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政治地图的演变
http://www.dlpd.com/olddlpd/dljx/ReadNews.asp?NewsID=1337
一战前的大洋洲政治地图
19世纪末,英国先后在澳大利亚建立6个殖民区,1901年将其分别改为州,组成澳大利亚联邦。1840年英国威逼毛利人族长签约,将新西兰变成它的殖民地。1907年英国被迫同意它“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地。1874年斐济沦为英国殖民地,1892年吉尔伯特群岛(现基里巴斯)和埃利斯群岛(现图瓦卢)沦为英国保护地,后被列入殖民地。1877年、1888年、1893年和1900年,托克劳、库克群岛、所罗门群岛和纽埃岛分别成为英国保护地,1901年库克群岛转为新西兰领地。公元950年建立的汤加王国,1900年也变成英国的“保护国”。1906年新赫布里底群岛(现瓦努阿图)沦为英、法两国共管的殖民地。
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发生战争。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第一次国际战争,在大洋洲历史上也是一次承前启后转变局势的重要战役。战争的后果是:战败的西班牙丧失了在大洋洲的全部殖民地。美国夺得关岛,吞并了夏威夷群岛,并与法国瓜分萨摩亚群岛,(美、法两国分别占领东、西部)。1898年和1899年,西班牙分别将贝劳群岛(现贝劳共和国),北马里亚纳卖给德国,将密克罗尼西亚群岛转赠给德国。1886年德国占领马绍尔群岛,并于1888年将瑙鲁岛(现瑙鲁国)并入马绍尔群岛保护地中。1884年英、德两国瓜分新几内亚岛的东半部,1906年英属新几内亚部分交澳大利亚管理。
1853年,法国占领新喀里多尼业岛,建立殖民地。1888年法国又占领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先为保护地,后改称殖民地。1842年法占领塔希堤岛,1880年沦为殖民地,19世纪末又并入附近的岛屿,称法属波利尼西亚。
到一战前夕,大洋洲的大陆和岛屿被列强瓜分完毕。其政治地图的特点是:
第一,该图基本上是通过对未知“南方大陆”的探险与发现、强占及威逼当地族长签约而分割,并通过战争进行再分割的产物。大洋洲政治地图是殖民者强加的。
第二,英国拥有的殖民地面积最大,约占整个大洋洲陆地面积的96.94%,其次是德国,占2.76%,再次为法国和美国(不包括夏威夷群岛)。这些充分说明了该时期英国在列强中的霸主地位。
第三,大洋洲许多岛屿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交通与战略地位,是列强争夺的主要目标。
一战结束到二战开始的政治地图
战败国德国在大洋洲的殖民地由国联交有关的战胜国或地区进行委任统治,其中新几内亚部分委任澳大利亚统治,西萨摩亚交新西兰管理。贝劳、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群岛则被日本占领并成为它的殖民地。
1931年,澳大利亚联邦获内政、外交自主权,取得独立,成为大洋洲率先独立的国家。
一战后日本帝国主义势力逐渐膨胀,大洋洲成为它积极向外扩张的一个重要目标。它除了从战败国——德国手中夺得殖民地以外,二占爆发后,它又先后占领了巴布亚新几内亚、关岛、吉尔伯特群岛和埃利斯群岛、瑙鲁和所罗门群岛,均称殖民地。
这一时期政治的特点是:
第一,德国丧失所有在大洋洲的殖民地。
第二,澳大利亚联邦独立,成为英联邦的成员国。
第三,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崛起,疯狂地侵占原英、美帝国主义在大洋洲的殖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在大洋洲的殖民地一度扩大到49.42万平方千米,约占大洋洲殖民地总面积的60.1%,英国退居第二,约占37.0%。
大洋洲新的政治地图的形成
日本帝国主义在二战中战败投降,丧失了在大洋洲的全部殖民地。其中贝劳、北马里亚纳、马绍尔群岛和密克罗尼西亚群岛被美国占领,联合国于1947年将其交美国托管,后构成4个政治实体。委托澳大利亚继续管理原德属新几内亚。1949年澳将原英属部分与其合并成一个行政单位,称“巴布亚新几内亚”领地。1944年关岛被美国收复,归国家海军部管辖,成为美国在太平洋的一个重要海、空军基地。吉尔伯特群岛和埃利斯群岛,所罗门群岛仍归英国管辖。
二战后,亚非拉很多国家通过武装斗争或政治斗争纷纷取得独立,对大洋洲各国人民是极大的鼓舞。他们争取国际援助,并通过强大的政治攻势迫使宗主国承认其主要权力,并进而取得彻底独立。
1947年,新西兰摆脱英国政治、经济、外交上的控制权,获得完全独立。
1961~1970年间,先后有西萨摩亚、瑙鲁、斐济、汤加王国等4国独立。
1971~1980年,获得独立的有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基里巴斯、图瓦卢、瓦努阿图5国。
1980年后独立的国家有密克罗尼亚西联邦、贝劳、马绍尔群岛、库克群岛等4国。
今天,大洋洲仍然存在着西方国家的海外领地、殖民地和未合并领土。主要有法属新喀里多尼亚、法属波利尼西亚,以及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美属关岛、美属萨摩亚(又称东萨摩亚)及中途岛等,在政治上同美国合并,享有一定内政自主权,但外交、国防由美国负责的“北马里亚纳自由联邦”;英属皮特凯恩岛。总面积25117平方千米,占大洋洲陆地面积不足0.3%。
二战后大洋洲政治地图的特点是:
第一,大洋洲政治地图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绝大部分的大洋洲国家获得独立。大洋洲现有15个独立国家,领土面积占全洲总面积的99.7%左右。
第二,大洋洲大部分国家(主要是岛国)独立时期比亚非各国晚10~30年,有的是近今才获得独立的。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多数国家领土分散,一般由数个、数十个乃至上百个岛屿组成。岛屿间相互距离遥远,联系极为不便,普遍存在信息迟到现象,同时人口居住分散也影响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凝聚力;二是大洋洲岛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其中军事地理位置尤为突出。美国在大洋洲岛屿设置了许多海、空军基地,监测亚太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动向。法、美等国家还把大洋洲某些岛屿作为核武器实验场地。因此,寻找各种借口以拖延其独立时间。
第三,大洋洲诸国,特别是岛屿国家的领土散布在辽阔的南太平洋,陆地面积小,水域面积大,虽然各国都有自己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但仍有公海把它们隔离开来,因此大洋洲各国不像亚非拉一些国家那样因宗主国退出后遗留的边界纠纷而引发各种冲突。
第四,现有的法国等国家的殖民地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不断高涨。这都说明大洋洲政治地图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