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968阅读
  • 5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13):永平府&遵化直隶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6-12-20
<P>卢龙 冲,繁,难。倚。东南:阳山。西南:孤竹山。灤河自迁安入,合青龙河。东有饮马河。东北:燕河。营一:燕河路。有燕河庄、夷齐庙二镇。灤河驿。铁路。</P>
<P>迁安繁,疲,难。府西北四十里。西北:九山,康熙中改五虎山。灤河自承德府入,合黄花川河、瀑河,又南,左得铁门关水,入潘家口,古卢龙塞也。右纳潵河,折东迳城西。漆河自建昌入,合白洋、冷口二河,为青龙河。巨梁水出西北黄山,一曰还乡河。又沙河、石河、馆水、徐流营、泉庄诸营田。营二:喜峰路、建昌路。汛八:龙井关、潘家口、李家峪、青山口、榆木岭、擦崖子、冷口关、桃林口。三屯营、沙河堡、喜峰口三巡司。道光中,移三屯副将大沽口。太平寨、汉兒崖、沙河三镇。七家岭、灤阳二驿。</P>
<P>抚宁 冲,难。府东七十里。海,东南五十里。戴家河三源合于榆关南,为渝河,合狮子河,缘界。又西洋河二源纳燕子河入焉。乾沟河起河东,自临榆入。沙河西自迁安入,合为会河。汛二:界岭口、台头营。镇三:蒲河营、洋河口、深河堡。芦峰口、榆关二驿。</P>
<P>昌黎 繁,难。府东南七十里。北:碣石山。海,东南三十馀里,突北出七里,一曰七里海。灤河自灤州入,左出,支津入焉,为甜水沟口。饮马河自卢龙入,为沙河。四镇:姜各庄、蒲河口、沙崖口、蛤泊堡。有铁路。</P>
<P>灤州难。府西南四十五里。海,南百三十里。有刘家河口,清河合沂河缘界入。西蚕沙口,小清河入。灤河自卢龙入。沙河自迁安入。馆水亦自其县入,曰陡河,亦曰檿牛河,合石溜河。州判驻胡各庄。三镇:刘河口、稻地、开平。榛子镇,巡司驻。铁路。</P>
<P>乐亭简。府南少东百二十里。海,南四十五里。灤河自昌黎入,歧为二:东胡卢河,至老米沟;西曰定流,至清河口入灤。入海处五十里内凝碧,一曰绿洋沟。都行二千一百里。石碑场,西南。二镇:西关里、马头营。</P>
<P>临榆冲,繁,难。府东北百七十里。奉天奉锦道寄此。乾隆二年,以明山海卫置山海关。今东门古榆关。顺治时置副将,后改游击。道光末,与永平副将互徙。北有角山,长城枕其上。石河,古渝水,县氏焉,譌“榆”。合鸭子河,帅府河入焉。故道在行宫西。其西汤河口。大清河出东北,入奉天宁远。乾沟河、起河并出西北。汛四:义院口、大毛山口、宁海城、黄土岭。小河口东曰柳边。门二:鸣水塘、白石嘴。三镇:海阳、乾沟、白塔岭。西有阳化场。石门寨巡司。迁安驿。铁路。</P>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8-12-29 13:52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12-20

遵化直隶州:冲,繁,难。隶通永道。明,县,属蓟州。康熙十五年,以陵寝隩区,升州,改隶顺天。乾隆八年,复援易州例升直隶州,割永平之二县来隶。西南距省治六百三十里。广百六十里,袤三百七十里。北极高四十度十三分。京师偏东一度三十二分三十秒。领县二。昌瑞山,西北七十里,本丰台岭,改凤台山,康熙初复改,东陵在焉。又西北雾灵山,淋、柳、潵横四河源此。横即潵右源,合东入迁安,与左源之黑河会。梨河古浭水,出东北芦兒岭,自迁安入,一曰果河,合沙河。又有双女河、车道峪水。马兰峪、洪山口,总兵驻;与鲇鱼口、大安口、罗文峪为五镇。石门镇,州判驻。又大洼汛、窝哨子、窄道子、老厂四镇。西:半壁山。巡司二:驻州及石门。有丞。

