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44阅读
  • 17回复

[地名探讨]网民建议江西婺源和甘肃徽县都改为徽州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3-12-1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4765949526293638&wfr=spider&for=pc
[ 此帖被李清在2023-12-11 17:44重新编辑 ]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3-12-11
甘肃徽县更名徽县市可以便于区分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3-12-11
回 13293284499 的帖子
13293284499:甘肃徽县更名徽县市可以便于区分 (2023-12-11 19:26) 

达到设市的水平了?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3-12-12
徽州市、徽县市、徽城市、徽阳市还能再恶心点吗?
中央行政区划委员会是行政区划改革工作的核心领导和决策部门。主要职责:1.编制规划地方管理体制。2.审核批准各级政区的设立标准和规模,地名和边界标准化。3.组织建立指导各个政区的官员级别套改工作。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3-12-12
婺源就叫婺源挺好的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3-12-12
估计是建议人不忿黄山占据徽州地名,故意说反话。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23-12-12
那这些网民真的病得不轻,需要去神经病医院住上几年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23-12-12
回 13293284499 的帖子
13293284499:甘肃徽县更名徽县市可以便于区分 (2023-12-11 19:26) 

魏县市,威县市,蔚县市,微县市啊!都是重音啊!发音一模一样啊!咋区分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23-12-13
回 薛大凯 的帖子
薛大凯:魏县市,威县市,蔚县市,微县市啊!都是重音啊!发音一模一样啊!咋区分 (2023-12-12 23:58) 

魏城市(魏州市)、威州市、蔚(读yu,尉迟恭的尉(玉);不读wei)州市

哪来的微州?
虚省
建州
分大县合小县
乡镇市自治
市分二等:县辖市、州辖市
首都设中央直辖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23-12-15
回 13293284499 的帖子
13293284499:甘肃徽县更名徽县市可以便于区分 (2023-12-11 19:26) 

辉县市与徽县市傻傻分不清楚。。。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23-12-15
回 未央小色狼 的帖子
未央小色狼:辉县市与徽县市傻傻分不清楚。。。 (2023-12-15 17:44) 

徽县,撤县设市可以叫做徽州市,应该没问题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23-12-16
威县,蔚县,蔚县,徽县撤县设市啊!多音字傻傻分不清楚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23-12-16
蔚(读玉)县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02-21
徽县如果县改市,应该用别称“金徽”吧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02-22
回 未央小色狼 的帖子
未央小色狼:辉县市与徽县市傻傻分不清楚。。。 (2023-12-15 17:44) 

小色狼你能分抚州与福州吗?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02-22
揭秘|“宁做安徽鬼,不做江西人”:“婺源回皖运动”始末
http://www.jxahsh.com/display.php?1665.html

