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103阅读
  • 2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11):赤峰直隶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6-12-17
<P>赤峰直隶州:繁,难。明,诺音卫。雍正七年置八沟?,为北境。乾隆二十九年,析置乌兰哈达?。四十三年,置赤峰县,隶承德府。光绪三十三年,升直隶州。增置林西。西南距省治千三百二十里。北极高四十二度三十分。京师偏东二度四十五分。领县一。潢河自围场入州北二百馀里之巴林旗。东南:老哈河,自平泉迳东南隅,纳伯尔克河,北入建昌。英金河,古饶乐水,三源自围场入,合于色哷,围场西南折东,合巴颜郭河、色哷河、垒尔根乌里雅苏河,入翁牛特右旗,合奇布楚河、鸭子河,又南会使力?戛河,其上游纳林锡尔哈河。木兰东北诸水,汇于英金,东南诸水,汇于锡尔哈,三源合北流,合克依呼河,入平泉合克勒河,始入州,西北会乌拉台河。锡伯河亦自平泉来,与英金河会。英金河又东合卓索河,入建昌。乌拉台河三源,亦木兰诸水所汇,东流合默尔根精奇尼河,阿济格赴河、噶海图河、布获图河。有杜梨子沟、哈拉木头、四道梁、音只?戛梁四镇。县丞驻西北大庙镇。有乌兰哈达税务司。有驿。林西州西北四百十八里。光绪三十三年以巴林察罕木伦河西北地置。</P>
<P>注:今属内蒙古</P>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8-12-29 13:52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12-17
赤峰市历史悠久, 早在一万年以前, 赤峰地区就有人类生存。新时期时代,繁衍生息在这一带的先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红山文化",是“天下第一龙”--玉龙的故乡,是辽朝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
   境内被国家考古界命名的原始人类文化类型有距今8150--7350年新石器早期的兴隆洼文化;距今7150--6420年的新石器中期的赵宝沟文化; 距今6660 - - 4870年的新石器中晚期的红山文化;距今5300年的新石器晚期的富河文化 ; 距今5000--4870年新石器晚期的小河沿文化 ; 距今4500--4200年新石器晚期、北方青铜器早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从考古发掘出来的石器 、 骨器、陶器、青铜器等生产生活器物证明, 早在8千余年前境内的原始先民已经过着原始农耕、渔猎和畜牧的定居生活。20世纪70年代在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距今5000余年前的大型玉龙,更在全国引起轰动,被誉为"天下第一龙"。证明赤峰地区的古文化和中原地区一样,是远古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流之一。
   据历史记载, 赤峰地区曾是商族 、东胡族 、匈奴族 、乌桓族、鲜卑族、库莫奚族、契丹族、蒙古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繁衍生息之地。夏、商周至春秋时期,活动在这一带的主要是商族和东胡族,行政区划属传说中古代中国九州中之冀州。战国初期,全境属东胡。秦初,南部属燕国和辽西、右北平郡,北部属东胡,后属乌桓。东汉中期到三国前期,全境悉属鲜卑。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属鲜卑、后属北朝的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北燕和后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时期分别设饶乐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辽时,契丹族建立了强大的辽王朝,设上京临湟府、中京大定府。金时属北京路。元时属中书省和辽阳行省大宁路、全宁路、应昌路、上都路。明时,初属大宁卫、全宁卫、应昌卫,后属兀良哈三卫。清代,赤峰大部分地区属昭乌达盟,南部一部分属卓索图盟。民国前期属热河特别区;日伪时期南部属伪热河省,北部属伪兴安西省。
   抗日战争胜利后 , 赤峰境内分别建立了热中 、 热北 、 热辽 、乌丹4个专署,隶属热河省。1949年5月,将克什克腾旗、林西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 巴林左旗划归为内蒙古自治区。1955年12月热河省撤消,又将赤峰县、宁城县、敖汉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划归为内蒙古自治区,与北部五个旗县合并为昭乌达盟。