玉田冲,繁,难。州西南九十五里。雍正二年,自顺天改属。乾隆八年来隶。燕山,西北二十五里。北有黎河自州入,曰漳泗河,入蓟曰沽河,复缘界曰蓟运河。小泉河出东北,嘉庆末,建行宫其上,更名萦辉河,合蓝泉、螺山水注之。还乡河自丰润入,合沙流河,迳雅鸿桥,合黑龙河,又西来会。双城河出县北黄家山,亦南来会。雅鸿桥,河主簿驻。嘉庆十二年,以河丞改。有阳樊驿。铁路。

丰润冲,繁,难。州东南百里。改隶同玉田。海,南二百里。陡河自灤入,错出复入,合倍河,分流复合,入为涧河口。东支金沱泊,支津西南合王家河。蓟运河自玉田缘界。还乡河自迁安入,纳双女河、车道峪水。同治中南决,至黑马甸,于是有黑龙河,合泥河,并注蓟运河。沙流河出西北。丰台镇西南,有河主簿、巡司。越支场,南百里,大使驻,今移宋家营。小集、毕家圈、开平营三镇。又义丰驿。铁路。

注:今治丰润唐山,后析置秦皇岛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6-12-20

据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商代为孤竹国领地,春秋战国时属燕国,西汉时期开始建县制,史称土垠县、徐无县、无终县,金大安元年(1209年)始称丰闰,明洪武元年(1368年)更名为丰润。后一直沿用。1980年,根据唐山大地震后恢复建设需要,由丰润县划出一部分,成立唐山市新区。2002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丰润县和新区,合并建立唐山市丰润区。
唐海县境,商属孤竹,春秋时属无终和山戎,战国为燕地,秦属右北平郡和辽西郡,西汉为右北平郡昌城、夕阳地,东汉并少阳、昌城为海阳。北齐省海阳入肥如。三国、魏、晋基本因之。隋开皇六年(586年)省肥加入新昌,十八年(598年)新昌更名卢龙。唐贞观置石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置马城,辖县域大部。辽天赞析卢龙山南地置滦州,领义丰、马城、石城。金代县境西部属中书省大都路蓟州丰润县,东部为永平路滦州义丰、马城县。元至元四年(1267年)省马城入义丰。明代分属顺天府丰润县和永平府滦州义丰县。洪武二年(1369年)裁义丰入滦州。清初仍袭明制,将原京师地改为直隶省,府县未变。康熙五年(1666年),遵化成为直隶州,丰润属之。至此县境西部属直隶省遵化州丰润县,东部为永平府滦州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次年成立中华民 国临时政府。1913年裁撤府州,一律称县,今境分属直隶丰润县和滦县。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遂属河北省丰润县和滦县。

1935年,日本侵略者利用汉奸,在通县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丰、滦均在其中。1937年河北省沦陷后建立日伪政权。县境属冀东道尹公署。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和人民政权。县境为晋、察、冀边区冀东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曾先后分属丰滦迁联合县,迁滦卢联合县,丰滦、滦卢联合县等。1945年初,丰滦、滦卢合组唐滦特区,同年5月因遭敌破坏而重建丰滦办事处。1946年5月冀东行署调整区划,撤销丰滦办事处,建立丰南县佐公署。并把滦县境域分建成滦南、滦北、滦西3个办事处。同年7月,丰南、滦南均成县。至此,县境西部属丰南县,东部属滦南县。1954年滦南并滦县,丰南并丰润,县境分属丰润和滦县。另外东北部少数村庄曾属乐亭县管辖。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华北驻屯军为补给粮秣,从1941年开始,在今第一农场境域建立"华北垦业股份有限公司滦县农场"。1945年侵华日军投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冀热辽区第十七专署,接收了华北垦业股份有限公司滦县农场,更名为冀热辽区第十七专署解放农场,同年底改称冀东区第十七专署解放农场。1946年5月,冀东区第十七专署改为第十三专署,第十七专署解放农场随称第十三专署解放农场,同年底曾一度被军队占领。1948年,该地再次解放,原第十三专署解放农场由滦南县人民政府接管,改称滦南县解放农场。1949年7月,滦南县解放农场收归华北局农业部,改称华北局农业部津沽区农垦管理局柏各庄区农场。同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接收了柏各庄区农场,改名为渤海区农垦管理局柏各庄区农场。1951年7月,柏各庄区农场改称柏各庄合作农场。1953年1月,柏各庄合作农场下放给河北省管理,又改称河北省柏各庄合作农场。1954年2月,柏各庄合作农场更名为柏各庄机械农场。