      婺源建县的历史,至今已有1200多年,自古属安徽管辖,如今行政上隶属江西。
      谈到婺源,多是传其美景,春看油菜花,夏秋听小桥流水人家,冬日若有雪,天地一茫茫。
      总之,归属江西之后,这里是自然美景的旅游胜地。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里,婺源,对于安徽来说意味着什么。
      婺源在1200多年的历史上,均属于徽州的一部分。
      唐开元28年(公元740年)唐玄宗决定,于正月初八设置婺源县,建县时,婺源隶歙州。
      宋宣和三年,歙州改称徽州,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因此,历史上的徽州一府(歙州)六县(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就是这样形成的。
      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安徽”一词的出现,大概始于十七世纪中叶的清康熙年间。当时是取境内最重要的两个府之首字合作为省名,其中,安庆府为安徽省的政治中心,而徽州府则以商业和文化著称于世。
      这就是婺源的前世今生,然而,婺源归赣,是被文化学者和当地人诟病的一件事情,如今已经成为定局,“归皖”再无可能。
      历史上,因为婺源划归江西,曾遭到安徽全省反对,一度爆发了为时一年的“婺源回皖运动”。胡适甚至亲自站台。
      婺源在徽州究竟是什么样的地位?
     翻开清代的地图,徽州府位于安徽省南部,该府的西南一角突出,深深地插入江西省。所以晚清地理著作《皇朝直省府厅州县歌括》曰:“徽州府在省极南,所辖六县歙为首,休宁祁门婺源角,绩溪府北黟西守。”
      这是用诗歌的形式,对徽州一府六县的地理位置做了形象的概括。
      徽州府所辖的六县中,歙县是首县,为徽州府治所在,而婺源县则恰恰处于整个徽州府的西南一“角”。
      婺源全县面积为4461358.61亩,其中林地面积占了82.88%,耕地面积只占7.55%,茶果面积占3.65%,水域面积占1.79%。
      东北部重峦叠嶂,海拔1629.8米的鄣公山为最高,有“盘踞徽绕三百里,平分吴楚两源头”之称,从地势、地貌来看,是和徽州连成一片的,都属于皖南丘陵山区。
      婺源的经济作物中历来以茶叶为主,所生产的绿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旧有“祁红婺绿”之称。祁红,是指安徽祁红的红茶,婺绿则是婺源的绿茶。
      婺源产砚台,名曰龙尾砚;实际上,我国四大名砚之一是歙砚,其原料就产在婺源的龙尾山。
      婺源的风俗习惯、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至今在婺源仍然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徽派建筑。
      婺源在文化上和徽州其他各县一样,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
      婺源县不是徽州最大的县,也不是徽州最重要的县。但它实在是徽州人心头的“耶路撒冷”。
      这一切,是因为,它是朱熹的故乡。
      朱文公,几百年来一直是徽州人心头的骄傲,徽人潜移默化,徽州蔚为礼教之邦而蜚声远近。
      虽然他出生在福建,他的学说也被称为“闽学”。但他仍然诚惶诚恐、必恭必敬地自称“新安朱熹”。
      宋朝的皇帝,还曾经亲自赐予了婺源“文公阙里”的名号。
      南宋中期之后,朱子的学说被官方奉为正朔。士子们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就是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
      对于徽州人而言,他们都是读诵着朱伯庐著的《朱子家训》、《朱伯庐治家格言》,一代代成长。
      他们服膺朱伯庐的学说,这里也成了程朱理学最厚实的大本营。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婺源之于徽州,正如曲阜之于鲁。
      明清以来,长江中下游一带素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可见徽州商业发达,旅外同乡很多,各地都有徽州会馆的设置,这些会馆都崇奉朱熹,以加强一府六县商帮的精诚团结。
      一旦将婺源改隶江西,对于徽州的商业文化,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将会彻底瓦解曾执中国商界牛耳的徽州商帮。
      徽州人不敢想象,突然哪一天婺源不是徽州的了。
      但这一情况到了近代,因为战乱,迅速成了现实。