   1969年,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1979年,又划回内蒙古自治区。1983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盟建市,现实行市管县体制。赤峰市市花是玫瑰 、大丽花 ,油松为市树,百灵鸟为市鸟,《草原上有一座美丽的城》为赤峰市市歌。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6-12-17
红山文化 (今为赤峰市红山区),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古文化, 距今5500年左右。除引人注目的大型祭把遗存、丰富多彩的彩陶遗物外,玉龙和成批精美玉器的发现,向世人展现史前时期北方西辽河流域灿烂文化,使中华文明提前到5000年。
富河文化 (今巴林左旗浩尔吐乡) , 距今5300年左右 ,属于森林草原经济形态,早期卜骨的发现,大量动物骨骼的伴出,为蒙古草原地区提供新的文化类型。
小河沿文化 (今敖汉旗小河沿村),距今4870年, 这是一种以本地区传统文化为主,兼容并蓄了黄河中下游传统文化因素的新型文化遗存。以老哈河流域为中心,史家称“南北荟萃的小河沿文化型”。
赵宝沟文化 (今敖汉旗境内)距今6800年左右, 首次出现由猪首、鹿首和神鸟组合的“灵物图像”,考古界称之为“中国第一神图和最早的透视画”,在意识形态和绘画艺术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金元文化 在遥远的“ 白山黑水 ”崛起的女真族 ,灭辽建立金朝政权以后,便把“虎视中原”作为基本国策,临潢故地的特殊地位大势已去,尽管“金承辽制”,对于辽留下的灿烂文化虽无大破坏,但也未能发展下去。元朝时期,赤峰草原是成吉思汗贵戚特薛禅大家族和亦乞列思部孛秃家族的封土以及元首都连接漠北、漠南通向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大宁路,因而一时间城邑林立,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从而开创了赤峰历史上第四次文化辉煌。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领域成就斐然。
明清佛教文化 特殊的历史环境,扭曲的民族关系,使元代草原上一度辉煌的文化, 进入了变异时期。明廷以重兵北征,清朝的禁封崇释,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草原文化的发展。聪慧的草原部族,在这个变异时期,独辟蹊径,把宗教文化推上一个新的境界, 藏传佛教中的建筑 、绘画 、舞乐等内涵丰富,自成一家,活跃于北国草原艺术舞台之上,使人耳目一新,因此, 清代的佛教文化,可以称之为赤峰历史上第五次文化高潮。
战国秦汉文化 战国秦汉时期中原发达的文化猛烈地撞击着北国草原的大门 , 游牧民族--东胡、匈奴、乌桓、鲜卑等,在保持自身传统文化的同时,或被动或自觉地接收着传人的汉族文化,燕国秦开却胡、北方五郡设立、秦朝的统一、汉匈和亲与武帝的北征,加速了战国、秦汉文化的传播与渗透,给赤峰草原文化注入了丰富多彩的血液。
夏家店上层文化 亦称东胡文化,西周、春秋一战国前期,距今约3500-2300年前,即赤峰草原孕育着游牧民族的崛起壮大,东胡、山戎等成为这块沃土的主人,其文化面貌保持着浓烈的原生性质和游牧民族特点,并逐渐形成自身的风格。这一时期游牧诸民族,以东胡族最为强盛。其特点,以山城建筑和东胡文化为标志的青铜时代草原文明,是赤峰历史上第二次文化辉煌时期,它把草原文化推向一个内容更为广泛、影响更为深远的新阶段。
夏家店下层文化 (今松山区境), 距今4200年左右,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向青铜时代过渡期的文化,其下限就是早商文化。这个时期,北方草原出现了文化奇特、规模宏伟、密集壮观的山城建设,屹立在赤峰大地,此时正值中国奴隶制萌生,有的学者称其为“城邦奴隶制”建筑,这些建筑不论在人类历史、科学技术或文化艺术上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辽(契丹)文化 公元14世纪初,活动在西拉沐沦河、老哈河流域的契丹族, 在北国草原上建立了大辽帝国,定都临潢(今巴林左旗林东镇古城)。在200余年的国运长河中, 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方面多有建树,并营建了一个地域辽阔融洽和谐的民族大家庭。"辽文化"即以植根本土的原生(土著)文化为主体,以中原唐文化为依托,并汲收西域、东北各民族先进文化的内容,构成了博大精深、恢宏壮观的“契丹文化”, 开创了赤峰历史上第三次文化辉煌时期 ,“契丹艺术”--绘画、乐舞、建筑、书法、雕塑等则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的奇葩。