1955年底,经国家计划委员会、建设委员会批准,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滦县南部地区建立大型国营农场,并借用沿海较大村镇----柏各庄之名,定称"河北省国营柏各庄农场",隶属河北省农业厅。1956年1月正式动工兴建,农场性质为全民所有制农垦企业,兼有部分地方行政职能。农场设总场场部,初辖4个分场。1958年基本完成建场任务。1959年10月21日,经河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柏各庄农场改为唐山市柏各庄区,建立了区政府,隶属唐山市人民委员会。1961年6月,撤销唐山市柏各庄区建制,恢复国营柏各庄农场,接受唐山专署和丰南县双重领导。1963年5月柏各庄农场党委改归唐山地委领导,行政业务归河北省农垦局领导。

1968年6月18日,经河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河北省国营柏各庄农场改为河北省柏各庄农垦区,行使县一级权力。1982年12月26日,河北省农垦局[80]冀垦字第53号文批准,在柏各庄农垦区建立"河北省垦丰农工商联合公司",与柏各庄农垦区实行一套人马,挂两块牌子。1982年9月22日,国务院发出[82]国函字211号文件,正式批准柏各庄农垦区改建唐海县。同年10月7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出冀政[82]208号文件,转发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唐海县的通知。1983年10月17日,中共唐山市委组织部以市组[83]58号文件下发了"关于组建 唐海县筹建小组的通知",并派出建县工作组,负责筹建唐海县。1983年11月29日召开唐海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12月1日选举出县长、副县长,唐海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隶属唐山市。1985年1月1日,撤销"河北省垦丰农工商联合公司",唐海县实行县管农场体制,仍保留 "国营柏各庄农场"名称。

唐山在商周时代属北方侯国孤竹国的地域,当时,人们由木炭烧制、条混盘筑的方法制作三足、平底陶器,已经会制作和使用青铜器,孤竹国伯夷、叔齐的故事流传至今。战国时唐山为燕国辖地,当时社会生产力比以前有了明显提高,经济和文化向前发展一大步,有了多且精的陶器、铜器。武器和生产工具铜制、铁制并见。秦汉时唐山为右北平郡、辽西郡、属幽州。西汉时已经开始学习种植水稻,兴修水利,同时也使冶铁、铸铁、煮盐业发达起来,设官吏专门统管盐铁。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山地区仍分属幽州的右北平郡和辽西郡,聚居在这里的各民族相互取长补短,实现着民族文化的融合。隋朝把汉代的州、郡、县三级行政改为州、县两级,今唐山地区东部属北平郡。盛唐时期,唐山经济呈现一片繁荣,唐太宗李世民为了恢复辽东,曾出兵东征高丽,唐山是必经之地,留下了不少李世民与唐山的美丽传说,因此出现屯粮、屯兵的城池、要塞和庙宇、集市、馆驿、驿站、行宫。征战之后的社会稳定,又促进了唐山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使冶铁业、煮盐业更加迅速的发展起来。辽统治唐山近210年,灭辽后唐山为金人统治,此期间乐亭、迁安、丰润相继建县,人烟稠密,经济发展,贸易繁荣,形成了一批商业兴旺的城镇。元朝时成为"腹里"之地,经济社会地位明显提高。明代,唐山人不仅会冶铁,而且发展了采煤业,并成了陶瓷业的中心地。清代有唐山镇,在1877年前是滦县与丰润之间的一个荒僻村落,自1876年清政府在开平镇建矿采煤开始逐步发展起来.以后人口逐渐增多,商业日趋繁荣,于是建立乔屯镇,1899年,因镇北有唐山〈大城山〉而命名为唐山镇,隶属漳州。I938年1月正式建市。1948年12月唐山解放后,成立唐山市人民政府,属冀东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6-12-22


