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作过全面调查,但相信中、英是当前行政区划变动最频繁的两个主要国家。个人认为,英国那股改革动力主要源自两个时代两个领导人不同的理念。前面的保守党撒切尔倾向“集权”,现在的工党布莱尔则主张“分权”。
原来大伦敦政府70年代以来长期是“左翼”工党的坚固堡垒,到80年代跟“右翼”的撒切尔中央关系极不协调。弄到后来也没什么“公决”,在国会仅以微弱多数通过1986年撤销大伦敦政府,下面的市、区没了头头,变成“直辖”。我相信这便是今天 unitary authority ,即所谓单级制地方政府的开端。同年还有利物浦 Merseyside 都市郡被肢解为五块unitary authority 的例子。历史的轮回很有趣,2000 年重新恢复大伦敦政府时,那位当选上台的市长,与当年被拆台的末任市长正好是同一位先生。
去年11月英格兰“东北地区”那场公决过后几天,英副首相(英格兰地方政府事务的领导人)发表了一个声明, 我有他原文两段:On 8 November, the Deputy Prime Minister made a statement to Parliament on the North East result. The Deputy Prime Minister also confirmed that postponed referendums in the North West and Yorkshire & the Humber would now not take place.
However, the Government continues to have a clear policy to decentralise power and improve performance through reform in local government and strengthening all the English regions.
声明指出,由于延误尚未实行的“西北”、“约克及恒勃”两地区的公决不再进行。但政府仍将继续推动明确的政策, 透过地方政府改革和强化英格兰各地区的架构,达到分权和改善政府工作表现的目的。
按原计划,“西北”等两地投票应于较早前进行,但由于程序上的问题延后。等到“东北地区” 78% 反对的结果出来,除了急刹车别无良策。因此对上一次是1998 年关于设立大伦敦政府的公决,其结果为72% 赞成。前后反差之大,超乎当政者想象。至于撒切尔是否像我所讲倾向集权,由各位来评好了。不难想象,以英国人口12% 选出来的伦敦市长份量,如果跟中央政府不协调会有什么结果。
我想到了台湾。台北市、县合并的问题,从多方面看,合比分或许更好。可还有个关键问题,目前台北市户籍人口260多万人选出来的市长已够重量级了,如果再加入台北县370多万人口,那么全台27%人口选出来的新市长会是什么个量级的人物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 13:59:31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