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852阅读
  • 14回复

[每周一府]每周一府(208):宁夏府(银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05-19
宁夏府:冲,繁,疲,难。宁夏道治所。将军、副都统、总兵驻。明,宁夏五卫。初因明制。顺治十五年,并前卫入左卫、中卫入右卫。雍正三年,省卫、所,置府及宁夏、宁朔、平罗、中卫四县,以灵州直隶州来属。五年,置新渠县。七年,置宝丰县。乾隆三年,省新渠、宝丰入平罗。同治十一年,置宁灵厅。西南距省治九百四十里。广五百三十里,袤六百六十里。北极高三十八度三十二分。京师偏西十度二十分。领厅一,州一,县四。

宁夏冲,繁,疲,难。倚。治府东偏。本前、左二卫地。雍正四年置县。黄河,西南自灵州入,东北至昌润渠口入平罗。河入中国,宁夏独食其利,支渠酾分,灌溉府境。惠农渠,雍正四年濬,汉延渠,雍正九年重修,皆南自宁朔入。唐渠,雍正九年重修,西自宁朔入。皆东北入平罗。东:高台寺湖。北:月湖。东北:金波湖、三塔湖。驿三:宁夏、王鋐、横城口。

宁朔冲,难。倚。治府西偏。本中、右二卫地。雍正三年置县。西北:贺兰山,山脉绵褫,北抵大漠,南讫中卫,山外蒙古阿拉善、额济纳地。黄河,南自宁灵、中卫入,东北至叶升渡入宁夏。惠农渠于县南上马家滩承黄河支流,东北入宁夏。汉延渠于县南下马家滩承黄河支流,东北纳数小渠,入宁夏。大清渠,康熙四十九年濬,于汉渠南承河流,北过双塔湖合唐渠。唐渠于县南青铜峡首受河流,东北纳支渠十馀,入平罗。南:长湖。西:观音湖。吉兰泰盐池在贺兰山麓。边墙,沿山自北而南,逾分守岭入中卫。定远城在打台沟,雍正间,阿拉善迁博罗克科克于此,筑城设守。阿拉善王旋还旧游牧,仍以定远城赐之。

平罗疲,难。府北少东百二十里。故平罗所。雍正三年置县。乾隆三年省新渠、宝丰二县,以其地来属。黄河,西南自宁夏入,分为二派,东北流百馀里复合流,北入鄂尔多斯。唐渠、惠农渠西南自宁朔入,东北至石嘴子,复入于河。昌润渠,雍正六年濬,即故六羊河故渎,疏流建闸;起县东南,北流迳宝丰故县东,复入于河。边墙,县北,西起贺兰山麓,东讫河干。县丞驻宝丰故城。

灵州要,繁,疲,难。府东南九十里。初因明制为直隶州。雍正三年来属,并省后卫,以其地入州境。黄河,西南自宁灵?来,东岸旁州西境。山水河出州南山中,西北流,入平远,复北入州境。苜蓿渠首受黄河,自西来会,支渠右出曰秦渠。山水河又北流,迤西北入黄河。支流北出曰涝河;北至三道桥又分二渎,一西北入黄河,一北流会秦渠入河。黄河又东北至横城口入宁夏。东南有蒲草湖、东湖。南、北、中三盐池,花马池,红柳池,俱州东南。边墙,起横城堡,东入陕西延安。镇一:耀德。驿三:灵州、红山、沙泉。州同驻花马池。盐捕通判驻惠安堡。

中卫冲,繁,疲。府西南三百六十里。故中卫地。雍正三年置县。黄河,西自靖远入,迳城西南,支渠左酾为美利渠、太平渠,右酾为羚羊角渠,过城东南,右酾为羚羊店渠,又东,左酾为永兴渠、胜水渠,右酾为羚羊峡渠。清水河,东南自平远来,北流注之。黄河又东,迤北,右酾为七星渠,左酾为顺水渠、丰乐渠。诸渠皆东北复入于河。黄河又东北入宁灵。边墙,旁黄河南岸,逾河东入宁灵。驿三:中卫、渠口、长流水。巡司驻渠宁。县北阿拉善旗界有汉、蒙分界碑。