早在商汤时期,就属于“蓟”;后来属于“燕国”;春秋时属无终国,又称山戎或北戎,后被齐桓公所灭;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设右北平郡里 “俊靡县”,即在遵化,始有县治;汉代仍袭旧治,后汉一度划归“无终县”;东晋时仍归“俊靡县”管辖;唐代改建监城守捉于遵,亦归其所辖。

五代十国中的应天三年(公元913年),晋王李存勖灭燕,10年后又灭后梁,史称“后唐”,在平州买马监的基础上正式建起遵化县,旨在遵从君王的德化之意。原后唐明宗婿,河东节度史石敬塘,于清泰三年(公元936年)引契丹兵灭后唐,自封为晋。天福三年(公元 938年)十一月,他便割燕云十二州给契丹国,其中包括蓟州遵化县。

  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宋徽宗赵佶从辽国手里收回6个州,其中有蓟州,改名滦川郡,郡治遵化县,隶燕山府。3年后又归于金国,改称云中府路。金国灭辽,辖属未变。元、明和 清初,仍在袭用县治。

  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指挥官周宝把城西、北两面向外拓展近一倍,外砌大砖。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巡抚孟春重修此城,并在东北、西北、西南各城角上增建角楼,东南角上建座双层魁星楼。城门外设四关,各关进口处建门房(即栅楼),进而增加了防范措施。

遵化建县始于五代后唐,“遵化”之说来自“遵循孔孟之道,教化黎民百姓”,清康熙年间因建清东陵升县为州,1913年改州为县。抗日战争时期,县境一度被分属于丰遵玉、迁遵兴、蓟遵兴等联合县。新中国成立后,隶属河北省唐山专区。1983年撤唐山地区并入唐山市。

玉田之名源于“阳伯雍无终山种玉”的故事,其地域的人类活动,开发建设历史悠久。

春秋时称无终子国。战国时,为燕国地,属右北平郡。

秦代,归右北平郡无终县地。

两汉时为无终、徐无二县地,先隶燕郡,后改属右北平郡。

南北朝北周时废徐无县并入无终县地。

隋初仍为无终县地,大业初无终县改为渔阳县。

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划出渔阳县东部建无终县,玉田属之,县治所在玉田城关。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撤销无终县并入渔阳县地。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又分渔阳县复置无终县,玉田仍属之,为幽州地。武则天时,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更名玉田县。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改属营州地。开元四年(公元716年)还属幽州地,八年(公元720年)又属营州地,十一年(公元723年)复属幽州地,十八年改属蓟州地。辽时,仍为蓟州地。属南京道析津府。

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金灭辽。[注]六年(公元1124年)改玉田县为经州,属宋之燕山府路(即辽燕京)。七年(公元1125年)又为金地,复名玉田县,属大兴府(即宋燕山府路)蓟州辖。

金泰和年间(公元1201-1209年),划出县之东境始建丰闰县(明朝以后改为丰润县)。

元朝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撤销丰闰县并入玉田县,后又分出复置。时为大都路(即金中都大兴府)治下的蓟州地。

明初,属北平府蓟州。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移光州左屯卫于此,改北平府为直隶顺天府,玉田县属直隶顺天府蓟州。

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改属永平府(治所在今卢龙)。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改属直隶遵化州。

1913年废州府置设道,玉田县地属直隶省津海道。1928年废道,改直隶省为河北省,直属河北省。

抗日战争时期,玉田县的地域归属随着冀东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变更。1939年,冀东抗日根据地建立时,为丰玉遵联合县地。1940年12月,在玉田西南部建立玉田特别区,属蓟宝玉联合县。1941年10月改丰玉遵联合县为丰玉遵、丰玉宁两个联合县。属晋察冀边区十三专署。1943年2月又合并为丰玉遵宁联合县。同年8月再度划开为丰玉遵、丰玉宁两个联合县。属冀热边行署五专署。1943年7月于玉田特别区和丰玉宁联合县北部、西部建立了玉蓟宝联合县。1945年6月划玉蓟宝联合县为玉蓟、玉宝两个联合县。改属冀热辽行署十八专署。

