批复

(国函【1994】86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要求撤销台州地区和黄岩、椒江两县级市建制设立地级台州市、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请示》(浙政发【1993】164号)和有关的补充报告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同意撤销台州地区和县级黄岩市、椒江市,设立台州市(地级),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椒江区。

二、台州市新设椒江区、黄岩区和路桥区。椒江区辖原椒江市的海门、白云、葭沚3个街道办事处,东山、洪家、三甲、下陈、前所、章安、大陈7个镇和黄礁乡,区人民政府驻青年路;黄岩区辖原黄岩市的城关、宁溪、头陀、北洋、焦坑、江口、新前、院桥8个镇和上郑、富山、屿头、上垟、平田、茅畲、高桥、沙埠8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县前街;路桥区辖原黄岩市的路桥、桐屿、峰江、新桥、横街、下梁、金清、蓬街8个镇和螺洋、黄琅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路桥镇卖芝桥路。

三、台州市辖原台州地区的玉环、三门、天台、仙居4个县和新设立的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原台州地区的温岭市、临海市由省直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二日


关于撤销台州地区设立地级台州市的通知

(浙政发【1994】131号文件)

各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国务院于1994年8月22日以国函【1994】86号文复省政府,同意我省台州地区撤地设市。现通知如下:

一、撤销台州地区和县级黄岩市、椒江市,设立台州市(地级),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椒江区。

二、台州市新设椒江区、黄岩区和路桥区。椒江区辖原椒江市的海门、白云、葭沚3个街道办事处,东山、洪家、三甲、下陈、前所、章安、大陈7个镇和黄礁乡,区人民政府驻青年路;黄岩区辖原黄岩市的城关、宁溪、头陀、北洋、焦坑、江口、新前、院桥8个镇和上郑、富山、屿头、上垟、平田、茅畲、高桥、沙埠8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县前街;路桥区辖原黄岩市的路桥、桐屿、峰江、新桥、横街、下梁、金清、蓬街8个镇和螺洋、黄琅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路桥镇卖芝桥路。

三、台州市辖玉环、三门、天台、仙居4个县和新设立的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温岭市、临海市的行政管理,委托台州市人民政府代管。

浙江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四年九月二日



关于撤销中共台州地委、地区纪委和黄岩、

椒江市委,建立中共台州市委、市纪委及中共

台州市椒江区、黄岩区和路桥区委的通知

(中共浙江省委【1994】48号文件)

各市、地、县(市、区)委,省直各单位党委、党组:

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台州地区和黄岩市、椒江市建制,设立台州市(地级),实行市管县体制。台州市设立椒江、黄岩、路桥区(县级)。为此,省委决定:

一、撤销中共台州地委,建立中共台州市委。原任中共台州地委书记、副书记、委员,改为中共台州市委书记、副书记、常委;中共台州地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改为中共台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任中共台州地区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委员,改为中共台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

台州地区人大工委、行政公署、政协工委及其领导成员称谓的改变,按有关法律、章程规定办理。

二、撤销中共黄岩市委、椒江市委,建立中共台州市椒江区委、黄岩区委、路桥区委,其他区级领导机构的称谓按有关法律、章程规定办理。

中共浙江省委

一九九四年九月十六日



台州市市名的确定和行政中心的选址。对于台州市市名的确定和行政中心的选址,是一个吸取大多数人意见并权衡利弊的结果。一些同志有不同的意见这是正常的现象,也是热爱家乡的表现。那么,为什么将城市名称定名为“台州”呢?一是考虑了台州的历史沿革,当时台州已有1370年的历史,并且台州历来为郡、府、地区一级建制的名称,以“台州”命名反映了历史的继承性和延续性。二是考虑地域特点,台州区域内有台州湾、台州列岛等地理标志,以“台州”命名能使地名更加统一、能完整代表台州所属县市的一个地理概念。三是考虑大多数人的意见,从台州地区到台州市,沿用“台州”的名称易为各县市所共同接受,并且,在争取撤地建市的过程中,台州地委、行署历次向上报告均称要建立“台州市”。在争取撤地建市的过程中,老干部、老同志也一致提出要求,应以“台州”命名城市。

台州市的行政中心为什么选择在椒江呢?一是椒江有港口的优势。港口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当时海门港是浙江省沿海中部和台州地区重要的水上门户,已于1989年获批对外轮开放,成为我国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二是椒江风景优美。海门港作为灵江、永宁江、椒江流域出海口,拥有着美丽的海滨风貌;椒江城区有枫山、东山、腾云山、太和山、白云山、凤凰山、赤龙山、乌龟山和密布的河网,拥有秀丽的山川地貌;山海同城,环境十分优美。三是椒江北岸的章安,西汉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在此设立回浦县,是台州地区的发祥地。四是椒江有发达的商贸资源。历史上椒江被称做“小上海”,商贸发达,经济繁荣,第三产业容易拓展。五是椒江有良好的城市布局地形。将行政中心确定在白云山、赤龙山以西,并以此来推进核心区建设,在城市布局上框架容易拉开,腹地开阔,建设余地大;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好;可将新老城区连成一片。六是椒江有防洪涝的优势。由于行政中心靠近大海,洪水出海较快,洪涝灾害不易形成。