宁灵厅要。府南二百里。故金积堡,属灵州。同治十一年,总督左宗棠督师克复,奏设厅,改宁夏水利同知为抚民同知驻焉。南:金积山。东南:大蠡。东北:紫金。西南:青铜峡。黄河,南自中卫入,行峡中;东北入宁朔、灵州。清水河,西南自海城入,左合边墙沟、红沟,入中卫注河。汉渠自厅城西首受黄河,下流汇山水河。
[ 此帖被北极星在2009-03-18 17:57重新编辑 ]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05-19
银川自古就有着“凤凰城”的美称。传说很久以前,贺兰山飞来了一只凤凰,她看到这里黄河横贯、麦浪翻滚,一片风光秀丽的江南景象,一时竟不忍离去,化身为一座美丽的城市——银川。事实上,这一片富饶的土地历史久远。早在原始社会时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殷商时,这里是北羌族、熏育族的所在,春秋战国时期为羌戎所居;秦灭六国,蒙恬率30万大军在此戍边;汉成帝阳朔年间,建北典农城,为银川建城史揭开了漫长岁月的第一页,迄今逾2000多年;唐高祖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建怀远新城,即今银川兴庆区所在地;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此筑坛受册,即皇帝位,史称西夏,与宋辽鼎足,历10主凡 189 年。此后,银川一直是历代王朝的戍边重镇。在这里,中原文化、戍边文化、河套文化、丝绸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融汇集,是全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05-19
三、四千年前的殷商时期,为北羌、熏鬻(荤粥)等民族活动地区。战国时期,朐衍、匈奴等游牧民族在此集居。公元1038年,西夏国王李元昊在此定兴庆府(今银川)为西夏国都,后改兴庆府为中兴府;元朝改中兴府为宁夏府;明朝银川为九边重镇之一,时银川为宁夏卫城、宁夏镇城所在地;清代今银川为宁夏府城;中华民国元年,宁夏府改道,称朔方道,今银川为朔方道郡城。1929年宁夏省政府成立,今银川市为宁夏省会。1947年正式定名银川市,仍为宁夏省会。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05-19
西夏是宁夏历史上惟一以银川为中心,在这里建都的王朝。西夏王朝统一了西北广大地区,先后与北宋、辽、南宋、金并立,立国190年,传10代帝王。它不仅在宁夏历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也有重要影响。
    说起“夏”字,好像中国人对她情有独钟。中国古代即称中华大地为华夏,经千百年至今沿用不衰 。在远古,以治水闻名的大禹建立的王朝即称为夏朝,以至于后世对中原地区的人仍称为夏族,以后的“夏”似乎向西北倾斜。公元五世纪初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辖今宁夏、陕西、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建都城于统万城。该城在今陕西、内蒙古交界的靖边县境,距今宁夏境不过百里之遥,俗称白城子,此城以蒸土夯筑,城坚如石著称于世。赫连勃勃所建大夏国虽仅存30年,但却把“夏”的称呼留给了当地。北魏时期的统万城置夏州,后曾一度改为朔方郡。在此后的四五百年中,夏州是北方的一个重镇,但并没有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历史的发展给了一个新崛起的民族——党项族以机遇,也给夏州的振兴带来了转机。在唐代,居住在四川西北部、青海东南部的党项族,由于受吐蕃强大势力的挤迫而陆续北迁。他们先后在甘肃、宁夏、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一带居住,力量逐渐壮大,其首领由于率部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和镇压黄巢起义受到唐王朝的重视和封奖。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时期,党项族首领建立起以夏州为中心的割据政权,节度一方,夏州成为党项族的政治中心。宋朝初年,党项族首领李继迁抗宋自立,经十数年的起伏辗转,势力变得强大,后攻陷了宋朝西北重镇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遂以灵武为中心继续发展。他的儿子李德明承位后,将统治中心迁往贺兰山东麓的怀远镇,升为兴州,即今宁夏的银川市。李德明东和宋朝,西收回鹘,击败吐蕃 ,领土扩大到河西走廊,奠定了西夏立国的规模。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继承祖、父基业,文治武功皆有不平凡的建树,改姓嵬名氏,于宋宝元元年(1038)正式登基称帝,国号大夏(全称白高大夏国),将兴州升为兴庆府(后改称中兴府),定为国都。夏国因在宋朝之西,宋人称之为“西夏”,这一称呼一直使用至今。西夏与邻近诸朝和和战战,恩恩怨怨,演出了一幕又一幕的生动史剧。