1946年2月,抗日胜利后,恢复了玉田县建制,属冀东行署十五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河北省唐山专员公署。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6-12-22
卢龙县名始见于隋代,于开皇18年(公元598年)改肥如县为卢龙县,治城在今卢龙城北(一说西北)三十里处。卢龙因其北部依傍古之漆水(又曰卢水,即今之青龙河)而得名。(《卢龙县志》)载:“李沧溟云,卢者黑也,龙者水也,北人谓黑水为卢龙,以其城廓邻于漆河之意也。”另,据《辞海》载:“卢龙”原来是古塞道名,在今河北喜峰口一带,为古老塞道,由河北蓟县经遵化循滦河谷出塞,折东趋大凌河流域,是古代由内地通往关外的要塞。而卢龙城是这条塞道之内侧的极为重要的边关重镇。史书中“卢龙塞”在汉代就出现了,400年后,“卢龙”始用于城名,是否“卢龙”城与“卢龙塞”有某种“移借”的关系呢?也是有待考查的。

卢龙县历史悠久。八十年代初于武山一山洞的积土中挖掘发现远古人头骨化石,木质灰烬及大量肢节过的兽骨化石,经专家推测,距今约五十到一百万年左右,此地便有了原始人群,并已知洞穴藏身拈火熟食了。约在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开始由原始氏族公社向奴隶社会过渡,当时的陶唐氏尧在禹通过疏导平洪水之后,分天下为九州,卢龙地属冀州(先秦文献中所谓九州,仅为人们的一种地理概念,并非有具体范围做行政区划)。

舜分天下为十三州,由青州分出营州,由冀州又分出幽州和并州,卢龙地属幽州(一说卢龙地属营州)。据《尔雅·释地》曰:“齐曰营州。”齐,战国七国之一,在今山东半岛。又曰:“燕属幽州。”燕,即战国七国之一在今河北北部及辽宁地带,照此说,卢龙应属幽州。

夏桀间,幽并二州合为冀州,卢龙仍属冀州。

商(公元前16一17世纪)是我国奴隶社会发达时期。商代初年,许多部落和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了地区性组织,后来又转化为“方国”。卢龙一带为墨胎氏封地——孤竹国。据《读史方舆纪要》载:“汤十有八祀,封墨胎氏孤竹国,后九叶,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以让国逃去。”古孤竹国之所以闻名古今,盖因有伯夷、叔齐这两位历史名人。古孤竹国遗址究竟在何处,史家众说纷纭,殊难定论,但肯定在卢龙城附近。《括地志》云:“孤竹古城在卢龙县南十二里,殷时诸侯孤竹国也。”至今虽未堪定确切地址,卢龙县境为孤竹国属地,并无谬误。古代孤竹国为商所封,其疆域约辖今华北东北部与东北辽东临近地带,卢龙恰在辖地中心地带,筑城为治是极为可能的。

周代(公元前十一世纪)分翼州和并州,卢龙地属幽州,仍称孤竹国。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卢龙地属北燕孤竹国。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卢龙地属燕国所设之辽西郡,彼时仍称孤竹国。公元前221年,秦并六国,统一天下,“废分封、设郡县,”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卢龙地属辽西郡。

西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年),全国分为一百零三个郡,设十三州刺史部,今卢龙地属幽州刺史部辽西郡肥如县。自此后改国为县(一说战国时期齐恒公救燕伐山戎灭孤竹)。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应劭曰:“春秋晋灭肥,肥子奔燕,燕封于此,汉为肥如县。”故城在“府西北之十里”,约在今卸甲庄一带。

公元9年,王莽篡汉,称今卢龙地为肥。

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称帝,为东汉。东汉分全国为十二州,设九十余县,卢龙地旧称未变,仍为幽州刺史部辽西郡肥如县。

东汉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卢龙地属曹魏。魏分地域为十二州,卢龙地仍属幽州辽西郡肥如县。但其辖域缩小,约相当于今卢龙境大部即长城以南,青龙河以东,抚宁以西,城南至万贯各庄以北地区。