      婺源归赣后引起的混乱和恐慌
      第一次婺源划归江西省,发生在1934年,蒋介石为了方便对中央苏区红军的围剿,将婺源划属江西,隶属于江西省第五行政区,当时给出的理由是旨在消灭红军。
      1933年2月,蒋介石兼任“江西剿匪总司令”,在南昌设置行营,以统一指挥进攻红军。
      第二年的6月,蒋为了推行“剿共”战略方针,以“婺源僻处山陬,层峦叠嶂,匪薮难除,为便清剿起见,议将婺源划归赣辖”为案,提交行政院一六六次会议通过,并行文饬皖赣两省。
      消息传开,无疑投石水中。婺源各界人士纷纷上书县府,要求免划江西,徽州驻外同乡会等也运用各种舆论工具,要求政府收回陈命。
      请求免划运动,历时数月各方虽然竭诚尽力,但仍无济于事。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八月,蒋介石在南昌行营署名行文,令婺源县政府“无条件执行”,9月4日,婺源正式由江西省政府接收。
      从此,脱皖归赣。在浙岭以北的婺休分界地——分水村口,立下了一块“皖赣分界“碑。
      这座碑像是一颗刺一样插入了安徽人的心里,也插入了婺源人的心里。
      归赣其间,吁求归皖之声不断。旅沪四团体登载“紧要启事”,声称不随政令而左右;旅京同乡会向国民党五中全会呈送请愿书。
      当时,陈述“请求回皖“的理由主要有:
      一、行政方面,婺源隶属徽州的历史由来已久,民情习俗等方面与徽俗一脉相承;
      二、军事方面,”剿匪”不限于省界,未尝因不属赣辖而岂能胶柱鼓瑟;
      三、经济方面,婺源徽民多商于外,婺商及徽商之一大支柱,拆其柱必将塌其屋,商人在外埠均有同乡组织互存共保,如分裂,则既不利徽商,也无益于婺商;
      四、文化方面,婺与徽同受诸先贤道德之熏治,精神文化与之合流,改省隶即有损历史文化之殊誉。
      上述各点被蒋介石逐一批驳,但婺源人的奔走游说仍然是如火如荼。
      虽经各方奔波,但其效甚微。一晃过去十余年。
      1946年6月26日,国民大会筹备委员会代电致婺源县参议会“三十五年四月,民愿字第65号代电奉悉,关于呈请将婺源划回安徽管辖一案当存,候国民大会开会时移请大会秘书处核办,特此布复”。
      于此,看来早已萌灭的希望又一次被点燃起来了。
      紧接着,婺源县参议会召开回皖事宜座谈会,作出了4项决议,其中有派代表上京请愿,联系国会代表中安徽籍者,组织“回皖运动委员会”等事宜。
       回皖运动又一次躁动起来了,由此,索出了一位有名的人物——胡适之。
      胡适和“婺源归皖”运动
      1946年,婺源县参议会上下串连,发起“回皖运动”,通过胡适(徽州绩溪人)转交请愿书给蒋介石,促使国民政府内政部派员来婺勘察。
      对此,唐德刚译注的《胡适口述自传》说:“婺源与安徽的徽州有长久的历史渊源,居民引以为荣,不愿脱离母省,所以群起反对;并发起了一个(婺源返皖)运动。”
      当时民间的反应异常激烈,婺源县东北乡虹关村有位村民告诉我,在1947年,他所就读的学校大门口就有一副对联:
       男要回皖,女要回皖,男男女女都要回皖;
       生不隶赣,死不隶赣,生生死死决不隶赣。
      有一些口号甚至说:“头可断,血可流,不回安徽誓不休。”“宁做安徽鬼,不做江西人。”
      当时,安徽有位宋专员到江西婺源视察,经过浙岭时,婺源人将“吴楚分源”碑(为皖赣分界界碑,原碑现藏婺源县博物馆,复制品仍在浙岭上)南北调了个方向,面对婺源的部分被改写成“回皖去”。
      当时,胡适闲居在家,但对婺源划归安徽一事甚为关注,也曾为此出谋献策,奔走四方,但无奈“总裁”决意“孤行”,他一介“书生”,终难成大事。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十月下旬,婺源推选县教育界老前辈江植棠到京游说,他也就此拜访了胡适。
      江植棠拿出县“县回皖运动委员会”的宣言就教于胡适,胡适看后,对江植棠说“你们的宣言写得很全面,参回皖从行政、经济、文化、历史等关系上作文章,想得很妙。我没有什么意见”。
      江植棠又敦请胡适在国民大会上对“回皖”一事予以呈诉,胡适对他说,“我一人料有天大本事,也难成大局,我看你还是将我们同乡都去拜访一下,到时候,我们一起见机行事,你看如何”。
      江植棠连说极是,旋即,江又对胡说,他有很多同乡都是闻其名而不识其人,问胡有何办法?
      胡适见此,即拿出笔墨,说一人问一人,如不认识便写上一函,以便江与之通融之用。
      江植棠拿着胡适的便函,拜访了在京的徽藉名流,请他们到时帮忙活动。
      在江植棠京城游说之时,婺源县举行了游行活动。
      数千人扛者“婺源回皖运动大游行”的旗帜,呼喊着“我们要回安徽去!”“到安徽去,快到安徽去!”等口号,先到县政府要求县长将下情上达,然后,穿街过巷,蛊惑人心。
      和游行同时,婺源回皖运动委员会以“为吁请将婺源划回安徽管辖,以解民困”为由,致电国民政府、行政院、内政部、国民大会等上峰。