台州撤地建市过程中解决的难点。在台州撤地建市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难点问题,并逐步予以破解。一是三撤一建设三区问题。三撤,撤消台州地区、黄岩市和椒江市;一建,建台州市;设三区,设立椒江区、黄岩区和路桥区。与省内其他地级市相比,宁波、温州、绍兴、嘉兴、金华、舟山、丽水等撤地建市,都是在原地改市,而台州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不但要撤消地区和两个县级市来新建台州市,而且还要实现从原地区的行政所在地临海到台州市的行政所在地椒江的搬迁。我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统筹谋划,排除干扰,完成了三撤一建设三区工作。二是台州市名的确定与行政中心的选址问题。如上所述,这是一个吸取大多数人意见并权衡利弊的结果,最后确定了台州市的市名,并将行政中心定在椒江。三是简陋和不便的办公条件问题。由于原地委、行署机关和部门需要从临海搬迁到椒江,必须克服当时极差的办公条件。台州市四套班子及其办公室,均挤在椒江建设路的老海关大楼办公;市级机关、部门只能“各显神通”,有的租、有的借,有的所有人马搬过来,有的重要部门先搬迁,有的派出“先遣队”,都是边安顿边开展繁琐复杂的工作。由于绝大多数同志的家还在临海,椒江没有住房,每日、每周上下班,从椒江到临海来回赶,可以用“车水马龙”来形容当时的情景。即使有这样那样的不便,所有干部职工硬是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了困难,积极推进了各项工作。四是市区基础设施差的问题。当时,市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椒江市区淡水资源缺乏,居民饮水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当时的椒江街头,经常可以看到骑着自行车、挂着塑料桶去接山水、井水的居民,成为市区一道独特而令人感叹的风景;电力的正常供应也存在问题,有时拉电;交通道路跟不上需要,三区之间主要靠个体面包载客,道路狭窄而拥堵,城区通往乡村道路以砂石路为主,椒江口两岸没有大桥,只能依靠轮渡等等。正是通过撤地建市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决心,才不断提升了市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让台州中心城市旧貌换了新颜。五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电报社等社会事业滞后。行政中心所在地椒江的教育状况当时全市居中,市级机关的干部职工担忧子女教育,许多人将子女留在临海就读;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文化设施落后。市区范围内没有像样的休闲广场,群体性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很难开展。广播电视和报社等媒体由于需要新建或购买办公楼,只能暂时留在临海,滞后于市行政中心搬迁数年才最终落脚椒江。社会事业滞后的问题也是在撤地建市后逐步地予以了解决。六是财政收入少的问题。撤地建市后的1995年,台州市区的地方财政收入仅为4.27亿元,而当时要上马建设大环线、长潭水库供水工程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确实举步维艰。通过撤地建市后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壮大地方财政,才破解了这一难题。七是环境条件差的问题。撤地建市前,椒江城区的自来水水质差,有的水带有咸味;空气质量也极差,经常可以闻到化工恶臭和浓重的海腥味,椒江的岩头、外沙化工区,黄岩的江口化工区未整治前,椒江市区和黄岩江口周边恶臭不断,空气质量远远不如原地区所在地临海,饱受议论。撤地建市后通过屡次整治,最后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根治化工恶臭,才让市区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

内文部分内容来自 作者系:原中共台州地委副书记、台州地区行政公署专员、台州市党史学会顾问 林希才
[ 此帖被晦象先生在2023-08-18 09:47重新编辑 ]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60 发表于: 2023-08-18
回 晦象先生 的帖子
拟设立的台州市市区(包括海门、黄岩、路桥三区)的有关指标是:(1)市区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1992年为18.16万人(未包括当年蓝印户口4.31万人),今年可达24.97万人(包括去年已办蓝印户口4.31万人和今年已办蓝印户口2.5万人共计6.81万人)。

从资料中明显看出拉上黄岩就是为了满足设市条件凑数的

只看该作者 61 发表于: 2023-08-18
回 淮海21 的帖子
淮海21:拟设立的台州市市区(包括海门、黄岩、路桥三区)的有关指标是:(1)市区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1992年为18.16万人(未包括当年蓝印户口4.31万人),今年可达24.97万人(包括去年已办蓝印户口4.31万人和今年已办蓝印户口2.5万人共计6.81万人)。
从资料中明显看出拉 .. (2023-08-18 09:01) 

是的

当时根据国务院国发〔1993〕38号文件规定的设立地级市的5条标准:市区非农业人口25万人以上;市区工农业总产值30亿元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80%以上;市区国内生产总值25亿元以上;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35%以上,且超过第一产业;财政收入2亿元以上。对照这5条,省调查组调查提出的在椒、黄、路建立组合型城市,符合并大大超过了地级市所具备的5条标准;而当时的临海、黄岩、椒江三个县市,或者椒江加上路桥,均不可能在几年内达到这个标准。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62 发表于: 2023-08-19
增补79年,宁波省直属一条。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63 发表于: 2023-08-19
回 zergem 的帖子
zergem:《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沿革地图集》上写的是1975年韶关汕头佛山江门湛江茂名海口升格为地级市,不知道可靠不。估计批文不太好找,可能需要看地方志 (2023-06-13 13:56) 

◎韶关地区的韶关市,汕头地区的汕头市,佛山地区的佛山市、江门市,湛江地区的湛江市、茂名市和海南行政区的海口市均升格为地级市,由省直辖。(国务院1975年11月22日批准)
以原县辖区为基础设乡镇,为基层政府。
15~25个乡镇设一县(基本是2~3县并1县)
取消地级单位,省县直辖。
反对新设省级单位、但要适当调整。

现在的行政改革弊病是并乡镇后没有并村
只看该作者 64 发表于: 2023-08-19
1998年成立的资阳地区,应该是国家最后设立的一个地区。而且,当时四川省内同时在推进撤地设市。
说务实有用的话

