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084阅读
  • 5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48):太仓直隶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1-29
  太仓直隶州:繁,疲,难。隶苏松太道。顺治初,因明制,属苏州府,县一。雍正二年,升直隶州,析州置镇洋县,又割苏州府之嘉定属之,析其地置宝山,同隶州。西南距省治一百二十里。广一百五十里,袤一百四十里。北极高三十一度二十九分。京师偏东四度二十五分。领县四。北有穿山。东北:大海,有塘。七鸦口设砲台。一镇:双凤。璜泾有汛。州同驻刘河镇。七浦巡司一。昔太仓之水八百五十。南路之水,娄江独任之。北路之水,七浦、杨林分任之。故七浦以辅娄江,杨林又以辅七浦。杨林南有湖川塘。湖川南硃泾,为古娄江北道。又贯南北者,有盐铁塘,南出吴淞入海。北道白茆达江。雍正中,发帑疏濬两江,兼治白茆,以补三江之缺。
镇洋繁。倚。雍正二年置。东:大海。县东刘河口,一曰娄河口,有汛。娄江入海处。禹贡中江也。“刘”即“娄”,声近字。上承致河塘,自新阳入,为太仓塘。自城南南马头东合新塘港,又东入海。新塘港即旧湖川塘,迳小塘子入刘河。南:盐铁塘水环城流,西北与七浦塘合。有徬官,裁。茜泾河西抵漕塘河,东迳花双入海。茜泾城,乾隆三年筑。镇二:沙头、茜泾。甘草巡司一。

崇明冲,繁。州东北五十七里。东:金鼇山、茶山。东北:海中设汛。海环县治,港沙绮错。有望海台,当沙港南,与崇宝沙对,设砲台,总兵驻。施翘河水西南夹城流,又东与十欃口合,入于海。东:盐滩,有场,巡盐大使驻。雍正八年,于县设太通巡道。乾隆五年移通州,六年裁。镇三:新镇、豹貔、杨家河。上沙、中沙、外沙、下沙有汛。县丞驻五欃。大安有废巡司。崇海巡司一。

嘉定疲,难。州南三十六里。初属苏州府。雍正二年来隶。东南:鹤槎山。吴淞江东入,缘界流,北为盐铁塘水,入镇洋。县北刘河,古娄江也。横沥水北流迳县城,又东与之合。练祁塘水承吴淞西来,环城流,迳罗店,入宝山。镇三:外冈、安亭、南翔。县丞驻南翔,有汛。诸翟巡司一。有铁路。
宝山繁,疲,难。州东九十里。雍正二年置。故嘉定县吴淞所,明宝山?。东南有宝山故城。山北设汛。东濒大海,有塘。南为吴淞口,黄浦江入海处,设砲台,控扼东南,为军港要塞。崇宝沙,海中,与崇明对。蕴藻滨水自嘉定迳陈行镇,界泾水西北迳罗店,合练祁塘水会之。歧为二,东至胡巷口,南至虹口,并入黄浦。又北泗塘水引蕴藻滨水南迤东环城流,西有采綯港。镇四:高桥、江湾、大场、罗店。旧砲台、胡巷口、杨行、江湾、月浦有汛。县丞驻高桥。有铁路。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8-12-29 13:58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1-29
太仓古代为滨海村落,人烟稀少,户不满百。春秋时属吴地,秦属会稽郡,汉为吴郡娄县惠安乡。三国吴于此建仓屯粮,渐次发展。元代于刘家港开创漕粮海运后,遂日益繁盛,成为万家之邑。元末筑太仓城。吴元年建太仓卫,明初置镇海卫,屯兵驻防。明弘治十年(1497),割昆山、常熟、嘉定三县地建太仓州。清雍正二年(1724),升为江苏直隶州,并析地置镇洋县。民国元年(1912),太仓州和镇洋县合并,定名太仓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属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后隶属江苏省苏州地区专员公署。1983年3月,改隶苏州市。1993年3月,撤县建太仓市。
郑和纪念馆,为古色古香的砖木结构房子,坐落于太仓浏河镇,朱红色的门面十分气派,院子中柏树成行,清幽肃静.屋内陈列有介绍郑和出海事迹的重要历史文物.
郑和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曾从太仓浏家港起锚七次下西洋,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对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天妃宫,位于浏河镇东市庙前街,为我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历史遗迹.初建于元至元二十三年(1268年).明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从刘家港启航前,必先在此进香祈求海神娘娘保佑航海平安,并于七下西洋结束后在此亲立"通番事迹碑".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1-29
相传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年),西门外护国寺一带形成集市。唐末,为昆山县东境重镇,史有镇海军节度使周宝遣将守护练祁滨海的记载。