      电文言:“人穹仅本,常怀回皖之思,痛动呼天,冀邀上苍之春”
      之后,又由县参议会和旅外同乡会推选的请愿团代表程需羽等到京,分别向国民党政府呈文请愿,表示不达到回皖目的决不罢休。
      当时《中国日报》、《大公报》、《首都晚报》均以“婺源回皖运动,推选代表晋京请愿”为题予以报道
      第一次归皖成功的婺源
      在国民大会召开前的一天,国民大会安徽籍代表61人在胡适公寓内聚会,大家对婺源回皖一事均表支持。
      江植裳将由他亲撰的请愿书交给大家修改,同仁一致公推由胡适乔正,胡适也不推辞,当即挥毫修改了一些词句,最后胡适带头署名,其他61位代表也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上面有胡适衔领衔签的62位国民大会安徽籍代表的名字。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人就是冯玉祥。在关键的时候助了回皖运动一力,得知回皖一事有消息后甚为高兴,特致函给内政部派往婺源视察的杨秀岩,
       电文摘录如下:内政部杨视察秀岩勋鉴:婺源划为皖治.民意所趋,敬祈俯顺民意,转陈中枢,赐早实现,无任盼祷。安徽旅吴同乡会理事长冯玉祥率全体同乡同叩。
       杨观察一行带着内政部的手谕和冯玉祥的致电上路了。
       在杨观察一行的必经之路上,婺源安排了一队队扛着旗子的队伍,准备了鞭炮、口号,口号中有“请杨观察准我们回安徽去!”“不到安徽誓不罢休”等不少激昂之语。
      在途中的村子里,男女老少经过训练,等观察一到,便全部跪下,诉划赣之苦,陈回皖之情。屠店门上挂上写着“放下屠刀,立回安徽”的青布,学校门外墙上贴着“放下书本,争取划回安徽”的标语。
      各家各户的门前,都摆设香案,有的还在两旁点燃大红蜡烛,鞭爆之声不绝于耳。
      更为滑稽的是,有人还以《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调高唱《回皖进行曲》:“起来,不愿作江西的人们…婺源民众到了最痛苦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努力争取皖……”。婺源的许多大街小巷、屋前房后还悬挂一副副对联:“忍痛难言历十四年隶赣,同声相应合念万人回皖”;“黄山白岳钟灵秀,赣水星江不合谎”;“婺水入口,誓不逆流会章赣,人心思皖”,真同大旱望云霓”等等。
      4月1日上午10时,杨观察召集皖、赣两省代表等在茶联社召开座谈会,交换意见。
      4月2日上午,婺城全体民众在公共体育场“回皖台”开欢迎大会。会上,杨观察讲了话,他说一定把“万众同心齐回皖”的心情转达给上面,表示“本人绝对达到各位的一片欲望”。
       会后,杨对县里的乡坤学士们说,这次如若真能回皖,还是胡(适)博士的一大功勋啊!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八月,婺源奉令划回安徽。16日,两省正式办理接交于续。婺源历史上的这场“回皖运动”终于落下了帷幕。
      尾声
      在婺源人的努力下,在胡适先生的支持下,鉴于婺源人民回皖的合理要求,国民党政府于1947年将婺源重新划回安徽,恢复徽州一府六县的政区。
      今天查看《休宁县志》,还能读上面清楚地记载着当时徽州人内心深处的喜悦。他们那个高兴劲,就跟光复了一样。海阳、屯溪街头,鞭炮齐鸣,人头攒动,万人空巷。
      恐怕,只有五十多年后绩溪人发自内心地庆贺他们的子弟锦涛同志当选总书记的盛况,可以与此比拟。
      1949年,对于徽州和婺源来说,是一个新变量。
      5月,解放军“二野”挺进婺源,过境时主持军管,而以屯溪为中心的徽州为“三野”部队军管。
      婺源县就是在两支部队军管会分割的体制下,于同年5月再次脱离徽州政区。”
     尽管其后,婺源人也再次表达他们强烈回归安徽徽州的愿望,但终究没有实现,直至今日,它是江西省上饶属下的一个县。
       徽州,只能再梦里回去了。


来源:长思想的芦苇公众号  |本网编辑:叶文榜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02-22
婺源无需更名,但可回到安徽(徽州)。
南州草民,人微言轻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02-22
回 derek20 的帖子
derek20:揭秘|“宁做安徽鬼,不做江西人”:“婺源回皖运动”始末
http://www.jxahsh.com/display.php?1665.html
      婺源建县的历史,至今已有1200多年,自古属安徽管辖,如今行政上隶属江西。
      谈到婺源,多是传 .. (2024-02-22 11:25) 

婺源的徽派文化,确实与上饶不一样。
南州草民,人微言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