只看该作者 65 发表于: 2023-08-19
资阳设立地区
晦象先生:2月2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内江市行政区划设立资阳地区的批复》(国函〔1998〕15号):设立资阳地区。
5月11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同意宁夏回族自治区撤销银南地区设立地级吴忠市的批复》(国函〔1998〕33号):撤销银南地区,设立地级吴忠市。
6月9日,国务院发出 .. (2023-01-25 03:19) 

内江区划调整的前后
讲述人:谢保平

@区区  

谢保平,生于1948年9月,1979年10月转业到内江地区(市)民政局,历任工作人员、副科长、科长、副局长,1998年5月内江市区划调整设立资阳地区后,调到资阳地区(市)民政局任局长、党组书记,2009年2月退休。

背景:

1998年,在《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内江市行政区划设立资阳地区的批复》中,同意调整内江市行政区划,设立资阳地区,将内江市管辖的安岳、乐至2个县和代管的资阳、简阳2个市(县级)划归资阳地区管辖。地区行政公署驻资阳市雁江镇。调整后的内江市辖市中、东兴2个区和资中、隆昌、威远3个县。
接受任务 做好准备

内江市行政区划调整已经过去21年了。21年来,内江、资阳两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证明了当年省委、省政府关于调整内江市行政区划,设立资阳地区的决策是正确的。

1997年5月的一天,时任内江市委书记罗开忠和市长杨志文交给我一项特殊任务。

两位领导告诉我,省委、省政府针对内江市行政区划过大,管辖县(市、区)多,幅员面积大,人口多(仅次于成都市),形成“小马拉大车”的格局,不便行政管理,严重制约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而资阳地理位置适中,基础设施好,已形成了内江市的第二个中心。据此,打算将内江市行政区划作一分为二调整,即保留内江市,新设资阳地级市。同时,将“超级大县”安岳也作一分为二的调整。省委、省政府在决策前征求内江市党政主要领导的意见。

我们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情,当即表态完全拥护这个设想,并保证做好这次区划调整工作。

区划调整是民政部门的业务工作,就交由我来完成。这项工作非常敏感,需要暂时保密,要求我不得向其他任何人透露,包括家人也不能讲。我深知,市委、市政府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我,是对我的高度信任,也是对我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检验。虽然感到事情太突然、太重大,我仍表态:请领导放心,一定竭尽全力、千方百计、一丝不苟地完成好这项工作任务。

第二天我便赶到省民政厅汇报,请求省厅领导的支持帮助。省厅领导说,内江市区划调整,必须要做好充分的调研论证,提出符合实际的建议意见供省委、省政府决策。一旦作出决定,省、市民政部门要通力合作,统筹安排,共同完成。

启动工作 实地考察

1997年6月27日,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会议原则同意内江市行政区划的调整方案。

省、市两级立即着手按程序开始办理。一方面,省民政厅按照标准,对内江市人民政府上报的请示报告中的数据、规划等进行审查核实,提出修改意见。另一方面,省民政厅领导专程向民政部作专题汇报,争取支持。



而我的首要任务是,与省民政厅有关处室负责人,前往安岳县实地考察,先后考察了周礼镇、兴隆镇、李家镇、龙台镇,初步确定了新县城的选址。在向省、市领导汇报考察结果后,我随后接到了第二项任务:尽快提出安岳县分县的方案。经过反复比较、论证,我提出的方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同意。

随后,我们向民政部汇报内江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审核处负责人却告诉我们,国务院对增加机构是严加控制的,分市又分县的调整方案不可行。该负责人提出“分市就不分县,分县就不分市”的意见,并一再强调我们必须考虑要周全,把关要从严,工作要做细,确保社会稳定。

专家论证 顺利通过

根据民政部的意见和当时工作的进展,省、市领导召开座谈会修正内江市区划调整方案,放弃了直接设资阳地级市和安岳分县的预案。

同时,按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调整须征求调整地域干部群众意见的规定,要求内江市委、市政府尽快组织征求市和各县(市、区)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四套班子对内江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的意见,并上报省政府。

针对新区行署到底是设在资阳还是设在简阳,出现了不同意见。在对两市地理位置、经济结构、城市基础设施等优劣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后,我们认为行署驻地设在资阳市优于简阳市,并将此形成材料印发给相关单位和同志,最终统一了认识。

随后,内江市按照要求就内江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征求各界意见。在反复开会、谈心、动员等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后,各方最终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认为调整内江市行政区划,是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是内江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大机遇。

1997年10月18日,省政府收到内江市政府《关于调整内江市行政区划的请示》。3天后,召开“内江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论证会”,与会人员一致赞同内江市一分为二的调整方案,建议省政府审核后转报国务院。
跟踪办文 完成任务

1998年春节前夕,市委领导对我说:你的工作是跟着文件走,文件运行到北京,你就到北京去,紧盯文件的运行,有什么问题,及时了解,及时处理。

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我便跟随市领导一起到北京,先后到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四局、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审核处,分别作汇报。随后我就留在了北京,住在内江市政府驻京联络处,每天通过电话了解运行情况,对他们的疑问随时进行解答和说明,使问题得以及时排解。

我清楚地记得,1998年3月2日上午9点,中共中央办公厅督察室副主任甫晓欧在内江市驻京联络处楼下打电话给我,叫我下楼拿东西,并把一份《国务院关于同意四川省调整内江市行政区划设立资阳地区的批复》(国函[1998]15号)的正式文件交到我手上。拿着国务院的正式批复文件,我惊喜不已。3月12日上午,我回到内江,将国务院的正式批文交给市委领导,圆满完成任务。

区划调整 顺利实施

为切实做好内江区划调整,市委、市政府组建两个学习考察组,于1998年3月17日至20日,分赴乐山、眉山和南充、广安学习考察他们搞好区划调整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行政区划调整的详细方案。

