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60阅读
  • 13回复

[自然地理]中国柯本气候带分布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01-05
关键词: 地图城市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01-05
喀纳斯、绩溪、武隆、天台山一个气候类型?
感觉不甚精确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01-05
还是教科书划分的科学,神州东部属于水热同季的季风气候区,属于地球上最大最优越的农业区。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01-05
我们郑州处于交界处?
瀚海茫茫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01-05
回 荒州邈县 的帖子
荒州邈县:还是教科书划分的科学,神州东部属于水热同季的季风气候区,属于地球上最大最优越的农业区。 (2025-01-05 11:43) 

中学地理教师内部都有不少承认教科书的划分法不如柯本吧……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01-05
回 hanhaimm 的帖子
hanhaimm:我们郑州处于交界处? (2025-01-05 16:34) 

可能在最冷月月均温0℃等温线上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01-06
回 ort.lib 的帖子
ort.lib:中学地理教师内部都有不少承认教科书的划分法不如柯本吧…… (2025-01-05 23:19) 

是吗?按图示的柯本气候带划分,说黑龙江属于亚寒带季风气候还勉勉强强,山东也属于亚寒带简直就是离了个大谱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01-06
夏干气候在哪呢 没看到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01-06


柯本是欧洲人,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过于强调冬季降水的作用
但这个规律在大陆东部的季风区不适用,所以河北不是草原气候、西双版纳和海南中部不是季雨林气候。 中国亚热带除云南高原,其他主要是按冬温分出北、中、南3亚带,与冬季降雨量关系不大(因为冬温低蒸发量也小)


柯本分布图的作图者对中国地貌也不熟悉,对海拔垂直带缺乏认知
皖南浙西的黄山-天目山实际高海拔面积很小,不需要画出来,该画的长白山等却没有画出来
青藏高原也是乱七八糟,只要用一种高原气候代表就可以了,非要细分的话,细节与实际海拔也不对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01-07
郑州海口同一个气候类型。。。。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01-07
成都怎么可能比长江中下游干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01-08
柯本气候带在欧洲是比较准确的,但在东亚季风区问题非常大。
就会出现海口和郑州一个类型,天津和西宁一个类型,哈尔滨和拉萨一个类型。
这些让中国人无语的分法。
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区划中存在吸血鬼一样的特权城市,但他们只想着制造新的吸血鬼替代老的吸血鬼。甚至要增加更多的吸血鬼。并且认为这样就解决了吸血鬼问题。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01-08
回 ort.lib 的帖子
ort.lib:中学地理教师内部都有不少承认教科书的划分法不如柯本吧…… (2025-01-05 23:19) 

人教版地理教材确实承认目前国内中学的气候带划分是基于柯本的研究

不过并没有照搬,毕竟要兼顾中学生认知水平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01-13
其实都不好。柯本对季风区不是太好。例如海口和连云港是一个气候怎么看都不对。

