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江西新闻 > 发现江西 正文 <--function: position() parse end 0ms cost! -->
探访进贤明清古建筑群http://www.jxnews.com.cn <--function pub_date(yyyy-MM-dd HH:mm) parse begin-->2005-08-17 04:22 <--function: pub_date(yyyy-MM-dd HH:mm) parse end 0ms cost! --><--function topic() parse begin--><--function: topic() parse end 0ms cost! -->【字体:大 中 小】 【进入论坛】 <--function content() parse begin-->
●麻石巷道、牌楼深宅、官吏庄园、古塘古井成为小村独特景致
●明清时期10人进士及第和父子同上朝班堪称小村趣闻佳话
艾溪陈家村 【古村名片】
●姓名——艾溪陈家村。
●地点——进贤县架桥镇艾溪陈家村,与南昌县接壤。
●年龄——547岁,始建于明代英宗天顺年间(公元1457年)。
●内涵——小村至今保存有明清时期封建官吏的大庄园2座、各类官吏和商贾的住宅12幢、民居34幢;村子里分布着麻石铺就的巷道共26条,另外还有明清古墓群两处,是个名副其实的“百年古村”。
保存完好的村头门亭宅前大院
小村古色古香
近日,记者驱车前往进贤县架桥镇艾溪陈家村,近距离感受了它的古朴神韵。
艾溪陈家村坐北朝南,地势平坦,村前有一座刻有“义门世家”的大牌楼,牌楼前是一口红石砌沿的椭圆形大池塘。在村口望去,屋檐翘角和牌楼古宅隐约可见,村庄显得错落有致。这个始建于明代英宗天顺年间(公元1457年)的村庄,目前保存有明清时期封建官吏的大庄园2座、各类官吏和商贾的住宅12幢、民居34幢;村子里分布着麻石巷道共26条,还有明清古墓群两处,是个名副其实的“百年古村”。
村民告诉记者,村里民居横看大致分为10排;纵看房屋构造各异,房屋排列有序,疏密有度,布局合理。站在高处以不同角度俯视,整个村庄呈一个巨大的斗形。
花园观鱼池 两处官吏庄园
官吏庄园是由若干幢古屋组合成的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在陈家村内有东、西庄园之分。位于村子东部的“中宪第”庄园是清代光绪年间进士陈应辰建造的,抗战时期庄园的一些主体性建筑被日寇烧毁过半,尚存至今的是主人起居的“云亭别墅”和“中宪第”院门牌楼。“中宪第”大门牌楼为八字形,青砖灰瓦脊建筑。门楣上嵌有一块青石匾额,刻有“中宪第”三个楷体大字,整个大门牌楼巍峨壮观,气派非凡。
西庄园位于村西边缘地带,与东庄园遥相呼应,显示的是一种雅气别致,充满诗情画意的情调。据传,“西庄园”是由该村清代咸丰年间进士陈志历时三年精心打造的,主人当时巧妙的整体设计规划让人心生敬佩。与东庄园相比,西庄园的古屋内外装饰毫不逊色,各类门窗除了雕有人文典故和亭台楼阁之外,还雕刻了72只憨态可掬的猴子,为庄园增添了一道别致的景观。
门楼雕刻栩栩如生古宅天井
三幢明清古祠
艾溪陈家村现存明清古祠三幢,其中明代一幢,清代两幢。三幢祠堂大门门楣都有青石刻字匾额,分别取名为“敦睦传家”、“陈氏宗祠”和“肖水源流”。
“敦睦传家”始建于明代嘉靖乙末年间,坐落在陈家村的中央地带,外观像一座殿宇。一走进去,看到的是个大堂,内木构件采用立贴式,厅堂的中跨采用叠梁式和招梁式。祠堂的后堂是祭堂,摆设了以祖先神位排列的神台,并供奉着陈氏列祖列宗的灵位。“陈氏宗祠”和“肖水源流”是两幢连在一起又各自成幢的古祠。两祠都有三眼天井,两个大堂和一个前半堂,屋宇厅廊建筑结构与赣中农村各地古祠式样差不多,木架结构采用的都是穿斗式组合。
据介绍,在“陈氏宗祠”祠堂里,族人敬祖烧香跪拜的位次按辈分而定,男女有别,长辈位前,晚辈居后,男左女右,层次分明,等级森严。而在“肖水源流”里,有功于宗族的人不仅可以在此得到奖赏,还要载入族史;不肖子孙、忤逆子孙不仅要在此接受训诫,还要接受惩罚,凸显的是赏罚分明和族规森严。
当地老人因此说,“陈氏宗祠是专供族人拜祖祭灵的专用祠”,而“肖水源流则是专供族人议事以及训诫和奖赏族人的宗祠”。