在学习考察的基础上,成立了内江市行政区划调整领导小组,对区划调整将面临的所有问题,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详细清理,反复征求意见,反复修改调整,最终形成正式的划分方案。各部门、各单位再制定具体的分配方案,经双方负责人签字认可,并报双方上级批准后进行实施。

1998年4月29日,省委主要领导率部分省级机关负责人,与资阳地区领导和部分单位负责人座谈。会上宣布:资阳地区正式成立,即日起,资阳地区进入正常运转。

至此,宣告内江市行政区划调整,设立资阳地区顺利结束!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66 发表于: 2023-08-19
回 区区 的帖子
区区:1998年成立的资阳地区,应该是国家最后设立的一个地区。而且,当时四川省内同时在推进撤地设市。 (2023-08-19 20:42) 

由上文可知,先考虑申请拆分设立资阳市和安岳分县,但估计是考虑民政部的意见,改成资阳设地区,我怀疑是资阳的一些指标可能比较难看。

至于2年后,资阳撤地设市,本来地区改市,标准可能就更低。

我认为是四川投机取巧。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67 发表于: 2023-08-21
恩施地区建鄂西州
晦象先生:
1月18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同意江苏省改革地市体制调整行政区划给江苏省人民政府的批复》(83)国函字 1 号:撤销苏州地区行政公署,……撤销镇江地区行政公署,……。镇江市改由省直辖。……撤销南通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徐州地区行政公署,……撤销扬州地区行政公署,……扬州市改由省直辖。……撤销盐城地区行政公署,撤销盐城县,改设盐城市……盐城市由省直辖。……撤销淮阴地区行政公署,……清江市更名为淮阴市,淮阴市改由省直辖。
3月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同意四川省发挥大中城市作用调整行政区划给四川省人民政府的批复》(83)国函字 26 号:撤销永川地区行政公署……撤销温江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宜宾地区行政公署,并将宜宾市、泸州市改为省辖市。
3月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同意河北省地市体制改革调整行政区划给河北省人民政府的批复》(83)国函字 27 号:撤销唐山地区行政公署,……;秦皇岛市改为省辖市。
.......


恩施自治州建州始末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设立于1983年8月,是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第30个自治州,也是最年轻的自治州。自治州设立时名为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3年4月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土家族终于有了合法身份
恩施土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遭受历代封建王朝歧视、欺压的苦难深重的民族。

据历史记载,土家族是巴人的后裔。巴人在部落首领廪君的带领下,长期征战于恩施清江流域,建立了巴国。巴国被秦灭后,巴人仍在恩施这片土地上居住,繁衍生息,于是恩施有了最早的土家族。苗族是后来从贵州迁入的。

元代以前,封建王朝在这里实行了400多年土司制统治。在土司制度下,土民世世代代为奴,没有人身自由。土司对土民有生杀予夺之权,杀人不请旨。唐崖土司夫人田氏,优游四川峨眉山,随行所带婢女百余人,沿地择配,女婢是她的私有,可以任意送人。土民为土司服劳役,不给工食。土司的刑法残酷,分为斩刑、宫刑、断指、割耳、棍责等。盗者斩,奸者宫刑,慢客及所差不按时到者割耳,窃物者断指。这些刑法除棍责外,均由土司亲自执行。


历代封建王朝,对地处西南部的少数民族都侮称“蛮”或“夷”,极度蔑视与贬损,对恩施少数民族称“巴蛮”“施州蛮”“武陵蛮”“五溪蛮”“土蛮”等,从未认定是一个独立民族。

1949年开国大典,54门礼炮所象征的54个民族中并无土家族这个民族。1950年国庆观礼,中南局少数民族进京代表中有一位来自湘西永顺县的青年女子名叫田心桃,她当时的身份是苗族代表。这位活泼健谈的女子在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叙谈时,反复强调自己是“土家人”,并非苗人,并且用土家语和汉语對译,还用土家语翻译出中央为研究各民族语言特别拟好的一篇文稿并进行录音,从而引起了包括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政务院秘书长兼国家民委主任李维汉等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观礼后,中央特派著名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专家杨成志教授专访田心桃,田心桃趁机将土家语以及土家人聚居地的风俗习惯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并请父亲从家乡寄来若干土家人的文物与工艺品让杨教授转送中央,以便作为研究土家这个民族的依据。

其后,留中南民族学院任教的田心桃多次作为土家人的代表出席各种会议,她利用一切机会热情宣传土家人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向相关领导部门赠送她亲手织成的“西兰卡普”。1953年,中央民委委派汪明禹、严学窘等人深入湘西龙山、永顺、保靖等县进行调查,撰写了对土家族进行专题研究的一系列论文。1956年,著名民族学家潘光旦教授不顾双腿残疾再赴湘西各地,并踏访川东、黔东北与鄂西南的鹤峰、来凤、宣恩、咸丰诸县,行程数千公里,对土家族的历史与现实进行深入考察,并作出了事实上的认定。1957年1月3日,中央统战部用加急电报通知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四省省委统战部,正式确定土家为单一的少数民族。在全国政协扩大会议上,向达、潘光旦就土家族民族调查情况作了联合发言,认为土家客观上有足够的民族特征,如共同语言、聚居区、习俗、信仰等,并且有主观的民族意识与要求。中央确立土家为单一民族的消息,于1957年3月15日正式刊发于《光明日报》,从此,一个古老的民族终于有了自己合法的身份,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民族工作的源与流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原中共恩施地委与行署就很注重民族工作。那时土家族尚未确定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地、县两级还没有专门民族工作部门,民族工作主要是在中央与省相关部门指导下,由地、县民政工作部门负责,主要工作对象是苗族,为苗族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恩施地区有7226人自动申报为土家族,引起了恩施地委与行署和湖北省民族工作部门的重视,他们通过民政部门对恩施地区土家族进行过多次社会调查。