西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弱到强,由兴而衰,最终统一于蒙古。在元代,西夏故地仍旧和“夏”有不解之缘。元代于全国各地设置省和路,在西夏故地设“西夏中兴行省”,这一名称连夏国名和都城名都包括在内了,省治仍治于中兴府,即今银川市。后西夏中兴行省改置于甘州(今甘肃张掖),称为甘肃等处行省,下属中兴路改为“宁夏府路”,这是“宁夏”之名在历史上的正式使用之始,取西夏地区安宁之意。这一名称为历史和人民所接受,一直沿用至今。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05-19
平罗县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秦及西汉初属北地郡富平县。汉武帝时在今县境下庙乡暖泉村设廉县。东汉、两晋时县境为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控制。南北朝及隋时属灵武郡。唐属灵州都督府,朔方节度使管辖。唐先天二年(713年),在今县境姚伏镇置定远城。唐景福二年(893年)升为警州。北宋、西夏时属中兴府(今银川市)。元、明时属宁夏府、宁夏卫辖。明嘉靖(1551年)时,设平虏守御千户所。清初沿袭明代卫所制,雍正二年改置平虏所为平罗县,属甘肃省宁夏府。平罗县即为平虏之转音。
  平罗建县后第三年开挖兴建了惠农、昌润两渠,招民垦种。于1727年、1729年在县境内增设新渠(驻今姚伏镇)、宝丰(驻今宝丰镇)两县。至乾隆三年(1739年),此处大地震,新渠、宝丰二县城震毁,两县随之撤销,并入平罗县。
  县属五堆子一带的狭长地带,1784年黄河向西改道,此块土地被甩在黄河东岸。后经陕甘总督奏准该地仍归平罗县,并立碑为界。1930年,当时的绥远省在此处设置沃野设治局;宁夏为争此地,在此设置陶乐设治局。后经国民政府内政部派员查勘后,于1937年裁定沃野设治局归宁夏管辖,仍名为陶乐设治局。1941年从平罗县划出,改建为陶乐县。
  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原属阿拉善旗的磴口一带,划归平罗县。1926年,将磴口从平罗划出,设置为磴口县。
  民国22年(1933年),宁夏省调整宁夏、宁朔、平罗三县的辖地,原属平罗县的常信、洪广、丁义、李刚、清水、通义等9堡及高荣堡的西半部,划归宁夏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划出平罗县北部的宝丰、黄渠桥,石嘴山高庄、惠北、灵沙等8个乡划出建立惠农县。
  1945年,平罗县属宁夏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两个月后,宁夏第三专员督察区撤销,改置为银北专区,平罗县归其管辖。
  1949年,宁夏解放,平罗县直属宁夏省。1954年,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设置银川专区,平罗县归属银川专区管辖。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银川专区撤销,平罗县直属自治区管辖。1972年,设立银北地区,平罗县又隶属银北地区。1975年,银北地区撤销,平罗县划归石嘴山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05-19
石嘴山,俗称石嘴子,因贺兰山至此,山石突出似嘴而得名。
  1956年,国家决定大规模开发石嘴山丰富的煤炭资源。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报请国务院撤县(惠农县)建市。1959年4月20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向国务院上报《关于撤销惠农县,成立石嘴山市的请示报告》。1960年1月7日,国务院第93次全体会议正式决定“设立石嘴山市,撤销惠农县,将原惠农县的石嘴山等10个乡(镇)划归石嘴山市的行政区域,其余地区划归平罗县”。1960年3月26日,石嘴山市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上正式宣布成立石嘴山市,驻石嘴山,当时石嘴山市辖石嘴山镇(区级)与尾闸、黄渠桥、宝丰3个人民公社。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05-19
灵武古称灵州,县制历史已达2190年。水洞沟遗址的考古发掘证明,早在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就在灵武这片神奇的土地繁衍生息,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西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置灵洲县,北魏置薄骨律镇,北周设灵州,隋设灵武郡,均为宁夏平原最高政区机构。唐代,灵武为灵州都督府和朔方节度使驻地,统七军府,辖三受降城,军事上辐射的范围远达西北和内蒙古地区。“安史之乱”爆发后,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肃宗,升灵州都督府为大都督府。肃宗在灵州调兵遣将,号令天下,平定叛乱,重兴中唐,更使灵州声威大振,名闻遐迩。