我以前做过一个气候分类,内容如下,我感觉在世界各地应用都问题不大


首先,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气候分类法,因为气候是连续而渐变的,不同气候间要划出明确的界限,十分困难。另外,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地方的气候是完全相同的,只能归纳总结。我认为,好的气候分类,应当要兼顾水热和成因。
1.我们知道,地球上有冷热之分,有干湿之别。地球中间热,两极冷,依次可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这决定了气候分类中的热条件,也就是“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前面冠的那个热带和温带。
2.地球上有着明显的行星尺度的环流,从低纬向高纬依次是:
赤道无风带:通常由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幅合而成
信风带:位于副高和赤道幅合带之间,为东风气流,通常在海洋上会有东风波夹杂(一种热带对流云团)
副热带高压:稳定的下层气流,南侧为信风,北侧为西风
西风带:中纬度最重要的系统,锋面、冷空气什么的在这里发生
副极地低压:西风和极地东风幅合而成
极地东风带:极地高压下沉气流幅散而成,非常寒冷
极地高压带:寒冷的下沉气流
3. 除了行星尺度的环流,地球上因为海陆分布,还形成了中尺度环流,比如季风,以亚洲东南部最为显著,澳洲和非洲也比较明显。马来群岛的赤道幅合带通常有很大的季风因素在内,信风幅合不占重要地位。在季风的作用下,夏季幅合带甚至扩展到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以及菲律宾以东洋面,这就是西南季风。澳洲同理,则是澳大利亚西北季风。
4.关于海洋性:海洋性气候通常位于海洋气流来源侧,和风带对应,也就是信风带的海洋性气候位于大陆(或岛屿)东侧,西风带的海洋性气候位于大陆西侧。海洋对温度的调节作用十分大。主要是调节其迎风一侧气候的温度。
下面,大致为气候分下类
一、热带气候
在行星尺度环流上,热带气候可分为三类:赤道类、副高类,和中间的过度类。
1、赤道类,就是赤道多雨气候(或者叫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幅合带,终年炎热多雨。
2、副高类就是热带沙漠气候,终年在副高和大陆信风控制下,炎热少雨。
3、过渡类地带性气候是热带干湿季气候,地带性植被是热带草原。这种气候冬半年受到副高或者信风控制,夏半年赤道辐合带向高纬抬升,受到幅合带控制,故形成一个干季一个湿季。
4、在热带干湿季气候这个纬度位置,在大陆(或者岛屿)东侧还有热带海洋性气候。该区域气流环境同热带干湿季气候,不同的是在冬半年,信风从海洋吹来,携带水汽或者东风波,加上迎风坡的抬升作用,使得冬半年有足够降水,地带性植被为热带雨林。
5、在中尺度上,有季风打断行星尺度环流,有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南亚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在西南(或者西北)季风影响下的湿季,在大陆季风影响下则是干季。
该气候水热特点和热带干湿季气候类似,热带季风依照干季雨量不同,植被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和草原。
二、亚热带
亚热带在地球环流上的位置大约从副热带高压带到西风带。
1、亚热带沙漠气候:成因和热带沙漠气候相同,但热条件达不到热带标准。
2、亚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到副高控制,干热少于雨,冬季受到西风影响,降水较多,这种气候以澳大利亚南部较为典型。
3.地中海气候:成因和亚热带草原气候类似,但其水条件更好,冬季温度更低蒸发更少,能分布常绿硬叶林。地中海气候分为夏热型和夏凉型。通常夏凉型直接分布于大洋东岸,受海洋西风影响巨大。夏热型位于内陆海边上(如地中海),受海洋调节更小。
4、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西风在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大陆东岸的时候,温度已经比在海洋上降低了很多,因此大陆东岸气候的冬温要比大陆西岸的低得多,而且降温幅度基本与大陆的宽度成正相关。在亚热带大陆东侧,有亚热带湿润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在亚洲季风显著,为季风气候。夏季由东南和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在西风带凝结成降水。冬季主要由大陆风控制,大部分区域降水较少(如果大陆季风路径上有经过海洋加湿则降水较多,如台湾东北部),亚洲外其他地区季风不显著,为湿润气候。四季降水差异不大。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三、温带
温带基本常年受到西风带控制。
1、温带大陆西侧常年受到海洋西风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降水平均。
2在亚欧大陆东侧,有温带季风气候,成因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一样,只是冬温更低,总体夏热冬干(如果大陆季风路径上有经过海洋加湿则冬季降水较多,例如日本的日本海侧),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海洋性气候以东的广大区域被我们的课本称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这一区域内虽然主要受到大陆性气团控制,但自然景观变化繁杂,分为一种气候着实不妥。这种气候还有夏雨和冬雨之别,冬雨接近地中海气候区,夏雨接近季风活动区。一般而言,温带大陆性气候被细分如下:
3、温带草原气候:降水较多的区域,通常位于较接近海洋的区域和山脉迎风侧
4、温带干旱气候:中心地带,离海远的区域
5、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分布在温带大陆东侧,在亚洲被季风气候取代。降水较多,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四、亚寒带
1.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通常受副极地低压和极低东风控制。亚寒带由于蒸发少,水条件的制约已经不大,广泛湿润,广泛分布落叶针叶林,这种气候也叫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五、寒带
寒带气候主要依照最热月冰雪是否会稳定融化区分。
1、极地苔原气候:最热月均温通常在0-10摄氏度之间,此间积雪融化,能生长苔原
2、极低冰原气候:最热月均温0度以下,没有植被只有冰原。
六、高原高山气候
气候垂直分布,可沿用现有体系


[ 此帖被水云村民在2025-01-13 01:45重新编辑 ]
[url=http://ip.WoTuLa.com][img]http://i.WoTuLa.com/msn.png[/img][/url]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