1954年和1957年,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处两次派工作组,花30多天时间,对恩施地区少数民族进行了全面调查,结合潘光旦教授在恩施南四县调查的情况,初步认定了土家族的客观存在。

1957年9月,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之际,恩施地委、行署组织了一个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的祝贺团,在参加了湘西自治州成立大会后,正式参访了湘西自治州,学到了不少民族工作知识。同年秋,恩施地委、行署又派员参加了在湖北省会举办的民族政策宣传展览会。

以上这些活动,使党的民族政策更加深入人心,要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呼声更加高涨。特别是邻近湘西自治州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四县的干部和群众呼声更为迫切。咸丰县黑洞区太坪乡自发地挂出了“太坪自治乡”“太坪乡民族小学”的牌子。来凤县卯洞区三坝乡,有30几户人家,因为看到邻近的龙山县实行自治后享受到许多优惠政策,自动迁往酉水河对岸湖南省龙山县境内居住,希望改变自己的民族成份,享受优惠政策。

1958年,时任大河区委书记的田恩波一边将自己的民族成份填写为土家族,一边在各种会议上为土家族人呼吁。他曾在李先念副总理召开的座谈会上向与会人员介绍来凤县土家族的情况,李先念同志遂委派人到湘鄂川黔边区进行对比调查。田恩波还当面向周恩来总理反映,鄂西与湘西应该一致,湘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鄂西也应该同步。

在湖南湘西成立自治州的推动下,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于1957年10月召开了全省第一次民族工作会议,并督促恩施行署增设了民族宗教事务科,恩施开始有了专门从事民族工作的机构。继全省民族工作会议后,中共恩施地委与专员公署也于1958年4月召开了全区第一次民族工作会议,重点讨论和部署了争取建州的各项工作。到11月统计,已登记为土家族的有634651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0%,另有苗族16882人,其他少数民族2233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1.12%。

鉴于建州的条件已经具备,中共恩施地委与行署根据人民群众的意愿及时写出要求建立鄂西土家族自治州的报告。报告尚未发出,反右斗争开始了,并出现了扩大化。一时间,要求民族区域自治的被说成是“地方民族主义与民族分裂主义”。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潘光旦等人均因民族问题戴上右派帽子,被诬蔑为民族分裂分子、地方民族主义,连“土家第一人”田心桃也未能幸免,自此,恩施地区大多数民众的“自治”愿望被打压下去,竟至销声匿迹若干年。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恩施地区的统战部门与民族宗教部门均被撤销,民族工作被迫中断。

自治州筹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以王利滨为书记的中共恩施地委,經过拨乱反正,把民族工作重新纳入了地委的议事日程。王利滨在一次地委常委会上说,恩施地区要尽快摆脱贫困面貌,就要靠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并提出了先在来凤、鹤峰两县筹建自治县,为建州作准备的设想,得到了常委们一致赞同。

1979年秋季,恩施地区派出来凤县土家族干部田恩波、鹤峰县土家族干部田冬生、宣恩县苗族干部石志为三人赴京参加国庆30周年观礼,并由田恩波担任湖北分团团长。观礼前,代表们听取了叶剑英委员长关于少数民族工作的讲话。观礼后,国家民委又组织包括他们在内的少数民族参观团赴内蒙古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参观考察,先后到达吐鲁番、伊犁、石河子等地,他们深感内蒙古、新疆的民族风情与民族文化特别浓郁,兄弟民族能歌善舞,富有特色,民族的标志性特征十分显著。通过参观考察,他们感到鄂西南土家族民族特色文化的建设有较大差距。

田恩波等三人回到本县后,分别向县委、县政府作了汇报,大力宣传民族自治的好处,希望地、县领导重视民族文化建设,丰富民族特色,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具体意见,如大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让他们充实到县、社队的领导班子参与管理本民族的事务等。很快,通过认真研究,来凤县与鹤峰县的党委政府及时向恩施地委与行署提交了要求成立土家族自治县的申请。恩施行署及湖北省人民政府将这两个县的报告及时向上转报。

1980年,恩施地委以及各县统战部相继恢复。是年,各县市结合县级选举进行选民登记,开展了一次声势浩大的民族政策宣传与民族教育工作,使土家族人的民族成份在恩施地区再次得到确认。1980年4月21日,来凤土家族自治县宣告成立,同年4月25日,鹤峰土家族自治县宣告成立。

欢庆两个土家族自治县成立的盛况空前,时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与省军区司令员的张秀龙将军即兴赋诗:“鹤峰来凤湘鄂边,昔日革命烽火燃。四十八年游故地,苏区旧貌变新颜。土家成立自治县,土家苗汉万众欢。继承先烈革命志,长征路上再加鞭。”张秀龙将军在30年代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跟随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人转战在鄂西南的土地上,参战过著名的宣恩板栗园大捷与咸丰忠堡大捷。老将军看到战友们当年流血牺牲的地方正在进行欣欣向荣的建设,焉能不热泪滚滚,焉能不诗情泉涌?时任湖北省民族事务处处长的章孟林有诗云:“花似锦,人似潮,满城春色满城笑;鼓声隆,心头跳,凤鹤高翔在今朝。溇水清,红满山,土家苗汉换新天;东风吹,喜讯传,同奔四化谱新篇。”欢庆两个自治县成立的盛况被湖北省电视台制作成《春到土家》专题片进行了广泛宣传,为建立自治州作了充分舆论准备。