宋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党项族首领李继迁攻下灵州,改灵州为西平府,为西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西夏建国后,西平府与兴庆府(西夏都城,今银川市)并称东西二京。元明清三代,灵州管辖的地域逐步缩小,但地位依然重要。元置州牧,属宁夏府路。明设千户所,直隶于宁夏卫。清废卫所,灵州为宁夏府直隶州。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灵州为灵武县,属宁夏省,将灵武县东南之萌城,隰宁、惠安、盐积4堡划出并入盐池县,灵武县境进一步缩小。新中国成立之初,灵武县属宁夏省,政区分为1市(吴忠市)6区,1950年吴忠市析出。1954年,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设河东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属之。1955年,又将郭家桥乡金银滩划属吴忠市。1958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属自治区管辖。1972年,成立银南地区,灵武县为所辖7县市之一。1996年,灵武撤县设市,交由吴忠市代管。2002年,灵武自吴忠市析出,由银川市代管。2003年,将灵武市郭家桥乡全部及新华桥镇4个村划归吴忠市利通区,2004年,临河镇横城村被划属银川市兴庆区。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05-19
吴忠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河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岸边的灵武“水洞沟遗址”发掘表明,早在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羌、戎和匈奴等古代游牧民族曾在这里逐水草、牧牛羊;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在此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吴忠就有了引黄灌溉史;汉唐盛世,引来中华大融合,在此设立富平县,唐太宗亲临此地接受异族归附;“安史之乱”,唐肃宗李享在灵武登基,灵武成了全国政治军事中心,当时的吴忠已相当富庶;党项族首领、西夏国皇帝李元昊统治的腹地也在今日吴忠一带;成吉思汗灭西夏,设宁夏路;1929年成立宁夏省;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4月成立河东回族自治区,同年7月,宁夏撤省归甘肃省管辖;1955年改为吴忠回族自治州,辖吴忠、金积、灵武、盐池、同心5县;1958年撤州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1972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南地区专署;1998年撤银南地区专署为地级吴忠市。吴忠在历史上地处边疆地塞,吴忠的地名,也是古代边疆设立的军营名称或守将名称而得的。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05-19
中华民国建立后于民国二年(1913年)将花马池分州改置为盐池县。此时亦将原属灵州管辖的惠安、盐积、隰宁、萌城四堡划归盐池县管辖。1929年宁夏省建立,盐池县属其管辖。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解放了盐池,建立了工农政权(亦称苏维埃),不久,改为抗日民主政权,属陕甘宁边区三边分区。此时国民党宁夏省在惠安堡建立盐池县政府,管辖当时已被红军解放不久后撤退放弃的惠安堡、萌城堡等地,形成两个盐池县并存的局面。1947年,国民党蒋介石部进攻陕甘宁边区,宁夏马鸿逵部出兵配合,侵占了盐池县的大部分地区。因此,陕甘宁边区盐池县政府迁至县境南部山区李塬畔时,国民党宁夏省盐池县政府迁至盐池县城。1949年8月,陕甘宁边区收复盐池(此前在1947年7月曾恢复过一次,时仅月余又撤退)。盐池县政府由山区返回县城。9月,宁夏全省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陕甘宁边区撤销,并存13年之久的两个盐池县的局面结束。
  1951年,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盐池县属甘肃省河东回族自治区。1955年河东回族自治区改为吴忠回族自治州,盐池县属该州。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盐池县直属自治区。1972年银南地区成立,盐池县属银南地区。1998年银南地区改为地级吴忠市。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05-19
中卫县:中卫历史悠久,是宁夏历史上的重镇,人类在此生活繁衍已有3万多年的历史。战国时为羌戎杂居地,秦属北地郡,隋置丰安县,唐置雄州,元改庆理州。公元1399年(明建文元年)设宁夏中卫,属陕西都司管辖,中卫之名由此开始。1724年(清雍正2年)取消卫制,取名中卫县,沿用至今。