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日(1218年1月7日)中央政府批准设立嘉定县,属平江府,县治即设于练祁市。

元元贞二年(1296年)嘉定县升中州,属平江路,练祁市遂为州治,俗称州桥市。

明洪武二年(1369年)嘉定州复为县。

宣统元年(1909年)举办地方自治,称城区,以外城河为界,领图9个,面积⒈79平方公里,计1783户,9220人。

民国3年改称城市,民国17年改称嘉定市,县城首次冠以嘉定名称。
民国18年,设市乡行政局,嘉定市分东南西北四镇,次年合并为东城、西城两镇。
民国27年12月嘉定县划归伪上海特别市管辖,6月改县为区(全县划为五区,城区为第一区)。
民国31年,城区再度改设4镇。
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嘉定县改属江苏省第二行政督察区。
民国35年称城镇,翌年改称疁城镇。

1949年5月嘉定城解放,设城厢区,西界由原来的环城河延伸至高僧桥,域境面积⒊ 48平方公里,计2500余户,1.2万余人。
1952年1月,城厢区下设城南、城北、城西三镇。
1956年改为城厢镇。
1958年1月嘉定县由江苏省改隶上海市,不久嘉定镇被列为上海市卫星城。
1960年又确定以建设和发展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为重点的科学卫星城。境内居民5362户,常住人口3.72万人。
1980年改称嘉定镇,面积4.74平方公里。
1992年10月,嘉定县撤县改区,区人民政府驻嘉定镇。
1995年,嘉定镇与嘉西乡撤并为嘉定镇。


元1645年(乙酉年五月),清豫亲王、定国大将军多铎统领大军,一举占领南京,南明弘光小朝廷一朝覆亡。

  同年六月,南明降臣钱谦益,赵之龙等向多铎献策曰:“吴下民风柔弱,飞檄可定,无须用兵。”清廷乃于六月十五日颁诏书往江南曰:“……削发一事,本朝已相沿成俗,尔等毋得不遵法度。……凡不随本朝制度者,杀无赦。”

  然而“削发令”一下,所谓“民风柔弱”的江南民众的反抗怒火,却在松山,昆山,苏州,嘉兴,绍兴,江阴等地熊熊燃烧。

  反抗满清暴行最为惨烈的嘉定,史称“嘉定三屠”。

  嘉定,秦代属会稽郡娄县,隋唐时属苏州昆山县。至宋朝嘉定十年,遂以年号为地名,今属上海市嘉定区。

  为在嘉定强行推行“削发令”,满清政权决定实施武力征服之。

  七月初三日黎明,清兵的铁骑踏破了昔日嘉定古城的宁静。据史载:清军进攻嘉定城的先锋李成栋,曾是已故南明弘光朝廷兵部尚书史可发的部下。早在去年(公元1644年)的四月,当清军固山额真准塔统兵南下,逼近徐州城之时,时任守城总兵官的李成栋竟望风而逃,不久遂降于清。

  此时,为反抗满清的入侵,嘉定城内的市民一致推举侯峒曾,黄淳耀黄渊耀兄弟主持城防。侯峒曾,字豫瞻。原任南明弘光朝通政司左通政,南京沦陷后,避难于老家嘉定。黄淳耀,字蕴生。乃崇祯年间进士,与其弟黄渊耀均世居于嘉定城。

  在侯峒曾和黄氏兄弟的指挥下,城中民众不分男女老幼,纷纷投入了抗清行列。为鼓舞士气,侯峒曾下令在嘉定城楼上悬挂一面“嘉定恢剿义师”的大旗。同时在城楼上“集众公议”,决定“划地分守”嘉定城:由南明诸生张锡眉率众守南门,秀水县教师龚用圆佐之;南明国子监太学生朱长祚守北门,乡绅唐咨佐之;黄淳耀兄弟守西门;侯峒曾亲自守东门,诸生龚孙炫佐之。此外,由诸生马元调(时年七十岁)与唐昌全,夏云蛟等负责后勤供给。