随着来凤与鹤峰相继成立自治县,其他各县少数民族群众也纷纷提出民族区域自治的要求。1980年秋和1982年民族成份登记之后,咸丰、宣恩、恩施、利川四县几次向恩施地委与行署提交报告,地委与行署均及时地向湖北省人民政府作了转报。

1981年秋,国家民委派刘孝瑜同志来恩施指导民族成份恢复工作,恩施地委统战部在刘孝瑜和省民宗处章孟林等人指导下,组织地、县两级民族工作干部赴利川忠路、汪营、兴隆等地进行对比研究,并在咸丰县召开各县委统战部长会议,布置了全区民族的调查研究工作。1982年3月,国家民委政法司副司长张尔驹、中央民族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王炬堡以及刘孝瑜等人赴湘西黔东北、川东南(今渝东南)武陵山区对土家族进行广泛调查,最后在恩施召开四省边区相关领导同志会议进行总结。同年4月,湘鄂川黔邻近地区关于恢复土家族民族成份的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形成了国家民委民政字第240号文件,即《湘鄂川黔四省边境邻近地区部分群众恢复土家族成份工作座谈会议纪要》。

《纪要》指出:“早在1956年,根据斯大林关于民族形成的四个要素结合土家族的实际,已经确认土家族是单一民族,现在不存在识别问题。当前需要解决的是湘、鄂、川、黔四省边境邻近地区有相当数量的群众要求恢复土家族成份的问题。”

据当时在统战部民族科具体从事民族成份调查的老文化人胡挠同志回忆,恩施的民族成份调查是结合人口普查进行的。首先从田、覃、向、冉等土家族大姓登记,确定元、明、清时期恩施土司地区的土民后代为土家族,包括鹤峰、来凤、咸丰、宣恩南四县与利川恩施、建始,巴东靠南的少量地方,北边卫所地区(北四县大部分地区)如风俗习惯与土司地区相通,也可视为土家族地区,如利川建南等。也就是说,卫所地区主要看风俗习惯。“改土归流”以前外迁来的虽为客家,但由于其风俗习惯渐渐融入土家族,也确立为土家族。“改土归流”以后外迁来的则视情况而定,有汉族、满族、蒙古族,也有从南方迁来的苗族、侗族、白族等。清江以北移民多从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畔等地迁来,多为汉族;清江以南移民多来自湘西、贵州、广西等地,包括苗、侗、白、瑶、壮等南方诸民族。

当然,建州工作并非一帆风顺。据胡挠同志说,争取与筹备建立自治州,绝大多数人民群众都衷心拥护,但思想分歧仍然客观存在。有人认为,恩施实行区域自治了,我们这些外来干部、汉族干部往哪里摆?还有人散布言论,土家族不是一个民族,与汉族没有什么区别。上述争论在国家民委、省各个部门及恩施地区干部队伍当中均较为激烈。好在这些争论与分歧并非主流,没有对建州工作的推进造成大的影响。

关于筹备建立自治州,不能不提起时任中共恩施地委统战部部长杨艺同志,他最大的贡献,就是除了积极呼吁和争取筹建自治州外,还组织专人查阅历史资料和进行社会调查,编写了《鄂西土家族简史》《鄂西苗族简史》等七本资料性的小册子,首次系统地介绍了恩施地区土家族与苗族的情况,为恢复民族成份、建立自治州奠定了理论基础。另外,文化艺术工作者在搜集民间音乐、民间故事、民间舞蹈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1979年编印出近千首民间歌曲集,中国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的民歌卷中,收入土家族地区民歌267首,就是从这些民歌集中挑选出来的。这上百万字的宣传材料,为恩施地区的少数民族正名,为自治州的成立进行了充分的舆论准备。

我们在缅怀杨艺老部长的同时,还不能忘记恩施地区的老领导李夫全、石源、王利滨、王宗田、王宽中等同志和恩施地区最早做民族工作的吴承坤、胡挠、田禾、吴仕兴等同志,是他们为恩施建州做了大量工作,值得恩施人民永远追忆。

建州兴州
鉴于在恩施地区成立自治州的条件业已成熟,中共恩施地委与行署于1980年10月、1981年2月和1983年5月,先后三次向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呈送成立自治州的报告。不少少数民族干部与群众还直接给党中央写信,提出成立自治州的迫切要求,咸丰、宣恩还派出代表专程赴京向全国人大民委、国家民委汇报。

1983年4月,国家民委副主任黄光学来武汉与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省长黄知真等同志共商恩施地区民族区域自治的问题,最后取得建立自治州的一致意见。同年7月1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转呈恩施行署要求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报告,8月19日国务院予以批复。

国务院在《关于湖北省行政体制改革方案》的批复中称:“批准设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恩施地区的行政区域为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行政区域,撤销原恩施地区行政区域;撤销原恩施地区行政公署,设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撤销来凤、鹤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分别恢复为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县、鹤峰县。”至此,恩施地区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愿望终于实现!