  中宁县:西汉元鼎三年(前114年)置朐卷县,东汉废。西魏设鸣沙县,隋分属鸣沙和丰安2县。元代改为鸣沙州,属宁夏府路,明、清属中卫县,1934年析置中宁县。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7-05-19
中卫历史悠久,据记载,春秋时羌戎杂居,秦属北地郡,汉置郡设“目旬卷县”,明时朱元璋屯田边,设军事建置“中卫”,逐成地名,沿用至今。

据中卫境内长流水旧石器文化遗址,一碗泉新石器文化遗址,大麦地岩画,香山岩画遗迹表明:人类早在三万年前就在此活动,繁衍生息。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秦出兵击败义渠分置陇西、北地、上郡,中卫地属秦北地郡,沿河置障塞,设边戍守。前213年,秦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万里长城,长城自兰州经中卫北接贺兰山北趋阴山。汉元鼎三年(前114年),北地郡西南析置安定郡、设目旬卷县,辖属今中卫地(治在今中宁县南古城乡)。宣帝五凤二年(前56年),境内安置降汉匈奴部族,筑麦田城(常乐站马营),驻护羌校尉。东汉永初五年(111年),北地、安定发生羌族起义,郡县内迁而废,又为羌族游牧地。

东汉建安十六年十月夏候渊自安定领兵西进凉州,在县西部安营扎寨,此地谓之营盘水至今。三国曹魏正元三年(256年),司马师率兵西征,耀兵灵武,羌族悉降,地属魏国羌胡降地,无行政建置。

西晋泰始初年,河西鲜卑族移居牵屯山(卫宁黄河南岸山地)西,石勒部屯居麦田山(今香山及以南山地)。咸宁三年(272年)三月,安定、北地匈奴、鲜卑降晋,地属西晋。东晋十六国时期,先后归属刘曜所建前赵(匈奴)、石虎所建后赵(羯),苻坚所建前秦(氐)、姚基所建后秦(羌)、秃发乌孤所建南凉(鲜卑),以及赫连勃所立夏国属地,均无建置。南北朝时期,公元(430年)十二月,魏帝拓拔焘攻占安定,勒三万余家于安定、河西养畜息牧,地属北魏;太延二年(488年),魏置薄骨律镇,辖中卫地;西魏,大统元年(535年),赵贵等将占领灵州,地入西魏,属普乐郡鸣沙县;北周,保定二年(562年),置会州于鸣沙县,建德六年(577年)改会州为鸣沙镇,地属之。

隋开皇十年(590年),在灵州黄河外(黄河以西,卫宁黄河北)180里置丰安县,隶灵武郡。此为境内第一个县级行政建置。

唐武德四年(621年),灵州回乐县西部复分置丰安县,隶回州。贞观十三年(639年),废回州,丰安并人回乐县。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又置丰安军。神龙二年(706年)冬,突厥默啜攻占鸣沙城,移县治于丰安县城。开元初(713年),突厥九姓部落归附,在鸣沙境署东皋兰羁縻州安置突厥部落。广德元年(763年),鸣沙城又被吐蕃所占,再次移治于丰安城。大中三年(849年)六月收复,在丰安置雄州。境内始有州的建置。中和二年(882年),吐蕃再次侵入,雄州徒治承天堡为行州。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沿置雄州;后梁时被沙陀周德威占据,后晋天福元年(936年)仍置雄州,七年(942年)雄州改为昌化军;北宋初仍为灵川河外昌化镇,管蕃部吐蕃族42户。

北宋咸平五年(1002年),党项族首领李继迁占领灵州等地。地入西夏国,置力吉里寨,蒙语俗呼应吉里(相当于县建置,治今中卫城),境内置西寿监军司,夏都六年(1062年)改为保泰军。

