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区号分配问题,首先要知道这个编号规则是怎么形成的,光从行政区划的角度还不够。在程控电话普遍应用之前,我国长途电话是采用“多级汇接制”的,共分为五级,国家汇接中心、大区汇接中心、省级汇接中心、地区汇接中心下属的汇接点组成。一个打向国外的长途电话,是要从汇接点汇接到地区汇接中心进而省级汇接中心再到大区汇接点,再到国际汇接中心传输到国外的,反之亦然。在长途区号的编码分配上,也体现了这种多级制,北京是首都,是唯一的国家级汇接中心,区号是1位,为1,当时除北京以外的两大直辖市沪津和东北、华东、华中、西南、西北、华南各设大区汇接中心,采用2字头的两位区号,分别为21、22、24、25、27、28、29、20。其中的23和26空缺,前者是因为北京兼华北大区汇接中心,后者为台湾预留(台湾属于华东,因此预留华东区25号码后的26)。然后省级汇接中心和地区汇接中心采用三位区号,且首位为相应大区汇接中心的末位,第二位为奇数。如东北大区汇接中心沈阳区号为24,东北诸省各地市州的中心城市区号都是4××。省级汇接中心为各省、自治区省会、首府,区号尾数为1(大区汇接中心城市兼省级汇接中心城市除外),其它地州市中心城市区号尾数分别使用2、3、4、5、6、7、8、9、0共九个数字。而汇接点为每个县级行政区划配置一个,使用四位区号,首位同相应的省级或地区汇接中心城市,第二位为偶数。如长沙市区区号731,相应的长沙县区号为7401。
要说明的是,电信大区和行政区划大区还是有区别的,也是为了更有效利用号码资源,如内蒙古分在东北大区等。当然,也由于区号分配对应了行政区划,就导致一些地级行政区划较多的省份分配的号段更多。如四川省(包括现在的重庆市在内)三位区号有81×、83×,四位区号有82××、84××。而一些地级行政区划不超过15个的省份,干脆只分配10个三位区号,多出的地级行政区划不设地区汇接中心,与相邻的地级行政单位共用一个地区汇接中心,中心城市和县一样也是四位区号了。如湖南当年只有13个地州市(还没设立张家界市),731肯定是长沙了,732~730分配完后,其余零陵地区、怀化地区、湘西自治州分别与郴州地区、邵阳地区、常德地区共用地区汇接中心,区号也体现相应的对应关系。原则也是让电信流量较少的边缘地区与人家共用。
到上世纪90年代,程控交换机开始普及,长途电话已经不需要“多级汇接制”,也开始合并C3网,逐步取消四位区好,一个三位区号成为一个地级行政区划的统一区号,那些第二位是偶数的三位区号成为可能。而编号规则松动了许多,许多按原来规则不能用的号码可以使用了,另外,由于大量四位区号的消失,也“腾”出了许多号段。这才造成现在许多区号特别是第二位为偶数的新三位区号编码不连续现象时有发生。又拿湖南为例,74××的四位区号消失了,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永州市(零陵地区)有了足够的三位区号资源,于是分配了743、744、745、746给它们(分配得好怪!怎么不给点好的如748之类)。
当年为台湾预留一整套多级区号,大区汇接中心(台北)为26,下面的县市为6××或6×××,但考虑台湾很小,县市不多,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区号,且合并C3网后,使用区号资源更少(按海南模式,一个就够),所以63×以后的号码被“挪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