经过三个多月紧锣密鼓的筹备,1983年11月下旬自治州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与自治州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根据党管干部的原则和少数民族地区干部配备的相关规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自治州人大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人民政府的组成人员,选举产生了自治州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选举产生了自治州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同年12月1日隆重召开庆祝大会,庄严宣告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正式成立。

庆祝大会开得隆重热烈。一万多人聚集在位于州政府所在地的龙洞河畔体育场,听取来自国家民委、武汉军区与中共湖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的各级领导以及中央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学院、湖南、四川、贵州、河南等邻近省区祝贺团热情洋溢的贺词,听取自治州新任领导代表全州人民向党中央和全国人民表達的铿锵誓言。


会后,由4500多人组成的群众文艺队伍,表演了富有土家族、苗族等民族特色的摆手舞、铜铃舞、耍耍、龙灯与狮子舞等。当唢呐与锣鼓响起在州府四周重重起伏的大山之际,当清江及其支流在古朴的青铜旋律中潮涨潮落时,当“三板鼓”响起来、《龙船调》唱起来、“舍马罗托”跳起来、“西兰卡普”亮起来之际,中国最年轻的自治州终于拉开它金色的帷幕,翻开了民族区域自治新纪元的首页。

自治州成立后的第四个月,迎来了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六天的深入调查研究。接着,中央的一些其他领导人和湖北省一些领导人相继来恩施视察调研,恩施这个偏僻边远大山区赢得了高度重视。

不久,恩施被国家定为重点扶贫地区,恩施州的八个县(市)都被定为国家级的扶贫县(市)。接下来恩施州又被纳入到了国家西部开发战略区的范围。正是因为国家实施了“以大变通促进大开发”的战略,才修通了地质结构最为复杂、施工难度最大、造价最高、跨越恩施、承东接西的宜万铁路,实现了恩施人拥有一条铁路的百年梦想。接着又修通了沪渝西高速公路,改扩建了恩施机场。被恩施人称为“铁公机”的这三大工程,促进了恩施自治州的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由于交通闭塞而导致的长期贫穷落后的局面。

湖北与中央紧密配合,实行上下联动,正式行文提出“要像全国支援西藏一样,举全省之力大力支援恩施”,并相继实施了“616”帮扶工程,为发展恩施经济,改善恩施农村农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恩施州的农村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这些成就,都是自治州成立后取得的,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结下的丰硕成果。(编辑 黄艳)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68 发表于: 2023-08-21
鄂西州更名为恩施州
晦象先生:2月8日,国务院发出《关于黑龙江省撤销黑河地区设立黑河市(地级)的批复》(国函〔1993〕12号):撤销黑河地区,设立黑河市(地级)。
4月4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批复》(国函〔1993〕36号):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 .. (2023-01-25 02:47) 

鄂西州委、州政府于1991年12月31日向湖北省委、省政府递交的《关于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请示》。这份请示主要阐述了以下4条理由:自治州现辖行政区划即原恩施地区的行政区划,首府也设在原恩施地区行署所在地恩施市,新中国成立后,恩施地区尽管名称几经变更,但其全称始终冠有“恩施”二字;恩施是湖北省几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海内外知名度较高;原恩施地区是湖北省农副商品出口的主要基地之一,历史上恩施与省内外、国内外的交往密切,近几年来在与国内外经济交往中,外面的人对“恩施”十分熟悉,而对“鄂西”普遍感到陌生;根据《地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名称应“按地方名称、民族名称、行政地位的顺序组成”的规定,“鄂西”既没有反映我州所辖行政区划范围,又与本州实际所处的地理位置不符,更不是地方名称,而“恩施”历史上就基本代表我州现行行政区划,又是地方名称,因此,“鄂西”改为“恩施”是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
此外,“鄂西州”这个名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州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恩施只是“鄂西”的一部分即鄂西南,并不包括鄂西北,人们习惯上认为“鄂西”泛指宜昌地区、郧阳地区和原恩施地区的一部分,其英文翻译为“湖北的西部”,因此,宜昌、郧阳等地的一些企业名称也冠以 “鄂西”,容易发生混淆;“鄂西州”这个简称容易与省内的“鄂州”相混淆,致使一些资金、信件被错投,不少企业的生产经营因此受到影响,广大干部群众对此反应强烈,要求更改自治州名称。
1993年4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1993】36号文批复同意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69 发表于: 2023-08-21
回 晦象先生 的帖子
晦象先生:由上文可知,先考虑申请拆分设立资阳市和安岳分县,但估计是考虑民政部的意见,改成资阳设地区,我怀疑是资阳的一些指标可能比较难看。
至于2年后,资阳撤地设市,本来地区改市,标准可能就更低。
....... (2023-08-19 21:34) 

原先撤地设市和县升格为地级市标准应该差不多,2000年批准的撤地设市标准开始降低了,当时一股脑批了一大批。

只看该作者 70 发表于: 07-22
补充86年海口一条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71 发表于: 09-04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日赵紫阳在听取全国计划会议汇报时的讲话 《端正指导思想积极推进改革》节选
关于工业企业的调整、改组、联合问题。我去常州的时候,建议采取广东清远县的办法。常州的经验很好,非常重要的一条是,常州没有中央企业,没有省属企业。社会主义大协作,“一条龙”所以能行得通,是因为市委说话算数。常州经验的精华,是能组织协作。现在,常州的工业书记调到南京,他说,我到南京就毫无办法,很多看得到、摸得着的生产力,就是组织不起来。南京真正搞活,不得了,一个南京可以变五个南京。因此,我提出一个问题,中国有两种工业城市:一种是上海,权力很大,不管什么企业都能调得动,都能组织起来。第二种是中等城市,如常州、无锡、沙市、襄樊等,事实证明,这些城市搞成功了。但省会就不好搞,哪一个省会搞得好了?重庆就比成都好。成都,都是山头,都要插手。陈巫显同志在湖北增加了几个省辖市,就好搞了。地辖市都不大好搞起来,干预太多。城市组织联合、协作,是很大的生产力,但现行体制限制太大。上海和中央体制并无什么矛盾,统一管理企业。能不能再试一个天津?扩大它的自主权。