北宋元丰四年,辽大康七年、夏大安七年七月,宋军五路西征。刘昌祚大败夏军10万,引地即今中卫宣和镇南,大战场滩由此得名。南宋蒙古兵越沙陀(今沙坡头)至黄河九渡攻占应吉里寨(中卫),元时称应理州。弘治六年,参将韩玉修筑胜金关,驻兵防守。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二月,改中兴路为宁夏总管府,升应吉里为州,治原中卫县城,隶宁夏府,与鸣沙州分治。

明洪武三年(1370年)州废。二十五年(1392年)以左屯卫军余屯种于中卫地,次年庆王朱旃就藩韦州,香山地封属王府牧马场。永乐元年(1403年)一月,以庆王右护卫改置宁夏中卫,治元应理州城,鸣沙州并入,隶陕西都司,中卫之名由此始。正统八年(1443年),宁夏中卫守备改设为西路左参将分守。天顺三年(1495年)二月,又以宁夏镇副总兵协守。中卫城置副将协署。万历三十(1602年)闰二月,增设宁夏西路道钱粮通判。三十二年(1604年)十一月,又改设为同知。

清初沿明制,并辖香山地域。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增设中卫驿丞,由宁夏西路同知兼。雍正二年十月丁酉(1724年12月12日),清廷议准置宁夏府,改宁夏中卫为县,隶甘肃省宁夏府。宁夏西路同知及中卫营副将协署仍驻中卫。海原县属平凉府。

乾隆十九年(1754年)十月,改设中卫县渠宁驿丞兼巡检衔,管新、旧宁安二堡事,并从渠口移驻宁安堡。

中华民国建立后,原中卫县建置及隶属关系未变,县驻宁安堡巡检废。1929年元月,宁夏省正式建立,原中卫县直隶之。1933年12月,从胜金关、山河桥以东析置中宁县。1945年3月,又将香山地域分置香山设置局,隶属银南专署分管,不久便废。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原中卫县和中宁县属宁夏省,1954年宁夏并入甘肃省,原中卫县和中宁县属甘肃省银川专区。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原中卫县和中宁县属之,1972年设置银南地区,辖属原中卫县和中宁县至1998年。1998年银南地区撤地设立吴忠市,原中卫县、中宁县属之。海原县先后划归固原地区、固原市管辖。

2003年国务院批准撤中卫县,成立地级中卫市,管辖原中卫县和中宁、海原两县,自此中卫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7-05-19
青铜峡市

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宁夏府今市境分属宁朔县和灵州。同治十一年(1827年)设置宁灵厅。民国二年(1913年)改宁灵厅为金积县,辖黄河东及中滩。中华民国改宁夏府为朔方道(亦称宁夏道),仍属甘肃省。1929年宁夏道改建为宁夏省,青铜峡市属其管辖。1945年宁夏省建行政督察专员区,现市境属第一督察专员区,不久,此区撤销,仍属宁夏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宁夏省于1954年建立河东回族自治区,市辖金积县部分属河东回族自治区。同年秋,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甘肃省银川专区建立,市辖宁朔县部分属银川专区。

宁朔置县时,驻满城(今银川市满春乡)。清乾隆三年,移驻宁夏府城西大街。民国初年,迁至宁夏府城西新满城。1932年迁于王洪堡。1941年置永宁县,王洪堡划归永宁县,宁朔县驻地迁至瞿靖堡。1943年,新县府在小坝建成,驻地迁至小坝。1960年设置青铜峡市时,驻青铜峡镇;1963年青铜峡市改为青铜峡县,驻小坝。1984年设置青铜峡市,驻地仍在小坝。1987年青铜峡市人民政府驻地由小坝镇迁至立新乡。
我本楚狂人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11-13
夏国建国后相继的几个帝王都是谁?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9-11-13
回 12楼(ksnanba) 的帖子
只知道赵元昊
可惜那个民族已经消失
目前涉足
京,津,冀,晋,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港,澳
007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9-11-13
Re:回 12楼(ksnanba) 的帖子
引用第13楼wkh0000于2009-11-13 19:31发表的 回 12楼(ksnanba) 的帖子 :
只知道赵元昊
可惜那个民族已经消失

现在是藏族,白马藏族好像是就是他们的后裔。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