公元265年,司马氏建晋,卢龙地仍称肥如县,其辖地沿袭三国魏治。

东晋时期,天下分十六国,设州、郡、县。当时卢龙县地曾先后属前燕、后燕、北燕,名称、辖地均沿袭魏、西晋。

至南北朝(公元439年)北方统一为北魏,今卢龙地全境归平州统管,平州下设二郡,北有肥如县,为平州治所,一度曾为辽西郡治。南有侨置新昌县(在今卢龙境内)为平州北平郡治。后北魏分为东西两魏,卢龙地属东魏。

北齐时期(公元574年)又废辽西郡入北平郡,当时卢龙地为平州北平郡治。北周因之,但其辖域扩大,约相当今之卢龙、滦县、滦南县、昌黎县、乐亭县等地域之阔。

公元581年,隋统一中国,全国设190多郡。彼时,今之卢龙地为侨置新昌县。开皇6年(公元586年)省肥如入新昌县。18年(公元598年)始名卢龙县。大业初年(公元605年)又置北平郡。辖地比前有所扩大,约相当于今日卢龙、迁安、迁西、滦县、滦南、乐亭、昌黎、抚宁诸县和秦皇岛等地。

唐代(公元618年)高祖改郡为州,今之卢龙地为平州北平郡治肥如县。武德2年(公元619年)复称卢龙县。后因“置州郡颇多”,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分天下为十道,彼时今天卢龙县地为河北道平州北平郡治。天宝2年(公元743年)设卢龙军。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平州治。其辖地约当今之卢龙县、迁安县、抚宁县地。

公元907年,五代十国时期,后梁乾化元年,卢龙地陷于契丹。公元947年,契丹改国号为辽,将辖区分为上京、中京、西京、东京、南京等五道,彼时今天卢龙地属南京道平州,其辖地相当今之卢龙县境北部地区。

宋徽宗宣和5年(公元1123年)辽将张珏据平州卢龙降宋,后为金所破。卢龙地当时曾短暂时内属宋。当时卢龙为燕山府路平州治。

金时,卢龙县属中都府路兴平军节度使。天会4年(公元1124年)复改为平州,其辖地因辽。

元朝初年,改卢龙县属兴平府。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升为平滦路。至元初年世祖分天下为十三大政区。彼时,今之卢龙地属中枢省管辖。大德4年(公元1300年)因水患又改卢龙属永平路。其辖地相当今之卢龙、迁安、迁西、抚宁、昌黎、滦县诸县境。

明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沿袭元代之旧称,卢龙仍属中枢省永平路。洪武2年(公元1369年)改平滦路。4年(公元1371年)3月又改名为永平府,卢龙县为府治。万历10年(公元1582年)直辖于京师,其辖地缩小,约相当今之卢龙县地。

清代顺治初年(公元1644年)定鼎为京师,为直隶省,卢龙县地属直隶省顺天巡抚。16年(公元1659年)属直隶巡抚。雍正2年改属直隶总督管辖,仍为永平府治,其辖地扩大,包括卢龙县地大部和迁安、滦县两县地的一部分。

至民国初年(公元1911年)裁卢龙县留永平府,2年改为永平县,3年仍名卢龙县。

民国20年(公元1931年)。卢龙县辖地包括卢龙县地大部、滦县一部分地区,全县东西广七十里,南北袤八十里。

抗日战争时期,卢龙版图依旧。我抗日武装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建立了“卢、抚、昌、迁”、“卢、青、迁”、“卢、抚”等抗日边区政府,一度称“联合县”,1945年日本投降后,撤销联合县,恢复单县制。

1958年,根据“河北省行政区划方案”,一度曾撤销卢龙县原县的行政区划,将县地划归迁安、昌黎二县。1961年6月1日经河北省人民委员会批复,将卢龙县与昌黎县分开,恢复卢龙县制,并将划归迁安的部分地区复归卢龙县管辖,辖地即今日卢龙县全境。现卢龙全境南北袤五十公里,东西广为二十二公里。

迁安,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4.2-5万年前),迁安境内滦河沿岸、爪村一带就有人类居住。古代(尧时,全国划分为“十州”,冀州分为冀、幽两州,今迁安市属幽州)为幽州地,商朝时为有名的孤竹国,春秋时为山戎令支国,秦朝时为离支县,西汉时改为令支县,辽时取名安喜县(辽国把从定州安喜县〈今河北定州市〉俘虏来的人安置到今迁安、迁西等地,并设置新县,因俘虏来自安喜,故取名安喜县),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更名为迁安县(意思是迁自安喜)。199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历史上有名的伯夷叔齐让国、老马识途等典故就发生在迁安。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6-12-22