集议已定,各头领率众在城上日夜巡逻。“嘉人士争相执刃以从,人情颇觉鼓舞。”

  为阻止清军进犯,侯峒曾又下令将城外各桥毁坏,“东,北二门俱用大石垒断街路,西,南二门用圆木乱石横塞道途。”

  天亮时分,清军击溃了城外各村镇的乡兵后,便将嘉定城四面包围。随即李成栋下令,集中火炮齐轰东,西二门。“清兵攻城甚急,多缚软梯至城下,城上砖石如雨。”守城民众虽“亡失甚众”,但仍顽强不屈。若有某断城墙被炮火轰塌,城内民众便及时用木料和充土布袋堵塞之。“守城者若有伤亡,乃立即补充。”或曰:中国有两个社会,上浮夸而下粗扑;上游戏而下献身。诚信斯言哉!

  黄昏时分,突然暴雨如注,狂风骤起。守城民众仍毫不畏惧,冒雨抵抗。是时,因“城中遂不能张灯,(李)成栋令兵丁潜伏城下之穴城,而守者弗觉也。”

  翌日破晓时分,暴风骤雨仍然不止。时城上民众已连续守城三昼夜,遍体淋湿,加之饮食已绝,故人人身疲力竭。李成栋遂令士兵“置灯于地穴中,炮发震城。”火炮声“终日震撼,地裂天崩,炮硝铅屑落城中屋上,簌簌如雨,婴儿妇女,狼奔鼠窜。”

  在这腥风血雨之中,灾难终于降临。

  随着城墙一隅在炮声中轰然倒塌,清军乘机登城,蜂拥而入。清兵“悉从屋上奔驰,通行无阻。城内难民因街上砖石阻塞,不得逃生,皆纷纷投河死,水为之不流。”

  此刻,侯峒曾正在东门城楼上。城陷,“士卒皆曰:‘吾曾受公厚恩,尚可卫公出走。’峒曾曰:‘与城存亡,义也。’及下城拜家庙,赴水死之。其长子玄演,次子玄洁身处数十刀,亦死之。”

  城陷之时,黄淳耀黄渊耀兄弟急趋城内一僧舍。“淳耀问其从者曰:‘侯公若何?’曰:‘死矣!’曰:‘吾与侯公同事,义不独生。’乃书壁云:‘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进不得宜力王朝,退不得洁身远引,耿耿不没,此心而已。大明遗臣黄淳耀自裁于城西僧舍。’其弟渊耀曰:‘兄为王臣宜死,然弟亦不愿为北虏之民也。’淳耀缢于东,渊耀缢于西。”(黄宗曦《弘光实录钞》)又据史载;诸生张锡眉解带缢于南门城楼上,死前作绝命词,大书裤上云:“我生不辰,与城存亡,死亦为义!”教师龚用圆赴水死,二子从之。诸生马元调,唐昌全,夏云蛟,娄复闻,城破亦死之。又有黄某,与清军巷战中“手挥铁简,前后杀数百人,后中失而死。”这些“志士仁人”之死,从历史上看,固然是其儒家“仁义”观念的根本追求所致。但从民族兴亡的高度看,这为民族生存而死之大丈夫精神,不也成为汉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吗?

  当屠城令下达之时,清兵“家至户到,小街僻巷,无不穷搜,乱草丛棘,必用长枪乱搅。”“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若见年轻美色女子,遂“日昼街坊当众奸淫。”有不从者,“用长钉钉其两手于板,仍逼淫之。”

血腥屠杀之后,清兵便四出掠夺财物。史载:如遇市民,遂大呼献财宝,“恶取腰缠奉之,意满方释。”所献不多者,则砍三刀而去。是时,“刀声割然,遍于远近。乞命之声,嘈杂如市。”更有甚者,屠城罪魁李成栋,竟用三百只大船运走了他掠夺的金帛女子。
在此劫难中,不乏为虎作伥者。又史载:清兵如北门,“乃奸民导敌入。”至于趁火打劫者,亦不在少数。有汉奸徐元吉者,“以削发为名,日出行动,割人腹,啖人心肝,动以百计。”