辽的绘画艺术在中国绘画史上成就突出。它以描写边塞草原风光、游牧骑射生活为主题,在中国画坛中构成“北方草原画派”。作品粗犷、豪放,真实地体现了游牧民族逐水草而牧的马背生活,以及契丹族首领的四时捺钵活动场景和少数民族部族首领大型活动的场面。尤其在人物的描绘中, 表现出契丹族及各少数民族的骁勇剽悍 ,刚健豪爽的民族性格 ,如世界名品《卓歇图》,表现了契丹族长和他的骑士们在猎后的休息场景,充分体现了契丹族的生活特点。在动物的描绘中,马和鹿和他们的生活联系的最为紧密,马为最便捷的交通工具,猎牧、打仗所必备,鹿为衣食之源之一,故马和鹿是他们表现最多的题材。他们对马的描绘可谓独到“以狼毫缚笔去疏渲,使能纤健”。胡瑰之子胡虔,继承父亲的画风,其《蕃骑图》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量,明代都穆到过边地,看了胡瑰的作品,赞叹地说,如果“非余之目击,则亦莫能知其妙”。他们所描绘的鹿,或仁或嬉,或侧耳啼听,机警可爱,极尽其自然之态。其画风在当代和后代都具有很深远的影响,后唐汉族王门李玄应,李玄审专学其格调。在山水画中,他们师法自然,并吸收中原汉族传统画法而融于一画,如法库叶茂台辽墓出土的《 山水楼阁图 》用笔皴法,与荆,关、董、巨一脉相承。而《竹雀双免图》对其后黄荃和元代的王渊所绘的《竹雀图》有直接的影响。辽的画家很多,有人皇王耶律倍,御盏郎君耶律题子,画院待诏陈升,辽的山水,翎毛画家肖瀜等一大批知名画家和不知名的许多墓室壁画的画家。他们的杰出作品,在辽代曾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在民族的交往与融合中,辽代的音乐和舞蹈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辽有祭祀祖先,神祗的傩舞、巫舞,还有民族节庆的大型踏歌舞,向中原学习的一般由66人表演的大型文舞 , 由68人同时表演的武舞。他们继承了唐十二和乐并由此发展融合而转为本民族的十二安乐。在辽祭天地祖先,朝会大典,册封仪式,迎接外宾国使,宴飨群臣,出行、打猎、军队行进作战,得胜凯旋等许多场合中,都使用乐、舞。据辽史载辽的雅乐乐工和舞伎人数多达380余人。 此外根据用途不同还有散乐,大乐,鼓吹乐,向汉族学习的鱼龙漫衍戏,百戏、角抵等。以及宫廷民间、君臣共享的射兔,射柳等大型祈祷娱乐活动。体育活动当然有射箭比赛,摔跤比赛,和蹴鞠比赛等,皇室在各京城中还设有专辟的鞠院。
文化教育也得到高度的重视,发展民族文化,在立国之初就由鲁不古和耶律突不吕参考汉字形制,增减笔画,创出契丹大字3000余字,并于神册五年即公元920年颁行。约在公元922-925年间,辽太祖弟迭刺参照汉字,契丹大字造成原字,并运用汉字反切,回鹘字拼音方法而创造出拼音程度较高的契丹小字,这两种文字与汉文并行在辽及辽所辖的地区使用了近300 年,直到公元1191年金“诏罢契丹字”后渐废弃,但在云南保山,临沧, 大理 ,德宏,西双版纳等地区自称“本人”的契丹后裔中目前仍有使用。契丹族中有很多书艺高超的书法家,契丹文、汉文均书写的高妙叫绝。如《韩匡嗣墓铭》字体古朴委婉典雅,在一派中正平和中让人体味到历史的久远与堂皇。辽也极重视儒学、遵孔、建孔庙,各府、州、县均设府学、州学、县学,并有博士、助教来进行教授与管理,开科取士,录取进土授以官衔为国效力。佛教文化与道教文化也广为推崇和兴盛,佛寺、道观遍及各府州县,以至辽的佛塔是国内古截遗存最多的建筑。上京还有雕版印刷经卷机构。
辽的雕塑艺术也有极大的发展,上京真寂寺的石刻雕像、上京南塔、中京感圣寺佛舍利塔上的雕像,大同府的华严寺,佛坛上完整地保存了3l尊菩萨,体态丰盈 、衣饰自然, 飘带流畅飘逸,辽奉国寺的7尊大佛等,成为辽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作。木雕技术精湛, 庆州白塔所出的柏木涂金彩绘塔,雕刻精巧玲珑。辽的金银雕祖先像也十分精道。契丹的马具,革带雕塑装饰华丽时名天下。其玉石雕塑饰件精美肖实, 其中表现其游牧生活题材的玉饰件 , 一直影响到金、 元以后,开“春水、秋山”玉之先河。
辽的制瓷艺术也有长足的发展,其中辽三彩在继承唐三彩并吸收转化为本民族的特技,所烧制的三彩佛像,有的同真人一样大小,有的大于真人2至3倍,佛造像根据其身份地位,面部表情乃至心灵神态各异,形象逼真生动。尤以辽易县八佛洼所出佛像以及今京郊辽金城垣博物馆藏三彩坐佛像为代表。辽瓷器上所绘的花纹,多以草原习见的花草蜂蝶鸟兔鹿为图案,极具装饰性,亲切自然朴实。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