依山傍海的抚宁历史悠久,夏属冀州,西汉为骊城县,唐武德二年始称抚宁县,取“抚我黎庶,宁我子妇”之意。

辽置广宁县。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改为昌黎县。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抚宁县、海山县并入,三年复置,四年并入,七年复置,又并昌黎县、海山县入抚宁县,十二年复置昌黎县。1948年建昌黎市,后废。

滦县历史悠久,早在20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已有人类在此生息。唐虞时,为冀州幽州地,商为孤竹,周近山戎,秦汉属右北平郡,隋属卢龙,唐设石城、马城二县地,辽天赞二年(923年)设州,历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诸代1935年沦为日伪统治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与邻县解放区分别组建过丰滦迁、迁滦卢和滦西、滦北等联合县。1948年11月29日,县城解放,1949年3月26日,滦西县并入滦县。1954年6月,滦南县并入滦县。1958年11月21日,滦县划入唐山市,为滦州区。1959年6月23日,复建滦县。建国后,滦县属唐山专员公署所。1983年5月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后,滦县改属唐山市领导。

乐亭县虽系海隅小县,但历史悠久。从历史记载与出土文物考查,在数千年前,已有人类居住,滋养生息,创造社会文明,历代兴替,沿革频繁。
  据《旧志》记载:乐亭唐尧时代属冀州;虞舜属幽州。夏代仍属冀州,商代属孤竹国(孤竹城在今之卢龙县城南12里地的地方);周属燕国幽州。秦并6国,分天下36郡,属辽西郡。汉置骊城县,属右北平郡。后汉复置海阳县,属辽西郡。晋为乐安镇,亦辽西郡。北魏为乐安亭,属肥如。隋属北平郡卢龙县。唐属平州马城县。辽设马县属平州。?注?金天辅7年始建乐亭县属滦州。
  元初置溟州,四年后废州,复为乐亭县,属滦州;明仍设乐亭县属滦洲;清为乐亭县,雍正前属滦州,乾隆元年后直属永平府。
  民国建元(1912年),废府设道,属直隶省津海道,至民国17年(1928年),撤销津海道,改直隶省为河北省,乐亭县则直属河北省。民国22年(1933年),国民政府与日军签订《塘沽协定》,划冀东为特区。至民国24年(1935年)国民党政府又派何应钦与日军签订了《何梅协定》,汉奸殷汝耕据此于当年12月25日又将11月成立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改为“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乐亭县即在冀东22县内,属滦榆区。
  民国24年(1935年)日寇与汉奸所酝酿之“政务委员会”,在当年12月18日出笼。名为“冀察政务委员会”,从此确定了华北政权的特殊化。民国26年(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国揭起抗日旗帜。日伪政权更名为“冀东防共自治政府”,以后又迁至唐山,成立了“冀东道尹公署”。从此乐亭县属于冀东道。
  乐亭县除境内土地外,在滦县、昌黎还有属乐亭管辖的土地,历史上称为“飞地”。乐亭县“飞地”,居乐亭县境东北20余里处,该地昌黎县境内之黄土庙,本在滦河东岸,却归乐亭县管辖。其原因乃由于乾隆3年(1738年)山海卫改设临榆县,拨卫地18村归乐亭县,黄土庙地址虽在乐亭县境之东北,实处于昌黎境内。城西滦南县境内之坨上等村,亦归乐亭县管。这种“飞地”给行政管理上造成了很多不便,直至民国30年(1941年)整理各处“飞地”问题,始将黄土庙、大营等村划归昌黎县;将滦南境内之坨上等村与乐亭县境内之滦县小相各庄等村互换,至此才消灭了200年来之“飞地”现象。