  然而,满清的暴行并未扑灭民众的反抗怒火。

  七月二十四日,有江东人朱瑛者,自封游击将军,率兵五十余人回到嘉定城。是时,朱率部会同城内市民,将清军驱赶城外。

  第二天,逃至城外的李成栋,急令万国昌率兵增援。李本人则坐镇城外之织女庙,指挥各路兵马企图第二次攻城。

  七月二十六日清晨,清军乘城内民众武装力量尚未集结完毕,再次攻进城内。

  有汉奸浦嶂者,向李成栋献计曰:“若不剿绝,后必有变。”

  于是,清军第二次屠城。此时,城内许多居民尚未起,,“遂于屋中被猝然杀之。”顿时,“城内积尸成丘,惟三,四僧人撤取屋木,聚尸焚之。”

  在此次屠城中,浦嶂一马当先,“大显身手”。他甚至将好友娄某的全家斩尽杀绝。为此,嘉定城内民众“是日逢嶂,龆龀不留。”有一郭姓市民者,曾不胜愤慨地痛斥他:“人面兽心,狗鼠不食。”人神共怒,浦嶂惟掩面鼠窜耳!

  从李成栋,徐元吉,浦嶂之所为我们看到,每当社会大变动之时,必然会有一部分人因社会的变动而得益。此除时势之必然外,各阶层之个体的品行德性与其地位之升降,亦有不可忽视之关系。而品行德性之沦丧,必然导致个人占有欲的极度扩张。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信夫!

  满清的第二次屠城,也未能削弱民众的反抗意志。

  八月二十六日,原南明总兵吴之番率余部,反攻嘉定城。城内清兵猝不及防,乃溃。城内民众纷纷奔至吴军前,“踊跃听命”。然而,吴军乃乌合之众。清兵反扑之时,“一时溃散。”史载:吴之番“连杀数人,不能定。呼天曰:‘吾死,分也。未战而溃,我目弗瞑矣!’挺枪欲赴东门死。”

  清兵拥入城内,第三次血洗嘉定城。

  如果说前两次屠城,对满清而言,多少留下一些“隐患”的话,那么这第三次屠城,他们可谓“如愿以尝”。因为在这满城的累累白骨之上,总算插上了“削发令已行”的旗幡!

  史载:在满清的三次屠城中,嘉定城内民众无一投降者,死亡者达二万余人。

  诗曰:“捐躯死国难,视死忽如归。”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1-29
宝山在清雍正二年(1724年)建县,隶江苏省太仓州。民国元年(1912年)后直隶江苏省。民国26年后日伪、汪伪统治期间划归上海市,改县为区。民国33年复改为县。次年日军投降后重归江苏省,隶第三行政区。1949年5月解放后,先后隶苏南行政区和江苏省的松江专区。1958年1月起划归上海市管辖。1988年9月宝山县撤销,成为新建的宝山区的一部分。宝山置县的历史共264年。

本县行政区划,清代建县后辖乡、都、里(图),同时沿用康熙十年(1671年)为赈饥而将乡、都划分为施粥厂的区划,替代行政区,称为厂,下为图。宣统二年(1910年),城、镇、乡地方自治,将厂改为市、乡。民国18年市、乡下设闾邻。民国26年废止闾邻制,推行保甲制。民国26年后,日伪、汪伪时期,县改为区后,下设分区,辖镇、乡,后改分区为镇,下辖乡,旋又恢复分区。民国34年日军投降后,分区改为区。民国36年撤销区,由县直辖镇、乡。民国38年又改设督导区,下辖镇、乡。1949年5月解放后,设立区,下辖镇、乡。10月起废除保甲制,改设行政村,镇、乡也有所调整。1951年起设县属镇。1957年撤区并乡。1958年9月各镇、乡合并为7个人民公社。以后公社规模几经调整,到1966年,全县调整为5个县属镇,18个人民公社,202个大队。1984年政、社分设,人民公社改建为乡。1980年后政区屡经划出和调整。1987年全县辖3个县属镇、17个乡、206个村、6个居委会、1980个村民小组(生产队)、177个居民小组。在长兴岛还有市属农场1个。