有资料显示,这种位次承前启后、大小依附、功能有别、规矩森严的宗祠在江南农村实属罕见。艾溪陈家村的三幢明清古祠,体现出了该村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宗祠文化。
古屋居住小村人家 古塘古井探源
艾溪陈家村不但拥有建筑规模宏大的官商民居群,而且历史遗留下来的公共设施也很完善,村子里的古塘古井就是鲜明佐证。
陈氏古塘位于该村村口,塘的形状为东大西小椭圆形,为明代嘉靖年间挖建。现在,古塘用红长条石衬砌护岸,同时建有6个洗衣平台,塘水清澈纯净,至今仍是陈家村村民的主要取水点,解决他们日常淘米洗菜的用水问题。
陈氏古井位于村东方向,是全村有史以来唯一的水井。它始掘于明代英宗天顺年间,井口为六角形,井圈用圆麻石打造,井水清凉、微甜,每天可以供2000人饮用。古井还留下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据传清代康熙年间有一位知府路过此井,饮后兴起立马赋诗一首,留下了“艾溪古井永流通,凿者如斯本妙工”的诗句。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陈家村村民对村里的古塘、古井十分偏爱。一位村民兴奋地说:“我们村子里面到处都是古迹,就连村口的塘都是明代挖建的。”正是拥有这样的历史厚重感,走在艾溪陈家村的麻石路上,记者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一种古典的韵味,历史仿佛就被踩在脚下。
麻石小路绕村而过 延续家族管理
拥有几百年历史的陈家村至今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族长管理制”。族长是村里辈分最高的人,也是整个家族中的核心人物。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中,族长与各大房最有权威的人组织成一个集权威性和民主性为一体的家族体系,负责执行家族的一切事物,管理全村公共设施的规划和建筑工作,而且执行政府下达的各种指令,监督全村村民的道德行为。
与此同时,村里还沿用了严密的祖宗祭拜体系。全家族的祭拜仪式选择在祠堂内举行,在正大厅设有列祖列宗的灵位,同时设有香炉台、焚化炉和供祭拜人上香的拜台。祠堂设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由辈分最高且德高望重的族人担任。
现在,村里有一个由辈分高的族人召集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商议处理家族内的各种纠纷,规划村里的公用设施并且负责规范村里的规章制度。这些略带封建色彩的人文景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几千年留传下来的传统习惯,也日益成为村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小村闲适的生活方式未改变 小村人才传奇
据考证,艾溪陈家村陈姓远祖为江州义门陈村人(今九江市德安县车桥乡),明代英宗天顺年间(公元1457年),始祖公肖水由南昌下艾溪迁居至此,从建村迄今547年,繁衍26代。
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艾溪陈家村积累了历史底蕴深厚的文化,书香绵延,自明代以来,历代人才辈出。明清时期,村里先后有10人进士及第(比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晓起村还多1人)。明代嘉靖年间,村里陈栋一家祖孙三代皆为翰林编修,历史上曾有“祖孙三代皆进士,叔侄二人同中举,父子一同上朝班”的趣闻佳话。
现在,艾溪陈家村的后人中,在全国各地担任县级以上干部的就有40多人。
艾溪陈家村现保存下来的古宅民居加上公益建筑共有46幢,其中明清建筑两幢、公益建筑物4个,其余大部分为清代建筑。这些建筑基本上保存完好,有的如宗祠、西庄园的“宝俭庐”、“紫来居”、“诒经室”还进行了整修,麻石巷道和大门牌楼都进行了改造和完善,80%的古建筑仍在正常使用。
文/图记者欧阳苏敏 实习生金路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