  解放前后,县境内之区划,变动亦繁。在敌伪政权时期,把全县分为7个区,包括57个大乡和1个特别乡。即:1区包括城关在内的13个大乡;2区为胡坨9个大乡;3区为汤家河8个大乡;4区为阎各庄9个大乡;5区为新寨8个大乡;6区为汀流河4个大乡;7区为马头营6个大乡;另1个特别乡为大清河,包括祥云岛、石臼坨、月坨和海庄子村。
  1943年3月我党成立了“迁(安)滦(县)卢(龙)联合县乐亭办事处。”除管辖迁安、滦县、卢龙以外,还包括当时乐亭县和昌黎县的姜各庄、会里地区。当时乐亭县共划为4个总区。即6总区包括姜各庄和会里;7总区包括新寨以北,清河以东,滦乐公路以西,南到吉祥寺,北到汀流河;8总区北自国仙院,南到海边,西到清河,东到赵滩;9总区西自赵滩,东到滦河边,北到胡坨,南到海边。
  到8月间,我县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昌乐联合县”,成立了5个区。
  1945年6月,为适应抗日形势的需要,把全县重新划为包括城关在内的11个区。至11月,取消“昌乐联合县”,恢复乐亭县,把全县又分为8个区、属冀东行署13专员公署。
  1946年设冀东行政公署辖26县,其中包括乐亭县。
  1948年县境范围有所扩大,把西邻滦南县之捞渔庄、大相各庄、翟各庄划归乐亭县。县城东属昌黎县之董庄、姜各庄、会里等乡均以滦河为界,亦划归乐亭县。至此全县又重新划分了6个区。
  1949年3月又把全县重划为10个区,至10月又改划为6个区。
  1958年12月29日,取消滦南县,把原属滦南之长凝、 城、胡各庄3个地区和南堡部分大队划归乐亭县。
  1961年,中共乐亭县委分别在城关、阎各庄、新寨、汀流河、汤家河、姜各庄、 城、胡各庄、长凝等公社驻地各设工作委员会。
  1962年12月27日恢复滦南县,又把原来滦南县所属长凝、 城、胡各庄3个地区包括17个公社划归滦南县。
秦皇岛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商周时期为孤竹国中心区域,春秋时期晋灭肥,肥子逃奔燕国,燕封肥子在此地建肥子国。战国时期,此地属辽西郡。秦汉时期这里是东巡朝拜和兵家必经之地。秦始皇第四次出巡到碣石,刻碣石门。并派燕人卢生、韩终、侯公、石生等方士入海求仙人和不死之药。汉武帝东巡观海,到碣石筑汉武台,并在此用兵攻朝鲜卫乐王朝,把北戴河金山嘴作为屯粮城。曹操率兵北伐乌桓,取道渤海之滨,望临碣石,赋《观沧海》诗。隋唐时期,这里是抵御关外突厥、契丹的战略要地,唐玄宗派史思明统平州太守,兼统卢龙军使。元朝忽必烈将中书省平滦路设在此地,后改为永平府。明朝曾在此设立盐署。李自成推翻明朝后,带兵4万余众到山海关征讨吴三桂,吴三桂引清军15万同李自成大战,这就是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石河大战”,经三天苦战,农民军终因兵寡失利,退至境内卢龙县(永平府),重整军队再战,大败,李自成逃回京城。清王朝统治时期,在山海关设立秦榆县。1898年,清政府正式将北戴河开辟为“各国人士避暑地”。民国初期,秦皇岛属直隶省渤海道,外国军队、牧师开始进入秦皇岛境内。民主救国运动开始兴起,我党早期革命者李大钊、王尽美都在此开展革命活动,并领导民族救国运动。孙中山于1912年就任大总统后,以全国铁路督办的身份来秦皇岛视察了山海关造桥厂。此间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铁路、港口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营,并于1922年建立了耀华玻璃厂。直奉大战期间,张作霖派张学良赴秦皇岛和谈受挫,在山海关开战。1932年北戴河避暑区成立海滨自治区。1945年,中共临榆县委、县政府成立。1948年12月秦皇岛解放,正式成立中共秦榆市委(设在山海关)。1949年3月改为秦皇岛市,属唐山地区行政专员公署管辖,专署驻地设在昌黎县城。1981年5月,秦皇岛市、抚宁县、昌黎县、卢龙县恢复原建制,秦皇岛市辖海港、北戴河、山海关三个区,市县均属河北省唐山专区。

我本楚狂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