另一个是要注意发挥城市的作用。我们现行的体制,削弱了城市的作用:城乡分割,人为地切断了城乡的经济联系;一个城市里的企业,有中央直属的,有省、地、市属的,条块分割,切断了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形成很多不同的体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还有一些中等城市,地委一个体系,市委一个体系,各搞一套,各有各的工业,各有各的社办企业;在商业方面,各有各的批发站;造成的重复浪费,不知有多大。这种体制,是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很不发展的条件下,在过去主要搞政治运动的情况下,加上照搬苏联的经济管理办法沿袭下来的。现在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社会化生产在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在扩大,这种体制就显得很不适应了。在新形势下,要求我们改革现行行政管理体制。我们的方向,是要实行条块结合、城乡结合的体制,当前要适当扩大中心城市的权力,让它放开手脚,发展生产,搞活流通,发挥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作为经济枢纽的作用,从而带动广大农村和集镇经济的繁荣,加快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在经济比较发达、有条件的中等城市的地方,实行市地合一,市委既领导工业,又领导农业,既管城市,又管农村。这样农村工作能不能管好呢?从实践看,是可以管好的。六十年代,我们都怕大城市扩大郊区搞不好,结果松江专区交给上海市管,以后通县地委交给北京市管,都是搞得不错的。大城市可以管好农村,中等城市也是这样。辽宁的经验可以证明。辽宁省除了西北部的少数地区外,都是市管县,以中等城市为依托,把附近的县管起来。他们搞的时间长了,效果是好的,至少是城市工业、县办工业和社队工业成为一个体系了,对工业的调整、改组、改造,减少重复建设,发挥城市作用,支援农业都有好处。我问过辽宁省的同志,这样管会削弱农村工作吗?他们说,没有削弱,管得很好,县委也习惯了。搞现代化建设,城市领导农村,是一条规律。看来,在有中等城市的地区,与其城乡分割,各搞一套,不如城乡统一管理。浙江的温州、杭州已在这样做了。可不可以在江苏省试一试点,再取得一些经验。

(三)增设省辖市。有些城市已经成为本地区的经济中心,可以考虑改为省属市,郊区划大一点,把周围的县管起来。一个省,一个自治区,增加几个省属市也是便于管理的。看来把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交给地委管理,不是成功的经验。城市属地委管以后,地委往往从市里收权,市里发展不起来。陈巫显同志到湖北省后,就把一些地属市改为省属市,这几年工业有很大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这样做好处多。

(四)把地区这一级改为省里的代表机关,搞成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党的地区委员会和相当地区委员会的组织,是党的省、自治区委员会在几个县、自治县、市范围内派出的代表机关。”宪法修改草案,也没有把地区作为实的一级。“文化大革命”前地区一级也是虚的,以后才搞成实的了。今后,凡是没有条件实行市地合一的地方,要逐步执行党章、执行宪法的规定,把地区一级变成代表机关,不要管那么实,权力予以缩小,机构大大精简。它的职能主要就是代表省、自治区督促检查,总结经验,考核选拔干部,协调地区内的一些矛盾。这样有许多事就一下从省会、从中心城市直接通到县了,可以减少许多机构、许多环节。市、县的主动性、积极性也能够更好地发挥。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72 发表于: 09-04
一九八三年四月一日 赵紫阳在听取全国工业交通工作会议情况汇报时的讲话 发展大好形势继续抓好工交战线的工作 节选

顺带讲一下机构改革、地市合并的问题。最近,有些地方,不管够不够条件,有没有经济比较发达的中等城市,都要求搞地市合并。秘诀就在于都不愿意把地委变成虚的,一改成市,就成实的了,干部也可以安排了。这样做,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以城市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是来个换汤不换药。最近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已发了通知,请各地注意这个问题。我看可以采取三种形式:具备条件的,实行地市合并,城市领导农村;不具备条件的,地委可以保留,地区精简机构中,人员编制必要时也可以放宽一点,过渡一个时候;增加一点省属市,适当扩大这些市的郊区,根据实际情况,让它带一二个县。上次我讲了增加省属市的问题,没有引起大家注意,其实这也是一种好的办法。湖北省把沙市、宜昌、襄樊改成省属市,发展就快。地市合并也好,增加省属市也好,都要紧紧围绕我们改革的方向、目标去搞,才能真正收到预期的效果。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73 发表于: 09-04
一九八二年二月五日
赵紫阳考察华东鲁、苏、浙、沪四省市与当地负责人和沿途基层干部群众谈话的要点:发挥城市作用
促进工农业和地区经济发展

各省可以有条件地增设一部分省辖市。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只看该作者 74 发表于: 09-04
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
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三十日

为了使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机构设置适应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最近江苏省政府决定,在即将展开的机构改革中,进行一些试验。主要是:省一级的厅局基本上不直接管理企业,现有的省属企业改由所在城市管理;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实行地市机构合并,由市领导周围各县;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行政公署作为省政府的代表机关,负责对所属各县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但原由行署管理的企业改由所在市、县管理。广东省清远县试行由县经委统一领导全县企业的经济活动,几年来已取得很好的效果。看来,实行这些改革,不仅有利于精简机构,减少层次,提高效率,而且对促进城乡结合、条块结合,推动企业组织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合理化,都大有好处。
太師、天策上將、大相國、領尚書事、中書監、侍中、大將軍、大司馬、假节钺都督中外諸軍事、天下兵馬大元帥、領左右神策十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太清宮太微宮使、首輔學士、監修國史、軍機大臣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