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165阅读
  • 0回复

[城市群都会区]经济圈一体化的三种模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4-26
— 本帖被 keating 从 区划改革 移动到本区(2015-07-21) —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 18:37 《决策》杂志
  王运宝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活教材”

  长株潭一体化是中国城市群中的先行者,更多地体现出“试验色彩”,长株潭也常常以“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为荣对外营销。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同处湘江中游,呈“品”字形分布。从长沙到株洲、湘潭两地相距不过20多公里,株洲、湘潭两地相距则不过10多公里。除了地缘紧密,三地在经济社会上亦有相当多的联系,一体化很自然进入了湖南人的视野。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有了将三市连接起来建立“毛泽东城”的动议;但是直到1982年12月,“将长株潭三市连在一起,形成湖南经济中心”的提议出现在湖南省政协四届六次会议上之后,长株潭经济区建设才进入实质阶段,由于是我国第一个内陆省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探索,当时长株潭的初步实验在国内引起了很大反响。

  但是到1986年,由于不同意见的反对,湖南高层对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日趋冷淡,长株潭经济区规划办公室也形同虚设,一体化大多停留在“坐而论道”层面上。

  经过10年的沉寂,在1996的湖南省第七次党代会上,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呼声在三市负责人的推动下再次高涨。1997年,长株潭一体化专题会议召开,省市主要领导悉数到会,在这次湖南省“最高规格”的会议上,终于在“把长株潭城市群建成湖南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这一重大战略抉择上达成共识。按照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的“五同”要求,长株潭一体化再次进入启动阶段。

  2003年5月,湖南联通发布消息:取消长株潭三市CDMA手机用户的长途、漫游费,两地通话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截至2005年6月,长株潭地区在电力、交通、金融、环保方面已经实现了一体化。金融一体化中,已经开通了同城票据交换业务、银行卡同城、ATM、金融IC卡系统的同城化。电力一体化已经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长株潭电力网络。

  湖南省为加快长株潭一体化步伐,省政府机关更是于2004年10月1日集体大“搬家”,从长沙市中心的五一中路南迁15公里,迁入城南新址。南迁不仅把长沙和湘潭的距离拉近了20公里,更向人们发出了坚定推进长株潭一体化的强烈信号。省政府南迁之后,湖南省地质博物馆、长沙市科技馆、湖南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省市重大建设项目也纷纷抢点城南。同时,湘潭改造招商大道、板潭大道,与长沙对接;株洲改造天易大道,与湘潭对接;长沙南拓芙蓉路,接应湘潭。每条大道沿线设立可停靠的公交站牌,开通公交线路。

  湖南省还成立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长株潭办”),设在湖南省发改委,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与运作。在产业发展方面,长株潭一体化以园区为突破口,优势产业聚集发展成效明显。2005年,长株潭三市地区生产总值之和首次超过中部最大城市武汉,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

  2005年11月,中国内陆第一个城市群一体化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公布。作为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工程,在不打破行政区划的前提下,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所面临的体制“瓶颈”,在国内其他城市群中也普遍存在。作为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无论是成功还是挫折,都将给后来者刻骨铭心的启示。

  乌昌:党委体制改革的先行者

  乌鲁木齐是天山北麓的经济中心,属于老牌商业城( 8.72,0.02,0.23%)市;昌吉州是乌鲁木齐市旁边的工业聚集地,属于新兴的工业城市。乌昌地区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核心地区,是新疆最具有经济实力和活力的地区,也是新疆城镇最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两地生产总值约占新疆的1/3,财政收入占到了40%。

  昌吉州距乌鲁木齐市中心仅32公里,昌吉州下辖的米泉市和乌鲁木齐的东山区仅隔216国道,城区完全连成一片。乌鲁木齐市由于受地理条件制约,发展空间狭小,缺乏可供项目落户的空间。而昌吉州虽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 3069.596,30.61,1.01%),由于行政区划的阻隔,无法承接乌鲁木齐市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的辐射。

  2004年12月,新疆自治区在不涉及乌鲁木齐市、昌吉州行政区划调整的前提下成立乌昌党委,由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乌鲁木齐市委书记担任书记,昌吉州党委书记、乌鲁木齐市市长、昌吉州州长担任副书记,并专设了一个秘书处,按正县级配备了5个工作组,负责政策研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财经工作和组织工作。乌昌党委作为新疆自治区党委的派出机构,统筹乌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乌昌一体化谋篇布局。

  在城市圈整合中成立党委一体化的做法,全国独此一家。

  设立乌昌党委的价值在于,通过党的系统,来打破行政区划边界的阻隔,统一的党委可以从战略角度考虑,统筹调度各种资源,使生产要素突破行政限制,两地经济加速融合。在不能完全破除历史形成的行政区划前提下,合并党委是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之举。它绕开了行政壁垒和法律限制,注重实效,开创了国内经济一体化的体制先河。

  同时,乌鲁木齐市、昌吉州之间在通信、电价、公路收费等方面也实现了统一。为在体制上扫清一体化的障碍,乌昌党委实行“三统一”原则,即规划统一、财政统一、市场统一,其中,财政统一是真正抓住了“牛鼻子”。

  乌昌党委成立不久,一体化“三步走”的战略就被提出。其中,米东新区的建设,成为乌昌一体化的突破口与试验田。

  2005年4月,米东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宣布成立,均为副厅级建制,分别由米泉市委书记和东山区委书记担任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米东新区也不涉及两地行政区划的调整,但“米东”的合一要比乌昌来得更彻底。如财政合一,两地统一制定财政政策和管理方案,统一编制财政预决算报告。

  还有至为关键的是党政部门的合署办公。从2005年8月下旬开始,第一批合署办公的10个部门,包括计划委员会、财政局、建设局、规划局、招商局、外事侨务旅游局、党委组织部、党校、电视台和行政执法局已经基本完成合一。

  西咸:通信一体化的实验者

  从2006年9月16日开始,西安、咸阳两地电话并网,采用统一区号029,咸阳固定电话号码正式升为8位。西安、咸阳并网后,两市通信资费统一下调。两地并网后的新网服务人口为1300多万,占陕西省总人口的35%,电话用户总数占陕西省总用户数的50%,新的西安本地网成为西部地区除重庆市外最大的本地网。西安、咸阳并网是两个独立的市级行政区域实施并网的第一例,陕西成为全国第一个施行本地网合并的省份,也是西咸一体化进程中最大的突破。

  在20世纪60年代,咸阳和西安曾经合并过近十年时间。新的西咸一体化是从2002年底正式起步的,原西安市市长孙清云和原咸阳市市长张立勇于2002年12月28日签订《西咸经济一体化协议书》,拉开了两市在多个方面合作的序幕。双方达成一致,按照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市场同体、产业同布、科教同兴、旅游同线、环境同治的“八同”思路,最终实现城市一体化、经济一体化、交通一体化和环保一体化的目标。双方当时就确定了重点加快西安市西北部和咸阳沣河新区建设,从而把两市连结为一体的战略构想。

  2003年3月10日,两市制订了西安咸阳经济一体化工作方案,正式联合成立了“西咸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两市交通一体化加速推进,咸阳世纪大道与西安的高标准对接和机场高速公路、关中环线等交通项目相继建成。2003年9月29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高速公路通车,使西安市中心与机场之间的距离由原来的40公里缩短为27公里。

  根据两市共同制订的《西安咸阳实施经济一体化战略规划纲要》,两市将用13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全面实施西咸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的奋斗目标和经济指标,到2015年,两座城市融为一体。届时,总体经济实力达到发达地区水平,居西部城市首位。■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