本县地理特点是,既有陆地,又有岛屿,陆地又依横流中境的蕴藻浜分成南北两部。1987年陆地南部有1镇7乡,北部有2镇8乡,2个岛屿横卧于长江南支水道,各建为1个乡。由于紧靠市区,一些毗连市区的村队,逐步划归市区管辖,而生产仍由本县领导,形成城乡交错的格局。本县南部,交通便捷,工厂林立,有解放后逐步形成的3个市属工业区,有5个乡主要生产蔬菜,上市量占全市总量的六分之一,仓储、旅馆等第三产业较发达;北部主要是棉粮产区,沿长江岸边建有宝山钢铁总厂、石洞口电厂等现代化大企业。两岛盛产粮棉,渔业较发达,并大面积发展柑桔生产。

1949年5月26日全县解放。县人民政府接管旧乡镇,设联乡办事处。7月设立5个区,分辖6镇14乡。10月废除保甲制。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1-29
崇明,是中国第三大岛,也是最大的河口沙岛。它形似春蚕,头西尾东,卧伏于长江入海口的金涛碧波之上。全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林木茂盛,岸线绵长,物产富饶。明太祖朱元璋曾称之为"东海瀛洲"。
1958年划归上海市。南以长江主泓道为界,与江苏省常熟、太仓,上海市宝山、川沙等县相望,北以江苏省的启东、海门县1983年的陆地线为界,东濒浩瀚东海,西接万里长江,岸线总长207.47公里。全岛东西长 76公里,南北宽 13至 18公里不等,总面积1064平方公里(1981年底土地普查数,包括永隆沙22平方公里)。1984年,岛上设置2个县属镇、26个乡、462个村、8个上海市属国营农场和2个军垦农场。总人口为745543好人(其中县属人口647082人),由汉、回、蒙、壮、满、藏、苗、维吾尔等13个民族构成。县政府设于城桥镇。

  崇明岛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618~626年(唐武德年间),长江口江面出涨东沙和西沙。是为崇明岛的前身。以后无数沙洲时东时西、忽南忽北地涨坍变化,至明末清初,始连成一个大岛,并逐步稳定下来。其间,县城随沙洲涨坍而经六建五迁,先后移迁至4个沙洲。崇明扼江海要冲,1222年(宋嘉定十五年)设边海巡检司,在明朝反击倭寇侵扰中,作为江防重镇,设有水师。历来被称为“大江门户,十郡屏藩"。

崇明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明代抗倭斗争中,崇明“沙兵”以英勇著称。1921年秋,崇明西沙农民暴动,毛泽东在当时的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上著文介绍这一壮举。1926年9月,中共江浙省委特派员陆铁强、俞甫才回崇,建立了全国较早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长期革命斗争岁月中,许多崇明儿女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公元618年(唐朝武德元年),长江口外海面上东沙西沙两岛开始出露。以后许多沙洲时东时西、忽南忽北涨坍变化,至明末清初,始连成一个崇明大岛。公元696年(唐朝万岁通天元年)初,始有人在岛上居住。公元705年(唐朝神龙元年),在西沙设镇,取名为崇明(“崇”为高,“明”为海阔天空,“崇明”意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宽阔的明净平地)。公元1222年(南宋嘉定十五年)设天赐盐场,隶通州。公元1277年(元朝至元十四年)升为崇明州,隶扬州路。公元1396年(明朝洪武二年)由州为县,先隶扬州路,后隶苏州府,兼隶太仓州。民国时期,先后隶属江苏南通、松江。解放后,隶属江苏南通专区。1958年12月1日,崇明县划归上海市管辖,目前是上海十九个区县中唯一的县。

  1949年6月,崇明县解放时,县政府属苏北人民行政公署南通专员公署领导。并沿用原来的区、乡、镇区划。全县由西向东设二、一、三、四等4个区、2个镇,下辖21个乡。其中一区辖5个乡,二区辖5个乡,三区辖5个乡,四区辖6个乡。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01-22
所以宝山、嘉定的方言与太仓方言是极其接近的。
当然随着上海市区的外扩,宝山、嘉定的方言也将逐步消亡。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