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31楼假平凹于2007-02-06 22:52发表的 :
宜昌的地市合并,虽然比荆沙合并的震荡小得多,但也并不见得成功。
宜昌的震荡之所以小,是因为宜昌市很强大而宜昌地区相对弱小,宜昌市天然的就对宜昌地区各县有向心力;而荆、沙则不然,沙市固然有力,而荆州也同样强大,且荆州各县对沙市是没有什么认同的,这就是荆州沙市与宜昌地市的最大不同。
然而,即使抛开这一点看,宜昌地市的合并未必就比荆沙合并更成功。不要看宜昌的县域经济还可以,宜昌中心城区也还可以,就以为这是个合并成功的案例。其实,如果宜昌市的管辖区域不扩大的话,它可以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中心城区建设得更好,而县域也不会受制于宜昌地级市,起码县里的权限在行署时代比现在大得多。也就是说,如果宜昌地市不合并,宜昌及各县还可以比现在发展得更好。
.......
这是不对的,忽略了湖北省这个因素.
宜昌地区的三线厂比襄阳地区还多,但襄阳1983年就完成了地市合并,逐步将原先在县市的三线厂转移到了市区.使1982年人口普查时城市规模比宜昌还小的襄阳急剧扩张,1990年就超过了黄石,成为湖北第二.
而且,凭借三线厂众多的优势,成功取得了国家级高新区.
而宜昌,1992年才完成地市合并,之后还闹了领导班子的不团结,也没有想到把县市优秀企业弄到市区.结果湖北省后来搞调整,位于宜昌县市的三线厂几乎都搬迁到了孝感或武汉.三江航天搬走了,把李佑才留下了.
这是湖北省地级市工业最大的失血.
如果宜昌地市早合并,早些市刮县,城市规模和实力会上一个台阶.
而且,宜昌地区的人口虽然小于荆州地区,但从80年代后期开始,实力也绝对不算弱.
那时当阳在全省的地位并不亚于现在宜都的地位.
以下是1989年2月的一篇报道
总结财政收入亿元县建设工作的经验,有计划地培养和开发财源,保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顺利实施,
湖北省在财政收入第一个超亿元的当阳县召开了亿元县建设工作会议,省长郭振乾参加了会议。省财办主任何福林主持会议,省财政厅副厅长胡柏枝致开幕词,宜昌行署副专员黄昌灿、当阳县长秦甲春介绍了“兴工富县、强农富民、工农互促、振兴财经”的经验。在财源建设方面,突出抓了三项工作: 一抓重点财源。近年来县财政共挤出7,100多万元资金,用于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全县目前已完成改造、扩建、新建项目115个,新增固定资产1.5亿元,新创产值3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